024/12/22(日)
高四區舉辦環保與心保蚵子寮淨灘活動暨響應蔬食vegrun健走,同時舉辦讀書會
恭錄心保和尚-晨齋語錄
在《出曜經》卷二中,有偈言:
惡行入地獄,修善則生天。
若能修善道,無漏入泥洹。
出曜經卷第二
持戒忍辱,不生地獄、畜生、餓鬼受諸苦惱,受天人福,漸近泥洹。」
時彼孤母聞佛所說極深之法,還自思惟,內心懇責,厭患恩愛,除去想著,便念世間不可樂想,思惟分別五盛陰苦,即於佛前諸塵垢盡,得法眼淨,成須陀洹。
爾時,世尊觀察此義,尋究本末,為後眾生開演法門,便於大眾而說此偈;
常者皆盡,高者亦墮, 合會有離,生者有死。
眾生相剋,以喪其命, 隨行所墮,自受殃禍。
一切眾生,蝟飛蠕動、歧行喘息有形之類,皆歸磨滅,無免死患,隨行所造,而受其報,為善受福,惡則禍隨,如影隨形,有何可免?以此因緣,故說此偈爾。
惡行入獄,修善則生天,
若能修善道,無漏入泥洹。
心保和尚開示:
身口意常行貪瞋痴,是為惡法;業重者,相應惡道。五戒十善
、六度四攝,是為善法;常行善業,後為生天,乃至證得解脫
。心離喜貪,不生瞋愛,是名大福德因緣。
恭祿大師法寶頂戴奉行
星雲說偈
自依法行
賢者不樂惡,為惡不樂善。 ──《五分律》
這四句偈頌告訴我們在立身處世上,應如何樹立律己守法的道德觀。
「見世之過患,身自依法行」,你是否常見到世間有諸多的惡行惡事,常看到身邊有不少不善的人呢?比方:有的人貪財好利,有的人貪名好欲,有的人貪色好賭,有的人貪汙搶劫,世間上總有一些人放縱自己,做出非法的事情。
甚至有人見到一點小利就紛爭不已,看到一些小事便與人紛爭不息,為了一個座位而爭先恐後。又像一些暴力分子,你無心看他一眼,對方即回以一刀一拳,使得原本和諧的社會、安定的人心變得紛亂恐慌。
見到世間的種種過患,要如何自我約束、自我把持而不被影響呢?《五分律》告訴我們,「見世之過患,身自依法行」,自己要有自我的價值標準,行事的準則。與其花時間做不正當的嗜好或行為,不如做些有利於人、幫助他人的好事。人要向上、向善就如逆水行舟,比較困難,但是要向下沉淪卻很容易,因此做人最重要的,遇到艱難的事,更應該向上提升,千萬不能隨波逐流,否則一失足則成千古之恨。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