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岡山-星燈法雲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2025年3月星燈法雲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  期:2025年3月12日(三)
    時  間:20:00-21:00
    地  點:Line會議室
    參加者:陳淑芬、謝佩誼、蔡淑雅、林郁婷、周麗霜、徐婉玉(共6人)
    帶領人:陳淑芬
    記 錄:林郁婷
    主 題:《禪學與淨土》之「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三)」

    透過分段導讀方式讓大家了解文章內容並以「聞、思、修、證」的方式引導大家思考分享。
     
    問1:文章中提到建立人間淨土有6點,那一點是你生活中感到困難而如何排解?
    1、佩誼:人際關係的和諧淨土,文中p349提到對別人的指謫化為對自我的檢討⋯這段話。學佛後,面對人我問題時會先反省自己,多看對方的好,以三好四給的實踐,相信自然解決問題。
    2、婉玉:我也是人際關係的和諧,過去是服務業,對於人我之間都希望達到和諧的互動,不會去主動挑起衝突。然而對於實踐行住坐臥的淨土中,提到「行如風,立如松⋯臥如弓」特別有感觸,參加水陸法會時看到容師父的威儀而攝受,因此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站三七步而重視儀態。
    3、麗霜:實踐眼耳鼻舌的淨土,其實我們每天都會碰到,經常實踐慈眼視衆生,三好四給的心意,基本上都會過得很快樂的。
    4、淑雅:實踐居家環境的淨土。我們所接觸的環境容易影響人的心情,所以環境清潔帶給人好的心境。

    問2:在第五點實踐思想見解上淨土中,有提到四點,談談你受用的那一點?
    1、郁婷:要轉身。其實對人我之間都會保留一點距離,但以敬為先,減緩人我之間的問題。

    問3:在生活中遇到莫須有的問題,談談你如何面對及解決?
    1、麗霜:對於莫須有事,不予理會,用時間去證明,多說無益。但牽扯到人品品德的話,就會反應說明

    問4:在生活你是否遇到說話很絕的情況,談談你如何面對?
    1、婉玉:目前是沒有,但站在旁觀者的立場去看待,想想若是有對立時如何去排解,若是別人超過了,會以幽默方式去化解,不會硬碰硬。

    問5:談談你在生活中,如何將厭煩心,換心成歡喜心呢?
    1、淑雅:會聆聽對方的心事而了解問題狀況,多少給予開導,讓對方心情好過一些。

    問6:談談你如何換心改性的經驗呢?
    1、佩誼:學佛後,將佛法應用在生活工作中,而得到很好的回饋。遇到問題,會先反省自己,且往好處想。

    問7:在生活中,如何認識人間的阿彌陀佛?
    1、麗霜:日前看到有關善導大師的教法,提到念佛是很方便的法門,念阿彌陀佛是一種回應和關照。有困惑時,念佛而可以沈澱自己的心。

    問8:談談你在念佛時,有過什麼樣的相應感觸呢?
    1、婉玉:在上班騎車時常常心中念佛,無論建築物、廣告字數都可以觀想西方三聖或是念佛的字數,感到歡喜,也曾在為了救護車而即時停車時化解後方來車的追撞,真是不可思議。

    問9:文章中提到不同心境來念佛,談談你是用那一種心境來念佛?
    1、淑雅:隨性依當時的情況來決定念佛的方式,而達到心靜。如上班途中的遼濶,就歡喜的念。遇到同事受傷念佛回向,那份專注力量,帶給自己和他人都受益

    問10:談談文章中那一段落最受用?
    1、佩誼:要轉身那一段。不要急著看到學佛的效果,如俚語「柴不要砍到底」有時給自己轉寰的空間。
    2、婉玉:我們看了學了很多佛法,最重要的是落實在生活中。轉身其實是放下執著,不計較,也是放過自己。兩人轉身也是給彼此空間冷靜。
    3、淑雅:p345「面上無瞋是供養⋯,不斷不滅是真」這四句偈感觸最受用,多多思惟其意義。
    4、麗霜:p344的實踐眼耳鼻舌的淨土及p348一人內心沒有淨土⋯,必然是非常痛苦的。每個人都有能力去建設自己的淨土,不受別人影響。
     
     
    下次讀書會時間
    1、日期:2025年3月26日(三)
    2、時間:20:00~21:00
    3、地點:Line 會議室
    4、主題:《佛法滿人間》p30-41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星期前
    2025年2月星燈法雲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  期:2025年2月19日(三)
    時  間:20:00-21:00
    地  點:Line會議室
    參加者:陳淑芬、謝佩誼、蔡淑雅、林郁婷、周麗霜(共5人)
    帶領人:陳淑芬
    記 錄:周麗霜
    主 題:《禪學與淨土》之「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二)」
    透過分段導讀方式讓大家了解文章內容並以「聞、思、修、證」的方式引導大家思考分享。
     
    一、請大家談談在工作或生活中面對境界時如何運用平等與包容?
    1、 麗霜:其實我們我們不管在生活上或者是在工作上都會碰到很多跟你想法或作法是不一樣的,當產生了差異就容易有爭執,這時候的處理方式只能用同理心去理解,從理解中去包容對方進而達到共識。
    2、淑雅:人如果產生計較跟比較的想法就容易陷入情緒當中,接觸佛法之後,有機會聆聽法師的開示、講解佛教的經典,如能運用佛法中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適時的幫助別人、讚嘆別人…等,就會發現其實我們是可以帶給身邊的人歡喜的,自然就能廣結善緣。
    3、佩誼:講到包容就是要多看對方的優點,當有差異產生時,用這種想法去跟對方溝通會讓他們比較容易感受到善意而接受,就能化解問題了。
     
    二、文章中大師提到要五指並存,團結合作才有力量,您的體認是什麼?
    1、淑雅:工作中肯定要團結,每個流程都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有人請假就 必須有職務代理人,所以每個人都有作用都有貢獻,無須爭先後唯有團結互助對大家是最有利的。
     
    三、佛教講業,您如何看待業力?
    1、麗霜:如是因如是果,因果是世界上最公平的法則,我們現在所面臨都是之前所做的而得到的結果。學佛的人必需要懂因果自然對你的言行舉止無形中就會有約束的效果,任何一個起心動念都會影響到您的未來。
     
    四、大師在文章中提到要做到慈悲喜捨必須有三種觀念,那一種能讓您運用在
    生活當中?
    1、淑雅:個人覺得應該是自他互易,在公司有位同事跟大家都相處融洽,但工作中遇到另一位同事的惡言相向不公平對待,後來他跟主管反應溝通,有改善這種情況,某天欺負她的同事被人更加倍的不公平對待,所以一報還一報,你對待別人的總會回到你的身上。所以我覺得在自他互易上不要覺得自己現在很好就忽略了人我之間的關係,彼此能夠互換立場就能感同身受。
    2、佩誼:我也覺得是自他互易,最近剛好公司在盤點,這次的盤點發生比較大的問題我就跟大家說我們必須檢討找出問題,隨即就有人說他是沒問題的,當下我就讓自己的心先沉澱下來腦海中就想到大師的十修歌。學佛後就轉換自己的做法,選擇用理性的溝通方式代替處罰,現在職場的氛圍跟處理問題的效果也比以前好,我想這是運用佛法的慈悲產生的成果。

    五、對外界都能無所掛礙的話,是不是就能如大師所說的禪心即是無心,即是
    不動心呢?
    1、麗霜:大師在文章中說:「在這動盪不安的時代裡,如果我們不能安住在禪心裡,不在心理上建設淨土,就不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這段話是對現代人一個很真實的寫照也是對我們的提醒, 1月21日發生地震的時候,其實自己是有受到驚嚇的,當下就隨即念佛號,事後我自己也在反省已經學佛了為什麼還是會這麼害怕?所以要做到無所畏懼安住當下真的是不容易,如果能夠對外界都能無所掛礙不為外境所動就是淨土了。
     
    六、您有運用善巧方便的經驗嗎?
    1、郁婷:曾經在道場遇到有位女年輕人哭哭啼啼地走進來,當時值班的師姐跟她聊了,才知道是因為感情問題,但又不知要如何安慰她。當下我就想到方法,可以讓她心情恢復平靜,就請她跟佛菩薩說,不會有人知道的。後來就看她蠻開心地走出來,也跟她說未來如果沒有人跟你講話或者有什麼事情你都可以來跟佛跟佛菩薩講,她就帶著歡喜的心情回去了。
     
     
     
    下次讀書會時間
    1、日期:2025年3月12日(三)
    2、時間:20:00~21:00
    3、地點:Line 會議室
    4、主題:禪學與淨土p342-365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5年1月星燈法雲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期:2025年1月15日(三)
    時間:20:00-21:00
    地點:Line會議室
    參加者:陳淑芬、謝佩誼、劉綺靜、徐婉玉、黃淑雯、林郁婷、周麗霜、(共7人)
    帶領人:陳淑芬
    記 錄:周麗霜
    主 題:《禪學與淨土》之「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一)」
    透過分段導讀方式讓大家了解文章內容並以「聞、思、修、證」的方式引導大家思考分享。
    一、 您在生活中如何落實環境的保護?
    1、佩誼:公司會提供紙袋給客戶減少塑膠袋的使用,自己也會隨身攜帶環     保碗筷來減少環境的污染。
    2、綺靜:一般在工地上會規勸工人將便當盒收集起來不要亂丟以免造成環境的污染,至於菸蒂及檳榔渣就比較難規範他們需要繼續努力。

    二、 面對不管是言語上或行動上的恐怖暴力時,您會如何因應?
    1、麗霜:曾經在工作上面對言語上的威脅那當時我就是好言軟語地去面對他,先以示弱的方式讓自己處在安全的狀態然後儘快遠離不要與對方糾纏,因為在無法理性溝通的狀態之下是無法跟他講道理。
    2、佩誼:現在我都盡可能將對方當成家裡的人你就不會太在意他說的話做的事,在工作上有些同事你已經教過他了但是他還是無法理解一而再,再而三甚至認為你幫他是應該的,我也是盡量耐著性子去教他們與他們溝通試著理解他們你就不會生氣。

    三、 面對思想偏激的人您如何應對?
    1、綺靜:如果不是什麼對錯有危害性的事情一般我會順著他們的意思不要跟他們斤斤計較盡量把事情圓滿就好。

    四、 生活中有很多酸甜苦辣如何讓我們的心將地獄轉變成為天堂?
    1、淑雯:心情如果一直糾結那就是在地獄如果想開了就是在天堂,我覺得需要多接近善知識獲得正確的觀念,現在很高興有了四給—婉玉給我信心、綺靜給我歡喜、英妹給我方便、會長給我希望,跟他們在一起我的心境就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變得開朗歡喜。

    五、 學佛後是否有從地獄到天堂的感覺?
    1、佩誼:原本我們是在路上大家都互不相識的,因為學佛之後有因緣認識大家一起同堂學習參加讀書會聽每一個人的分享而改變了一些想法跟觀念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還有因緣可以參加法會共修、義工服務,所以現在我都覺得很歡喜。
     
    六、 大師在文章中提到淨土與我們的關係有6點,請問您覺得最需要改變的是那一點?
    1、婉玉:個人是覺得要有善良的親友因為他是每天都會跟我們接觸到的,所 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周遭都是善良的人大家互相散發來的習氣就會是好的而且會互相感染。

    七、 文章中那段話壤您最受用?
     1、綺靜:從小我就看到很多人學佛但是卻沒有修心他們認為只要誦經念佛,就可以獲得庇佑,我認為要不斷的懺悔檢討改進缺點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療,所以淨化自己的身心是很重要的。
    2、婉玉:熱鬧場中作到場,只要你肯拋開雜念與妄緣哪裡不是寧靜呢?把我們的習性給慢慢的降伏是最重要的。
     3、淑雯:想要有人間淨土首先就是要建設唯心淨土,我覺得只要心中有佛然
    後心淨意純的話哪裡都是淨土,地獄也會變成天堂。
    4、佩誼: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鐘鼓,身體便是寺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其實只要在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上一言一行都是正確的多親近善知識則到處都是淨土。
    5、麗霜:「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所謂心靜自然涼所以淨土就在我們的心中。
    6、郁婷:要用我們的心去轉換環境而不是讓環境來轉換我們的心,必須面對
    現實不要逃避現實才能改造環境,自己有時候會有這種逃避的心態但是有時候又會告訴自己還是要勇敢地去面對。

    八、 請大家談談您心中理想的淨土?
    1、淑芬:沒有人我是非的地方就是淨土。
    2、佩誼:在人間所有遇到的都是一種考驗要勇敢面對,過後就會海闊天空,
    就如大師今年的法語「光明在望向前有路」心中的淨土就會出現。
    3、麗霜:當下一念是歡喜的就是淨土。
    4、綺靜:跟善念的人在一起就是淨土了,不要想太多其實都就會很快樂。
    5、淑雯:想法不要太複雜就照自己的心去做,心中簡單一點我覺得就是淨土    
    了,每天過的非常快樂無憂無慮我覺得就是淨土了。
    6、婉玉:努力修行清淨自己我相信我們都可以有自己的人間淨土。
     
     
    下次讀書會時間
    1、日期:2025年2月19日(三)
    2、時間:20:00~21:00
    3、地點:Line 會議室
    4、主題:禪學與淨土p320-341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5年1月星燈法雲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期:2025年1月2日(四)
    時間:20:00-21:00
    地點:Line會議室
    參加者:陳淑芬、謝佩儀、劉綺靜、徐婉玉、黃淑雯、蔡淑雅、游貴花、周麗霜、林郁婷 (共9人)
    帶領人:陳淑芬
    記 錄:林郁婷
    主 題:《禪學與淨土》之「從阿彌陀經說到淨土思想的建立」
    透過分段導讀方式讓大家了解文章內容並以「聞、思、修、證」的方式引導大家思考分享。

    一、說到念佛,當您遇到困難時,會稱念佛號嗎?
    1、淑雯:過去不會稱念,現在會稱念了。以前遇到困難,心情感到沉重,但來講堂後,發現可以將心慢慢靜下來,尤其在佛前更能將心靜下。
    2、佩誼: 心情不愉悅時會稱念佛號來轉念。去年參加地藏法會時,跟著麗霜師姐一起參加。整整誦了49部地藏經也吃了49天的素食。現在每天都持誦1000遍的地藏聖號作為定課。
    二、日前講堂舉辦彌陀法會,如論線上或是現場有沒有甚麼心得可以分享呢?
    1、綺靜: 在線上跟現場一樣沒有分別。以前曾跟長者去現場參加法會,跟著大眾,心隨之靜下來,然而參加線上止靜時,腦中仍有念著佛號,所以沒有不一樣。
    2、淑雯: 這次參加法華經法會時,發現誦經速度很快,心中就很專注而不會分心。
    三、可否分享有那一部經讓您頌讀起來感到愉悅的心境呢?
    1、郁婷: 剛開始誦地藏經時,是跪著誦且真的是考驗,一直很不順的誦念,但堅持要將一部經好好深入及誦念,漸漸在文中了解地藏經的意義。因此每次誦地藏經,都以誦經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
    2、淑芬:普門品是一部很相應的經典,在我生病時,很不可思議常聽到念佛聲。
    四、文中談到淨土,淨土可以譬喻成天堂,在生活中是否有天堂或是地獄的心境呢?
    1、淑雯: 在天堂是快樂的;在地獄是不開心的。透過學習他人的經驗分享,所以不會想太多。
    2、綺靜: 不會想天堂或是地獄的分別。當下不開心是短暫的,不會放在心上很久,除非要解決問題,否則不會在思想的漩渦中打轉。現在稱念佛號就不在想事件問題,也不會沉浸在煩惱上,反而覺察,找到辦法解決,心情很快就過去了。
    五、文中提到彌陀淨土的內容說到五點淨化,哪一種淨化是您覺得重要的,為什麼?
    1、佩誼: 這五點是每天都會遇到的。開始學佛後,學會自己心靈淨化,只要觀念正確,對人和環境就會改變。尤其參加讀書會及出坡,讓自己成長許多。

    六、時代對淨土的需要一段中提到8點,哪一點為什麼您覺得需要的?
    1、綺靜: 煩惱需要解脫,如同前面有坑時,為了不掉入坑中,就避開那個坑。學佛後覺醒煩惱的不必要,即時他人無法順從我意,只有改變自己先去做,而不會自尋煩惱。不會執著過去,戒掉貪嗔癡,心就會清淨。清淨了就解脫了。

    七、大家對今天有哪些收穫回饋呢?
    1、淑雅: 很開心新成員的加入,不要害怕發言分享,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要是正面良善的語言,就是最好的分享。彌陀淨土其實也是回歸心念所產生出來的。在這個世界上有不同的宗教,認識了佛法,重新開始學習真理,親近法師,有道場法師的帶領,反而有安定了力量。
    2、婉玉: 接觸佛教後,每天給自己千聲的佛號定課,無論上下班途中唸誦佛號,感受到菩薩的保佑。我認為苦難需要安慰,看到街友,有時很希望給他們一點佛法幫助他們。

    八、談到極樂淨土,大家嚮往嗎? 為什麼?
    1、麗霜: 當然嚮往,極樂淨土是諸樂的淨土,諸善上人聚會一處,一生補處的地方,學習後,能夠再回到人間利益更多人。
    2、貴花: 我嚮往東方琉璃淨土,因為看到病苦的人,希望能有所學習而回到人間幫助更多人離苦得樂。
    3、淑雅: 無論世人還有環境,都是諸善上人之處,可以向大善知識學習,有樓閣學堂的環境,多多參學。
    4、佩誼: 當然想去,希望在乘願再來人間服務學習。
    5、綺靜: 無論人還有環境都很好,可以向善學習,就不用煩惱,帶學習後再來娑婆世界。
    6、婉玉: 有時常會跟貓咪說要唸佛聖號,希望能為牠們在阿賴耶識種下佛號的種子。希望都能往生淨土去學習,之後再回娑婆世界度化。現在要從自身做起,淨化身口意。
    7、淑芬: 一樣嚮往,能在極樂淨土學習後,會回歸娑婆,救度人間。

    下次讀書會時間
    1、日期:2025年1月15日(三)
    2、時間:20:00~21:00
    3、地點:Line 會議室
    4、主題:禪學與淨土p302-319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4年12月星燈法雲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期:2024年12月18日(三)
    時間:20:00-21:00
    地點:Line會議室
    參加者:陳淑芬、謝佩儀、周麗霜 (共3人)
    帶領人:陳淑芬  
    記 錄:周麗霜
    主 題:禪學與淨土
    閱讀文章:從衣食住行談禪宗的生活
    透過分段導讀方式讓大家了解文章內容並以「聞、思、修、證」的方式引導大家思考分享。
     
    一、 全舉禪師說的四弘誓願您在生活中會如何運用?
    1、麗霜:禪師說的就是吃飯睡覺這些是日常中很平常的事情,但是以前吃飯是食不知味無法去體會飯菜中的美味,睡覺也是若有所思地想了很多沒有把心放空安然睡覺。學佛后呢就能體會到禪師所說的飢來吃飯、寒來添衣、困時睡覺,順應自然順應季節把生活過好了就是修行。
    2、佩誼:目前自己還有工作所以學佛之后也是在慢慢學習、慢慢體會,那藉由「禪學與淨土」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學習到禪師就是從簡單的穿衣、吃飯、睡覺去修道,在衣食住行里面就有禪。
    3、淑芬:我自己也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能夠把全舉禪師說的那四句話融入到生活裡面,以前我是一個不容易入睡的人因為心中有煩惱,而最近參加水陸法會期間雖然是睡大通舖但是我卻可以每天安然入睡到天亮。以前吃飯都會覺得要色香味俱全,所以在過堂的時候心中就有掛礙怎麼跟家里吃的菜色都不一樣?後來就學習慢慢地去除貪念現在覺得只要能填飽肚子就好了不再要求要色香味俱全。
     
    二、 大師把禪者衣食住行的生活分為四點,您覺得自己適合那種方式?
    1、佩誼:目前我覺得自己應該是要從生活作務來體驗跟學習,文章中講到仰山禪師牧牛、開荒,所以禪者的衣食住行生活裡面是離不開作務的。所以我覺得自己要學習把心安住下來從生活中點點滴滴去體會,如文章中所說的要工作、要務實、要體驗、磨心志、刮骨髓,才叫禪!
    2、麗霜:我要從待人接物上學習,以前我對人的要求會比較嚴格覺得跟自己合不來的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我就會選擇慢慢遠離,現在就是學習讓自己可以去接受跟包容別人的缺點,學習把心量放大,所以現在也比較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論了,與人相處比以前自在了。

    三、 趙州禪師常說的「吃茶去」是要人們去體驗人生三味,您如何面對人生三味?
    1、佩誼:小時候家裡有5個小孩爸爸工作很辛苦但是自己對於欲望的需求很少,所以一切都覺得還好,結婚之後就真的去體驗到生活中的苦味跟澀味了。後來就去看比自己更辛苦的人就會覺得自己還很幸福,現在覺得自己心靈上是甘味的,雖然生活上還有苦味跟澀味,但是也覺得很幸福了。
    2、麗霜:小時候我就覺得很辛苦,因為要承擔家裡的一些工作,長大工作以後還是覺得很苦,可能是因為工作壓力大又不懂知足所以覺得很辛苦,其實是有很多人在羨慕自己工作上的成就。現在學佛了就覺得生活是甘味的,身體健康,一切都還算順遂、還可以去當義工當然很幸福啦。
     
    四、 文章中那句話讓您印象最深刻?
    1、佩誼:禪,是面對現實的生活,要工作,要苦心志,勞筋骨,要在生活裡面植根,再慢慢的昇華、漸漸的擴大,心靈可以高上萬丈青天,腳卻要踏著實地,這才是禪的主要內容。雖然生活上有很多的問題要面對,但是在心靈上自己要慢慢去學習成長,讓自己的心可以跟諸佛菩薩在一起。
    2、麗霜:我們若能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裡,看見一點禪光智慧,受用一些   禪意法喜,隨遇而安,隨緣放曠,我們的生活必能更坦蕩、更安然、更自在!禪其實就是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裡面,就是自然不用刻意去追求,其實你只要用心體會生活處處都有驚喜。
     
    下次讀書會時間
    1、日期:2025年1月1日(三)
    2、時間:20:00~21:00
    3、地點:Line 會議室
    4、主題:禪學與淨土p278-301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4年11月星燈法雲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期:2024年11月27日(三)
    時間:20:00-21:00
    地點:Line會議室
    參加者:周麗霜、劉綺靜、陳淑芬、謝佩儀(共4人)
    帶領人:周麗霜  
    記 錄:周麗霜
    主 題:禪學與淨土
    閱讀文章:從教學守道談禪宗的特色
    透過分段導讀方式讓大家了解文章內容並以「聞、思、修、證」的方式引導大家思考分享。
     
    一、 禪宗的教學方法您會選擇那一種來學習?
    1、佩誼:我會選擇“問難法”,我需要藉由一步步的引導來學習,就像參加讀書會聽大家的心得分享從中可獲得很多知識。
    2、淑芬:我可能適合勞苦法,以前讀書時環境很安靜反而念不下,在佛館當義工是從行堂、挑菜開始的,經由一步一腳印的學習,反而發現很多以前不曾看到、學到的事,在勞動中潛移默化的學習到很多東西。
    3、綺靜:我是沉默法,一般我會先依照別人說的方式去做,在做的過程去印證方法的對錯,如果是錯的會跟對方確認,如果對方接受就一起討論,如果不接受就另找對的方法。
     
    二、 請大家談談您是如何在生活中實踐惜福結緣?
    1、淑芬:惜福部份我會接受朋友給的衣服,個人覺得衣服乾淨、得體就可以,在佛館當義工就有機會可以跟很多人結緣,現在遇到問題常常有不可思議的因緣出現來幫助我。
    2、綺靜:以前對食物會愛恨分明,後來聽到有法師開示說在過堂大師要求任何食物都要吃不能浪費,給我很大的啟發,現在就學習接受任何的食物。笑容是最好的結緣方法,遇到人先點頭微笑就是最好的結緣方式。
    3、佩誼:惜福就是現在遇到很多的善知識,結緣就是要先對人釋出善意,將學習到的佛法跟家人及朋友分享。
     
    三、 您覺得自己是慈悲的人嗎?
    1、淑芬:自己還不是慈悲的人,小孩曾說我在外面對人慈悲在家卻不慈悲,這也是我要學習的功課,要深刻反省改變自己的習氣,讓家人能慢慢感受自己的慈悲。
    2、綺靜:我覺得自己有80%是慈悲的,別人有錯我會先想好怎麼引導他,讓他可以走回正軌。20%不慈悲是遇到我一直苦口婆心卻講不聽的,因為他的問題可能會影響甚至連累別人的,這樣的人我就會很生氣。
    3、佩誼:現在對家人的態度有改變了,還是要學習讓家人可以感覺我是慈悲的人。
     
    四、文章中那句話讓您印象最深刻?
     1、淑芬:禪是要靠自己去體驗,去實踐。自己經過種種的磨練之後才發現慈悲是需要智慧的,其實經典中說所的都可以從生活中去獲得體驗的,就如文章中說的:「唯有把禪轉化到身心裡面,才能讓自己活得更清明、更自在」
    2、佩誼:無德禪師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行、非禮勿動、非禮勿言」,要時時觀照自己的言行及念頭,不要逾越規矩及分寸才能讓自己輕鬆自在。
    3、綺靜:要學習肯定自心本無一物,自己的個性很容易受外界影響有時又愛鑽牛角尖,現在找到的對治方法就是生氣時唱誦佛號讓心平靜下來,悲傷時就用毛筆抄經慢慢的就釋懷,心就平靜了。
     
    下次共學
    1、日期:12月11日(三)
    2、時間:20:00-21:00
    3、地點:Line線上
    4、主題:從衣食住行談禪宗的生活p256-276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自在讀書會、星燈法雲讀書會及法聚讀書會聯合讀書會參訪
    日  期:2024年11月24日(日)
    時  間:9:30-15:00
    地  點:法寶堂、佛館
    參加者:潘金蝶、林素真、黃郁雯、張儷馨、謝佩誼、劉英妹、劉綺靜、徐婉玉、黃淑雯、樊梅珍、吳淑𢑥、陳淑芬、周麗霜、林郁婷(共計13人)
    帶領人/紀錄:林郁婷、周麗霜
    主題:
    1、聆聽保和尚法寶講座主題:在般若中自在歡喜
    2、參觀法華經展覽

    內容記錄:
    1、今早大家先參加保和尚在法寶堂所講主題:在般若中自在歡喜,提到歡喜也是需要因緣,才不致於空歡喜。所謂的般若就是空、無我、無常,了解緣起生滅,就能解脫放下。鼓勵大家有福報要用在修行及解脫上。懂得覺悟才能了解五蘊苦是無人例外、無人替代的面對人的老病死。
    在Q&A中回應,對於人我是非中,以正面的角度來理解對方的言語內容是否正確或值得學習。在家庭中,以關心、關懷、觀照的方式代替說理。孩子的學習,以了解孩子的能力及鼓勵盡力去做,相信行行出狀元的價值觀。如何念佛念的歡喜?要深信「佛」的殊勝,稀有難得的可貴,自然歡喜唸佛。其中素真師姐分享,今天的內容很貼切生活,學會放下,與孩子要如朋友般相處。
    2、下午由金牌導覽人員為大家導覽法華經七卷28品的經文及經變圖,了解宋元時代的經變圖在於佛陀說法的背景不同,印象最深刻的是以科技投射模擬敦煌石窟第61窟的法華經22品分別解說榜文的重要。透過七個譬喻,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佛陀的智慧,都希望衆生能顯發自已的佛性,人人都有成佛的機會。在常不輕菩薩品中,修忍辱及恭敬人人都是未來佛,都可呼應大師說的「我是佛」的承擔。

    下次共學
    1、日期:12月11日(三)
    2、時間:20:00-21:00
    3、地點:Line線上
    4、主題:從衣食住行談禪宗的生活p256-276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4年11月星燈法雲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期:2024年11月6日(三)
    時間:20:00-21:00
    地點:Line會議室
    參加者:林郁婷、劉綺靜、陳淑芬、謝佩儀、周麗霜(共5人)
    帶領人:林郁婷  
    記 錄:周麗霜
    主 題:禪學與淨土
    閱讀文章:從風趣灑脫談禪宗的人物
    透過分段導讀方式讓大家了解文章內容並以「聞、思、修、證」的方式引導大家思考分享。
     
    一問:文章中大師提到四種禪宗的風趣灑脫,那一種對您是最受用的?
    1、淑芬:在“遊戲神通”裡面大師說:「禪是人生的潤滑劑,禪不是賣弄,而是自在自如,…時時皆含妙意」。以前智慧不夠會聽別人講八卦,學佛後發現這些都是再造業,就慢慢遠離讓自己處在平靜的生活中,現在最希望的就是能自在自如的過日子。
    2、佩誼:在“弘法利生”裡面大師舉案例說過去參學的人要到寺廟掛單,要和住持和尚論道,有一次住持身體不適請師弟庖代,住持告訴他:「不講話最好」。同樣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只用自己的想法就容易誤會別人的見解。禪在舉手投足之間,禪不能從世相世智上去看,要透過本質實相了解。
    3、綺靜:“榮辱毀譽”這點大師說這是精進的道量,是逆增上緣。以前聽到別人的批評會很生氣,甚至有互罵的情況,其實這樣也無法解決問題。還是要先把自己的心定下來用智慧去面對。
    4、郁婷:人要學習讚嘆別人,一直以來在面對別人讚嘆時,我都覺得對方是在讚嘆諸佛菩薩不是讚嘆我。要觀照自己的修行功夫才是重點,而不是為了得到讚嘆去修行。
     
    二問:在生活中您覺得您是遊戲人生嗎?
    1、佩誼:因為自己是從事服務業的,在跟客人的互動過程會用比較輕鬆幽默的方式去應對,讓客人在購物中可以比較自在。其實生活不用太嚴肅,可以用輕鬆的方式面對,所以,我比較是屬於遊戲人生的。
    2、麗霜:學佛前我覺得人生必須是“努力學習、積極向上”,對自己跟別人都要求嚴格,覺得怠惰就是在浪費生命。學佛後發現人生不是只有功成名就、光宗耀祖而已,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努力跟耕耘的,以前凡事都太用力了,現在就學習讓自己輕鬆自在。3、綺靜:我是算遊戲人生的,我是做營造業的,遇到問題就微笑面對,業主跟工人都願意給予協助,工作都可以順利完成。
    4、淑芬:以前自己是很無趣的人,在二眾塔當義工後跟四面八方來的遊客學習幽默,跟來看展覽的遊客交談中學習佛法。參加讀書會了解更多的知識,發覺佛法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就看自己要不要學。
     
    三問:請大家談談對生老病死的看法?
    1、綺靜:自己就是病人,但我並不害怕死亡,現在醫學發達配合醫生的治療,不需要胡思亂想。我的心得就是人要好好的睡覺,當自己不舒服時就唸“觀世音菩薩”就會不知不覺的睡著了。
    2、淑芬:以前放假會到安養院照顧父親時就會誦地藏經,在父親往生前兩個星期發覺他的臉色紅潤,我感覺佛法有進入他的心了,心裡覺得很欣慰。在父親往生後接觸到佛光山,看到大師就覺得像看到自己的父親,感覺是父親的因緣讓自己開始學佛改變人生。
    3、麗霜:死亡是一般人不願意碰觸的問題,是因為不懂而恐懼。對於學佛的人來講瞭解因緣就明白生老病死是必然的過程,而且可以選擇未來要到那裡。生病時就學習大師說的「我只是不方便而已,我沒有病」就能坦然面對、與病為友。色身有生有死,而自性是不生不滅也就無生無死。
     
    四問:文章中那些內容讓您有所啟發?
    1、淑芬:禪師幾句話就讓要求出家的將軍妒火燃燒,人的瞋恨心是很難去除的,以前聽說有人要申請出家經過三年大師都沒有同意,理由是因為“不會笑”。現在明白大師的意思,法師要面對許多的信徒,整天板著臉大家都不會想接近,無法給人歡喜又如何談弘法利生呢?
    2、佩誼:道是在生活中自然呈現,要用平常心面對人事物,學習正知正見,才能幫助更多人。
     
    下次讀書會時間
    1、日期:2024年11月27日(三)
    2、時間:20:00~21:00
    3、地點:Line 會議室
    4、主題:禪學與淨土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2024年9月星燈法雲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期:2024年10月23日(三)
    時間:20:00-21:00
    地點:Line會議室
    參加者:林郁婷、陳淑芬、謝佩儀、周麗霜 、劉綺靜(共5人)
    帶領人:周麗霜
    記 錄:林郁婷
    主 題:禪學與淨土
    閱讀文章:禪者雲遊與參訪
    透過分段導讀方式讓大家了解文章內容並以「聞、思、修、證」的方式引導大家思考分享。
     
    一問:以前禪師雲遊的原因?
    1、淑芬:如同旅遊,可以增廣見聞,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學習,聽取經驗。
    2、佩誼:「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一樣,就如現在有機會認識大家,就如認識善知識,跟著做義工服務、認識法師而學習很多。
    3、郁婷:找自己的心

    二問:文章中的四種禪師雲遊方式,如果你是禪師,你適合那種方式?
    1、佩誼:入室接心的參學法,有名師的指導。
    2、淑芬:雲水方式,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現在自己可以吃飯,好好的吃休息就好好的休息心中沒有什麼煩惱就如文章中也提到金錢買不到智慧,但是我透過義工服務的學習中體悟到智慧。
    3、郁婷:一樣喜歡雲水,因為我喜歡到處旅遊,所以我覺得自由自在了無牽掛。

    三問:文章中提到掛單求法的五條規矩,有那幾點可以做到?
    1、淑芬:第四點到細心聆聽和第五點要信守奉行。在參訪或是參加心的旅程時,當下講的,會記下來。但是有時久了也是會忘記,但參學過程中,會透過講說內容而反省調整自己的行為。
    2、佩誼:第一點要有謙恭下意之心及第四點要細心聆聽。要多學習一些禮儀。

    四問:大家對「心中有事天下小,心中無事一床寬」的看法是?
    1、郁婷:有時候在擔心與多想中,發現世界真小,但當心中的問題倘開分享後,反而覺得其實世界真的很大。
    2、淑芬:雖然九月時心中仍有罣礙之事,但經過參訪及禮懺的法會,心中慢慢明瞭因緣,反而不再執著在那些煩惱之中。
    3、麗霜:以前在乎事情的結果或是做得好不好,現在反而覺得只要盡力了,不怕丟臉而不再乎那結果如何?

    五問:提到拈花微笑,若是你看到大師拿一朶花,對你來說代表什麼意義呢?
    1、郁婷:拈花微笑,一般簡單形容可以說是「默契」的相應反應。大師拿花,把最美的供養大衆。
    2、淑芬:花開見佛,如大師常說的「我是佛」,每個人都是佛
    3、佩誼:花開見佛,每個人都是佛,要找出自性佛性

     
    下次讀書會時間
    1、日期:2024年11月6日(三)
    2、時間:20:00~21:00
    3、地點:Line 會議室
    4、主題:禪學與淨土p200-229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岡山-星燈法雲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5 個月前
    2024年9月星燈法雲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期:2024年10月9日(三)
    時間:20:00-21:00
    地點:Line會議室
    參加者:林郁婷、許育菘、朱芸瑄、陳淑芬、謝佩儀、周麗霜 (共6人)
    帶領人:林郁婷  
    記 錄:周麗霜
    主 題:禪學與淨土
    閱讀文章: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透過分段導讀方式讓大家了解文章內容並以「聞、思、修、證」的方式引導大家思考分享。
     
    一問:文章中有四點說明禪堂的生活與清規,您對文章中大師所提的四大點,那一點比較有心得,為什麼?
     1、淑芬:禪門的生活與修持,最後的修持提到的自我觀照,反求諸己;自我更新,不斷進化;自我實踐,不向外求;自我離相,不計勝負。時時應用在生活中。
    2、佩誼:叢林的制度與清規,才認識了解到叢林生活中的佛門用語。另外對百丈禪師的叢林二十條規定中的「是非以不辯為解脫」,在生活工作上,多少有些誤會和不了解所產生的是非,有時愈辯愈不好。若是不去辯解,由時間去證明,反而是解脫自在。
    3、麗霜:第四點-禪門的生活與修持,大師歸納禪門生活的要點,不外乎:
     1、忍辱(從忍辱中去除無明)  
    2、作務(從作務中來培福報)
     3、修福(從修福中增長智慧)  
    4、感恩(從感恩中獲得快樂)
            5、參禪(從參禪中解脫自在)    
    這幾點是在禪門中修持很重要的,回歸世間法把這幾點不論放在生活中或工作中也是很好的依循。在175頁大師有舉例說有位老婆婆護持一位禪師修道20年,派她漂亮的孫女去考驗禪師的修行,漂亮的孫女一把抱住禪師結果禪師冷冷說道:「枯木倚寒巖,三冬無暖氣。」結果老婆婆聽了卻很生氣就把禪師趕走。不明白為何老婆婆會有這種反應?想請與會的師姐分享看法?

    1、淑芬:在星雲大師全集有提到在臨濟宗有一種禪修的方法,叫「枯木禪」,指在參禪當中,把心修鍊到像枯木、死灰這樣的功夫,其實枯木禪並非一味死寂,而是通過止息妄念,恢復活潑的自性妙用,才能得大自在。但文章中說的禪師卻誤解了枯木禪,所以老婆婆一聽,很生氣,立刻把房子燒掉,對禪師說:「我二十年來,養了你一個自了漢。」這句話在說明修行參禪並不是死板板,一點暖氣都沒有,而是要捨棄功名利祿、貪瞋痴等種種煩惱以後,才會有積極、光明、救度眾生的熱情出來,這也才是禪宗的枯木禪。
    2、育菘:以出世間的解讀,出家人該有的持戒,不為所動。但以入世的角度來說,適度給予慈悲的回應。
     
    二問:在文章中大師說禪門修行不可作自私的自了漢,在修持上要做到四點,您現在做到那幾點?
    1、淑芬:人必須要能自我觀照與自我更新,如果不懂的自我觀照就會人云亦云、常常有是非。在佛館當義工有位非常精進的師姐我一直把她當作學習的榜樣來鞭策自己。
     2、佩誼:自我離相是我要去努力的,人的習氣很重很難改變,要讓自己進步要先從離相開始。
     
    三問:這篇文章那部分讓您最受用?
    1、佩誼:百丈禪師的「叢林二十條規定」我覺得不管在工作或生活都很受用,我要努力背起來時時提醒自己。
    2、芸瑄:大師說的禪門生活要點看似很容易其實做起來是很困難的,即使困難也要努力去實行讓自己可以越來越好。

     
     
    下次讀書會時間
    1、日期:2024年10月23日(三)
    2、時間:20:00~21:00
    3、地點:Line 會議室
    4、主題:禪學與淨土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