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4月1日晚上8點到9點半
    方式:ZOOM視訊李容、王余美惠、莊琇紅
    帶領人:鍾情
    截圖、紀錄:莊琇紅
    帶領導讀:春秋祭祀《星雲大師全集.僧事百講》

    中國的傳統風俗裡,每年都會舉行春秋二祭,藉以體現「慎終追遠」的孝道精神。佛教是重視孝道的宗教,為了因應此一傳統,會在這兩個時節舉辦報恩法會,好讓信徒到寺廟,為先遠考妣宗親誦經回向。
    說到祭祀,一般人多以為人死後就是做鬼,尤其每年到了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普度」這一天,總要以三牲祭拜「好兄弟」,其實,佛教講「六道輪迴」,人死了以後,有可能上生善道,當然也有可能下墮惡道,不只有做鬼一途。
    這個講次,以超度的意義、出家人孝親之道、佛教對民間祭祀的看法、佛教對「七月」的看法等做介紹,期盼大眾對祭祀的意義能有正確的了解。
    分享:
    1. 清明節的由來
    琇紅同學:中國的傳統風俗,清明節是一個慎終追遠,對自己已故父母、祖先表達追思的日子。但是有人說出家以後,往往就忘記這些事情。出家人要如何報答父母養育的恩情呢,兒女在寺廟裡,每天要做早晚課誦,或許他們也在為父母祈願、回向:「願此功德,讓我的父母在世的時候,都能身體健康;父母往生了,祝願他們可以蓮位增長。」
    出家人不會忘記要孝順父母的。可以說,出家人是最懂孝順意義的。一般人孝順父母,只是給予物質方面的滿足,出家人孝敬父母,則以所修學的真理,賜予父母,希望能讓父母永離生死苦海,獲得長久的清淨安樂。

    2. 星雲大師如何詮釋清明節
    鍾情同學:佛教是積極提倡孝道的宗教。釋迦牟尼佛出生後一個星期,母親摩耶夫人就過世了。即便母親過世,也有生養佛陀的功德,佛陀成道以後,曾經有一段時期不在人間。他到哪裡去了?經典記載,說他到忉利天為母親說法去了。甚至為了感念姨母的養育之恩,佛陀也成就姨母大愛道等五百位釋迦族的女眾出家,使得佛教有了比丘尼教團。
    除此之外,父親淨飯王去世的時候,諸王子們商量要以什麼方式讓父王出殯,當提及由哪幾個人負責抬棺木時,在一旁的佛陀聽了,說道:「我也要參加一份。」
    由此可見,佛陀是很重視孝道的,即使他成佛了,也親自要為父王擔棺。一般的民眾當天看到佛陀在送葬的行列裡,為父親擔棺,都非常地感動。

    3. 佛教與民間如何看待清明節
    美惠同學:
    不僅「慎終追遠」的孝道精神,也是緬懷祖先。春祭的清明法會,可以禮拜、諷誦《水懺》、《洪名寶懺》、《金剛寶懺》,或者舉行三時繫念佛事,並定課回向視先。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