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113.11.11愛
    愛讀書讀書會紀錄
    (一)時間:11月11日(週一)1:30-3:0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光明教室
    (三)出席:
    葉麗琴、沈淑惠、陳秀真、徐百合、洪美沙等5人。
    (五)記錄:洪美沙

    一、本次重點:
    (一)大師文章本次重點:
    1.2025年佛學會考的書「人間與實踐」導讀方式討論:
    (1)2025年開始,讀書會讀「人間與實踐」該書。
    (2)2025年起擬po「人間與實踐」的文章單元在群組,讓會員研讀入心。
    2.大師文章「閱讀」、「素食」的討論與分享

    二、本次內容:
    (一)「閱讀」文章重點與討論
    1.人的知識學問,來自於閱讀;閱讀並不限於書本,有的人從一件事獲得啟發,他就能從「讀事」裡獲得智慧;有的人一生跟隨一個人,他說我以一生閱讀某一個人,「讀人」也能讀出思想。
    2.或是:閱讀一個國家;閱讀一個社會:閱讀一個家族;閱讀一個宗教;閱讀一個人生;閱讀一個自己。
    (1)閱讀一個人生:
    有的人的一生,代表一個時代、一種社會,有的人的一生,影響整個國家甚至全人類。例如釋迦牟尼佛、耶穌、穆罕默德、孔子、蘇格拉底、愛因斯坦、達爾文、拿破崙、亞歷山大、成吉思汗等,我們研究他們的生平,把他們一生的事蹟,鉅細靡遺的呈現出來,讓未來的子子孫孫,都能與古人同在,能與專家同行,豈不快哉。
    (2)閱讀一個自己:
    麥克阿瑟在〈為子祈禱文〉裡有一句話說:「認識自己是認識一切知識的基石。」認識自己就是自覺的功夫,也就是明心見性,如禪宗所謂的「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一個人能夠自我閱讀,自我觀照,把自己一生的功過、得失,都能讀得清清楚楚,最後能讀出自己的佛心、佛性,這才是世間最大、最有價值的學問。
    (3)討論與分享
    就如「慈惠法師陪侍大師七十年」,「讀人」也能讀出思想。
    a.「讀人」他說師父像佛陀,數十年後才發現/他在翻譯最終章:以心印「師心」,七十年默契,凡事聽得懂!病後另類的翻譯,病與不病,師父心境相同。
    b.閱讀一個自己(慈惠)
    (a)我(慈惠)的人生觀:淡中有味,有無皆美/出家,因為擔心「動搖道人心」/愛好音樂,難以割捨也須克制/看淡名利,歡喜「空無」/自我定位---我(慈惠)是一個出家人/人生的理想,疫情中有佛法/我(慈惠)的興趣:讀書、寫字、教書。
    (b)我(慈惠)的修行觀:我(慈惠)對人間佛教的體認--喜樂與積極,這是人間佛教的特性/提倡「有溫度」的人間佛教/發揚如來一代時教的整體性/現代佛陀,勿當面錯過/修行的次第,「踏實」而已/如何保持走在「對的路上」。
    (c)我們也應該學慈惠法師,開始讀自己,看自己學佛後精進修行的成果。

    (二)「素食與護生」文章重點與討論
    大師想起自己這一生素食的過程,心有所感,略抒所懷(文章很長)。1.說到素食,有很多的好處,不但有益身體健康、幫助心地柔和,還能增加耐力。2.綜觀世界上的素食動物,如大象、駱駝、牛、馬、羊等,雖然吃草,都頗具耐力,反而豺、狼、虎、豹、獅等肉食動物,雖然凶猛,卻往往後繼無力。3.過去美國太空總署訓練太空人,也都會安排太空人做素食的練習,因有鑑於素食能培養耐力。4.大師童年因為經常和外婆共住,受到影響,在四歲時就立志要素食。5.儒家說:「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所謂「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世間上的戰爭殘殺、災難不止,實在不是沒有原因的!6.佛法裡說「人命在呼吸間」、「因果業報,絲毫不爽」,想到過去所見所聞種種人類殘忍的行徑,感嘆:人生的苦難並不全然是別人所造成,多半是由於自己造下殺生的惡業,才招感了種種惡果!7.究竟人吃畜生、畜生吃人,除了交由因果論斷以外,哪裡會有什麼公平的審判呢?就如同有人說,毒蛇會咬人,老虎會吃人,很危險,應該將牠們打死。但是換個立場,牠們不也要反問:「你們人類殘殺我們,不也是毒人嗎?」8.事實上,現在世界到處人人高喊:要自由、要民主、要公平、要正義!但是細思量,在人世間,哪裡能找到自由、民主、公平、正義呢?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為了生存,都是各憑本事啊!9.一個不重視生命尊嚴,視殘殺動物為稀鬆平常的社會,說要教世間沒有災難,讓大家都能幸福安樂,這也不合因果道理。10.一個文明的國家,除了在法律上立法保護動物以外,最好能進一步在教育上倡導「護生」的觀念,教導兒童尊重生命、愛護生命、珍惜生命,讓他們知道,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保護一切生命也就是在保護自己。11.放生放得不如法,反而變成了「放死」,我們怎麼能不做一番檢討呢?12.事實上,在今日的社會裡,與其放生,不如護生;與其放生,倒不如放人。何謂「放人」?是指對人間社會多做一些功德好事,比方設立獎學金獎助貧困兒童就學,改善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成長,給予他們前途,這不就是放生嗎?不就是放人嗎?乃至在政治上,儘管彼此理念不同,但都不是敵人,應當互相尊重,不應濫用權力傷害對方。大家同樣是人,何必爭得你死我活呢?放人一條生路,給人因緣、對人寬容,才是放生最大的意義。13.人雖然會有殺生的行為,但是在某些時候能生起護生的心念,總是好的。有的人吃素,即使只在初一、十五的時候才吃,也總比完全不知道要素食,不知道愛護生命的饕餮(音 淘帖)之徒來得好。當然,假以時日,如果他能更進一步抱著佛說的「人我一如」、「生命一體」的觀念,視一切生命如己,或許對於殺生的問題,又會有一番重新省思。14.佛教講「不殺生」,重要的還是在於不要有殺心。佛教講「不殺生」,有「殺行」與「殺心」的分別,起心動念才是主要的關鍵。如釋迦牟尼佛過去世修行時,見到一個壞人要殺害五百個過路的商人,他毫不猶疑地「殺一救百」,饒益眾生而以慈悲心殺人的行為,又哪裡是瞋心殺人所能相比的呢?15.如果人人都能多一分清淨心、慈悲心,多增加一分惜生愛物的行為,社會必然會更加和諧,世界必然會更加和平安寧了。
    (二)-1討論與分享
    1.「護生」的觀念,愛護生命、珍惜生命,要知道,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保護一切生命也就是在保護自己。
    由此討論有同學分享年幼無知,會射小鳥,長大及學佛後知道眾生平等,要護生,曾作夢有物壓肩膀,直不起身,後來在法會做超薦,才逐漸不復作此夢。又有同學說網路傳來一位學佛的醫生,接到一個老人帶來40多歲兒子來看病,兒子打呃不止,無法睡覺跟吃飯。醫生束手無策,自己到寺廟拜拜,問法師,法師說做個法事超薦吧!當夜,醫生夢到很多的鳥來夢中悲傷叫喊,及很多被網子網住在掙扎,有一些有特殊斑點羽毛的鳥頻頻向他點頭像是求救。次日在診所,老人又帶兒子來看病,醫生問老人的兒子做何營生?是抓鳥嗎?兒子吃驚點頭,又問說有特殊斑點羽毛的鳥嗎?兒子又吃驚點頭,醫生告訴他,昨醫生作的夢內容,告訴他要陪他一起去寺廟為鳥兒們作超薦佛事並放生,老人的兒子不相信,但老人相信,要兒子一起去寺廟。做完法事,法師老人的兒子一碗水與饅頭,老人的兒子搖頭說無法吃因打呃不止,法師說就啃吧。沒料到竟然能吞嚥吃完了,因已三天未有吃食,老人的兒子回家將網具燒掉,活捉的鳥放生,當晚即一夜好眠。真的如黃庭堅的一首偈語說:「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源同一種性,只為別形軀;苦惱從他受,甘肥任我需,莫叫閻老斷,自揣應如何?」因果報應不爽。眾生都有生命,我們要平等視眾生,不殺生。
    2.中東或非洲的戰事,以色列攻打加薩走廊、黎巴嫩,俄國普亭攻打烏克蘭的戰事,都死傷慘重,這些戰爭都是弱肉強食。還有國外或國內政治上,彼此理念不同的政黨,雖都不是敵人,卻濫用權力傷害對方,造成紛擾與憂患。都是人類,本應互相尊重,何必爭得你死我活呢?難怪大師說人生的苦難並不全然是別人所造成,多半是由於自己造下殺生的惡業,眾生的我們如能如大師說的:放人一條生路,給人因緣、對人寬容,才是放生最大的意義。如他們能更進一步抱著佛說的「人我一如」、「生命一體」的觀念,視一切生命如己,那樣該多好。要境內及境外的和平才指日可待。
    (三)總結:
    大家輪流讀大師分章,熱烈討論與分享,法喜充滿,不知道時間的流逝。

    (三)下次讀書會
    (一)時間:11月18日(週一)1:30-3:0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光明教室
    (三)本次重點:
    「六根的修行」討論與分享(資料來源:大師如是說第一冊)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113.10.28愛
    愛讀書讀書會紀錄
    (一)時間:10月28日(週一)1:30-3:00
    (二)地點:光明教室
    (三)帶領人:洪美沙
    (四)出席者:
    葉麗琴、梁金華、陳秀真、洪美沙等4人。
    (五)記錄:洪美沙

    一、本次重點:
    (一)大師文章「閱讀」「一句話」「素食」
    分享
    (二)佛光山長老慈惠、慈容法師書的給人的一句話。

    二、本次內容:
    (一)2篇(人間萬事及迷悟之間)“一句話”共讀。
    (二)2篇“一句話”的重點。
    1.一句話(人間萬事2)
    (1)於人有用的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古今中外有很多人由於「一句話」而改變一生的事例,多不勝數。
    (2)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講口才藝術家卡內基,小時候是一個非常調皮搗蛋的小男孩。因為繼母初見他,說出關愛的一句話,建立了卡內基和繼母之間深厚的感情;也成就了他立志向上的動力;讓他日後幫助千千萬萬的人一同步上了成功之路。
    (3)失落者的生命再造,有時僅僅是一句看起來普通的話,就能為對方帶來力量。
    (4)給人一句好話,讓人生命奮起飛揚,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人要常說:
    第一、給人歡喜的話。
    第二、給人鼓勵的話。
    第三、給人肯定的話。
    第四、給人讚歎的話。

    2.一句話(迷悟之間7
    (1)為了一句話,有的人積極向上,發憤圖強;有的人則消沉頹唐,自暴自棄。所以一句話可以使人成功,也可以使人失敗。
    (2)同樣的一句話,有人認為是教育,是鼓勵;有人則認為傷害了尊嚴,從此沈淪墮落。
    (3)同樣一句話,有不同的解讀,就有不同的結果。所以出言吐語,都應該要再三思之、慎之。
    (三)2篇“一句話”分享
    1.大師說給人一句好話,讓人生命奮起飛揚,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人要常說哪四句話呢?
    要常說的四句話是
    第一、給人歡喜的話。
    第二、給人鼓勵的話。
    第三、給人肯定的話。
    第四、給人讚歎的話。

    2.你受用的一句話是什麼呢?
    (1)做自己生命的主人,為自己活,重視自己。
    ~這句話讓自己,從此開始關心自己,關愛自己。
    (2)不忘初心。
    ~從此,開始對所做的事,時時觀照是否符合初心,不符合就調整行動,讓成果符合初i心。
    (3)一枝草一枝露。
    (每一個生命,老天都會賜與存活的條件,就如同每一枝草都可得到一滴露水的滋潤。引喻為天無絕人之路。)
    -對孩子的學校課業從小學起就不再緊盯著,而是自己作榜樣,讓孩子們自主學習,小孩也就建立了能獨立處理自己事情的個性。

    3.同學分享朋友的孩子在情緒不穩的年紀時,父母難以處理,就讓他們去上卡內基訓練,結果成果卓著,孩子們變得有信心與情緒變得正向積極。

    4.同學分享朋友友人的困擾:朋友友人的兒子
    婚後獨立,轉信仰天主教,父親往生,兒子回來了但不持香,也不拜及做任何表示,令其母親很難過,其母親覺得父親往昔對兒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今昔對照對兒子的冷淡態度很寒心,應該如何勸說其母親?
    -同學紛紛表示意見,總結:或許天主教有他們的祝禱方式,兒子不知如何告知家人,父親對兒子的照顧,兒子一定會點滴在心頭的,母親宜放寬心,不要糾結在兒子沒表示而心痛。要想,兒子有回來參加告別式,比未出席強得多。又父母對孩子們的照顧是天生的,只要想至少他們現在能獨立生活,他們能自立而不是啃老族,就應感到安慰,對他們是否反哺在當今的世代反而要看開,就不會太自苦了。

    4.分享與佛光山長老慈惠、慈容法師書的給人的一句話。
    (1)慈惠法師2024年90歲:
    -a.每個人都要常常審視、督促自己,就像我跟隨師父這一路走來,常常做的一件要事,那就是對周遭環境以及對自我條件所做的客觀評估,要明白什麼是自己的優勢?什麼是自己的缺點?有優勢的可以多發揮,有缺點的要能即時調整、改善,這樣才能避免誤入各種的危機與困境。(隨侍大師70年,下冊 p.279)
    b.指示建築大學的工程師們:「你們要用心地去構想,這個校園要怎麼規劃,每一個工程都要非常的仔細、用心,因為這裡是教育學子的校園,將來會是以百年來計算的建築。」 (下冊p.324)
    c.鼓勵大學校長們:
    日本的大谷大學、駒澤大學和佛教大字,還有韓國的東國大學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我們辦大學也要看百年以上,因此必須有宏觀的思維和永續經營的規畫。(下冊p.330)

    (2)慈容法師2024年88歲
    a.對渥太華佛光山住持永固法師說:「我過去總是給人木訥剛毅的感覺,很多師兄弟都怕我;尤其我不太習慣笑,總是一臉嚴肅的表情,讓人家不敢親近,甚至想閃躲。但是你有一種讓人家想主動親近的特質,你只要坐在服務台,信徒就會主動上前去請問佛法,這是很好的度眾能量,應當珍惜善用。」
    (有容乃大p.398)
    b.對佛光山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說:「如果『變』能夠更好的話,為什麼不變?改變可以出現新模式,新的模式出現,就是一種超越,就是一種創新與進步。」(p.403)

    (三)下次讀書會
    (一)時間:11月11日(週一)1:30-3:0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光明教室
    (三)本次重點:
    1.「素食」與「閱讀」分享
    2. 人間與實踐導讀.
    2025年佛學會考的書,
    在會長處.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宏法-喜閱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113.10.7愛
    愛讀書讀書會紀錄
    (一)時間:10月7日(週一)下午1:30-3:00
    (二)地點:菩提教室
    (三)帶領人:洪美沙
    (四)出席者:
    葉麗琴、徐百合、梁金華、陳秀真、邱秀娥、陳美鳳、洪美沙等7人。
    (五)本次重點:1.大師「三好一生」書分享。2.帶領人試帶。
    (六)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一、分享大師「三好一生」文章:
    ( 一)會員依次讀該書的文章,分享心得,並提問,嘗試聞、思、修、證的過程。
    1.素齋談禪:
    1994年台北道場成立,大師為加速道場知名度,發心在階梯式的海會堂舉辦「素齋談禪」40多位賓客200多場享用飛機餐的碗盤,邊吃邊提問談佛法,擴大度眾範圍,也提升信眾層次。該「素齋談禪」方式推展開來,已從台灣到全世界五大洲各道場,成就無上的因緣。(回饋:由大師說出其做好事的這一項事迹,大家感佩不已。)
    2.佛陀紀念館不收門票
    -佛館還不收停車費,卻是自行負擔解決停車問題,租地買地蓋停車場,只因佛館是大家的,想要回饋給社會、國家,此外佛館水電,人事,展覽費用每年的開銷負担何止上千萬。(回饋:大家才知道大師的發心與慈心悲願:「人先來了,跟他結善緣,而不是先想方設法,吸引人來。做任何事要以社會大眾為優先。」值得大家效法。大家也各自分享大師行宜讓他們攝受的故事,如滴水坊,普門大開,腦開刀2次不修養還只記掛每次一筆字寫100張,要為海內外好苗子籌募基金等。)
    3.高雄大樹國際水果節
    -大師敦親睦鄰,不捨大樹鄉小戶佃農種玉荷包卻被中間商剝削欲哭無淚,特辦國際水果節5/16-6/16,提供通路的協助服務,出借千餘坪塲地,搭百來個帳篷,還闢問道場作圖文、講座介紹各種水果源流、長處及食用好處,號召海內外信徒、
    佛光人採購、護持,還送出近六千盒玉荷包給來佛館參訪的遊覽車司機結緣,啟動大樹鄉水果的國際商機,大師給的精神,不僅大樹鄉村民受惠,連帶高雄有了國際水果節的銷售通路。(回饋:大家還紛紛分享那時雖在家,卻也能購得玉荷包分享親友,懷念玉荷包的美味與無子。)

    二、聞思修證的溫習,
    (一)、4層次
    1.聞-直觀的,客觀性問題--你看(聽)到什麼?
    2.思-感受性思考問題--你想到(感覺)到什麼?
    3.修-經驗價值性問題--你反省(自己)到什麼?
    4.證-領悟性實證問題--你悟到什麼?
    (二)、檢討
    本次分享3篇,會員試當帶領人,能對會員提出問題,很可貴。大家討論及分享很熱烈,惟
    限於時間未能進行修、證提問,下次有機會可再進行此方式的讀書會。

    三、下次讀書會
    (一)時間:10月28日(週一)1:30-3:0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光明教室
    (三)本次重點:1.大師「三好一生」書分享。2.帶領人試帶。3.「人間與實踐」試讀。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岡山-星燈法雲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個月前
    113.9.23愛
    愛讀書讀書會紀錄
    (一)時間:9月23日(週一)1:30-2:45
    (二)地點:光明教室
    (三)帶領人:洪美沙
    (四)出席者:
    葉麗琴、李袖芳、沈淑惠、徐淑美、徐百合、陳秀真、邱秀娥、陳美鳳、洪美沙等9人。

    一、本次原訂主題:
    ( 一)悅“讀人間好滋味”中佳文共讀、共享。
    (二)對讀書會的需求、教材等討論包括增加不同類型讀書會,與增加帶領人方案討論。
    (三)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二、內容
    (一)由讀書會帶領「 四層次討論法」的聞、思、修、證,談到「悅讀人間好滋味」書,是在讀書會20週年出版,內容精彩與實用,值得請書學習。
    -大家在讀書會的參與中是否也學到聞、思、修、證呢?(摘自「悅讀人間好滋味」書p.98~)
    1.聞-直觀的,客觀性問題--你看(聽)到什麼?
    2.思-感受性思考問題--你想到(感覺)到什麼?
    3.修-經驗價值性問題--你反省(自己)到什麼?
    4.證-領悟性實證問題--你悟到什麼?

    (二)我們就以上週五,本月佛學講座覺具法師的「星雲大師與人間佛教」來演練,大家聽到了什麼讓你感動的事?
    -大家熱烈分享:
    1.有說大師開腦後記憶力喪失,為寫一筆字,敏於發問請益字如何寫與練,也讓記憶力很快恢復,深受感動:已過90高齡,不像一般人在病後會藉機臥床修養身體,而大師不急休養,還趕快恢復病後一筆字每次寫100張,其發心與毅力讓人感動佩服,要見賢思齊。2.建設中的佛館旁新設滴水坊的運營,由無到有,未做廣告卻近悅遠來每天客人三四百人,客人隨緣隨力投功德箱,大師的識人任人而弟子的使命必達精神,是大師的身教致弟子有樣學樣,也感動來客主動的護持滴水坊,出錢出力。3.有說法師忙到無時間上廁所,唯一的廁所排隊又長,義工找其幼子來代替排隊,排到就喊師父上廁所的事。4.師父來看營運並投十萬入功德箱就離開,讓弟子感動大師的默默支持。5.有說大師幽默以譬喻說棄老國國王不讓老人吃飯,表示覺具法師忙到無暇回來照料大師中餐事,讓覺具法師體悟到事情要安排接班人,事情與職責的重要次序要釐清,從而培訓接班人完成移交就回其本職當大師侍者。
    6.滴水坊的發心接引人發心護持,有以家中生產的農作物護持,有以供養所需麵條或因而接引學佛與成為佛光人。
    (大家的分享有聞思修讓我們又重溫一次佛學講座,充滿法喜。)

    (三)再就十修歌,細分聞思修證的各層次練習。

    【十修歌 星雲】
    一修人我不計較,
    二修彼此不比較,
    三修處事有禮貌,
    四修見人要微笑,
    五修吃虧不要緊,
    六修待人要厚道,
    七修心內無煩惱,
    八修口中多說好,
    九修所交皆君子,
    十修大家成佛道,
    若是人人能十修,
    佛國淨土樂逍遙。

    (三)之一、聞:
    1.人,作者?(星雲大師)
    2.事,
    (1)歌的內容?(身口意的修行並涉及六根的清淨)
    (2)這歌哪個字最多?(修)
    (3)透過十修歌,作者想帶給大家什麼?(大家都成佛道,在佛國淨土裡樂逍遙。)
    (4)怎麼做到不計較?不比較?(對周遭的人、事、物,不計較也不比較,要具空性智慧,萬法因緣生因緣滅,無住生心。)

    (三)之二、思:
    1.“修”這個字,是什麼意思?(修是修改、修正、調整。凡是修正自己身體、語言、行為的偏差,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就是修行。)
    2.你最喜歡哪一修?為什麼?
    3.你認為最容易的是哪一修?為什麼?
    4.你認為最難的是哪一修?為什麼?
    5.你認為應該如何運用十修歌在生活中?
    6.作者認為吃虧不要緊,你認為呢?
    7.在生活中,我們對哪些人、事、物常常比較?(請多說一些)
    8.你覺得怎樣待人才算厚道?
    9.你覺得要怎樣做才能心內無煩腦?
    10.你平時交朋友有什麼原則?
    11.十修歌當中,彼此有什麼關聯?請說出你的看法。

    (三)之三、修
    1.十修歌中哪一修是你目前的目標?為什麼呢?
    2.十修歌中哪幾修是你目前的目標,這幾修是有相關嗎?請說明。

    (三)之四、證
    1.十修歌中有哪一修是你目前的目標,請說明。
    2.十修歌中有哪幾修是你目前的目標,這幾修彼此是有相關嗎?請說明。

    (三)之五、分享
    1.十種修行當中,對你來說比較容易做到是哪一種?
    2.十種方法有哪些是不容易做到?
    3.對於不容易做到的部分,能否提供一些寶貴意見?

    (三)之六、結論
    1.透過今天的討論,十修歌給你的啟發是什麼?

    (四)讀書會形式
    有很多的形式,如1.讀「經典」的,2.遊山玩水的,3.參訪道場並與其一讀書會進行交流的的,4.研究大師「一筆字」的,5.自大師文集中摘選「佳文」研讀的,6.或自大師文集的文叢類選一類研讀,
    7.或「人間音緣」的,8.或看電影、視頻的,9.或混合各形式的。
    10.或在一期結束辦一次出遊的活動等等。

    (五)本會讀書會有二
    1.目前普二分會有二個讀書會,
    (1)週一的「愛讀書」讀書會-兩週一次,讀經典,時間一個半小時。
    1:30-3:00。
    (2)月會後的逍遙讀書會,室內,室外輪流舉辦。混合式的。

    (六)下次擬先讀明年佛學會考的書「人間與實踐」。

    (七)本會希望能增加帶領人,承擔帶領人是一個很好自我成長的機會。
    1.讀書會帶領人的精神與態度
    (1)帶領人角色是引導發言者,非專題演講者。
    (2)是鼓勵支持者,不是價值評論者。
    (3)是幽默溝通者,不是命令說教者。
    (4)是用心傾聽者,不是形式敷衍者。

    2.帶領讀書會的「三心」必備。
    (1)讀書會前「用心」準備。
    (2)讀書會中「專心」帶領。
    (3)讀書會後「關心」所得。

    3.願意當帶領人,需先試帶領讀書會5次,再經訓練、評鑑與授證。

    4.願意當帶領人,需先試帶領讀書會5次並做會議紀錄200-300字即可提報參加帶領 人訓練,由帶領的會議紀錄可再次自我回顧帶領過程作為自作評估與改進依據。帶領人會前要先設計方案設計,對四層次各別設計問題提問如上述的十修歌教案。

    三、回饋
    (一)大家記起佛學講座的故事,說前道後,分享故事與心得,再次回味佛學講座,大家充滿法喜。
    (二)看到大家說故事的能力增長,有聞與思的功能,讀書會的確能長養知識與助益身心健康。
    (三)下次讀書會
    (一)時間:10月7日(週一)1:30-3:0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光明教室
    (三)本次重點:1.大師「一筆字」卡片抽籤與分享。2.帶領人試帶。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113.8.26愛
    愛讀書讀書會紀錄
    (一)時間:8月26日(週一)1:30-2:30
    (二)地點:敦化北路315號路易莎咖啡館
    (三)出席者:
    葉麗琴、李袖芳、沈淑惠、陳秀真、洪美沙等5人

    一、本次重點:分享
    (一)隨意聊天
    話題分享:
    1.親友或家人往生前後的各種事件或情境的面對與處理的分享,親人瀕死又救回來的關鍵時刻的面對與處理,面對病危親友生前的託付與處理等,讓大家生歷其境,學到經驗,將能提高處變不驚的處理能力。
    2.參加焰口法會法師的開示,或供僧道糧法會中長老們分享出家軼事,或會員親受法師們的指導或協助,大家學到長老們的身教,與受益於佛光山法師們的經驗分享。

    (二)「大師法語」卡片抽籤與分享
    1.靜
    古云:「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靜。」
    心要能在喧囂吵鬧的情境中,保持住本心的平靜,這才是真功夫。
    *分享
    (1)心要能在喧囂吵鬧的情境中,保持心的平靜,才是真功夫。
    (2)擔任會長及帶領活動,比如帶小朋友時他們的吵鬧喧嘩時,以大聲喝斥起不了作用,但如聲音越講越小聲,小朋友反而會靜下來,所以心靜下來,才能觀機逗教。
    (3)大師說在宜蘭弘法時,道友喧嘩很吵,出其不意,將燈關掉,一片黑暗之中,大家都突然靜下來 ,所以心靜下來,才能想出好策略,否則自亂陣腳。

    2.公是公非
    「因緣果報」、「緣起性空」之般若真理,「公平正直」、「無我無私」之處事原則是「公是公非」。
    *分享:
    (1)學佛學到緣起法,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有形世界的事相,眼睛所看到的,有時並非是真的,要回到「因緣果報」、「緣起性空」之真理,「公是公非」時間自會證明。
    (2)最近,輿論界、媒體人士群攻民眾黨的選舉獻金帳目不清,糾舉罪嫌;甚至黨主席柯文哲稱民眾黨的選舉獻金帳目要比藍綠乾淨,大家應該不隨之起舞,「因緣果報」隨時間自會顯現。

    3.學愚
    有的看起來很愚笨、很魯直,
    但其實他的心裡對於是非、好壞、善惡、得失,他都看得清清楚楚。
    這種人正是所謂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所以做人「心明」最要緊。
    *分享:
    (1)大智真的若愚,做人「心明」最要緊。不與眾人起舞。
    (2)智者能看出事情端倪,能做正確處置,通常不動聲色,卻已妥善佈局完畢。「心明」最要緊。
    (3)心靜智慧開,「心明」自能大智若愚。

    4.不忘初心
    假如你不忘初心,行慈悲行;不忘初心,凡事忍耐;不忘初心,勞做苦行;隨時隨地都不忘最初的發心,你還怕不能入道嗎?
    *分享
    (1)當洩氣時要想到初心,讓自己的願力鼓舞起力量起來。
    (2)學佛要離苦得樂,要歡喜,要能無住生心。金剛經的空性、自性、佛性我們本自具足,要不忘六祖惠能聽聞五祖為之解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澈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對五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我們要對事不執著,對事要無分別心、不要起比較、計較而生煩惱。

    5.有您真好
    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緣。
    *分享:
    (1)有您真好,今天聚會,看到美麗的公共造景--門前的麋鹿英姿,咖啡館的寬敞,燕麥拿鐵咖啡的驚喜,及大家分享的故事,讓大家收獲滿滿,法喜充滿,感謝會長建議此處與讀書會主題:分享。有每個出席人的您能來出席,真好,謝謝。

    二、下次讀書會
    (一)時間:113年9月9日(週一)1:30-2:3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光明教室
    (三)本次讀書會
    (一)時間:113年8月26日(週一)1:30-2:3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光明教室
    主題:讀完金剛經
    成就的祕訣
    說明:已讀完第一至第四章,讓我們一起溫習完整本成就的秘訣
    第一章 成就:波羅蜜(p.24-53),
    第二章 秘訣:般若(p.54-85),
    第三章 金剛:斷除一切煩惱(p.64-85),
    第四章 無相布施:無限功德(p.106-135),
    第五章 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p.136-157),
    第六章 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p.158-191),
    第七章 無得而修:真實的獲得
    (p.192- 216),

    “由故事的啟示”談起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113.7.22愛
    愛讀書讀書會紀錄
    (一)時間:7月22日(週一)1:30-2:3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光明教室
    (三)出席者:
    葉麗琴、徐百合、陳秀真、洪美沙、(線上)沈淑惠, 呂曉綺等6人

    一、範圍
    (一)複習
    1.題庫:第五章 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書p.136-157)
    1.是非題-第33-39題(題庫p.4).
    2.單選題-第18-21題(題庫p.9-10).
    3.複選題-第12-13題(題庫p.15).
    4.精選提要題-第74-89題(題庫p.11-13).

    2.共讀:成就的祕訣 第四章 無相布施:無限功德-無畏布施(p.126-p.134),第五章 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p.136-143)

    二、第四、五章重點複習:
    (一) 第四章
    1.物質資財的布施是有漏、有限的。無畏布施以真正的慈悲心,不分別怨親愛憎的隨喜布施,令眾生不生怖畏恐懼,建立對佛法的信心,從信心清淨不逆到能夠妙用般若的智慧。
    2.佛陀說,能夠信受奉持《金剛經》,即使短短的四句偈,又能夠為他人解說,則他所得的福德果報更要勝過布施七寶的人。是否什麼緣故呢?
    答:因為,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財布施,是有為法,布施是有限的,所得的功德也就有限。而為他人說法的法布施是無為法,能夠幫助一切眾生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成就佛道,因此法布施的功德勝於財布施。
    3.《金剛經》講「應無所住」,就是解「空」,含攝了「有」和「無」,就是「般若」,為諸佛之母,而「般若自性」是眾生內在本自具足的。
    4.生活中行法布施,可以參考受持《金剛經》的十法行:(1)書寫,(2)
    供養,(3)施他-印行經典流通。(4)諦聽,(5)宣說,(6)受持,(7)開演-廣開演說微妙經義,令他人開悟自性。(8)諷誦:專心稱誦,持念經文。(9)思惟(10)修習-由思惟深解義趣,因此發起大行,證入聖果。
    (一) 第五章
    1.人生忙忙碌碌,我們應該讓身心有所安住,更進一步還要幫助別人也能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1)安住在慈悲喜捨上。(2)安住在發心立願上。(3)安住在般若智慧上。(4)安住在禪定戒法上。(5)安住在淨念禮拜上。(6)安住在淡泊謙卑上。(7)安住在放下自在上。(8)安住在學習滿足上。
    2.佛教講「無我」就是「空」。「無我」即一切事物皆因緣所生,沒有本體自性。
    3.「我」應該要具有四個條件:
    (1)要能主宰-我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因緣和合而成,自己無法主宰;
    (2)要能常住-是緣生幻有,不能常住;
    (3)要能普遍-是處處有障礙,不能普遍;
    (4)要能自在-是苦的業報,不能自在;
    4.「我」的存在,是「五蘊假合」的「假我」,沒有真實性。因此,要能從假我中借假修真,找到真如般若實相的我。
    5.《金剛經》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積極地從否定上建設一個「常樂我淨」的世界;能夠無我、無對待、無是非、無苦惱、無障礙,永恆的「真我」才能顯現。
    6.布施有相,布施的功德就大不起來;度生有我,度生的慈心就發不起來。只有發無我之大悲心,才能廣度一切眾生。眾生種類很多、數量無限,度眾生不該有分別心,應該要發廣大心,度盡所有的眾生。
    7.《金剛經》說的「得成於忍」,指的就是「無生法忍」。
    8.(1)「生忍」,一個人要維持生命,要生活得自在,就必須要「生忍」。
    就是要能認識生活中所遭遇的各種酸甜苦辣、人我的是非曲直,負責應盡的義務,化解恩怨煩惱。例如,為了工作上班,必須早起趕公車,必須忍受塞車、寒熱、睡眠不足等身體上的疲累之苦,乃至人事上的意見不和、愛恨情仇等。
    (2)「法忍」,體認緣起法。體認世間上的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功名利祿、人情冷暖,都是「緣起緣滅」,能自我疏通、調適心理上的貪瞋痴成見,把心安住於真理而不為生滅所動搖,就是「法忍」。
    (3)「無生法忍」,就是不生不滅,本來沒有,一切法無生,根本也不需要忍,即無忍之忍。

    三、感想:
    複習題庫,讀課文讓大家更清楚金剛經的要旨:要發菩提心,實踐於現世人間,即應: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同時能以平常心看待對佛學會考。

    二、下次讀書會
    (一)時間:113年8月26日(週一)1:30-2:3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光明教室
    (三)讀金剛經
    成就的祕訣 第五章 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p.144-156),第六章 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p.158-165),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回覆轉寄
    新增回應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113.7.15愛
    愛讀書讀書會紀錄
    (一)時間:7月15日(週一)1:30-2:3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光明教室
    (三)出席者:
    葉麗琴、沈淑惠、葉麗華、徐百合、陳秀真、洪美沙、(線上)林志勝, 呂曉綺等8人

    一、範圍
    (一)複習
    1.題庫:第四章 無相布施:無限功德(書p.106-145)
    1.是非題-第26-32題(題庫p.3).
    2.單選題-第14-17題(題庫p.8-9).
    3.複選題-第7-11題(題庫p.14-15).
    4.精選提要題-第58-73題(題庫p.9-11).
    2.共讀:成就的祕訣 第三章 無住生心,(p.103-125)

    二、第三、四章重點複習:
    (一) 第三章金剛:斷除一切煩惱
    1.無住生心
    (1)情緣和物質總有生滅,人生真正的富裕是內在、精神上的充實,這是無法用錢財購買的,也無法令別人替我們修行,須靠自己悟得佛法和般若空理,在生活的實踐當中印證。
    (2)整部《金剛經》的要旨是發菩提心,實踐於現世人間,即應: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二)第四章 無相布施:無限的功德
    1.「布」即是普遍,「施」即是散盡,以外相種種施為,藉此普能散盡心中的妄念習氣,滅絕煩惱蘊集。
    2.布施時要能不住相,布施時心如虛空坦蕩無為,沒有親疏好惡的揀擇,果報就能像虛空廣大殊勝。
    3.有三種妙觀可以培養我們如虛空廓然的平等心:(1)厭離觀,(2)菩提觀,(3)慈悲觀.
    4.觀世音菩薩度眾生,不執著固定的法,不執著固定的相,因此,我們在世間行布施,就要無相布施,才能功德無限。
    5.無相布施,就是布施時沒有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當然布施後更不存求報的念頭,這種三輪體空、無相而施的功德,才是無限功德。
    6.我們布施時,應要做到:(1)不貪求勝境,應隨緣布施。
    (2)不吝惜所有,應隨力布施。
    (3)不分別怨親愛憎,應隨喜布施。
    (4)不妄想未來果報,應隨心布施。
    7.我們若能隨時隨地布施佛的四種語言給別人,自然能化解人和人之間的衝突或誤解。
    (1)要說清白無染的善語。
    (2)要說止非息諍的妙語。
    (3)要說正法善道的實語。
    (4)要說利益安樂的法語。
    8.做一個能夠無住布施、永續經營的智者?大師建議:(1)經營人情不經營利益。
    (2)經營分享不經營個人。
    (3)經營善友不經營錢財。
    (4)經營知足不經營五欲。

    三、感想:
    複習題庫,大家覺得一次比一次更清楚金剛經的要旨:要發菩提心,實踐於現世人間,即應: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同時對佛學會考考題較能以平常心看待。

    二、下次讀書會
    (一)時間:113年7月22日(週一)1:30-2:3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光明教室
    (三)本次範圍複習第5章:(*請先試做,加深記憶) 。
    1.題庫:第五章 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書p.136-157)
    1.是非題-第33-39題(題庫p.4).
    2.單選題-第18-21題(題庫p.9-10).
    3.複選題-第12-13題(題庫p.15).
    4.精選提要題-第74-89題(題庫p.11-13).

    2.共讀:成就的祕訣 第四章 無相布施:無限功德-無畏布施(p.126-p.134),第五章 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p.136-148)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113.7.4愛(月會後召開)
    愛讀書讀書會紀錄
    (一)時間:7月4日(週四)3:30-4:3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智慧教室
    (三)本次範圍複習第2、3章:
    1.題庫:第二章 秘訣:般若(書p.54-85)
    (1)是非題-第10-18題(題庫p.1-2).
    (2)單選題-第5-9題(題庫p.6-7).
    (3)複選題-第5題(題庫p.13).
    (4)精選提要題-第29-48題(題庫p.5-8).

    2.題庫:第三章 金剛:斷除一切煩惱(書p.86-105)
    (1)是非題-第19-25題(題庫p.2-3).
    (2)單選題-第10-13題(題庫p.8).
    (3)複選題-第6題(題庫p.14).
    (4)精選提要題-第49-57題(題庫p.8-9).

    (三)出席者:葉麗琴、徐百合、陳秀珍、陳雪貞、鍾志奇、陳素珍、邱秀娥、洪美沙
    等8人.

    一、第二、三章重點複習:
    (一) 第二章什麼是般若
    1.《五燈會元》裡的公案──拈花微笑,說明禪宗的傳承,根源於靈山會上佛陀傳法給摩訶迦葉。透過「以心印心」、「心心相印」,而不是透過語言文字的辯解詮釋,直入本心。
    2.南宗禪以《金剛經》,北宗禪則以《楞伽經》印心。
    3.「般若」
    (1)是向自己的內心探求、開發,超越一切知識和智慧,故佛法上,「般若」保留了梵文的音譯而不作意譯。
    (2)是三世諸佛之母,直指本心,穿透文字障、知識障、無明障等種種世間煩惱憂苦,直接通達諸佛的大智慧,並於現世實用,即是成就的祕訣。
    (3)是正見、正覺。「般若」是知道一切法依因緣而起、虛假而有。
    (4)是了解「緣起性空」,「真空」才能「妙有」的空不滯空、有不住有。
    (5)是佛教與生活無法分開,離開生活就沒有「般若」,也就無法了解「空」。
    (6)是我們自己內心本具的,是我們成就的願力,和實踐的執行力。
    4.正見、因緣、空、般若等四者,都是「無為法」,所謂「三鳥飛空,跡有遠近,空無遠近;三獸渡河,跡有深淺,水無深淺」,這比喻在說:證悟雖有深淺,但般若真性沒有深淺,也不應住深淺,不要落入斷滅見。
    5.佛陀的層次,是證悟了自性般若之後,了知本體與現象不二。沒有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界限,也泯除了一切人我世相的痕跡,因緣自來自去,不來不去,不住色相,一切自然和合圓滿。
    6.「悟」,不能只是一時短暫的「了悟」,要能夠在現實的「實踐」中「體會」,於「現世實用」,才能體悟「生活禪」──生活便是禪,才能逐漸地度煩惱、苦厄,得自在菩提。
    7.《金剛經》,是為了在生活行佛、在現世實用;成就的祕訣,就在我們能否以「般若智」、「金剛心」活出生命的大自在。

    (二)第三章 金剛:斷除一切煩惱
    1.參禪學道,若不明自心,就像人在井裡,還在叫渴一樣。眼見耳聞,何處不是路頭?若識得路頭(因之開悟),便是大解脫路。
    2.要從聽聞佛法而思、修、證,而得悟,重新認識我們的心就是般若,就是金剛,是很有力量的、充滿無限潛能的。
    3.般若的妙用,能令眾生時時成就自性諸佛,般若是每個人本具的無限潛能。是能夠斷除一切煩惱、無明,成就自性中的法身慧命。
    4.世間萬物皆依因緣假合而存在本是虛幻,是以一切名相皆假,身心感受皆假非常在;名相都是為了方便指涉和溝通,我們應無所住,一旦執著在這些名相上,就陷入了迷障。
    5.參禪的人講「明心見性」,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直指本心」;本心,就是《楞嚴經》所說的「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6.若說拳頭是「法」,這個「法」卻「無定法」,一切法是好是壞,是善是惡,也沒有一定標準。如拳頭打人一拳,拳頭看是壞東西;但若以拳頭替人搥背,會感到好舒服,成為好東西。所以說,法無定法,法是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真正般若的法,不思善、不思惡,是超越善惡的真理。
    7.只要能管理自己的心,就能自在地無住生活,就能夠做一個正觀、真正自由的人。
    8.不管哪一種執著,心有所住,不識慧命,都令我們無法了悟生命真實的輕重緩急,唯有放下、超脫所執,才能自在。
    9.《金剛經》講空,說明世間沒有不變、常住性的東西,沒有不依因緣獨立存在的東西,有就是無,無也是有。含攝了「有」和「無」的「真空」,其實就是「因緣」的意思。
    10.空,是宇宙本體,是人生的根本,是「有」和「無」同在。
    11.整部《金剛經》的要旨:發菩提心,實踐於現世人間,即應: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三)感想:
    複習題庫,大家覺得一次比一次更清楚金剛經的要旨:要發菩提心,實踐於現世人間,即應: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同時對佛學會考考題較有心得。

    二、下次讀書會
    (一)時間:113年7月15日(週一)1:30-2:3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光明教室
    (三)本次範圍複習第4章:(*請先試做,加深記憶) 。
    1.題庫:第四章 無相布施:無限功德(書p.106-145)
    1.是非題-第26-32題(題庫p.3).
    2.單選題-第14-17題(題庫p.8-9).
    3.複選題-第7-11題(題庫p.14-15).
    4.精選提要題-第58-73題(題庫p.9-11).

    2.共讀:成就的祕訣 第三章 無住生心(p.103-125)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岡山-星燈法雲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5 個月前
    113.6.17愛
    愛讀書讀書會紀錄
    (一)時間:113年6月17日(週一)1:30-2:30
    (二)地點:普門寺光明教室
    (三)出席者:葉麗琴、沈淑惠、徐百合、陳秀真、洪美沙、陳雪貞(線上)等6人.

    一、本次範圍
    (一) 題庫:第七章 無得而修:真實的獲得(p.192-216)
    1.是非題-第47-52題(題庫p.4-5)
    2.單選題-第27-31題(題庫p.11-12)
    3.複選題-第16-19題(題庫p.16-17)
    4.共同誦精選提要題-第112-140題(題庫p.16-20)
    (二)共讀:第二章 秘訣:般若(書p.68~)

    二、分享
    (一)如何實踐般若
    1.要探求密意,要能夠從自性裡面去追求,真正的密意是「心行處滅,言語道斷」,清淨自在的般若,就在我們的心裡。領會了密意、領會了般若,還是要落實到衣食住行的個人實踐,活用應變。
    2.我們若是只旁觀別人鍛鍊身體,自己是不會強壯敏捷的。強壯敏捷全靠自己的鍛鍊。
    3.解悟慧命,是不能夠輕慢貪懶的。
    4.如果將佛教與生活分開,離開生活就沒有「般若」,也就無法了解「空」。
    5.般若在平淡無奇的吃飯穿衣之中,在平常待人接物處世之中。
    6.想而未做,是因習氣難改的原因;所以「悟」,不能只是一時短暫的「了悟」,要能夠在現實的「實踐」中「體會」,於「現世實用」,才能體悟「生活禪」──生活便是禪,才能逐漸地度煩惱、苦厄,得自在菩提。
    7.如來就是佛陀,不是因為聽聞佛法(聲聞)、思慮佛法(辟支佛),而是在自己修道的過程覺悟了佛法,所以能夠成佛。(《優婆塞戒經》)
    (三)各個公案都很有趣及耐人尋思,大家分享熱烈,法喜充滿。
    尤其是小偷兒子問他爸爸要求傳授祕訣,結果找戶人家下手偷東西,進了室內,打開櫃子,要兒子先藏在櫃子裡,賊爸卻大叫:「啊!有賊!有賊!」就跑走了。小賊在捉賊中,靠學老鼠叫:「嘰嘰喳喳……」,在捉賊人鬆懈中小賊衝出去,把燈用力吹滅。在追趕中,走到古井邊,拿塊石頭丟入井中,讓捉賊人以為出人命而離開。小賊回家責問賊爸:「怎麼這樣捉弄我?」賊爸聽了兒子說如何想辦法的脫困,很高興,說道:「兒子,我有傳人了!你悟到這個道理,就知道『隨機應變』要靠自己,別人是不能傳授我們什麼啊!」
    重點:
    1.成就生命的祕訣不是別人給的,「般若」是我們自己內心本具的,是我們成就的願力,和實踐的執行力。
    2.若是不內求般若,不實踐般若的生活,只是空談般若,是無用的。
    (四)大師在生活中養成執行力的感言,值得我們學習與實踐。
    1.任何因緣的缺少,事業就不容易成就。所以,受困的時候,不必怨天尤人,要與人結緣,把人做好,才容易與人廣結善緣,以自己的能力發心,回向給別人,把自己融入到其他的因緣之中,將來因緣具足,就能有所成就。
    2.大師說:「許多事情都在很艱難的環境中完成,但我自己不覺得難,別人不敢想的,我都願意鼓起勇氣去嘗試,碰到挫折不放棄,佛法講因緣,因緣和合而成,因緣不具,一切事情皆難成。所以,因緣不具足時,就等待因緣或創造諸善緣。只要最終決定要做,我會向弟子們解釋必要性及重要性,不輕易屈從多數人的反對。」
    3.大師說:「年輕時我就養成習慣,隨時思考:『倘若將來有機會辦雜誌,該如何編排充實的內容?倘若有機會傳法,該講些什麼內容?』我從來不在因緣不具足的時候,只是空等、徬徨、悲觀,我傾聽、從無相布施的過程當中,向世間眾生萬事萬物學習,累積經驗智慧,一旦機緣成熟,不論創建道場或興辦學校,一切構想、程序、細節早已成竹在胸,自然能夠順利進行。」
    4.大師說:「例如人力資源,在共同的理念目標下,只要對大眾有益,就能「發心」,心甘情願投入心力,這一點恐怕是許多的民間企業都很難做到,而這就是「無我度生」。
    5.大師說:「這一輩子,為了普及佛教,我不曾放棄向自己革命,因緣不具足的時候,我不會只是枯坐等待因緣,有時,要有能力變通,組合各方力量,創造動力,發揮影響力。佛陀不是向外革別人的命,而是向內革自己的命,我一直願意學習佛陀向內革命的精神,改變自己的觀念、滅除習氣,不斷更新。」
    6.「人要做海綿,不停學習吸收;不要做塑膠袋,滴水不透。」

    二、下次讀書會
    7/1因事,帶領人請假,提前6/24,帶來不便請見諒。
    (一)時間:113年6月24日(週一)1:30-3:3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社教教室
    (三)本次範圍:(*請先試做,加深記憶) 。
    1.題庫:第一章成就:波羅蜜(p.24-p.53):
    (1)是非題-第1-9題(題庫p.1)
    (2)單選題-第1-4題(題庫p.6)
    (3)複選題-第1-4題(題庫p.13)
    (4)共同誦精選提要題-第1-28題(題庫p.4-5)

    2.共讀:第二章 秘訣:般若(書p.82~)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5 個月前
    113.6.24愛
    愛讀書讀書會紀錄
    (一)時間:113年6月24日(週一)1:30-2:30
    (二)地點:普門寺光明教室
    (三)出席者:葉麗琴、徐百合、洪美沙,沈淑惠(線上)等4人.

    一、本次範圍
    (一) 題庫:(複習)第一章成就:波羅蜜(p.24-p.53):
    (1)是非題-第1-9題(題庫p.1)
    (2)單選題-第1-4題(題庫p.6)
    (3)複選題-第1-4題(題庫p.13)
    (4)共同誦精選提要題-第1-28題(題庫p.4-5)

    2.共讀:第二章 秘訣:般若(書p.82~95),第三章 金剛:斷除一切煩惱(p.96-103)

    二、分享
    (一)第二章 秘訣:般若
    1.人的無限潛能
    (1)大師自述,令我們深省,效法。
    大師說:「我生性原本膽怯。年少時,對著群眾說話老是舌頭打結,於是,我在a.上台前,將講稿一讀再讀,直至滾瓜爛熟為止;平時,b.學習主動迎接賓客,並事先想好應對的詞語。c.夜深,不論多疲憊,都要自己反省一日說話的得失。d.我的聰明才智比不上別人,讀佛學院時,老師的責備、同窗的訕笑,將之視為理所當然,發願以勞動彌補己之不足。
    (a)我摸黑起床,打板司鐘;(b)同學自修時,發心到河邊打水供養大眾;(c)三餐前後,趕去齋堂行堂灑掃;
    (d)課餘之暇,前往大寮典座擔任料理大眾齋飯飲食、調味的職事。
    (2)叢林生活十年,a.做了六年行堂照顧大眾用齋的、b.兩年司水準備漱洗用水、c.一年半的香燈-照管香燭、油燈,擺設供器、供品,清潔佛像、佛殿,d.還兼任圖書管理員。
    (3)為了磨鍊身心,激發自己的無限潛能,效法古德,以各種方式來刻苦自勵。如a.「過午不食」體悟到精神超脫的法喜,除去口腹貪求之欲;b.「刺血寫經」讓我感受到自己與佛陀血肉相連,與眾生心心相應;c.實行禁語期間,曾因多次違禁而掌摑自己,久而久之,連心中也不復閒言雜語;d.在拜佛禮懺期間,仆倒佛前,長跪哀悔往世罪業,任無明層層剝落。
    (4)大師隨年齡對佛法的信解不同而行證不同。
    大師說:a.「我在二十歲以前,總是祈求佛陀加持我,讓我聰明、進步,讓我衝破一切難關,順利學佛求道。
    b.二十歲以後,佛學院結業,忽然覺得每天都是為自己向佛菩薩求這求那,太自私了?此後,改為替父母師長、親朋好友,有緣信徒祈求,願他們身體平安,福慧增長。c.四十歲以後,發覺這仍是自私的貪求。d.五十歲後,求佛菩薩,(a)讓我來為天下眾生負擔業障苦難,(b)讓我來承受世間人情的辛酸冷暖,(c)讓我來體會力行佛陀的大慈大悲,(d)讓我來學習佛陀如何示教利喜。
    2.般若講究證悟,悟還不是證,悟是契入道理,還不能完全合而為一。證,是做出符合最高的道理。
    3.公案:梁武帝了無功德。
    梁武帝見達摩祖師,問:「我度生、印經,有多少功德?」達摩祖師回答「了無功德。」
    •其義:
    (1)世間功德,不論做多做少都有功德,只是,有相、有限,達摩祖師講的是自性功德。無為無證的、是無限的功德。
    (2)經典都以「如是我聞」開頭,以「信受奉行」為結束;能夠信受奉行佛法,就是「行佛」。「行佛」比對佛法知識的理解或是經文的背誦,更貼近佛陀的意旨,就是實踐佛陀的教法。學佛的人為「行者」,就是要去「修行」佛法,真正的修行人,是要「行佛」。
    (3)讀《金剛經》,是為了在生活行佛、在現世實用;成就的祕訣,就在我們能否以「般若智」、「金剛心」活出生命的大自在。

    (二)第三章 金剛:斷除一切煩惱
    1.金剛就是般若
    (1)公案1:念佛婆婆
    昔,有一位從早到晚念佛的婆婆,被人稱「念佛婆婆」。死後,來到閻羅王前,閻羅王看了老婆婆一眼,就宣告:「到地獄去!」老婆婆抗議:「我在世時被稱為念佛婆婆,怎可能叫我到地獄去?弄錯了吧!請您查查看!」小鬼們去查 ,發現念佛婆婆累積八大車的佛號倒在畚箕上搖動,就啪!四分五裂,佛號成渣滓,不是果實。閻羅王說:「看見了嗎?你生前念的佛號,沒有堅固的果實!」就在這時,一個紅鬼喊道:「大王!剩下一粒!」僅存的一粒果實,原來是有次婆婆到佛寺參拜時,遇到大雷雨,雷打中了眼前的杉樹,那一剎那,婆婆心無雜念,心無所住,只有這一刻所念出的「南無阿彌陀佛」,在往生之後成為果實,而讓婆婆免受地獄之苦。
    •其義:
    念經拜佛,若是有口無心,念再多也是枉然。對於我們的人生是沒有幫助的。
    (2)公案2:「回石頭」
    「回石頭」是石匠,目不識丁,卻常請和尚為他讀誦經書,經書聽多了,也能背誦一些。
    後來,到大隨禪師門下當雜工,鑿石做工,他手不離鐵錘,口不停背經。大隨禪師見他每日如此,就對他說:「你今日匡噹,明日匡噹,死生到來時怎麼辦?」
    回石頭把手裡的鐵錘一扔,就跟著大隨禪師進到方丈室中。禪師要他停止背經,放下對文字的執著。
    有天,回石頭又在鑿石,手中的石頭十分堅硬,使盡力氣狠狠錘下去,剎時火花四濺中,忽然省悟。於是走進禪師的方丈室,頂禮說道:「用盡功夫,渾無口鼻。火花迸散,原在這裡。」大隨禪師一聽,明白他已徹悟,於是就授給他一套僧衣。
    有一次,回石頭上堂說法:「參禪學道,若不明自心,就像人在井裡,還在叫渴一樣。一天當中,行住坐臥,轉動施為,有個什麼是不動的?眼見耳聞,何處不是路頭?若識得路頭,便是大解脫路。你們看我老漢有什麼比你們強的?你們又有什麼比我差的?懂了嗎?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給誰聽?」說罷下座而去。
    •其義:
    a.回石頭放下經書的糟糠,鑿取自性的火光,再沒有口鼻的論議計量,火花迸散時,才知平日用盡功夫,不在別處,就在這裏-找到自性。
    b.《金剛經》不斷粉碎我們內外的妄想,像鐵鏟要鑿開我們自性的火苗,直至叮噹一聲,,頓悟根塵、口鼻都是幻化不實,那時,如同吸盡三萬六千頃湖水,眼見耳聞,皆是解脫路頭。
    (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其義:
    a.《金剛經》中,佛陀舉三千大千世界,乃微塵所和合而成,說明微塵是假法,所以微塵和合而成的世界,亦無自性,是假因緣。
    b.佛陀所說的般若波羅蜜,是為了令眾生迷途知返,離苦得樂,因而先立假名,隨應眾生機緣方便說法;故世間一切名相,都是為了方便說法,我們應無所住,不執著在這些名相上而生煩惱,造業入生死輪迴。
    c.佛陀藉著「金剛」的譬喻,接連「般若」的妙法,法喻並用,來斷除一切煩惱,直指本心,得度「波羅蜜」,所以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4)諸法皆空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a.「法」,就是「軌生物解」,是指能軌範人倫,令人產生對一定事物理解的根據。例如:花、房子、桌子等名詞,說出來,大家就能懂。如佛陀以「般若」、「波羅蜜」、「金剛」等等說法,是為了令眾生得悟,於現世自在生活。
    b.偈語說:「法相非法相,開拳復成掌,浮雲散碧空,萬里天一樣。」若說拳頭是「法」,這個「法」卻「無定法」,法是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真正般若的法,不思善、不思惡,是超越善惡的真理。
    (5)放下、超越、無所住
    a.只要能管理自己的心,就能自在地無住生活,就能做一個正觀、真正自由的人。
    b.公案:金碧峰對玉缽的貪愛
    閻羅王因為金碧峰禪師世壽已盡,就差小鬼們去捉拿。禪師入甚深禪定中,小鬼們遍尋不到。請出土地公,幫忙想辦法,讓禪師可以出定。土地公向小鬼表示:「禪師是個證悟的人,對世間的許多執著都已放下,但唯獨對玉缽仍有貪愛,也許你們設法取走他的玉缽,他一動念,可能就出定了。」小鬼們找到禪師的玉缽,頑皮敲打玉缽,禪師心疼玉缽,趕快出定搶救。小鬼看到禪師現身,拍手笑道:「走吧!跟我們去見閻羅王。」禪師霎時明白,就是這一念的貪愛,將要毀去他千古的慧命,立刻把玉缽打碎,再次入定,空中迴響金碧峰之偈: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鐵鍊鎖虛空;
    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拿我金碧峰。」
    •其義:
    人人心中都有放捨不下的「玉缽」,「玉缽」可以是財富、名位、愛情、權力等,若不願粉碎執綑心念的玉缽,我們如何能夠無住生活?不管哪一種執著,心有所住,不識慧命,都令我們無法了悟生命真實的輕重緩急,唯有放下、超脫所執,才能自在。
    2.真空才能妙有
    (1)《金剛經》點撥了我們「依空安住」,無住「因緣」的生滅,生活在「真空」的「妙有」裡,無住才能自在。
    (2)「有」和「無」,同在一個圓上,起點,也是終點。因此,空,是宇宙本體,是人生的根本,是「有」和「無」同在。
    (3)一句「阿彌陀佛」有各式各樣的意思,但是根據當時對話的語境,我們都能理解「阿彌陀佛」在不同的對話語境,傳達不一樣的關懷。「空」就如「阿彌陀佛」,不受到時空和語境的限制,也是為了傳達佛法所設的方便假名。
    (3)世俗常說「放空自己」、「讓自己歸零」。佛法的「真空」,不是對著空氣發呆,消極放棄,而是「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謂「無相」,並非要離開了我、人、眾生、壽者才沒有相,而是不執著在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上面,就是所謂的「在相離相」。

    二、下次讀書會
    7/4月會後讀書會
    (一)時間:113年7月4日(週一)3:30-4:3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社教教室
    (三)本次範圍3、4章:(*請先試做,加深記憶) 。
    1.題庫:第二章 秘訣:般若(書p.54-85)
    (1)是非題-第10-18題(題庫p.1-2).
    (2)單選題-第5-9題(題庫p.6-7).
    (3)複選題-第5題(題庫p.13).
    (4)精選提要題-第29-48題(題庫p.5-8).

    2.題庫:第三章 金剛:斷除一切煩惱(書p.86-105)
    (1)是非題-第19-25題(題庫p.2-3).
    (2)單選題-第10-13題(題庫p.8).
    (3)複選題-第6題(題庫p.14).
    (4)精選提要題-第49-57題(題庫p.8-9).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