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6愛
愛讀書讀書會紀錄
(一)時間:1月6日(週一)1:30-3:00
(二)地點:荣星花園涼亭
(三)本次重點:
星雲大師全集第三類教科書類,往事百語第五册“面對問題,不要退縮”
(四)出席:
葉麗琴、周圍輝、沈淑惠、陳秀真、葉麗琴、葉麗華、洪美沙等6人。
(五)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一、本次往事百語第五册“面對問題,不要退縮”:
(一)內容章節分:1.每遇挑戰 皆是成長契機,2.永不退縮 開拓佛教天地,3.勇敢智取 問題迎刃而解,4.主動溝通 取得簽證赴美,5.勇於建言 改進寺廟法規,6.教界團結 理性提出訴求,7.就事論事 自許為所當為,8.正視問題 提出解決之道.
(二)大家輪流朗讀與討論文章中大師敘述一甲子以上的人生中,曾面對的問題,因不退縮反而妥善解決問題的經驗。
1.大師在信徒開示中,告訴大家:「面對問題,不要退縮。」
2.告知大家:佛陀是最能夠做到「面對問題,不要退縮」的人,(1)面對生老病死的問題,佛陀投入整個生命去體證解脫的方法;(2)面對親情感情的問題,佛陀用智慧的言語來感動他的父親及未出家前的妻子;(3)面對人我是非的問題,佛陀用平常心及實際的行動來破除謠言;(4)面對政經社會等問題,佛陀簡明扼要地提出淨化的要點。3.大師自述有幸出家,在佛法教育的薰陶下,每當「面對問題」的時候,總能抱定「不退縮」的精神,勇往直前,從而解決了許多問題。
(三)大師經驗
1.有些「問題」是因為不曾經歷過,不懂得訣竅,所以覺得是「問題」,如果能用「不退縮」的鎧甲將自己的心理武裝好,就不會被「問題」所擊倒。
如(1)十五歲破格參加二十歲才能參加三壇大戒。初懷疑是否堪受,後以人生的歷史必須要由自己創造,而及早「面對問題」,致能在佛法的體驗提早邁進一步。(2)在焦山佛學院就讀時,曾代表學校參加全國佛學院的演講比賽。自省既被推選為院方代表,是難遭遇的學習機會,只能向前,「不能退縮」,竟能入選,為院爭光。(3)
二十歲從佛學院結業後,第二年被地方人士推選為小學校長。雖未讀過國民小學,內心茫然。但秉以往的經驗:每次的挑戰都是成長的契機,所以「沒有退縮」,而獲得了教學上的經驗。(4)戒嚴時期,佛教地位低落。許多僧人「面對」弘法受阻、行動受限、調查臨檢、處處報備等諸多「問題」,感到前途茫茫不易生存,所以易俗,更換跑道,大師則始終抱持「永不退縮」的態度,「面對問題」,竟為佛教開拓出一片天地。(5)在新竹教書時,應當地派出所要求,為民眾國語補習班授課,人數從第一天十四人,第二天八十人,第三天兩百多人解決了過去派出所下達傳票也沒人前來聽課的「問題」。連所長都親自登門道謝,說:「以後外出弘法可以不用到派出所報備。」(6)在宜蘭布教時,也因將念佛會借給警察局作為考試場地後,局長將那個不斷刁難大師的警員調職而減少麻煩。(7)二二八事變後,匪諜肅清的雷厲風行,雷音寺因為年輕人出入頻繁,受人監視,但大師「毫不退縮」,除持續接引信眾外,遇到無辜受嫌的人也盡力協助。不但度化許多青年人,連前來監視的刑警隊長周德先生也來皈依,成為雷音寺最得力的護法,他的太太後來還隨大師出家,法名叫滿梵。
2.「面對問題,不要退縮」,若能做到結緣而不結怨,固然可以一勞永逸解決「問題」;但有時,對方卻不願罷休時,還是要秉持「面對問題,不要退縮」的勇氣,主動溝通以智取而不力奪,才能成功。
如在(1)龍潭弘法時,警察命大師將聽眾解散而未果。在(2)花蓮弘法,警察以沒事先申請為由,強行取締而未果,(3)一九六四年,創建壽山寺,警察局將高雄壽山公園通往壽山寺的路砌階梯,讓汽車不便到寺院。大師找工人改成斜坡,警察馬上跑來取締,大師以智取而成功。(2)高雄要塞司令部又以樓房超高為由要拆除壽山寺,大師据理力爭而成功,(3)一九七六年,中國佛教會要大師組團到美國參加開國兩百週年紀念慶典,在出發的前兩天,才被通知赴美簽證沒通過。大師認為:既然知道是美國政府的「問題」,直接向美國政府說明爭取,故趕緊打電話給美國駐台大使安克志先生,並於第二天兼程趕往台北依約拜見說明,蒙安克志大使協助,第三天上午領取簽證,下午得以全團順利出國。
3.「問題」來了,不能逃避,唯有「面對」,「不要退縮」,用理性的方式提出訴求,用團結的力量抵禦外侮,才能解決問題。
(1)大師勇於建言-改進寺廟法規,避免寺院因不懂法令章程,找地方士紳做管理人,外行領導內行,意見不和時,住持反倒被管理人趕走。(2)又如麻竹園和東山男眾學部之間的溝澗,倒了數千卡車的砂土,鋪上柏油成為大道,但山下鄉民偏說那是他們原有的道路,要通車未果,便聚眾滋事,縣政府唯恐事情鬧大,建議讓村民搬運農產品的卡車通行。大師以遇到「問題」,應勇於「面對」,而非姑息,最後由縣政府及佛光山在後山另做一條產業道路,而解決問題。(3)如一九九四年,異教徒挑釁造成要移除「七號公園觀音」事件的解決。明光法師發起「觀音不要走運動」,昭慧法師與林正杰立委在公園絕食抗議。許多人隔岸觀火,大師基於佛教的權益及社會的和諧,挺身而出,親自拜訪耶穌教靈糧堂,而且和市議員、市政府做各種協調。後來佛光會決議發動三百輛遊覽車北上陳情,震驚市府,促成各相關單位連夜商討,達成共識,才讓觀音聖像繼續留在公園裡。(4)佛誕節訂為國定假日。一九九九年,昭慧法師與沈智慧立委發起佛教徒向政府申請立法,並請大師協助促成與教界大德聯絡會商,發動信眾集體簽名,並且主動拜訪道教會、一貫道、人事行政局及立法院。終於在立法院,獲得二○七位立法委員的連署,通過佛誕節為國定假日。
4.面對義之所在的「問題」,秉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戮力以赴。
(1)一九九六年,佛教徒陳履安先生競選中華民國的總統。大師堅持「信仰第一」的原則,公開表示支持。競選期中遭人抨擊:「宗教不宜和政治並提。」大師秉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雖是宗教徒,不能置身其外「沒有退縮」,經過這次選舉的教育之後,更多的佛教徒樂意出來為民喉舌。(2)「面對關係大眾福利的問題」,也「不曾退縮」。如多年以前,中印斷交,訪問印度已經不易,又蒙尼赫魯總統召見,大師以「面對自己同胞的幾艘台灣漁船被印度政府扣押的問題,不可退縮」,向尼赫魯總統請命釋放我國的漁船,竟蒙允准。之後,漁民們感念此事,集體到機場接機歡迎大師回國。(3)另有七百多位華人因移民問題被印度政府逮捕,大師代表佛教向印度政府請求開釋,居然有成。(4)為囚禁在綠島的政治犯請命,希望當局寬容,不要追究,用開放的胸襟來解決「問題」。也在受邀參加中國國民黨十三全大會時,應蔣經國、俞國華等邀大師講幾句話時說:「對於反對黨,要容他、化他,不要排擠他,才能讓社會更加祥和。」(5)對於兩岸「問題」,也建議政府應開放觀光,讓兩岸民眾交流。
5.正視問題 提出解決之道
如(1)對於以前的戶政機關刁難民眾、稅捐處催稅無視別人的尊嚴、社會人士忽略工商企業辛苦經營等「問題」,大師都在講演時公開提出,希望有所改善。(2)甚至多年前,一位素行不良的候選人站在大師的講台上,硬要大師為他助選,大師「沒有退縮」,勇敢地向大眾宣布:「請大家不要選他!」
6.世界上許多偉人也都是由於「面對問題,從不退縮」,所以能建立永垂不朽的功勳偉業。
如艾森豪總統從小謹記母親的一句話:「人生好像玩橋牌,無論你手上的牌多麼不好,你都要好好地打完這場牌局。」而立志向上有成。
7.真正的修持,真正的生活,必須「面對問題,不要退縮」
(1)真正有抱負的人,真正有操守的人,也應該「面對問題,不要退縮」。(2)唯有人人「面對問題,不要退縮」,社會才能更加祥和進步。
二、總結
(一)會長的提議,改在荣星花園晒暖陽,踏青開读書會,周兄泡茶請大家品茗,會長及沈師姐準備點心同樂,大家讀書會相聚
又享受大師的新年祈願文及大師的「面對問題,不要退縮」文章,收獲滿滿。
(二)同學們分享
不久前,分會參訪花蓮月光寺,新寺廟的壯觀,將在今年落成,大家紛紛發表,十多年前參訪,是個鐵皮屋,範圍又小,十多年後已腹地大,寺廟壯觀;不覺感念,因緣的不可思議,大師的弟子們傳承了大師的身教與言教,
“面對問題,不退縮”的精神及護法與信徒的弘法護教“面對問題,不要退縮”的努力,持續購地為建新寺廟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大家讀了這文章,對真正的修持,真正的生活,必須「面對問題,不要退縮」,也更提增彼此當「面對問題」的時候,要抱定「不退縮」的精神,勇往直前,解決問題的信心。
(二)下次讀書會
1.時間:114年2月10日(初六,週一)1:30-3:00
2.地點:普門寺五樓光明教室
3.本次重點:人間與實踐一、佛光會的精神:宗旨,目標,性格,性質,會員信條.(p.1-p.60)
4.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