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早覺讀書會,共讀:[獻給旅行者365日]“4/22 禪的世界&禪的生活”
    活動單位: 北市北第四區--南港分會
    成立日期: 2025/01/09
    活動時間: 2025/04/24(四) 10:00-12:00AM
    活動地點 : 台北市 大安區 玉英宅邸
    導讀人:王淑玲
    紀錄:黃嘉貞
    參加成員:邱玉英、黃嘉貞、高玉美、 鄧弘梅、吳秀珍、王淑玲、劉家蓉。
    ---------------------------------------------------------------------
    導讀文章:
    [禪的世界]
    禪者應世的態度是尊天敬地,必恭必敬,絕不放棄任何一個機緣。
    他們以平常心對待日常生活,以清淨心莊嚴未來世界,在當下心念的轉換中,提升生命境界。

    [禪的生活]
    禪者在衣食住行的生活裡,離不開作務;如同魚離不開水,樹少不了土。
    生活作務是禪者的道糧,很多禪師都是在彎腰劈砍,直身挑擔之間開悟的。
    同樣的,生存於世,我們每個人要工作、要務實、要體驗、要磨心志、要刮骨髓,人生不經過千生萬死,不能體會萬死千生,怎麼能入道、能成功呢?—選自《禪門語錄》
    ------------------------------------------------------------------
    導讀內容:
    我們往往把「禪」想成一位披著袈裟的修行者,在山林古剎裡打坐、參話頭,遠離塵世喧囂。然而,星雲大師在〈禪的世界、禪的生活〉中提醒我們:真正的禪,不是在「離開生活」中修成正果,而是「進入生活」之中,將每一件衣、食、住、行的小事都當作道場;每一次呼吸、擺脫執念的當下,都是開悟的契機。

    這篇文章分成「禪的世界」與「禪的生活」兩大段。第一段談的是「心態」,第二段談的是「行動」。接下來,我們會分別從日常細節出發,用最貼近現實的例子,來闡釋星雲大師的禪學精髓,'並且提供具體可操作的練習建議,幫助你把「禪」真正帶回生活之中。

    一、禪的世界:內在心態的修持

    1. 尊天敬地:把每個當下當作修行的機緣

    星雲大師說,禪者應有「尊天敬地」的態度,不放過任何一個機緣。這不只是對宇宙萬物的虔誠心,更是提醒我們,平凡處往往蘊含無限智慧。
    • 生活示例:當你打開窗,迎接清晨第一縷風,你可以專注感受空氣在鼻尖流動;當你舀起一杯清水,先觀其透明、聞其微涼,並默念「天地萬物賜我此緣」,一杯水、一口氣就成了修行的禪堂。

    2. 平常心:不增不減,剛好適中

    「平常心」是禪4的基石:不隨喜、不隨怒、不執著於成功或失敗。
    • 我生活示例:工作中遇到好消息,心不急速上揚;遇到挫折,也不黯然神傷。試著在電腦前停下五秒,閉眼對自己說:「一切如是,一切剛好。」這短短幾秒,能讓情緒回到平衡點。

    3. 清淨心:以純淨心態莊嚴未來

    「清淨心」指的是心地如明鏡般純淨無塵。
    • 生活示例:當你接到別人的求助電話,先拋開偏見與先入為主的批判,只以空杯心傾聽對方需求;再回應時,也不攜帶多餘情緒。這份純淨,讓你對他人更具慈悲,對自己更有智慧。

    4. 當下心念的轉換:即刻覺照即是修行

    真正的修行不待「有空」或「未來」,而是「當下的覺察與轉化」。
    • 生活示例:走在路上,手機消息不斷跳出,你可以先放下手機,專注觀察腳下的步伐、聆聽周遭聲音;當煩躁念頭升起,你不必壓抑也不必放任,只是輕輕在心中標記「煩躁」,再讓它自然散去。這種「覺察─放下」的過程,就是一念禪。

    二、禪的生活:外在行動的落實

    1. 作務即道場:柴米油鹽裡的禪修

    星雲大師強調,禪師的作務不是無聊的勞動,而是最真實的修行。
    • 生活示例:
    • 掃地:每一次揮掃,都專注掃帚與地面的摩擦聲,注意灰塵如何被帶走;
    • 洗碗:感受水流順過指尖,洗淨油漬;心裡默念「洗去煩惱,一切清靜如是」。
    這些細微動作,若能時時清醒地去做,即是「動中禪」。

    2. 魚離不開水、樹少不了土:環境與生活互為依托

    文章中提到「禪者在衣食住行的生活裡,離不開作務,如同魚離不開水、樹少不了土」。
    • 生活示例:
    • 居家整潔:把家裡打掃整潔,不只是外在乾淨,更是讓心境有容身之處;
    • 健康作息:規律飲食、運動,不為追求極限,而是尊重身體需求,讓身心合一。


    就像魚在水裡游、樹在土中生,生活條件與心靈修為相互滋養。

    3. 磨心志、刮骨髓:將困難視為老師

    「人生不經千生萬死,不能體會禪的真味。」意指苦難是最好的鍛鍊。
    • 生活示例:
    • 工作挑戰:面對加班、專案難題,以「這是磨煉心志的機會」來看待,當壓力來襲時,可嘗試深呼吸、梳理思路,把焦慮化為動力;
    • 人際摩擦:遇到衝突,不把對方當「敵人」,而是「鏡子」,透過反思自我執念。
    磨心志如同打鐵,越鍛造越堅硬,才能保持穩定而清晰的心。

    4. 生存於世:工作實踐即是禪的修行

    最後,文章強調「走入世間才能出世間」。真正的「出世」,不是逃避塵俗,而是在世俗中安住本心。
    • 生活示例:
    • 職場會議:開會時不只是把議程完成,而是用「禪」的態度去傾聽、發言,讓溝通更具同理心;
    • 親子互動:陪伴孩子,放下手機,全然投入遊戲或對話,這份「在場」就是最好的禪修。

    三、實踐建議與結語
    1. 每日三分鐘覺察練習
    早晨起床後或睡前,閉眼觀呼吸三分鐘,感受氣息的進出,讓一天的生活從覺察開始。
    2. 工作中覺照技法
    以手機「勿擾模式」為契機,每 45 分鐘起身走動、做三次深呼吸,重新落回「平常心」。
    3. 家事當禪修
    選一樣家務(掃地、洗碗、澆花)當禪修式操作。心無旁騖地去感受工具與身體的接觸、動作的節奏,即使十分鐘也能大有體悟。
    4. 遇事先「標記」
    煩躁、焦慮或緊張來了,就在心裡輕輕標記「煩躁來了」,然後讓它自然過去,不與它糾纏。
    5. 定期回顧與記錄
    每週挑一個早晨或黃昏,寫下自己這週在「禪的世界」與「禪的生活」練習中的體會與困難,並思考下週如何改進。

    小結

    「禪」並非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每一個呼吸、每一次彎腰、每一個當下的心念轉換。當你願意在平凡之處——清掃、做飯、工作、與人相處——都投入一份尊敬、覺察與清淨,生命的境界就會在細碎的日常中不斷提升。希望這篇詳細、生活化的說明,能幫助你將禪意真正帶回日常,日日都是道場。
    ---------------------------------------------------------------------------
    玉美回應:
    所謂"出世"主要指企圖擺脫世俗生活遠離現實中的種種不完美,以期進入一種完美的狀態。所謂"入世"指努力深入現實的理想,獲得完美的人生。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Points Achiever
    Earn points on the site. To unlock this badge, you need to gain 100 points on the site first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台北-書香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早覺讀書會,共讀:[獻給旅行者365日]“為愛你的人快樂” 100頁
    活動單位: 北市北第四區--南港分會
    成立日期: 2025/01/09
    活動時間: 2025/04/10(四) 10:00-12:00AM
    活動地點 : 台北市 大安區 玉英宅邸
    導讀人: 謝佳如
    紀錄: 倪靜美
    參加成員:邱玉英、倪靜美、黃嘉貞、高玉美、鄧弘梅、吳秀珍、謝佳如、王淑玲.
    ------------------------------------------------------------
    首先從閱讀3/28-4/10, pg95-111
    討論題目:
    1.選一篇感動自己的故事.
    2.說一件為自己做過快樂的事.

    ———————————————————-
    秀珍分享:4/9 論語,pg110
    如何愛自己?——”為政篇”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
    而我們都已走到第四階段.如何重新反省自己、如何 不踰矩,如何愛自己?
    禮運大同篇我們都耳熟能詳,還會唱,但看今日與大同世界距離太逺了,如何追回.
    感謝秀珍還把大同篇,流暢的唱給我們聽!
    —————————————————
    嘉貞分享:pg97頁,3/30感恩人生.因清明節有感.感恩不是掛嘴上,常常突然一個情境就會呈現:
    感恩的人有情有義
    感恩的人內心豐富
    感恩的人才懂得付出
    感恩的人才明白富貴!
    、、、
    時時心存感恩,人生何其美好!
    ————————————————————-
    玉英分享:
    論語、中庸前人智慧功不可末.
    「智者樂山水,仁者樂山。」
    「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動,」
    現在年輕人不能跟他對看,講了真心話也會被人誤解.
    —————————————————————
    玉美分享:
    一般我們對親近的人較易牽怒,對不認識、沒血親的人反而不會。現在我們要為自己快樂而活,別在意、要想開、要放下,好好過自己的日子.
    ————————————————————-
    靜美分享:
    小渝、黃牧經營合谷民宿兩年 ,現在空檔,預備再出發.這段日子常與同學聚會、生日慶祝,爸爸覺得 不妥,我告知珍惜友情吧! 日前祥雲生日,對應了文章中的祥雲一朵,我把這句話LINE給小渝,她高興的回「謝謝.」偶爾給孩子一些軟性的話,也是父母與子女的溝通吧!
    @靜美提到最近心臟有異狀,玉英回應德國Q10對心臟好,大家可參考.
    ----------------------------------------------------------------
    佳如導讀:4/1,pg100 「為愛你的人快樂」本文--
    一個人,風塵僕僕的活在這個世界,要為喜歡自己的人而活,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裡丟掉了快樂,然後又在喜歡自己的人這裡忘記了快樂.
    勉強不來的事情,不去追逐.你為此而累的時候,或許對方也最累.你停下來了,你放下了, 終會發現,天不會塌,世界始終為所有人祥雲繚繞.
    誰都在世俗的泥淖裡撲騰著.有的人天生是來愛你的,有的人注定要來給你上課的,你苦心經營的,是對方不以為意的;你刻苦 恨的,卻是對方習以為常的.喜歡 與不喜歡之間,不是死磕,便是死擰.然而,這就是生活.有貼心的溫暖,也有刺骨的寒冷,不過是想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完整.
    在遼闊的生命裡,總有一朵或幾朵祥雲為你繚繞,與其在你不喜歡或不喜歡你的人那裡苦苦掙扎,不如在這幾朵祥雲下面快樂散步,天底下賞心快事不要那麼多,只一朵就足夠!
    —————————————————————
    佳如:快樂是內求的.
    因為導讀要做功課,決定拜訪久違的圖書館,經過一波三折終於到了總圖.發現1991年到現在都沒在借書,當時為小孩借童書,這次為了要找一本自己要的書
    「繪本如何說故事」安徒生大 獎,羅伯英潘,他是澳洲第一位得插畫獎.本身為科學家,講究事實,花80%時間收集資料,20%才是創作.就這個借書事件,讓自己尋回自己的最愛,做了一件自己快樂的事!
    **分享本書pg108
    唐太宗在長安城迎接玄奘大師自印度反國圖 羅伯英潘繪
    照相寫實派,先拍照再投射畫布上,栩栩如生作畫.值得細細品味.
    李蕭錕,1949桃園人,拜學曉雲法師. 曉雲禪師不蓋佛寺,創辦華梵大學,協助成立美術系、書法組.
    李蕭錕作品,簡易水墨,大量留白,但點出小沙彌平易可愛.pg55、59、66、96、102、124、136、167, 都值得欣賞.
    **德曼美展:
    日期2025 0322-0831
    作品以一比一紙模型製做、照相、成為作品,之後作品毀掉,畫面無人,有更多想像空間. 以二戰後歷史事件批判為主題., 也以日常角落照片,製作呈現、拍照.
    可下載美術館APP -TFAM先聽導覽.
    歡迎大家抽空到美術館現場體會,感受那巨大的創作.
    @廣告時間
    專為兒童製作的靜物展
    作品皆為原作如
    郭博川:蜻蜓
    張義雄:吉他
    早年生活不如意,常搬家,只能帶走最喜歡的東西吉他,後移居日本.
    美術館兒童展部分,許多兒童可互動,但家長不熟悉規則,造成美術館的困擾,或許美術館與參觀者,尤其是兒童,有再進步發展的空間!
    感謝佳如,搜集豐富的資料,讓我們旁徵博引,認識許多畫家,大家有興趣可進一步探索藝術的世界.
    導讀圓滿結束
    謝謝大家參與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早覺讀書會,共讀:[獻給旅行者365日]“時間與因果” 64頁
    活動單位: 北北四區南港分會
    成立日期: 2025/01/09
    活動時間: 2025/03/27(四) 10:00-12:00AM
    活動地點 : 台北市 大安區 玉英宅邸
    召 集 人: 邱玉英
    導讀人: 倪靜美
    記 錄: 黃嘉貞
    參加成員: 邱玉英、倪靜美、黃嘉貞、陳鳳雪、高玉美、鄧弘梅、劉家蓉、吳秀珍、楊惠敏、謝佳如

    討論題目:
    1.回想自己一路走來,有受過什麼委屈或被冤枉嗎?
    2.受到委屈、 不公平、、時,您如何處理?
    3.經過漫長歲月,是否有感覺到,當時所受的傷害,似乎已得到福報?

    導讀人: 倪靜美 --
    「 獻給旅行者 365日 」是星雲大師,把中華文化的詩詞、佛教寶典精華, 編撰成的書.大師覺得西方有聖經,到每個地方旅行都會看見聖經,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也應人手一冊.很早我就擁有這本書,但礙於惰性,沒能好好讀它,感恩玉英師姊發起「早覺讀書會」,大家一起共讀,更能旁徵博引、集思廣義.
    大師一直認為,佛教就是一種教育,釋迦摩尼佛是人不是神,唯有教育才能把正信的佛教傳承,所以在高雄第一個建築物是佛學院,培育許多年輕的法師,建立佛光山的傳承制度.更讓覺培法師成立讀書會,帶動所有佛信徒要讀書.
    愛讀書的人,一定能從書中吸收正確的待人處事方法,具備好的德性,說話有根有據,成了有學問的人,當然就是有修養的人啦!
    在生命過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委屈,或不小心被冤枉了.記得那是小時候的事了,媽媽連續生了姊姊、我、弟弟,這個身為老二的我, 小時候就被送到三峽鄉下的外婆家,三歲回到台北家,被蚊子叮咬的全身都是包,又不會說國語,姊姊、弟弟如果有爭吵,就趕我回鄉下,我不會爭辯,總偷偷的哭,覺得自己好委屈.但老天還是眷顧我,後來考上6000人才錄取200人的師專,當了老師,真如麻雀變鳳凰般的有自信,爸爸也以我為榮.以前所受到的委屈,也就不足為奇了.正如大師說的,受到委屈,而能撐得住氣,不伸張、不辯論,時間自然會為我們 洗清一切的.
    對我們這些四五年級生,早期大家都較辛苦.結婚後,要上班、要帶孩子,還要照顧公婆,我印像中,我當 小學老師,早上趕著送孩子的到褓姆家,再趕7:50 開早會,晚上回來就得趕快做晚餐,每個假日還要回基隆婆家,一年三節端午、中秋、過年,沒有一次不回去幫忙備菜、洗碗,哪有什麼外食、出國玩,這回事.但那時候辛苦歸辛苦,也沒有抱怨.省吃儉用,一 點一點存錢,買了自己的房子,吃苦當吃補.
    那時候的媳婦,公婆有病都得回去照顧,記得婆婆開始洗腎,三個兄弟輪流排班去醫院陪婆婆,先生工作忙,我們就排假日回基隆長庚醫院陪婆婆,那時不時興請看護.後來婆婆洗腎洗了四年過世 了,公公無法自己住基隆,就開始在三個兒子家,一人住4個月輪流,每次輪到公公到台北住,我就把主臥房讓出來,和先生小渝睡和房,中午還要送便當回去給公公吃,後來公共體諒我上班,對我說:你把飯菜放電鍋,我可以自己吃.公公眼睛一分眼、耳朵重聽,但很獨立,可以自己放洗澡水、自己聽收音機、自己拍打運動,算是很棒的老人了.我曾經打趣的問公公: 阿爸,你每天在家,會很無聊嗎?公公回答我:收音機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他是個非常認命的老人.這些日子,我們也都熬過了,現在回想起來,也不覺得當時是苦啊!
    說到,受到侮辱、 委屈能沉得住氣,不伸張、不辯論,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我得感恩我的老公.現在回想起來,他真的是有修養的佛啊!記得有一次,去西門町看電影,賣口香糖的小販,硬把口香糖放在我交插在胸前的手臂上,我生氣的把口香糖扔還給他, 小販也不甘示弱的用腳大力的踢站在我旁邊的男朋友,也就是我現在的老公,就很快的轉身跑,我想,我男友不應該追上去揍他嗎?但他當沒事,我當時心想,這男人真孬種,一點都不會為女朋友出氣.過了好久,我接觸佛教後,才晃然悟到,我老公有好休養,君子不與小人鬥,他真是個佛啊!
    很感謝藉著這篇「時間與因果」讓我重新反省審視過去的種種,也更感覺星雲大師一直教育我們的「 忍」,這個工夫先生做到了,也保住了我們的婚姻.他還說:
    我們是倒吃甘蔗
    越來越融洽了!

    善因妙果
    肯得吃虧就是大便宜 你大我小 你對我錯
    肯得受苦就是大安樂 就有力量就能擔當
    肯得平氣就是大力量 忍一口氣就有力量
    肯得結緣就是大聚守 廣結善緣

    因果
    善人以因果為朋友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不因惡小而為之 不因善小而不為
    智人以因果為龜鑑 菩薩畏因 眾生畏果
    愚人以因果為無稽
    惡人以因果為仇敵

    忍一時之詬辱 能夷滅自己一時之戾氣
    修一世之忍耐 能默化他人一世之頑冥
    ************************************************************
    鳳雪回應,分享:
    因果論 vs 三世因緣,善因、妙果;有悟 “等待,vs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有機會迎=贏來甜美的果實" ;
    "戲棚下屬站久的人" vs " 戲棚下也可屬搬張舒服椅子坐下來的人。

    16歲打工經驗、委屈 非誰對錯,乃大時代環境, 有云 "生不逢時", 怨天尤人無益;想念媽媽:" 用圓滿對治生滅 "。

    Q&A p.94 死亡不可期,吾當如何置??
    分享印度電影:喜喪滿堂
    電影中插曲分享:
    離別時刻到來,靈魂即將從身體䆁放;
    無人知曉你要去何方?
    無人認得你這臉孔?
    你會留下所有牽絆 !
    喔,旅人,踏上吧 !
    踏上旅途 !
    **************************************************************
    佳如分享:
    與公公相處中學習到[菩薩就在我家中],以這種對待的心侍奉公公,竭盡職責盡力而為過生活,雖然有些委屈也不去計較、不放在心內,最後讓公公體會媳婦的努力及用心,在家族中她的話反而是公公最能接受的。
    **************************************************************
    秀珍分享:
    以前插班學習太極課受到老師嚴厲教導,完全素人進度無法趕上,還好有小老師伸手救援,但因為”太愛問”惹毛了小老師,當場被責罵許久,回到家心想明天是否要繼續上課?還好轉念學習忍耐堅持下去,一直到現在(10多年)才能學到功夫。
    ***************************************************************
    結論:
    學會[忍辱][承擔]功夫,時間會給我們最好的答案。因此,我們才能享受生活圓滿、家庭和諧。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早覺讀書會,共讀:獻給旅行者365日
    活動單位: 北北四區南港分會
    成立日期: 2025/01/09
    活動時間: 2025/03/13(四) 10:00-12:00AM
    活動地點 : 台北市 大安區 玉英宅邸
    召 集 人: 邱玉英
    導 讀 人: 邱玉英
    記 錄: 黃嘉貞
    參加成員: 邱玉英、黃嘉貞、陳鳳雪、高玉美、鄧弘梅、劉家蓉、吳秀珍、楊惠敏

    ***共讀文章[獻給旅行者365日] P.80 ***
    [訓兒歌] 明 王陽明 ( 1472~1529 )
    幼兒曹,聽訓示;勤讀書,敦孝弟。
    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
    毋說謊,莫貪利;毋任情,莫鬥氣。
    勿責人,但自治;能下人,謙受益。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福可冀;心地惡,禍莫避。
    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墜地。
    吾教汝,即此意;諦聽之,須切記。
    ──選自《王陽明全集》

    [門 銘] 宋 呂夷簡 ( 979~1044 )
    忠以事君,孝以養親。
    寬以容眾,謹以修身。
    清以軌俗,誠以教民。
    謙以處貴,樂以安貧。
    勤以積學,靜以澂神。
    敏以給用,直以全真。
    約以奉己,廣以施人。
    重以臨下,恭以待賓。
    貫之以道,總之以仁。
    在家為子,在邦為臣。
    斯言必踐,盛德聿新。
    勒銘於門,永代書紳。
    ──選自《佛光教科書》
    ----------------------------------------------------------

    導讀人—玉英 :
    王陽明自小聰明是中國史上的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心理學家、思想家,他非常重視幼兒教育,王陽明精通儒、道、佛三教,他主張人要有獨立的思考精神並要心胸坦蕩處事。他所倡導之[知行合一]影響後世深遠。台灣陽明山、陽明醫院、陽明海運、陽明書屋皆為紀念他而立名。流傳三段傳奇歷史如下:
    一、小時雖然聰明但到五歲還不會說話,透過一位高人指點,撫摸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一語道破」,意思指他的名字「雲」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為王守仁,此後他便開口說話了。
    二、小時王陽明喜愛下象棋常至忘我,父母親生氣就將象棋丟入河中,他也為此作一首”哭棋”— [象棋在手樂悠悠, 苦被嚴親一旦丟, 兵卒墜河皆不救, 將軍溺水一齊休, 馬行千里隨波去, 士入三川逐浪流, 炮響一聲天地震, 象若心頭為人揪]。讓父母為之震驚如此文辭,後來教導王陽明必先做好份內功課再遊戲,他也引以為戒。
    三、王陽明任兵部武選司主事期間,上疏朝廷,解救被宦官劉瑾誣陷下獄的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因而觸犯了劉瑾,被貶官到貴州。當時的貴州是未開化的蠻荒地區,王守仁並沒有氣餒,而是根據當地風俗,因勢利導,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民眾愛戴。就在這時期,王陽明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漸漸悟道。王陽明謫戍期滿後,復官到江西廬陵縣任知縣。一天,王陽明來到江西金山寺參拜,遊覽一遍後,發現寺廟中有一間禪房緊鎖,便隨口問身旁的和尚為何這件禪房要鎖起來,和尚答道裡面有五十年前圓寂的本寺住持的不壞金身,為防外人干擾,所以常年禪房封鎖。王陽明一時好奇,堅持要參拜高僧的禪門不壞身,讓寺廟裡的和尚非常為難,便急忙請來現任方丈大師。方丈說前兩代大師都吩咐過,不能開啟此禪房,要留待有緣人。王陽明爽朗一笑,說:我就是有緣之人。方丈無奈之下,只好命人打開禪房。只見禪房內,有一個跌坐著的肉身佛,也就是修煉而成的禪門不壞身。巧的是,禪房正中的桌子上還有一張紙條,大家湊近一看,紙條上寫著一句佛家偈語:「五十年前王守仁,開門即是閉門人;精靈閉後還歸復,始信禪門不壞身。」這時,王陽明豁然領悟,世間萬物自有循環之道,花開花落只是一個周期,五十年前的自己是金山寺的一個高僧,五十年後才明了前生。此例與佛教輪迴相印。

    若以上二篇[訓兒歌] [門銘]皆當成大家的家訓、學校的教育之首要教材,在生活中確實做到則人人皆能成聖賢,進而家庭和睦、國家安康,世界必能和平。

    -------------------------------------------------------------
    心得分享: 弘梅
    小孫子在幼兒園遇到有不認識的小朋友向他要東西,不給他就起爭執。因為幼兒不懂人我分界與禮貌,所以在家加強教育---- 1.非經家人同意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2.非學校的物品不帶到學校,減少爭端。3.如真有爭吵問題在學校要告訴老師,回家告訴父母。

    惠敏回應:
    機會教育教導孩子思辨是非的能力,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師。
    ---------------------------------------------------------------
    心得分享: 惠敏
    知易行難,難在堅持、持續;知難行易,難在不熟。知行合一,心與言行舉止一致內心就不會有所起伏、就不會被外界所動。

    玉英回應:
    將此篇心得寫成文字投稿
    ------------------------------------------------------
    心得分享: 家蓉
    以前對小孩的教育是”鐵的教育”,使得親子關係緊張;就因為在鐵的紀律下,求學期間沒有變壞這是好的一面,長大後在外地更能獨立自主、適應嚴苛環境考驗;教育小孩需要講道理的,之後當到國外讀書打工時,我就傳授他做台灣菜訣竅,讓餐廳主廚認可在餐廳當小菜販賣,以此供給自我生活所需及學費最終完成學業。

    秀珍回應:
    以前我也會孩子很嚴格要求,不能看電視、遇節日如中秋節一定要在家裡與家人一起度過,因為這是屬於家庭團聚的時間,要有家庭為重的觀念,所以他們從小就很有自治自律的精神,課業都不需要父母操心。
    ---------------------------------------------------------------
    心得分享: 嘉貞
    [訓兒歌]是針對幼兒啟蒙教育,[門銘]則針對幼兒以上的人的行事道德規範。所以這兩篇是連貫的,從啟蒙教育、人格規範到為人處事應有的態度禮儀皆是每個人無論何處何時何地的人生座右銘,一輩子都要學的功課。
    ---------------------------------------------------------------
    鳳雪回應分享:
    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
    >>>>>
    節飲食: 女悅已為榮,較能控制;非一口肥引以為戒。
    戒遊戲:
    本身即愛看電視、電影,同理心孩子們也可為之,漸了解 "電競遊戲“非一般電玩, 應也是孩子們另類的舒壓管道;小侄子學習全美語也受惠於打電玩;自律為重;如何節制勿沈迷乃每個人一輩子的課題。
    分享台語情歌王子:施文彬,流行音樂創作歌手、電子遊戲玩家,社團法人臺灣電競協會理事長。

    格物致知 vs 知易行難 或知難行易;芸芸眾生,每人自我成長,貴在參與團體共讀同修,彼此互勉, 快樂的氛圍就是幸福。
    -------------------------------------------------------------------------
    PS.翻譯白話文:
    《訓兒歌》以下是逐句翻譯:

    幼兒曹,聽訓示;勤讀書,敦孝弟。
    —— 幼兒們啊,要聽從教誨;要勤奮讀書,敦厚孝順兄長。
    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
    —— 學會謙遜恭敬,遵循禮儀道義;節制飲食,不要過度沉迷於遊戲。
    毋說謊,莫貪利;毋任情,莫鬥氣。
    —— 不要說謊,不要貪圖私利;不要放縱情緒,不要與人爭鬥生氣。
    勿責人,但自治;能下人,謙受益。
    —— 不要責怪別人,要先管好自己;能夠謙遜待人,才能從他人身上學到益處。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 能夠寬容別人的人,才能成為大器之才;做人最重要的是內心善良。
    福可求,禍莫避;心地惡,禍墮地。
    —— 福報是可以通過善行來獲得的,災禍則無法單純靠逃避來避免;如果內心邪惡,就會招致禍患。
    學心善,蔽若壞;樹若壞,果墮地。
    —— 學習要培養善良的心性,否則就像樹木枯萎一般;如果樹根壞了,果實也會掉落。
    吾教汝,諦聽之;須切記,即此是。
    —— 我教導你們的話,要仔細聆聽;一定要牢記,這些都是人生最重要的道理。

    這首歌謠用簡潔易懂的語句,教導孩子從小養成勤奮讀書、孝順長輩、謙遜有禮、誠實守信等良好品德,同時強調內心的修養對於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這與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一脈相承,強調「心即理」,認為一個人的心地善良才能真正行善積德,獲得幸福人生。

    ------------------------------------------------------------------------

    《門銘》主要是一篇勉勵自身與後人的箴言,內容以對仗工整的方式表達了儒家思想中的道德準則。以下是翻譯:

    忠以事君,孝以養親。
    —— 忠誠地侍奉君主,孝順地奉養父母。
    寬以容眾,謹以修身。
    —— 寬厚待人以包容眾人,謹慎自律來修養自身。
    清以軌俗,誠以教民。
    —— 清廉自守來端正社會風氣,以誠信態度來教化百姓。
    謙以處貴,樂以安貧。
    —— 處在尊貴的地位時要謙遜,面對貧困時要安然自樂。
    勤以積學,靜以澂神。
    —— 勤奮積累學問,心靜才能修養精神。
    敬以給用,直以全真。
    —— 恭敬地對待財物,正直才能保全真誠。
    約以奉己,廣以施人。
    —— 節儉地要求自己,寬厚地幫助他人。
    重以臨下,恭以待賢。
    —— 嚴肅地對待下屬,恭敬地對待賢能之人。
    實之以道,總之以仁。
    —— 以道義來充實自身,以仁愛來綜合一切。
    在家為子,在邦為臣。
    —— 在家孝順父母,國家中忠於職守。
    斯言必踐,盛德事新。
    —— 這些話語必須實踐,弘揚美德不斷創新。
    勤銘於門,永代書紳。
    —— 應將這些箴言銘刻於門上,讓子孫世代銘記在心。

    這篇文章反映了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如忠孝、謙讓、誠信、勤學和仁愛,旨在勉勵人們修身齊家治國。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台北-早覺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2025.02.13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早覺讀書會,共讀:獻給旅行者365日
    活動單位: 北北四區南港分會
    成立日期: 2025/01/09
    活動時間: 2025/03/06(四) 10:00-12:00AM
    活動地點 : 台北市 大安區 玉英宅邸
    召 集 人: 邱玉英
    >>>>
    2025-03-06 導讀帶領者:黃嘉貞
    記錄:陳鳳雪
    出席:黃嘉貞、陳鳳雪、邱玉英、高玉美、吳秀珍、劉家容、王淑玲、秀珠
    >>>>
    帶領者:黃嘉貞分享共讀p.73如下:
    <和為貴>
    真正高貴的人,質地柔軟,
    如水曲折婉約,不擇大小細流,
    匯成百川汪洋。
    你對我錯,融化剛強的雪原;
    你大我小,粉碎傲慢的高山;
    你有我無,解開愛結的纏縛;
    你樂我苦,學習菩薩的慈悲。

    <「轉」的修行>
    人的生活在於一個「轉」字,要能轉大為小、轉苦為樂、轉迷為悟、轉邪為正;修行的秘訣,
    就是要能轉一切不好的境界為善美的境界。
    勇於接受,善於轉化,把煩惱轉成菩提,這也是人間佛教的修行重點。
    >>>>>
    “獻給旅行者365日”一書主要是放於世界各大飯店房間裡,供與中華文化和佛教有緣的人,作為人生導航與心靈明燈。所以每日文章皆極短篇,但不表示簡單,藉由睡前小讀進入潛意識達到內在本性善美潛移默化的功能。
    大家都知道”和為貴”的重要,就算我們有理也要處處吞聲忍讓嗎?這是真正的意義嗎?
    星雲大師曾【以和為貴 , 與人為善!】2018-04-18發表一文,節錄其中幾段文字作為依歸:
    佛家對於「和」的理解,是一切平順,在不惹天怒人怨的情況下,任何事情都可以忍讓,以達到彼此交往和氣共融的狀態。這種「和」的觀念,也是儒家、道家所推崇的。孔子曾說:「恭敬而不符合禮就會勞倦,謹慎而不符合禮就會畏縮,勇敢而不符合禮就會作亂,直率而不符合禮就會尖刻傷人。」也就是說要人們在遵守禮法的前提下和睦相處。所以,一方面「禮之用,和為貴」,「和」是目的;另一方面,一味地為和而和,不以禮來進行約束,不講原則,也是不行的。這就是和與禮的辯證法。而道家所言的「太極」,也符合「和」的原理。
    但正像孔子所說的那樣,「和」必須是有原則的和睦、和諧。而星雲大師也說,唯有發生交際的雙方「知和而和」,才能和衷共濟。倘若只有一方去追求和睦,而另一方卻十惡不赦,這種情況下的「和」只能是幻想。
    把這種「知和而和」的觀念應用於普通人際關係的處理當中,也就是既要團結,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又要堅持原則,不能搞庸俗的一團和氣,吹吹拍拍,實則各懷鬼胎。人們只有經常處於「知和而和」的狀態,在團體總和諧相處,才能達到星雲大師所說的因和而長久的生存狀態。
    真正的和諧是人生的一味不可或缺的調劑品,是促使生命進步的一種催動力。人總是在矛盾中謀求調和與融通,繼而共同進步,而不是對立與分割。現代生活需要的不是對立,而是應該擴大自己的胸襟和容人之量,不要以狹隘的眼光去概括事物,或者一味地唱高調,歌功頌德;或者一味地唱反調,挖瘡疤,應該真正地到生活中,把一切事都用寬大通達的眼光細細打量一番,感受生命的和諧與美。
    和諧的另一個內涵即是人與自然的協調。縮小了來講,也可以說是人與周圍環境以及事物的和諧。人們需要學習適應環境,而不是幻想顛覆環境。要知道抱怨環境是沒有用的,你所能做的就是積極地適應它,然後把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只有當你真正融入一個集體,融入你生活的社會,你才能體會到群體的智慧與力量,你才能更好地貢獻你的才智,並且分享到團體帶給你的財富、榮譽。


    以和為貴的例子:【三尺巷的故事】
    明朝時,河南安陽有一位宰相名叫郭朴。他的鄰居在建房時佔用了郭家的土地,雙方因此發生爭執,甚至鬧上公堂。郭朴得知後,寫信給家人,信中寫道:「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讀後,主動退讓三尺。鄰居見狀,也退讓三尺,最終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子,被稱為「三尺巷」。這個故事體現了以和為貴、互相禮讓的精神。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有些事必須自己做,有些路必須自己走,有些關必須自己過,有些念頭必須自己轉,遇到逆境時,轉換心情的關鍵在於 [調整心態] 和 [積極行動]。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你走出低潮,重拾動力:
    1. 接受現狀,允許自己難過:
    逆境來臨時,不必強迫自己馬上振作。允許自己感到沮喪、失落,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消化情緒。但同時提醒自己,這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情緒終究會過去。

    2. 改變思維方式:
    • 換個角度看問題:問自己:「這件事有沒有可能帶來其他機會?」、「我能從中學到什麼?」
    • 正向自我對話:取代「為什麼是我?」改為「這是讓我成長的機會。」

    3. 轉移注意力,讓自己放鬆:
    當壓力過大時,暫時轉移注意力可以幫助穩定情緒,例如:
    • 運動(跑步、瑜伽、健身)
    • 聽音樂、看電影、閱讀
    • 與朋友聊天,分享感受

    4. 設立小目標,累積成就感:
    逆境可能讓人感覺失去掌控權,這時候可以設定一些小目標,逐步找回信心。例如:
    • 若失業,可以先更新履歷,找一份兼職或進修課程
    • 如果情感受挫,可以規劃一趟旅行,拓展生活圈

    5. 接受幫助,不要獨自承受:
    不要害怕尋求幫助,可以向家人、朋友傾訴,甚至尋求專業人士(如心理諮商師)的建議。有人支持,會讓你更容易走出困境。

    6. 相信時間,給自己一個期限:
    告訴自己:「我允許自己難過三天,但之後我要開始嘗試做些新事情。」這樣可以避免陷入長期的負面情緒,讓自己有重新出發的動力。

    7. 記錄感恩的事物:
    每天寫下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即使是微小的美好(如天氣晴朗、朋友的鼓勵、美味的一餐),都能幫助你培養正向思維。

    結語: 逆境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你擁有改變心境的力量。關鍵在於接受現狀、調整思維、積極行動,明白因果就不怨天、了解自己就不尤人,這樣你就能逐步走出困境,迎向更好的自己,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
    回應心得分享:

    250306 共讀,又是有緣歡喜相聚話家常的溫馨時刻,很高興秀珠姐加入共讀;惠敏以視訊空中相會;不克參加的姊妹們,可聆聽錄音檔:嘉貞柔美聲音的導讀分享,歡迎回應分享心得感想共同成長學習,原則上如約章,一週內做上傳前週的共讀到群組及記錄入記事本,大家可查詢。

    溝通vs談判

    鳳雪分享:
    溝通可寫信,內容可做斟酌;但凡事、務;如欣賞一幅畫,貴以遠距為宜 vs 以”和”為貴。
    台語:一桶水清清,不要再攪濁.
    談判:分享以時代大局為重1- 李鴻章,甲午戰爭,馬關條約; 2- 南漢山城電影
    轉念的修行:
    菩提 vs 覺悟,每個人的 ”悟”=我,心;每天睜開眼的那一刻即是”選擇”,
    學習”過馬路”哲理:停、看、聽;把握當下,照顧好自我的健康。
    幸福在那裏?(有機會共同學習手語版的歌曲)
    幸福就在當下的氛圍,是“快樂”心靈層次的進階版昇華。
    共勉:只從柔處不從剛,只想好處不想壞。

    秀珍分享: 溝通看對方是否也以對等心態?

    玉英分享: 勇於提出自我信念,表達自信,分享繪如到加拿大的遊學打工經驗;親子的愛,可化解夫妻間的矛盾。

    玉美分享: 溝通宜化繁為簡,避免有誤解。

    家容分享: 和先生之間的溝通,如何相應???

    秀珠分享20多年以來收集的結緣品

    春喜分享:
    11:35 Tracy 幸福是什麼?
    (鄭春喜 3/10/2025)
    幸福的定義是什麼呢?是不是要住高樓大廈 吃山珍海味 身擁千萬 握有權力 …才是幸福呢?
    而其實,幸福就近在咫尺 不須好高騖遠 天涯海角去尋求,只要深呼吸一口 平定下心來 看看當下的自己:我能輕鬆地喝下清潔的開水 、邁開步伐走到玉英姐家來參加讀書會、能見到已經一周沒有見到的朋友們、能聆聽到嘉貞悦耳聲音的導讀分享、我也能輕鬆自如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我也能輕鬆地咳出令人不舒服的痰,這麼看似簡單輕鬆的事情,卻是臥床不便者無法做到的事情。
    天下事 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如走路 喝水..都絕不是理所當然的。這是要累積多少的福,才能得到的。細觀之,生而為人,就已經有很大的福報了;而人的不平凡之處,在於有思惟的能力,能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抉擇改變。所以你我皆是幸福之人,每個瞬間 每個改變,都能讓我們歩向更好的自己。

    惠敏分享:
    10:11 楊惠敏_ 共讀心得與仿作:
    真正遼闊的胸懷,如大地載物。
    納腐葉以養新芽,受踐踏而哺眾生。
    不揀淨穢皆為用,未嫌凹凸盡成紋。
    容字八面藏鋒芒,度人度己兩無傷。

    你柔我剛,融化冰川的雪原;
    你親我慠,粉碎驕慢的高牆;
    你明我暗,照亮迷霧裡的前途;
    你靜我躁,平息風暴中的浪花;
    你近我遠,消融隔閡的冰壁;
    你暖我寒,驅散冬日的孤影。

    >>>>
    再說明:
    早覺讀書會,共讀:獻給旅行者365日
    每週四,上午10點~12點,地點:玉英姊溫馨的家
    1、於每次上課前3天由當值導讀人公佈共讀文章,請大家事先預習,讓學習更深刻。
    2、每次上課15分鐘, 自由分享,每人2分鐘。針對上次聚會討論做心得回饋,或分享實踐與生活點滴。
    3、第二階段,由導讀者導讀文章30分
    4、第三階段,導讀完畢,自由回饋每人3分鐘。
    5、論流記錄,每次導讀者為下次記錄,整理後一週內分享上傳。
    6、歡迎主動與大家分享你的看法與心得。
    7- 已排定的導讀日期不變動或更改,但導讀人可因需要更動替代。

    2025年導讀排班表,第一輪如下:
    1/09 正式成立
    1/23 玉美
    2/13 鳳雪… (春喜出國2月到5月初)
    3/06 嘉貞
    3/13 玉英
    3/27 靜美
    4/10 佳如… (鳳雪出國4月初到7月中)
    4/24 淑玲
    5/08 弘梅
    5/22 春喜
    6/05 秀珍
    6/19 惠敏
    7/03 家容
    7/17 秀珠

    Q1- 下週250313共讀,若無雨天晴,則走出戶外共讀+郊遊;
    地點:貓空
    集合時間先定:9點30分在捷運貓空站
    請大家注意群組訊息,下週三前再做最後決定。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Photogenic
    Photo uploader. To unlock this badge, you need to upload 30 new photos on the site.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早覺讀書會2025.02.13讀書會心得分享

    活動單位: 北北四區南港分會
    成立日期: 2025/01/09
    活動時間: 2025/02/13(四) 10:00-12:00AM
    活動地點 : 台北市 大安區 玉英宅邸
    召 集 人: 邱玉英
    帶領者:陳鳳雪
    記錄者:高玉美
    出席者:陳鳳雪,邱玉英,劉家蓉,吳秀珍,黃嘉貞,倪靜美,鄧弘梅,謝佳如,高玉美共9人

    帶領者陳鳳雪,分享共讀救世之仁如下:
    <救世之仁>孫中山 ( 1866~1925 )
    佛教乃救世之仁,
    佛學是哲學之母,
    研究佛學可佐科學之偏。
    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維持民族一種最雄大之自然力!
    人民不可無宗教之思想,
    蓋教有輔政之功,政有護教之力,
    政以治身,教以治心,
    相得益彰,並行不悖。
    ──選自《李炳南居士文集》

    “救世之主”通常指能够拯救世界、解决重大危机或带来重大改变以造福众人的人物。在历史上,君士坦斯二世因整顿波斯战争和阿拉伯入侵导致的乱局,建立对阿拉伯人进一步入侵的 ...

    李先生,本名豔,字炳南,號雪廬,法號德明,別署雪僧,以字行。山東濟南人。世居城內卷門巷,積善世家,已歷三百餘年,詩書相傳,簪纓攸續,城中父老咸知李氏第宅。先世自明代以還,多為武職。其尊翁壽村公,好禮尚義方。

    三十四年八月,日本軍閥無條件投降。明年,中央政府遷都,奉祀官府亦隨政府遷回南京。炳南先生住南京奉祀官府三載有餘;其間曾陪同本人三返曲阜謁廟,惟以公務繁忙、交通不便,他僅一返濟南故里探親。徐蚌戰後,神州易幟。三十八年夏,奉祀官府遷來臺灣,他亦隻身浮海來臺寓居臺中。初居自由路,繼遷和平街,後則寓於正氣街,未曾離開臺中。公務餘暇,即向友人晚輩弘揚佛理。

    炳南先生西歸後,其所著作有「雪廬詩文集」、「詩階述唐」、「內經摘疑抒見」、「內經選要表解」、「佛學問答類編」、「弘護小品彙存」、「大專學生佛學講座六種」、「阿彌陀經摘註接蒙暨義蘊」諸種,其中「雪、佛、弘、阿」四書已出版。此外尚、有筆記、表解、韻偈等近三百種手卷。彙印全集,尚俟諸異日。

    「仁」 的小篆寫法從人從二, 此「二」在甲骨金文的古文系統中是個重文符號, 因此仁即「人人」, 前一字作動詞用, 意思是「把人看作人」 , 顯現了人道精神。 此後逐漸加上仁愛和仁厚等道德意義, 孔子進一步發展仁字這個方向, 仁的意涵更加擴大, 仁至此不單是眾德之和, 而且具有質的提升,後來居上。

    仁、義、道、德四字的古今意義
    「仁」是孔子儒家學說的核心,它是天地之間的大道理、聖人的德行。簡單地說,「仁」就是愛人。「仁」字在字形上看從「人」從「二」,表示人與人之間的 ...

    儒家核心思想:仁- 認識儒學
    儒學的核心價值,其實就是孔子的核心價值--「仁」。據《論語》所記載,孔子與門生討論的主要話題,主要涉及在仁愛、禮樂、信義、孝悌、忠恕、恭敬等方面。

    相關問題
    孔子的仁是什麼?
    仁為什麼重要?
    什麼是仁者?
    如何做到仁?

    甚麼是仁愛?
    我們要關愛並尊重身邊的人, 例如家人、老師、同學與朋友。 「仁愛」就是一種關愛別人的精神, 這也是「至聖先師」—— 孔子所提倡的儒家思想。

    仁和是什麼意思?
    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為什麼為仁要由己?
    顏淵問仁。 孔子說:「用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拼搏精神,主持正義、捍衛道德、維護和平,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這一點,普天下的人都會崇敬你、追隨你、向你學習。 為崇高理想而奮斗要靠的是自己,難道還能靠別人嗎?」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什麼意思?
    仁德之人安於義理,厚重不遷,好像山一樣,所以喜歡山。 有才智的人,通達事理,周流無滯,像水一般活躍而富於變化,故喜好水。 比喻人因為性情、喜好的不同,所成就的事功也有差異。 各人嗜好不一樣,所追求的理想當然也就不同。

    蔡志忠金句一:何謂仁? ·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 而論語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間接闡述了「仁」的意義。 那麼「忠」和「恕」又是什麼概念 ...

    忠 = <身其位,謀其政>


    揭钵图. 元王振鹏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长卷绢本31x161厘米. 墨戏图. 元王振鹏. 本卷描绘《宝积经》中故事:鬼子母暴虐成性,生子一万,杀人子女为食.如来佛遂将其幼子镇于琉璃钵中, ...

    自性菩堤

    聖嚴法師: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
    吳秀珍補充
    李炳南居士:
    生於1891 0116,歿於1986 0413
    他是台灣淨土中興起的主要推手:對中台灣佛教界有重要影響力

    ---------------------------------------------------------------------------
    黃嘉貞心得分享:
    若人類終將滅忙,那最大的問題是「仇恨」。現在局勢不論內外,煙硝四起、劍拔弩張、壁壘分明,稍不小心戰火再起。雖然人類自稱進入科技文明世界,但是心智卻退回野蠻時代。

    現今教育著重快速謀生技能,學習倍速理財,減弱倫理道德觀念的灌輸培養,以致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更顯示出古人訓示仁民愛物、推己及人、慈悲喜捨是穩固為「人」之本。

    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原始於己身,明鏡能正衣冠,佛理能端身心,心正行順、話好事圓、結善因緣、必修好果。


    邱玉英鼓勵大家去朝山,感受佛教的莊嚴,找到自我內心的平靜

    -------------------------------------------------------------------------
    謝佳如分享p16青年人閱讀,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

    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

    歡喜和大家共讀,話家常,關心著彼此!

    並以自己在準備美術館導覽工作時,大量閱讀相關資料,消化並轉化成口語表達,提升自我並取得成就感來勉勵大家多學習

    --------------------------------------------------------------------------
    結語:

    金剛經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不執著,隨遇而安住,凡塵事,不住心


    勉勵大家,遇事不執著,要有隨遇而安的心態,凡事多包容,每天進步一點點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台北-早覺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個月前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