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sh-3-4

方案設計

  • 1
提案者:人間佛教讀書會
閱讀書目 主題:三慧 作者:慈莊法師 出版:佛光出版社 材料準備 | 本文 |
活動時間 120分鐘
流程 活動內容
暖身 時間:15分鐘
音樂欣賞~石頭頂的紅花。
導讀 具深厚佛學素養的慈莊法師,將艱深難懂的佛學名相,以淺顯易懂、生活化的筆法來闡述。內容涵蓋層面廣及宗派、教史、教理、修行法門,甚至對寺院的建築、佛像的供奉、經典的傳譯、高僧的行儀等,皆有詳盡的介紹,歡迎愛讀書的朋友藉此進入佛法的堂奧。
問 題 設 計 / 討 論

時間:60~90分鐘

請同學回顧剛看到、聽到的 佛教是著重什麼的宗教? 文中談到有了智慧才有什麼能力?才能如何? 學佛除了要培福以外,更要具足什麼? 文中提出一般的智慧指的是什麼? 佛法中的智慧指的是什麼? 文中指出要從佛學中精勤修學,依其方式為何? 文中告訴我們聞慧是由何處聞知? 思慧是以聞慧為基礎,要如何進一步做,才能產生無漏聖慧? 修慧是依據聞、思所成的智慧而對什麼有所悟解?進而與什麼相應? 觀察抉擇諸法實相,以及什麼真理?也就是經過什麼後引發的深慧? 文中提到佛教講求什麼?方能找回本自具足的佛性?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你覺得除了有智慧外,還需擁有什麼,才能有分辨善惡是非的能力? 培福可運用哪些方法呢? 文中談到的世智辨聰讓你想到什麼? 你認為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得到聞慧? 你覺得思惟所見所聞的的道理,真的會讓人產生體悟嗎?為什麼? 你對文中所說:「止觀雙修」,有什麼看法? 你覺得佛教為什麼要講求「多聞熏習」呢? 你認為要找回本來具足的佛性的方法有哪些? 如果三慧缺其一,你覺得對我們學佛有何影響?
你的生活中,曾遭遇過福報大卻沒有智慧的人嗎?說說看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 你曾經有運用智慧得當的經驗嗎?是在什麼樣的清況下呢? 在你聞慧的過程中,曾經碰到難題嗎?最後是如何克服的? 生活中,你較不易做到哪一種慧呢?為什麼? 有曾找回你本自具足的佛性嗎?你曾試過哪些方法呢?
在這次的討論中,給了你什麼樣的啟示或省思? 從這篇文章中,你學到了些什麼? 對於未來你會對自己做什麼樣的改變?用什麼方法?
 
帶領者應注意事項:
帶領者需以傾聽、對話的態度與會友共同討論。 問題設計僅作參考,不一定要問完,可以順應現場問題討論。 討論的時段可以彈性自由運用。

 

文/慈莊法師
  佛教是著重智慧的宗教,有了智慧才有分辨善惡是非的能力,才能斷除煩惱,才能證悟成佛;沒有智慧的人,佛報再大,還是不能究竟解脫,所以學佛除了要培福以外,更要具足智慧。 佛法中的智慧,與一般所講的智慧不同,一般的智慧,是世智辯聰,有時反而會助人為惡。佛法中的智慧,是般若,是通達諸法真理、指向人生正途的法炬,要得到這種智慧,需要從佛法中精勤修學,由淺至深,循序前進。依其方式有:由聞法而來的智慧,稱作聞慧;由思考而來的智慧,稱做思慧;由修行而來的智慧,稱為修慧。 1.聞慧:由三藏十二分教或善知識處聞知,也就是從聽經聞法,或閱讀佛典,由文義而引入悟境,進而對佛法生起甚深的信解,從而得到無漏聖慧。這是依聽聞所成的智慧,故稱「聞慧」。 2.思慧:以聞慧為基礎,進一步加以思維、考辨諸法的甚深法性,以及因緣果報等事相,而有更深的體驗、更親切的了悟。這是由思維所聞所見的道理而生之無漏聖慧,故稱「思慧」。 3.修慧:依據聞、思所成的智慧而對佛法有所悟解,進而與定心相應,觀察抉擇諸法實相,以及因果緣起等真理,也就是經過止觀雙運後所引發的深慧。由於此乃依修習而生的無漏聖慧,故稱「修慧」。 佛教講「多聞薰習」,就是說學佛要經常聽經聞法,並思維經義,尤其要如理實踐,如此聞思修三慧具足,方能找回本自具足的佛性,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轉載自佛光出版社《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