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sh-3-4

方案設計

  • 1
提案者:人間佛教讀書會
閱讀書目 主題:三資糧 作者:慈莊法師 出版:佛光出版社 材料準備 | 本文 |
活動時間 120分鐘
流程 活動內容
暖身 時間:20~30分鐘
音樂欣賞~想得開真好。
導讀 具深厚佛學素養的慈莊法師,將艱深難懂的佛學名相,以淺顯易懂、生活化的筆法來闡述。內容涵蓋層面廣及宗派、教史、教理、修行法門,甚至對寺院的建築、佛像的供奉、經典的傳譯、高僧的行儀等,皆有詳盡的介紹,歡迎愛讀書的朋友藉此進入佛法的堂奧。
問 題 設 計 / 討 論

時間:60~90分鐘

請同學回顧剛看到、聽到的 文中提到一個人如欲遠行,必須備妥什麼方能成行? 學佛的資糧是什麼? 文中談到信是使心產生精神作用,指的是什麼? 正信的意思是什麼?不合乎於正信者稱為什麼? 文中提出正信宗教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進入佛教的初步是什麼? 文中引用《華嚴經》中的哪兩句話來說明信心具足的人,才能得其門而入? 信心是一切力量的來源,因此欲得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必須相信些什麼? 文中談到信心堅定後更要發什麼心?以什麼心願來稱念佛號? 有了信心,並且發願以後,更要如何做? 文中最後提出修持其他法門,一樣要發什麼心願?一樣要奉行、實踐、勤修什麼? 什麼是成佛必備的三資糧? 你覺得「學佛的資糧」指的是什麼? 迷信讓你聯想到什麼? 你覺得教主必須具備什麼條件?為什麼? 你對於文中所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有何看法? 你認為如何做才能使我們的信心堅定? 信心堅定後,你覺得要發什麼願心?為什麼? 行持不易,你認為該如何去實踐? 如果三資糧缺其一,你覺得對於我們修行會有什麼影響? 據你所知,還有哪些修持法門呢?你有嘗試過嗎?效果如何? 對於學佛,你曾經有疑感、不相信的時候嗎?你是如何解決的呢? 你是如何準備學佛的三資糧呢? 說說看發願的經驗?在什麼情況下呢? 你曾經在「行」的時候,有發生過因難嗎?最後你是怎麼解決的? 生活中,你準備較不足的資糧是哪一項?你如何克服? 在這次的討論中,給了你什麼樣的啟示或省思? 從這篇文章中,你學到了些什麼? 對於未來你會對自己做什麼樣的改變?用什麼方法?
帶領者應注意事項: 帶領者需以傾聽、對話的態度與會友共同討論。 問題設計僅作參考,不一定要問完,可以順應現場問題討論。 討論的時段可以彈性自由運用。

文/慈莊法師

一個人如欲遠行,必須備妥盤纏糧食,方得成行。學佛也是一樣,欲成佛道,必須資糧具足,始能功果圓滿。 學佛的資糧是什麼?依照修持淨土法門來講,必須具備信、願、行三大資糧,才得以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1.信:信是使心產生清淨的精神作用,這是指「智信」而言,但不是「迷信」。因為智信才能使心清淨、煩惱滌盡,乃至菩提佛果現前;迷信則徒增擾亂,障智生難,令人日趨困惑,不得解脫之道。 信更有「正信」、「邪信」之分,凡屬實事實理,足為世人典範而非虛無傳說者為正信,否則便是邪信。因此,正信宗教是有條件的,必須具備教主、教義,尤其教主必須是歷史上實有的,道德戒行清淨的、所說的教理足以幫助眾生解脫生死苦惱者,譬如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他是印度迦毘羅衛國王子,道德清淨,具有度化眾生的不可思議能力,因此值得眾生信仰。 宗教以「信」始,也以「信」終,所以進入佛道的初步是「信」。《華嚴經》講:「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又說:「佛法大海,唯信能入。」面對浩瀚的佛法大海,只有信心具足的人才能得其門而入。 信心更是一切力量的泉源,因此欲得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首先必須相信有這麼一個地方,相信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以及相信念佛的法門功德殊勝,有了信心,才能確立目標,如此方能往生有分。 2.願:願由信來,信心堅定以後,更要發大菩提心,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願心來稱念佛號,這樣才能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相應。除此,更要回向發願,將自己所修的一切福德智慧、功德資糧,全部回向往生西方,回向給所有的有情眾生都能一起往生極樂淨土。 3.行:信願行三者,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有了信心,並且發願以後,更要行持,也就是要行善,要專心念佛,能夠念到一心不亂,只待因緣成熟,自能往生極樂。 其實,不僅求生西方極樂淨土須要具備信願行,修持其他任何法門,一樣要對三寶不壞信仰、一樣要發「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的願心,一樣要奉行五戒十善,要實踐六度萬行,要勤修三學四無量心等,如此方能有成,所以說,信、願、行是成佛必備的三大資糧。(轉載自佛光出版社《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