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佛光山日光寺-台東分會
    讀書會名稱:台東讀書會
    活動名稱:line線上讀書會
    活動時間:2025/06/19(四) 晚上7:30-9:00
    帶領人:黃明瑛會長
    記錄員: 楊芹宜
    參加人數:4位
    拍照:黃明瑛
    參加人員:黃明瑛、許文福、楊芹宜、陳嬉畢
    閱讀書籍: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著作,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書名為「生死關懷」
    導讀:二篇章節如下:
    1.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2.佛教對「宇宙人生」的看法
    心得分享:
    許文福師兄分享,透過佛教的臨終關懷觀,我深刻體會到:
    • 死亡不是終點,而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因此應該以平常心面對;
    • 「活得莊嚴,走得安詳」是人生的最後一課;
    • 為臨終者提供寧靜與尊重,是對生命最溫柔的禮敬。
    • 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將臨終關懷落實於生活與修行中,不僅關注亡者,也關懷家屬,透過佛法安慰與開導,讓生者放下、亡者自在,體現佛教慈悲圓融的精神。
    陳嬉畢師姐分享,「萬法唯心造」也讓我學會反觀自心。當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人際衝突時,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先回頭看看自己的內心,是不是有什麼偏見、執著、誤解或負面情緒影響了我的判斷。這樣的反思讓我更有能力放下,並用更平靜與寬容的心去面對世界。

    會長黃明瑛分享,透過學習佛教對宇宙與人生的看法,對生命的本質與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省思與體悟。佛教強調「緣起性空」,明白宇宙萬物並非憑空而生,不是被某位神創造,而是依「因緣」條件所成。這種觀點不僅揭示宇宙的無限與有序,對人生中的起伏與得失有了更豁達的看待方式。「六道輪迴」與「因果業報」的觀念,更謹慎地看待自己的言行舉止。每一個念頭與行為都可能影響未來,不僅今生,也可能延續到來世。因此,修善行善,不僅是為他人,在成就更好的自己。
    總結而言,佛教對宇宙人生的看法,不只是宗教信仰,更是一種生活的智慧與修行的指南。它讓我悶更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當下、轉化煩惱、追求內在的平靜與圓滿。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