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多113.4.11
    多聞樂活讀書會記錄
    時間:113年4月11日下午3:30-5:30
    地點:線上視訊
    主題: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 直下究竟本無我體分第十七(p.302-308)
    成員:李虹慧、劉珍齡、陳淑華、周財生、鄭月娥、張麗滿、陳金鈴、賴平熙 洪美沙等9名.
    帶領人:劉珍齡
    記錄:洪美沙
    拍照:劉珍齡

    一、複習上次:「實無有法得菩提」
    答:佛陀要顯明並沒有一種法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陀已空去所得的菩提法,即無「心外之相」;更進一步把「能得的心相」也空掉,發菩提心的人既然都空了,哪裡還有個「菩提法」可得?沒有能得的人,也沒有所得的法!才被然燈佛授記成佛,不但是種鼓勵,也是讓眾生有榜樣起而仿學。也就是有四相即非菩薩,了知佛性本空,發平等心對眾生無分別,因為一切法因緣生,因緣滅。無所得發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

    二、重點讀誦及討論
    (一) 《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以闇室,燃火燈明」例,文:「佛說百千萬劫所造業障,信如來語,解知緣法,修觀察行,修於定慧,觀無我無命無人無丈夫等,我說是人,名為無犯無處無集。迦葉!以是事故當知羸劣諸煩惱等,智慧燈照,勢不能住。」提醒眾生因妄想執著,百千歲中如在暗室,信如來語,能深解般若義趣,如舉燈炬,萬象即照;能信如來真實之語,即破吾人百千歲昏闇,便如獲金剛至寶,魔怨摧盡。
    (二)寶誌禪師托人悄話給南嶽慧思禪師,「為何不下山去教化眾生?」。慧思禪師答:「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噬,眼中無眾生可教化。」告誡徒眾:「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覓即不得,得亦不真,」是什麼意思呢?
    答:南嶽慧思禪師回寶誌禪師說:「佛法已盡悟入於心,眾生都是自性佛,無眾生可教化。」告誡徒眾是:道的根源離我們修行者並不遠,自性本性海離我們也不遙遠。只有向自己內心去追求,從外面是找不到的。找是找不到,即使認為你找到得到,那也是假的。」每個人都是自性佛,有真如佛性,但如鏡子蒙塵,被無明貪瞋癡障礙了真如自性,要除去無明貪瞋癡的障礙,只有向內心去求,去得真如自性,而非往外去求真如自性。
    (三)漁人捕魚,一隻鳶鳥飛下,攫捕一條魚。千隻烏鴉看見了魚,便集體追逐,鳶鳥疲累心神渙散,失神,魚從嘴掉下,那群烏鴉朝魚落的方向繼續追逐,鳶鳥如釋重負,安心的棲息在樹枝上心想:「我背負這條魚,讓我無時無處不恐懼煩惱,現在魚沒了,反而自在平靜,沒有了憂愁。」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答:這條魚,象徵內在的欲望,有欲望,就會有所造作,煩惱也像滿天追逐的烏鴉,緊緊的跟隨讓我們日夜不得安寧。唯有去除執著,煩惱才能真正止息。也就是我們面對現起的諸相時,應觀照自心,是否已起心動念,取相住著,起分別心而生煩惱,要不去執著才不起煩惱與造業。
    (四)「一切法,皆是佛法」,為何如來又說「有為法皆悉生滅」?
    答:如來法身遍虛空,不隨諸法生滅去來,如如不動的。佛陀已得無上菩提,以離相無住之智,證真如自性,故名「如來」;所謂如來,就是超越差別對待之相,現觀諸法空無自性,諸法法性平等。佛陀已證入此理,因此名為如來。在第十四分說:「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不可以色相見,或言說求,故為「無實」;但離語言外別有實相妙理,故為「無虛」。但諸佛如來以大慈悲,為護愚痴凡夫驚怖,隨順世諦,如是說「諸法生滅」,而實際「一切諸法不生不滅。」如來所得之法,乃是實相。實相者,無相無不相。無相,無實也;無不相,無虛也。不能執為實有所得,也不能執為空無,因為一切諸法萬象,無一不是從平等法性所顯,而菩薩度化眾生是依其根性隨順因緣,方便說法度眾,所以,如來說:『一切諸法都是佛法。』
    (五)黃庭堅參謁晦堂禪師,乞求指引參禪悟道的捷徑。晦堂禪師答:「我無隱適處與你。」有一天,黃庭堅陪同晦堂禪師遊山,山岩桂花盛開,幽香遠播。晦堂禪師問:「太史聞到花香沒有?」黃庭堅說:「聞到了。」晦堂禪師說:「我無隱適處與你。」又笑著說:「只要你到家就行了。」是什麼意思呢?
    答:黃庭堅參謁晦堂禪師,乞求指引參禪悟道的快速方法。晦堂禪師答我沒有安穩適合的方法給你。當那一天,兩人遊山,山岩桂花盛開,幽香遠播。晦堂禪師問:「太史聞到花香沒有?」黃庭堅說:「聞到了。」晦堂禪師說:「我沒有安穩適合的方法給你,讓你聞到花香。」又笑著說:「只要你到家就行了即你自己專心的遊山,自然聞到花香,是不假外求的。」同樣的參禪悟道也要不被根塵、語言、文字所轉,以清淨心自能開悟。
    (六)「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是什麼意思呢?
    答:從真諦的一切法都是不可得的,要破除我執與法執,通達無我、法才是真菩薩。佛陀以發心、度生、嚴土再三囑咐:
    1.約能發心: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2.約能度生: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
    3.約所嚴土: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所以菩薩要融通無我,要以不住的態度發菩提心,不執著四相,泯絕能度、所度的法相,菩薩無住離相,如此才真是「菩薩」。
    (七)何謂菩薩摩訶薩正觀諸法?
    菩薩應作如是觀:一切諸法猶如幻,如夢,如水中月,如響,如影,如芭蕉,無堅實;如水沫,無體性,菩薩如是觀,名為正觀諸法。菩薩正觀諸法,通達無我法,才能遠離顛倒夢想,發起無畏真心,往還娑婆度眾不住心。
    (八)石頭自回禪師是石匠,又稱「回石頭」。目不識丁,卻渴仰佛法,時常請和尚幫他讀誦經書,聽得多了,自然也能背誦不少。他鑿石做工,手不離鐵錘,口不停背經。大隨禪師要他停止背經,放下對文字的執著。有一天,他又在鑿石,因石頭十分堅硬,使盡力氣狠狠地錘下去,剎時火花四濺,他於火花中忽然省悟。向大隨禪師頂禮說道:「用盡功夫,渾無口鼻。火花迸散,原在這裡。」也就是回石頭上堂說法:「參禪學道,若不明自心,就像人在井裡,還在叫渴一樣。一天當中,行住坐臥,轉動施為,有個什麼是不動的?眼見耳聞,何處不是路頭?若識得路頭,便是大解脫道。」
    三、回饋
    有同學說成就內心的真佛:有句偈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尊自性佛,卻在耳娛聲色裡追逐迷失,找遍外在一切,卻忽略自家珍寶,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很可惜。 因此,我們要作一個有智慧的人,向心內覓佛,成就內心的真佛。

    四、下次讀書會
    時間:113年4月18日下午3:30-5:30
    地點:線上視訊
    主題: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如來遍觀眾生心性分第十八(1.p.334~338,2.p.317)
    帶領人:劉珍齡
    記錄:鄭月娥
    拍照:江麗滿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