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113.4.8愛
    愛讀書讀書會紀錄
    一、時間:113年4月8日(週一)下午1:30-2:30
    二、地點:普門寺光明教室
    三、本次範圍:星雲大師《成就的秘訣-金剛經》第一章的一、重新認識世間的價值(p.38-p.43)
    四、出席者:葉麗琴 林志勝 陳秀真 洪美沙 ,(線上)沈淑惠 鍾志奇 徐百合 等7人
    五、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一、第一章 組織的成就:同體共生
    (重新估定價值、集體創作、制度領導)
    (一)佛陀對難荼和阿毗浮的諍論如何處理呢?
    答:佛陀立刻派人喚來難荼和阿毗浮,問他們:「你們有聽過我的教誡中,有教導人彼此鬥爭,分別勝負高低的經義嗎?」兩人回答:
    「我們不曾聽過佛陀有諍論勝負的經義。」,先讓他們知道自己做錯,接著佛陀教誨他們真正的義理。
    (二)佛陀是如何的教誨呢?
    答:「真正勝利的人,是止息貪瞋痴的迷亂,能勤修戒定慧三學,殺掉六賊造作;能正觀五蘊如芭蕉不實,以八正道為指標,證入大般涅槃為寂樂。」「如果只會背誦千章萬偈,卻不明自心,對解脫是沒有助益。」
    (三)一個事業要生生不息,佛法能給予什麼教導呢?
    答:如《金剛經》強調「應無所住」,企業如能夠勇敢地另闢舞台、另尋市場、另做新的創意組合。透過「重新估定價值」,「集體創作」,「制度領導」,能開展出一個企業,能夠嶄新,而且生生不息的生命空間。不會是執著一個固定的市場,對舊市場、舊產業緊抱不放;不敢勇敢地另闢舞台、另尋市場、另做新的創意組合,以致企業走到窮途末路。
    (四)為什麼要重新估定價值很重要呢?
    答:在《金剛經》中,佛陀要眾生不執著在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也就是要平等心看眾生,不要讓分別心讓我們起無明的貪瞋癡而造業,阻撓我們的修行無法成道。同樣的,人間的組織或企業若是也能夠平等心看眾生,就能更體貼人性,關懷大眾的需要,設立方便多門,便能創造新的價值,使企業更能開展與成功。
    (五)更宏觀的角度看道場,是聽經聞法不限制
    只在寺廟裡,則道場是什麼意思呢?
    答:1.《法華經》說︰「所在國土,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若經卷所住之處,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起塔供養,所以者何?當知是處即是道場。」
    2.《維摩詰經》也提到︰「直心是道場,深心是道場,菩提心是道場,布施是道場,三明 (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是道場,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
    3.也就是說,在人間,應該處處都是菩提道場,都是能夠修行成道的地方。
    (六)什麼是「集體創作」?
    答:即組織、企業要創造新的價值,單憑一人獨撐大局、獨斷獨行是難有成就的,需要團體裡的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參與,廣泛整合各方看法及意見,要集合眾人的創意與共同成就的意志完成任務就是集體創作。大師說佛光山從無到有的每個階段,大家偶爾或有見解上、看法上、判斷上的不同,但是,關係到佛光山的大方向、成就佛教的需要,步調馬上一致;一起克服困難、同舟共濟的用心而成就,今佛光山是一千三百多位出家弟子、海內外數百萬信徒、諸多功德主,還有各界人士的;也不是一天、一時成就的;而是點點滴滴、持續累積、同體共生,集體創作的成就。
    (七)「制度領導」是
    什麼意思?
    答:佛陀通達人性的管理方式、權巧變通的律儀規章,通透靈活,一點也不輸當今許多成功的企業,這就是「制度領導」。如佛陀的時代,僧團的布薩舉過即僧眾聚集做宗教生活省思,懺悔過錯的制度或羯磨議事即開會決議制度,甚至比現代國家的法律程序還要細密周全。如同佛教「依法不依人」,組織或企業在追求成就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明確且可執行的「制度」才能有成就。如同「制度」運作的成就,才能令佛法打破人種、語言、文化的隔閡,透過佛教梵唄、書法、美術、出版、結合表演藝術等等,將人間佛教傳布到世界各個角落。

    三、分享與回饋
    (一)分享:
    1. 『佛光山及各別分院的建築,都設有講堂、會議室、教室、談話室、簡報室、圖書館,並漸次增設佛光緣美術館、滴水坊等等。讓信徒不只能入道場拜佛,在講堂、會議室、教室,也有佛法開示,我們讓出世與入世調和,山林與社會結合,出家與在家,隨時隨處都能修行。
    佛教出世的精神,入世的實用,便是以佛的慈悲智慧救度布施眾生。世間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也要時時因應外在條件的改變,有計畫、有組織、有效率地提供貼近人性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也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今天讀到這一段文章,特別有感覺, 回想起當初第一次到佛光山道場,發現道場清淨莊嚴,跟其他傳統的道場都不一樣道場非常舒服,道場除了有莊嚴的佛堂,還有圖書館,美術館、滴水坊等,很像都市叢林中一個心靈休息站, 對佛光山道場留下很好的印象, 從此喜歡常到道場。原來大師在規劃這道場是這麼用心,貼近人的需求來做的。感謝大師給我們這樣因緣接引我們來修行,增長智慧、喜充滿,太棒了。

    2.「佛光人的成就是無得而修: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歸』,是奉獻修為的無得,佛光人與眾生同體、和諧共生。」真的說得很令人感動與印象深刻。因為由大師所寫的書,與大師所做的事,大師的精進與身體力行,皆是以身作則,為「佛光人的成就是無得而修」的表率。

    四、下次讀書會
    (一)時間:113年4月15日(週一)下午13:30-14:3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光明教室
    (三)本次範圍:星雲大師《成就的秘訣-金剛經》第一章(p.44-53)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