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活動名稱:惠中寺 台中中區分會 讀書會
    活動時間 : 2024/03/13(三)
    活動地點 : 夏帕
    召集人 : 李金鈴
    參加人員 : 淑珍 子梅 姿蘋
    帶領人/記錄: 王姿蘋
    閱讀書目: 佛教與生活
    研讀範圍: 如何增進人生的幸福

    一 導讀
    【重點講述】
    如何才能增進我們的幸福呢?我把它歸納成六點,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一、不比較、不計較,二、不怨天、不尤人,三、不侵犯、不推諉,四、不貪求、不瞋怒,五、不自卑、不懊喪,六、不邪見、不妄心。要建立幸福的家庭,我以為還需要做到以下數點:第一、做先生的要怕老婆。第二、做先生的荷包裡不放錢,一切的錢財交給妻子全權處理。第三、夫妻彼此要相敬如賓,互相尊重,以「你對我錯、你好我壞」的態度互相對待,家庭就能美滿幸福。佛教對佛弟子的基本要求是要遵守五戒,五戒不僅是佛教徒應奉行的教誡,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我們要在精神上建立以下幾點觀念:(一) 要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二) 要認為自己是最健全的人、(三)要認為自己是最富有的人、(四) 要認為自己是世界上第一的人

    二 文章對話與討論 :
    請大家分享對文章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及經驗分享, 及讀完此篇文章後的收穫,要如何增進人生的幸福呢?

    (一)不比較、不計較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我們自以為自己家財萬貫,是世間上的富豪,但是尚有更富有的人在;自以為自己地位顯赫,是社會上的權貴,但是還有更高位的人在,如果永遠的和人比較、同人計較的話,永遠無法感到滿足,又怎麼能夠得到幸福呢?我們想要獲得幸福,先要學習吃虧,培養忍辱的精神。我常常對一些信徒說:佛法能提升我們人生的幸福。但是佛教追求幸福的方法,不容易為一般人所接受。因為佛教總是教人吃虧、忍辱,佛教告訴人們要奉獻、犧牲,和有些宗教獲取、要求的思想大異其趣,因此見棄於淺見之徒。實際上吃虧就是占便宜,在忍讓之中有奧妙的道理。因此愛護別人,其實是愛護自己;尊重他人,是自我尊重。胡適之說:「要怎麼收穫,先要那麼栽!」
    金鈴:經營分會是很困難的,需要增加會員人口,活動數字不能代表什麼, 多與現在會員交流,要深耕,給榮譽。
    子梅:現在有點曙光,很多督導願意出來幫忙,會長該出來該應對,常用佛法,菩提心,他可以先說服自己。

    (二)不怨天、不尤人
    有一些青年,不滿現實,覺得家庭對不起他,沒有留給他顯赫的家世,進身仕途,或者提供他龐大的家產,經營事業;覺得家庭辜負了他,使他不能施展抱負理想,局促一隅;國家忽視了他,使他懷才不遇,困頓草莽。而不知捫心自忖:父母茹苦含辛撫育我,我反哺回報了多少?社會供給我日用所需,我付出了幾許?國家培育成就我,我盡了幾分力量?這種只知要求別人,不知奉獻的人實在沒有資格對家庭、社會、國家表示不滿,這種人不但作繭自縛、自尋煩惱,並且為大眾所背棄,不能獲得幸福。
    那麼,人生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要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愛己之心愛人,不怨天、不尤人,必能為大眾所愛戴,社會所接納。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好比一座工廠,能夠製造幸福和快樂的優良產品,也可能製造煩惱和痛苦的粗劣貨物。我們希望出產精美的產品,就要提高技術、改良品質、增進工作效率;我們想要獲得幸福快樂,就要努力地去耕耘,服務社會,貢獻人群。我們想欣賞風景,如果腳力、毅力不夠,無法攀登近四千公尺的玉山頂上,當然無法瀏覽層巒疊翠、靉靆雲湧的美景。因此,世間上的痛苦和快樂,不操在別人的手裡,而是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是自己幸福的決定者。我們若以愛心來看世間,那麼這個世間到處充滿了愛;我們若以怨懟、憤懣的眼光來看世界,這個世界就是個怒火焚燒的地獄。因此,古人說:「禍福無門,唯人自招。」我們要把自己這顆心照顧好,不怨不尤,自求多福。
    子梅:到我這年紀,自己的選擇,不管事好是壞,不怨天不尤人,不會抱怨人,心裡也不會不舒服。

    (三)不侵犯、不推諉
    佛教對佛弟子的基本要求是要遵守五戒,五戒不僅是佛教徒應奉行的教誡,也是今日社會臻於幸福之道不可缺乏的良劑。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四)不貪求、不瞋怒
    呂仙祖於是上前問他說:「小朋友,你在哭什麼呀?」
    小孩子傷心地回答說:「老公公,我母親生病了,我沒有錢替他買藥,因此心裡很難過,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呂洞賓一聽,心想:這人間我幾十年不曾來了,想不到這裡的民風變得如此的敦厚純樸,一個小小的兒童,就懂得要孝順父母,要替母親治病。於是非常感動地對小孩子說:「讓我來成全你的孝心吧!」說畢,立刻豎起手指頭,點著路旁的一塊石頭。說也奇怪,那塊石頭經呂洞賓一指,馬上變成閃亮發光的黃金。呂洞賓拿起黃金送給小孩子,但是小孩子卻搖頭說:「我不要。」
    呂洞賓聽了,更加的驚訝,心想:這世間的人們實在太善良了,我給他黃金,竟然不要。於是無限憐愛地問說:「小朋友,黃金你不要,那麼,你究竟要什麼呢?」
    「我要你那一根手指頭。」小孩子堅定地回答。
    「你要手指頭作什麼用呢?」呂洞賓奇怪地反問。
    「你送我一塊黃金,雖然價值很高,但是總有用完的時後,如果你把手指頭送給我,沒有錢時,我可以隨時點石成金,花用無盡。」
    呂洞賓一聽,大失所望,覺得眾生的貪心實在太大了,連稚童的純潔心靈,都被財利薰染了。貪欲牽引我們墮落的力量之大,纏蓋我們清淨本性之強,可見一斑。
    金鈴:所有的詐騙都是貪心,尤其現在的AI要小心,要有通關密語。在德國窩一個人東走走,西走走,在街頭看魔術表演,魔術師由我錢包拿很大面額的鈔票,要我跟他們玩魔術,結果騙我的錢,我報警,警察說我自己要參與,他們算是街頭表演,不算違法。

    (五)不自卑、不懊喪
    如何才能不自卑、不頹喪呢?首先我們要在精神上建立以下幾點觀念:
    1.要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過去跋提貴為王子之尊,嬌生慣養在皇宮中,每天吃的是珍肴美味,但是沒有今天托缽來的一碗粗食香甜;穿的是綾羅綢緞,但是比不上一件袈裟的尊貴。過去雖然有成群的護衛,朝夕以刀槍守衛著我,但是我仍然懼怕怨賊歹徒來行刺傷害。現在我獨自一人,在空寂的林野中禪坐,沒有人保護我,但是我心中對生命一點也不覺得恐慌和憂慮,感到無比的快樂與輕安!」
    真正的快樂是內發而不是外鑠的,一個人能從內心激發快樂的泉源,縱然住的不是華廈高屋,吃的不是瓊漿玉液,穿的不是錦衣狐裘,但是處處感到知足無缺,快樂無比。這種發諸於內心,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2.要認為自己是最健全的人
    3.要認為自己是最富有的人
    4.要認為自己是世界上第一的人
    姿蘋:昨天我去郵局幫兒子存錢,帶戶口名簿,忘記帶回家,晚上找不到,隔天一早不敢上班,先衝去郵局,找昨天的承辦小姐,緩緩地由抽屜拿出我的戶口名簿,我打從心中感謝她,一直說謝謝她。

    (六)不邪見、不妄心
    有許多的信徒,到佛光山來朝拜,常常異口同聲讚歎佛光山山明水秀,我告訴各位,我建設佛光山,從來不看地理,也不選黃道吉日,天天可以舉行法會,處處可以建蓋殿堂,只要大家歡喜,大眾方便,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我們對時空產生了執著,這裡不好,那裡不行,必然寸步難行;此時不佳、彼時不妙,當然事事難辦。我們唯有掙脫邪信、邪見的桎梏,確立自己的立場,具備正知正見的情操,人生才能幸福,煩惱才得解脫。
    所謂不妄心,就是要把我們的心守護好,不要被六塵的盜賊,攻入雷池一步。我們的心識,容易受到外境的誘惑,眼睛喜歡看美麗的東西,耳朵喜歡聽美妙的音聲,口喜歡吃美味的食物,身體迷惑於舒適的感受,並且容易見異思遷,無法控制。
    淑珍:電影周處三害很好看的電影,影射邪教的不合理性,我們要心存善念,勿害人。
    金鈴:阿彌陀佛關懷中心Amitofo Care Centre(ACC)是一個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INGO),主要幫助非洲因貧窮戰亂、天災肆虐、愛滋蔓延,而痛失父母的非洲兒童。發起人慧禮法師是一個不擅言詞但腳踏實地的人。在1992年來到南非建立南華寺,十年之後南華寺落成,當大家以為慧禮法師會回台灣休息時,他卻轉身走入非洲大陸。非洲擁有54個國家、約有12億人口,以及豐沛的天然資源,卻因疾病的猖狂肆虐、政經的反覆不定、戰爭的無情摧殘,造成大量難民流離失所,饔飧不繼,愛滋帶原及孤兒多如牛毛;看到如此景象,他了解到自己的責任,便發願在非洲各國蓋孤兒院,照顧千千萬萬饑病交迫的孩童。但是慧禮法師她不正,善意變成壞人工具,他讓非洲小孩中文學胡琴變成他的徒弟,變成他的生財工具。
    子梅:大師是給你的,不是要你回饋,佛、法、僧,才是正統佛教,生生世世出生在佛教的世界,要有善根,可以什麼都不信。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