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海天-宣講員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個月前
    2023年9月11日19:30-20:30海天宣講員讀書會成立
    海天宣講員讀書會會議紀錄
    時間:113年1月22日晚上7:00-8:30
    地點:澎湖縣馬公市民裕街45號(馬公第一分會許榮基副會長家)
    宣講員導讀:陳佳美
    參與會員:許榮基,王美麗,陳美奉,呂碧紅,莫家成,陳佳美,共6位
    第一課 三寶的功用
    皈依佛法僧三寶,就是點亮我們的心靈燈光,就是儲蓄我們的甘露法水,就是長養我們的菩提花果。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一般人學佛,要經過「皈依三寶」,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三寶」是佛教的信仰中心,一般社會人士對「佛法僧」三寶不容易了解,茲以「喻」釋「義」:
    一、佛如光:光有照耀、溫暖、成熟的功能。佛的光也是一樣,佛光能照耀眾生迷濛的心靈,能給炎涼的世間帶來溫暖,並能成熟我們的未來,所以佛如光,佛光普照。
    二、法如水:水有生長、解渴、洗滌的功能。法的水也相同,法水能滋長我們的慧命,能解除心靈的飢渴,能洗滌無始的罪業,所以法如水,法水長流。
    三、僧如田:田有開發、種植、培福的功能。僧伽的福田也是一樣,可以幫助我們開發內心的清淨自性,能讓我們種植功德,提供我們培福的良因,所以僧如田,僧田要耕種。
    既然用光、水、田來比喻佛、法、僧,那麼我們進一步要知道:
    皈依佛,就好像在我們的心中建設了一間電力公司;皈依法,就如同在我們的心裡營建了一座自來水廠;皈依僧,就譬如在我們的心底開發了一畝良田土地。所以皈依佛法僧三寶,就是點亮我們的心靈燈光,就是儲蓄我們的甘露法水,就是長養我們的菩提花果。
    如果能自覺皈依佛,「我就是佛」,則佛陀功德廣被,神通妙用。我能如佛一樣,慈悲應世,給予世人的照顧、依靠,則當下自己不就是佛陀了嗎?皈依法,法理通於做人處世,有方法則事半功倍,人怎可沒有「法」呢?皈依僧,僧如師長的教導,如善知識的開示,如一方良田,供我們生長功德,何不培植呢?
    皈依三寶,三寶雖有「佛法僧」三者,但以「法」為中心,佛也是「依法成佛」,僧也是「以法攝僧」,如無「法」,世上即無「佛」與「僧」。所以「法性」是每個人的本性,所謂「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這才是皈依三寶的真正意義。
    吾人在五趣六道裡輪迴,生死流轉不已,找不到依靠,如今能夠皈依三寶,以三寶為舟航,以三寶為手杖,以三寶為燈光,以三寶為目標;人人皈依三寶,人人就是三寶的中流砥柱,豈不幸哉!
    【題解】
    《大智度論》說:「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在人生的苦海裡,唯有依靠信仰的大願船,才能安然地從生死大海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信仰的重要,如同樹木的根本一樣,依靠信仰為根,在佛法中修福修慧,不但可奠定人生的根基,更能到達解脫的境界。所以《華嚴經》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發心學佛的第一步必須要皈依三寶,這是信仰的確定。
    尤其,在面對無常的世界時,可以作為依靠的只有三寶。我們的感情可以不要,金錢可以減少,功名富貴可以失去,但是三寶不能不要;儘管世界毀滅了,三寶仍然不會離開我們,三寶永遠都是我們的伴侶。
    【習題】
    1.試述皈依三寶的功用。
    2.本文以什麼來譬喻三寶?為什麼?
    3.為什麼三寶之中,以「法」為中心?
    【延伸閱讀】
    1.佛法僧三寶一直被比喻為醫王、醫藥、醫生,透過佛法來治療現代人的身心疾病,才是根本有效的藥方。──摘錄《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佛教對身心疾病的看法》
    2.所謂皈依三寶就是要發掘自己的自性三寶,開發每一個人本自具足的慈悲佛性、智慧法性、清淨僧性。──摘錄《星雲日記20‧談空說有》
    許榮基分享:小孩子皈投向他母親的懷抱,依靠母親、信賴母親,所以能有安全之感,這一安全感的產生,便是出於皈依的力量。因此,凡是由於皈投信賴而能產生安全感的行為,均可稱之為皈依。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由於業障的迷惑,所以不見佛性,我們皈依三寶的目的,正是在於尋求佛性的顯現。我們本來與佛一樣,本來就與三寶同在,只緣迷失本性,流浪生死道中,不知回家之路,所以名為眾生!我們若能即日開始,回皈投向三寶的懷抱,實即浪子回頭,步返原來的老家而已。
    一個人要想信佛,必須先來皈依三寶,但在皈依之前,又必須先要了解三寶的大意。
    三寶就是佛法僧,因為在佛法僧中,能夠產生無量的功德,發揮無盡的妙用,並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極無限,無邊無際。由於三寶的化導,可以使人平安地在人間生活,更可使人在人間離苦得樂。
    三皈依不但是一切戒的根本,也是佛教徒日常修持中的根本,寺院中的朝暮課誦,皆有三皈,一切佛事的終結,也都應以三皈為宗本。
    陳美奉分享:有人認為「人死後必定為鬼」,這是很大的錯誤,人死後不一定為鬼。做鬼有做鬼的惡因,好人不但仍然可以做人,還可以做更好的人,甚至還可以成聖賢、諸佛菩薩。而生命轉遞的主要依據,就是我們自己所造的業力。我們既然知道生命是永恒的,就應該修心養性,立德立功,因為我們今生可以累積善業,讓自己來生獲得一個更美好的報身不過,佛教希望人人都能了生脫死,因為「生死」實在是痛苦的事。所以,超越五趣六道的輪迴,是我們學佛所要努力的目標有人認為「人死後必定為鬼」,這是很大的錯誤,人死後不一定為鬼。做鬼有做鬼的惡因,好人不但仍然可以做人,還可以做更好的人,甚至還可以成聖賢、諸佛菩薩。而生命轉遞的主要依據,就是我們自己所造的業力。我們既然知道生命是永恒的,就應該修心養性,立德立功,因為我們今生可以累積善業,讓自己來生獲得一個更美好的報身。不過,佛教希望人人都能了生脫死,因為「生死」實在是痛苦的事。所以,超越五趣六道的輪迴,是我們學佛所要努力的目標。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