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北市北第一區345督導讀書會
    1
    2/13日(星期三) 【ZOOM線上讀書會】

    時間:14:00~15:30
    材料:《星雲禪話第 1冊》
    暖身:人間因緣 流轉
    材料:《星雲禪話第 1冊》
    主題:1.本分事p160
    2.誰是禪師?p163
    3.水庫原理166
    4.天子一怒p169

    暖身:黃蓮香
    帶領人:黃玉梅
    回饋 :李虹慧
    記錄 :呂美英
    出席: 8人

    文章討論
    陳秋玉:第一篇「本分事」,天柱崇慧禪師回應說「萬古長空,一朝風月。」這句話是何意?其實它就是這篇「本分事」的機鋒。當下你在做什麼? 你在想什麼?你有關照到自己的內心嗎? 你有受外界的紛擾所感染嗎?我們說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那麼我們該如何保持清淨心呢?唯有從禪定下功夫,試問自己: 此刻我看到誰?他在說什麼?是讚美嗎?是誹謗嗎?與我有關嗎? 這些是是非非,不管與自己有無關係它都會成為「萬古長空,一朝風月。」任何時候,唯有照顧好自己當下的念頭,保有清澈的思慮,才是自己的「本分事」。

    邱麗英:第三篇:「水車原理:」無相禪師說:水車與水流的關係正可說明個人與世間的關係。《六袓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教是以人為本的佛教,佛陀在各種經論中,一直強調「我是眾中的一個」,《維摩詰經》則說:「佛國、佛土在眾生身上求,離開了眾生,就沒有佛;離開群眾而求道,是沒有道可求的。」我們要成佛,必須在人間好好修行,才能成佛,大師說:真正的人間佛教,是入世重於出世、生活重於生死、利他重於自利、普濟重於獨修。所以學佛要出世與入世兩者融和,才合乎中道原理。

    黃惠珠: 第三篇 : 「水車原理」:佛教雖然有入世與出世之分,但是它的精神仍然著重在入世,因為佛教的本質具有人間性、生活性。「出世」並不是要我們離開世間,而是一樣在世間過著與常人一樣的衣、食、住、行的生活,只是在思想、境界上更超越。能夠「以退為進,以無為有,以空為樂,以眾為我」;對世間的一切能夠不貪不求,不計較、不執著。然後把這種出世的思想、無邊深廣的悲智,運用在救度眾生的事業上,使每一個人能發出離心,了生死,使世界到處充滿著佛法的真理與和平。因此,對於真正能萌發出離俗世的菩提道心的人,在他心裡,入世、出世其實都只是當下一念而已!

    謝玲娟:【誰是禪師】我是誰?誰是我?侍者看到「事」,佛光襌師參襌「性」!如同大師給弟子的信中說:「雖然出家,註定一個念頭-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生活中常因堅持己見、眼中看不到別人、心中不能容人,如果在問「誰是禪師?」如同問誰是A? 誰是B? 誰是C?ABC都是代號;非己!只有直下承擔,活動中反觀自己心念,是否直心。

    李虹慧老師:
    第一篇:天柱崇慧禪師對學僧說:「你自己的本分事和達摩祖師來與沒來,有什麼關係?無論是福還是禍.還不都是你自己的事.一切全得由你自個兒承擔啊!」
    本分事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義務,是我們的目標,也是努力的自在,只要凡事照規定,守規矩,就是本分事。
    2,第二篇:「誰是禪師」禪者的語默動靜,都有深意;禪者的生居作息,都另有警策,
    雖然嚴厲.但風度總是非常親切.心境更是達觀超凡。「誰是襌師?」其實,這就是禪師了!《星雲禪話一養心法語》像惠能大師藏身於獵人堆中,像臨濟裁松作務.不離修道,這都是人間佛教的禪師。
    3.第三篇:「水車原理」無相禪師告訴青年說:「水車與水流的關係正說明個人與世間的關係,人若完全入世,易被五欲紅塵所染污.若純然出世,則必漂浮無根,所以要有出世的思想,更要有入世的事業,要合乎中道原理。
    4第四篇:「天子一怒」天童道忞禪師告訴順治皇帝說:「參禪學道者.對於順逆境界都必須明瞭於心,不可任性而為.喜怒不定。並借機闡釋「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的道理。改變了順治你性格,轉.多說讚美語,轉怨恨為喜樂。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