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北一區345督導讀書會
    日期 : 11/13日(星期三) 【Zoom線上讀書會】
    時間:14:00~15:30
    材料: 《星雲禪話第 1冊》
    主題:
    1. 大千世界一禪床 P271
    2. 即假即真P275
    3. 劍從哪裡來 P277
    4. 我也下不得P280

    🎀帶領人:高麗香
    回饋:李虹慧
    記錄:呂美英


    陳秋玉:
    第二篇文章「即假即真」提到,眼睛和眉毛互不相識,但是眉毛保護眼睛,眼睛替眉毛顯功用。這不就互相認識了嗎?
    這句話也可以用在分會來形容。分會的佛光幹部彼此之間不知道對方的家庭和背景,卻能為共同的信仰互相合作,不為利益,為分會的會務集體創作,沒有小我,提攜後進,齊頭並進一起成長。雖然世間事總會有不同的見解,但在大局之下,彼此都能摒棄自我的看法,而能成就大局。這也是佛光人能從不同裡面,異中求同,萬法歸一的思想,既擺脫了我執的束縛,也能成就了大眾之事。

    黃惠珠:
    『大千世界一禪床』表達了禪宗萬物皆有佛性、一切即是修行的思想。它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禪理:修行不局限于某個特定的时間、地點或形式,任何地方、任何时刻都可以是覺悟的場所。在禪宗的眼中,世界的無常與變化,反而是修行的契機,而修行的目標則是覺察與超越這些表象,回歸到内心的本性。

    李虹慧:
    1.大千世界一禪床
    「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亦涼,」動也好,靜也好.只要把心裡的妄想,無明,煩惱熄滅,即使在大火裡,也會感到心清涼,大千世界一禪床,只要心靜,哪裡不是道場。大師提醒我們:「人間襌者只要當下的安心.就擁有大千世界的一切;人間禪者要求「隨其心淨則國土淨」,所以人人應隨地除去自己心上的妄想與執著。《星雲襌話》
    2即假即真
    大師在《養心法語》說:「两個眼睛,雖是分開,但可以同看一條線上;两個鼻孔,可以一同出氣;两個耳朵,同工同用。两道眉毛,你認為沒有用,實際上它有保護眼睛之用。眼睛也不負所重,慧眼,法眼,能够看種種事物的不同。從不同裡面.萬法歸一,它也會幫助真心了脱喔!」佛教倡導一心,一心皈命,一心容易找到本源。萬法歸一,一歸萬法,一就是多.多就是一,這就是佛教的宗要。我們每一個修道者,對自己的常住,宗門,學道,對師長的傳承.都要勇敢的接受它,面對它,保護它,不要因外界的變化而憂喜,即使置身在寒暑冷暖.榮辱苦樂,貧富得失之中,都能不動心.就能自主自在。《僧事百講6一佛教推展》

    3.劍從那裡來?
    物必有主,主又是什麽呢?諸法因缘生,諸法因缘滅,每一樣物品.都有他的因緣,緣起性空學禪者應該懂得。道吾禪師很慈悲,行走間,已經告訴青年學僧「我就是這樣得到這把劍的啊!」一切本來如此,一切原來如此.一切都是當然如此.這不就明白嗎?襌就是單純化;「所謂人間佛教也和禪一樣,不希望複雜,瑣碎,艱深,一切簡單自然,就是人間佛教。」《星雲法語.如何生活》

    4我也下不得
    一般以佛陀說法為「獅子吼」,意思是佛陀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
    唐肅宗到南陽慧忠國師的寺院參禮,在庭院散步,在一隻石獅子前,互相對石獅子下不得轉語(即意思對它談两句話),而两人相視一笑.不再談論此事。待者耽源多事,他回來問老師,所以慧忠國師反問他:假如問你.你又怎麼回答呢?意思是:不可說就是不可說,你何必要多說呢?《養心法說》
    禪是不按牌理出牌的一種超越人生思想的境界。襌不是哲學辯論;也不是一種思惟,探討。禪是透過悟道,對宇宙人生有另外的一種看法,另外的一種安排。《人間萬事.禪心》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岡山-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星期前
    🎀北一區345督導讀書會
    日期 : 11/06日(星期三) 【Zoom線上讀書會】
    時間:14:00~15:30
    材料:《星雲禪話第 1冊》
    🎀主題:
    1. 苦哉趙洲 p261
    2. 白隱忍辱 p263
    3. 真正的病人P266
    4. 哪一處是你的? P269
    帶領人:姜霞萍
    回饋:李虹慧
    記錄:朱元 (出席人數:11人)

    文章討論 :

    莊綉紅:
    這四篇的感想,圓滿的修行都要透過六度波羅蜜去修正我們的不完美。

    陳秋玉:
    不打不成器,花時間思考,以棒喝的方式來承擔禪法,若是禪意,也要能擔得,所謂嚴師出高徒,要能熬得下去。能堪受乃上等僧。

    朱美玲:
    小孫女很自我堅強,在褓母那兒有一點斯文,若有其他小朋友和她爭,反而顯得更強勢,所以要小朋友講道理,求公平,平均有機會,和父母的情緒即習慣有關,要有同理心。禪宗講慈悲,依根器而修,禪宗喫茶去,是生活中行禪,在各方面會進步。
    我們真有福報,大家都是善知識,師父律己甚嚴(在美術館),我們福利組要拾起紙盒再利用,惜盒如金,別人的提醒可讓我們堪受,其實收穫是自己,在言行上會更一層進步,非一蹴可及。
    莊綉紅: 如帶領人所言,成佛需經六度漸進,真正的進步需經忍辱,要研習哦駝的三十七道品,在成佛前都是有病的,哪一處是你的? 皆需經佛的淬鍊,生活經驗需反思印證。

    程麗麗:
    大師的受打罵是一種叢林教,佛法中的禪門生活不外乎: 1.忍辱(去無明)2.去物(培福報)3.修福(長智慧)4.感恩(得快樂)5.參禪(解脫自在)。

    黃玉梅:
    我分享的是「苦哉趙州」的那一篇,禪師說喫茶去,就是要專心要細思,專心品嚐。
    廖卓勸:要告訴孫子要回來陪阿公阿嬤吃飯,我在萬華火車站因無電梯,只有樓梯,此時有位熱心的年輕人主動來幫助我,所以我告訴孫子要懂得去助人,要來學佛,要有同理心。

    邱麗英:
    前些時候新聞有播放影片在捷運上有位年輕人佔用博愛座,缺乏公德心,但有些年輕人卻很貼心,有同理心,卓勸師姐時時都在教孫子做人的道理,要將佛法中的四攝法的義理傳播出去,不是只會讀書,而要在生活的點滴中充滿佛法的慈悲,要行三好,要有同理心,要給人因緣。

    高麗香:
    參透佛理,需要一句話點播方能開悟,如三好道理在生活中點醒三好,如時如地點醒,看到儀軌,遇機即應,身心脫落,掛礙盡除。在養心法語中,我執意除,法執難除,鑑真和尚遺風在現代不見,好像人間佛教在日本傳播似乎有點困難,理事圓融,處事要和解,凡事往好處想。

    朱元:
    心境合一,不被心境所轉。

    黃惠珠:
    合唱團的故事,所謂恩威並濟,康老師對學員們求好心切,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以生命的唱法高聲歌唱,有一位評審以我們歌曲做宣言,所謂不打不成器,打掉我執,打掉無名,棒喝清醒。

    姜霞萍(帶領人) :
    要時時發覺缺點、習氣、脾氣,要適度地給予建議修正,對無法開解者,僅莫秉之,我們要時時反思之。

    李虹慧老師回饋:

    1 .今日帶領人所提問的很切題,講話很有溫度,提問很清晰、輕鬆語調溫度很強,傳播給不同年齡。陳秋玉督導長體悟到教育現代的觀點是大師養心法語所述,恩威並用,讓小孩子的自性呈現,亦以上次育才之道所述,所謂各類教育的重點著重在不同的根器有不同的教育法寶,不同階段學習要有學習成就感,讓各種學習的對象呈現出其潛能,利用各種工具及同參道友學習討論有一個好環境培養出紮實的生活本能及絕佳的品德。
    2. 「叢林教育」首重「開悟」、「因緣所生法」,可讓每個人健康成長推動人間佛教是重視「心」「佛」、「眾生」,我從佛光會中看到許多家庭主婦蛻變成佛光會的主要核心幹部,這與其生長背景是不相呈現的。如慈莊法師的建寺,如慈惠法師是著力在教育,如最近的新佛光大學校長新的辦校理念,再如慈容法師的活動主導的能力,再如覺誠法師或巴西榮譽市民,再如滿信法師在紐西蘭與警察的互動來往等等。在如美玲督導所述的台北道場每個單位的進步發展,再述如塑膠袋的省思,其實環保問題需要細細思維的,是每一個人的反思,再者,帶領人的提到的助念,把握因緣要「惜福」「惜物」、「惜緣」,祝福345讀書會愈來愈好,霞萍督導是我們學習的模範。

    1.苦哉趙州
    趙州從諗和尚留下「吃茶去」的公案.茶和禪變得更密切「茶禪一味」「茶襌」「茶道」透過茶道來悟襌。睦州道明禪師給沙彌的那一棒,正是因為沙彌對趙州禪法能够擔得,因此沙彌向年輕的禪師自我解嘲說,如果不是我能擔得,禪師也不會給我這一棒。棒喝看起來是體罰,是責備,但他也是非常慈悲,非常的含蓄,一般不够資格的學生,是不容易得到老師的棒喝。馬祖禪師的一喝,讓百丈禪師耳聾三日;溈山靈佑禪師.不得道者是三十棒,得道者也是三十棒。這是襌的妙用,也是最高的教育。《星雲大師全集,迷悟之間,棒喝》
    2.白隱忍辱
    日本的白隱慧鶴禪師.24歲參禮正受老人(即道鏡慧端禪師)初次入門即說出自己的見解,被正受老人大吼:「胡說。」白隱禪師反而更大聲地說:「胡說!」正受老人忽然揪住他的耳朵,將他摔出門外且昏倒;醒後白隱立刻走向正受老人問訊。老人冷冷地說:「這個鬼窟裡死襌和子!」.白隱並不死心,又去求見.決心與老人法戰一番。又被老人打了幾個耳光,並重重地摔到門外,還是這了一句:「這個鬼窟裡死襌和子!」白隱三番兩次被老人打出去,興起了離開的念頭。在一次到村子托鉢乞食時,忽然心光乍現,對於先前所學
    3.真正的病人
    日本盤珪永琢禪師,最初學習儒教,17歲出家.26歲得到牧翁祖牛禪師的法要;成為臨濟宗的傳人。強調人人都有襌心佛性,它不生不滅.存在於生活中.稱為「不生禪」。
    盤珪禪師擔任主持.領衆梵修,為人慈悲,給十歲小沙瀰特別加一餐晚餐;50歲僧人免除勞役;70歲可以獨居僧房。如果有人生病了,不管是門下,弟子或外來參學的僧人,都一視同仁,讓他們在延壽堂受到照護,由弟子雪庭擔任照護的工作。由於寺裡人多事繁,有人不勝勞動,便藉故住到延壽堂休息。
    後來多位僧人抗議·懶惰,侵損常住,流言四起,雪庭禪師求助住持,盤珪禪師聞言,淡淡地說:「身體不好是病,懶惰是病,討厭修行是病,看輕人是病。無論如何.要怎樣不病才是要緊o」大衆聞言,各自慚愧反省,從此精進行持,道風大振。
    大師開示:「現在我們要替盤珪禪師問那許多喧嘩的大衆:誰沒有病?.只要每一個人自我健全,自然都不藥而癒了。」我很讚賞盤珪禪師當主持時,距今八百多年前,即能關照衆生在不同年齡時所需要.設立給人方便的延壽堂及設施。把佛陀的智慧及慈悲展現並實踐。
    4.那一處是你的?
    清末民初的冶開禪師,江蘇揚州人,十二歲出家,得法於常州天寧寺的定念和尚,有一天.坐襌聽到維那師叫喚當值師放下布簾時,忽然身心脱落,掛礙盡除。
    有一次,一位日本大仁行本襌者,對他不服氣,特地準備了一些佛教經句要向他挑戰。不等冶開禪師開口,就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問難,正在洋洋得意時,冶開禪師忽開口:「你說了那麽多,說來說去都是别人的東西,現在,我要請問你,離開了古人的言行,還有那一處是你的?」這一問猶如當頭棒喝.讓大仁行本當下為之語塞,冷汗直流,過了一會兒,才滿臉羞愧地拜別而去。
    大師開示說:「佛教的修道人,常常是我執易除,法執難除,經常為了點滴芝麻綠豆大的佛法義理,互相爭執不休。面對各種不順己意的境界,要能容他.化他.而不要有怨,因為愈是怨限,只有苦上加苦,所以忍難忍之苦,要有容無怨。」《養心法語,星雲法語.處世四智》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北一區345督導讀書會
    日期 : 10/30日(星期三) 【Zoom線上讀書會】
    時間:14:00~15:30
    材料:《星雲禪話第 1冊》
    主題:
    1. 育才之道p252
    2. 名不虛傳p254
    3. 涅槃相 p257
    4. 臥龍起來了嗎? p259
    帶領人:陳月桂
    回饋:李虹慧
    記錄:黃美惠 (出席人數11人)

    文章討論:

    陳秋玉:
    今天我們讀了四篇文章收益匪淺。大師說: 禪,不是佛教的專有,是每一個
    眾生都有的財富。有禪,能增加我們的定力,讓我們找到自己,在苦惱時可
    以給我們安樂與智慧。
    《星雲說偈》提到,參禪學道的人,要緊的是把自家的事管好,要自尊、自重的把佛性照顧好。所謂的「修道」,直心是道場,直下承擔,凡事不妄言,要還人一個真實。
    進一步說,「禪」,是佛心,即是對人進行心靈的建設,只要心中有佛,能夠肯定、尊重、認識,並找到自己,就能為人心帶來定力。

    黃惠珠
    所謂平等,不是用強制的手段逼迫對方就範,而是立場互換,視人如己。當然,平等也不是盲目、任性、齊頭式的要求,而是在理性的立足點下,彼此尊重,不分大小、你我,不分貧富、貴賤,不分種族、國籍,能夠顧及對方的尊嚴、權益,才是真正的平等。
    「願將佛手雙垂下,撫得人心一樣平。」人的心千差萬別,如果大家不起分別之見,在平等的法界裡面,那真是一個美好的人間。

    虹慧老師:
    大師提示:「世間沒有不可救的生命,沒有不可教的人才,父母師長對年輕子弟一面授予愛的感化.一面要給予力的折服,子弟必定能成材」。育才之道首應了解「學習者」的個別差異,依據學生的不同的能力.興趣,需要給不同的學習進度,促成其有成就感,才能成就全人發展。
    怎樣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法幫助學生將各種學習與方法,轉換成生命的智慧.讓他自己越來越好!教育最终目的是培養出幸福.和諧,自在的生命。
    禪.在叢林生居中,尤其注重因材施教的啓發教育,讓所有的順逆之境,都可以是開悟的因緣法門。《佛學與求法.叢林的教育法》

    2.名不虛傳
    海舟永慈禪師為了明白生死大事.發願十方參學,四處尋訪善知識,歷經槶打三個耳光而悟;悟得「我為法來,非為傳衣而來」,且瀟灑而去。正是禪者赤裸棵而來,亦赤裸裸而去.面對生死,能從容放下,正恁麽時,亦即是解脱自由了。襌的境界.固然無法言語,但如果全然不說,一般人怎能領會襌門勝義?所以千古以來,禪宗的祖師大德,無不老婆心切,努力說禪,多少公案,語錄也因此而流傳後世,至今為佛子們所津津樂道。《襌話襌畫.序》

    3.涅槃相
    人人要了解.涅槃不是死的意思.涅槃是一種圓滿.証悟法身進入到一種沒有動盪.是非,好壞,對立,是不染一塵的寂滅境界。就像光明大千,胸懷法界一樣。所以,涅槃是生命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人間福報.星雲大師.涅槃》能轉煩惱為菩提,能化生死為為涅槃,把心中的迷惘雲霧散去,當自性的青天白白湧現的時候,那就是涅槃。大師叮嚀我們應該將「証悟涅槃,找回真實自我」.視為今日之事,珍惜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精進修行。能够擁有常樂我淨,那就是証悟涅槃。實際上活着的時候.就可以體驗到
    「生命的永恆一常」
    「生活的喜悦一樂」
    「能知自由自在-我
    「能知本自清淨-淨
    又何必掛念其他的雲霧葛藤呢?《養心法語》

    4,臥龍起來了嗎?
    經大師在《養心法語》中先指引:「臥龍起來了嗎?」才明白是指:「你開悟了沒?」大師又說:「禪者禪風.有時候直接示意.有時候轉彎抹角,有時候不給說破,有時候像猜謎語一樣,叫人摸不著頭腦;但只要是悟道的人,無論多深,多淺.都能會意,這是絲毫假不得的。
    禪宗公案故事多,不但玄奥且美麗。那些襌話裡,常常展露襌者從矛盾中,如何統一見解;從差別中,如何融和思想;從分離中.如何相依精神;從人我中.如何相通两心。《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北一區345督導讀書會
    日期 : 10/23日(星期三)
    時間:14:40 ~ 16:00
    地點 : 台北道場13樓法堂
    材料:《星雲禪話第 1冊》
    主題:
    1. 石火電光 p244
    2. 何必費力 p246
    3. 味噌酸了p248
    4. 點亮心燈p250

    帶領人:黃美惠
    回饋:李虹慧 姜霞萍
    記錄:朱元
    攝影:林鉢香 (出席人數: 9人)

    (文章討論}

    陳秋玉:
    「佛法就在當下」。當下在哪裡?
    每天的生活作息,不就是每一個當下嗎?理解、想明白、聽懂了,不就是開悟了嗎?
    《法華經》說:「諸苦所因,貪欲為本。」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人會受種種痛苦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有一顆貪欲的心。當我們學習放下貪戀的人事、不好的情緒、自己的成見,將內心的慈悲、歡喜、智慧、方便布施出來時,人自然會感到自在安樂,福報、幸福也會跟著來。我就以《法華經》這段法語跟大家分享。

    黃蓮香:
    保壽匤祐禪師以「走上前來」開示學僧:佛法就在當下。我們也常說要「活在當下」,可是我們真的就活在當下了嗎?我想若能夠時時刻刻,不管做什麼事都能夠專心一致,心無旁騖,無分別心的把事情做好,就算是活在當下了。容易做到嗎?對我來說,很不容易。即使在誦經拜佛時,也常常會有念頭跑進來。禪宗也有一句話叫「看住腳下」,就是要我們要有一顆覺照的心,時時刻刻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當我們碰到生活中各種境界的考驗時,所謂「八風吹不動」,我們若能一一應對,不被外境所轉,生活不起煩惱,這才是真正活在每個當下。

    黃惠珠:
    所謂平等,不是用強制的手段逼迫對方就範,而是立場互換,視人如己。當然,平等也不是盲目、任性、齊頭式的要求,而是在理性的立足點下,彼此尊重,不分大小、你我,不分貧富、貴賤,不分種族、國籍,能夠顧及對方的尊嚴、權益,才是真正的平等。
    「願將佛手雙垂下,撫得人心一樣平。」人的心千差萬別,如果大家不起分別之見,在平等的法界裡面,那真是一個美好的人間。

    李虹慧:
    1石火電光
    禪是悟的,襌悟是從自然中流露的,是如石火電光般,當下那一刻,即悟了。
    在佛光道場學佛習襌.最能改變氣質,能轉生活中痛苦為快樂;化憂悶為歡喜.轉煩惱為菩提。佛光山開山大師告訴我們:「人人做一個好義工,開發內心的能源。在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起心動念,時時能與佛光四句偈的各種善行相應,並且將這些功德回向給一切有情與無情衆生,當下就是佛果,當下就是人間淨土。《佛教叢書,教理.㢠向》
    2.何必費力?
    在生活中常受干擾的就是得失,是非,它讓我們在衆說紛紛中,輪㢠流轉,不得安寧,而快樂不起來。只有學習禪者的精神:「不說是非,不聽是非,不傳是非,不怕是非,明白是非。」那麽是非,何足畏哉?大師告訴我們:
    「道,就在日常穿衣吃飯睡覺作務中,不必用力.不必造作矯飾,只要有心,以慈悲心感恩心參禪學道,有一雙反觀內照的心眼,即能處處體現禪味,豁然悟境,就在面前。《養心法語》
    3,味噌酸了
    盤珪禪師自己在房内關七天,也讓弟子大良襌師在門外守候七天,看似嚴厲,其實是愛護弟子的表現.若對一人寬容.則對大衆不平等。他的身教,也是平等法的示範。佛陀示教「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提倡「眾生平等」,重視每一個人的生存尊嚴,沒有貧富貴賤,職位高低的差別。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建立「人我一體」「生命平等」「男女平等」「相互共存」的平等觀與慈悲觀。近日内政部主辦的
    「2024年宗教信仰與現代法制研討會」佛光山.落實男女平等.由比丘慧喜法師發表,對佛光山教團比丘尼在佛教事業與國際弘法的成就.列舉佛光山長老慈莊法師在世界建寺。慈惠法師興辦教育。慈容法師致力組織
    與活動。依空法師推動文化工作。巴西如來寺住持妙佑法師於2023年獲巴西科蒂亞榮譽市民授証。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獲選為2023年纽西蘭十大當地英雄獎」等事蹟,見証佛光山教團對佛教發展的努力與貢献。
    4. 點亮心燈
    禪要我們有一種慧心,認清世間,認清自己,才能超越一切.
    大師指引我們何妨慈悲方便,提一隻燈籠,用我們心裡的燈光,照開衆生心裡的朦朧。智慧如同明燈,能照破愚痴.如同利劍,能斬斷煩惱根源。
    大師提示我們;「運用智慧才能把惡習改成善行,這也是人間佛教禪的功夫。」《星雲法語,六度的妙用》

    姜霞萍:
    其實本來想說如果跟著後面講就是「何必費力」,這個「石火電光」是講時間的,「何必費力」是講空間的,開悟就是一剎那,如果體會了佛法,這個人的心一剎那就懂了,或者說體悟佛法的真正意涵,你就會改變行動。那下篇是講空間,待會兒再說。這個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時間上我是覺得執著那個點,如果你真的錯了,看透了或是一些想法通透了之後,一開悟,懂得佛法就是瞬間就懂了,當你不懂時就一直在那邊堅持著,或著執著那一點,或者要花好多時間才會懂得那個道理。我覺得像我在14樓值班是在摩我得耐心,因為常常有一個活動,比如水陸法會報名,別人來電一問一天就好幾通了,一再重複地告訴對方,但是對方可是第一次打電話的,有時候一再重複到快失控了,在那一瞬間,你就會懂得對方是第一次打電話的。你還是要了解耐心得對待每一個第一次打電話的人。
    回饋:
    1. 這四篇文章中前兩篇(石火電光及何必費力 )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講開悟,一個講時間,一個講空間。
    2.後兩篇(味噌酸了及點亮心燈是講眾生平等的,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別人。
    3.要這樣的時間開悟,針對一個執著的點或煩惱的點想透想明白,在那個點上解決開悟,例如榮滿督導說的枯木逢春就想到如何對待她家中的外勞,要以慈悲心對待,甚至煮飯是自己不是外勞,她真的開了悟對待人。,把外勞當媳婦了。了不起!!
    4. 大家喜談植物,大大有學問,長了知識及學問,很熱絡。如美玲督導在美術館,缽香督導再行堂,都能侃侃而談,其實開悟何必費力呢?
    5.大家都體會到做義工就是廣結善緣,其實,你越不會越要學習,不要侷限自己,多多學習。
    6.眾生平等,也是蠻有理的,有時候不能對別人太寬容的,像我們的社團---國際佛光會有一定的品牌的,我們要眾生平等就是服裝,其實有時候常住說什麼,我們就配合那個莊嚴度。像今天的參加告別式多好看,多專業,那就是點亮心燈! 很多事情都是因緣成就,能夠承擔,能夠學習都是要求自己,佛法都是要求自己非常的好,希望大家都能夠盡量點亮自己的心燈,也為大家點亮心燈,謝謝大家。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北一區345督導讀書會
    日期 : 10/16日 (星期三) 【Zoom線上讀書會】
    時間:14:00~15:30
    材料:《星雲禪話第 1冊》
    (主題):
    1. 藏頭白, 海黑頭p236
    2. 心不留影p238
    3. 醉漢出家p240
    4. 一圓相p242
    帶領人:黃蓮香
    回饋:李虹慧
    記錄:呂美英 (出席人員 共10人)

    文章討論
    ➡️陳秋玉:「祖師西來意」常被當作機鋒話頭,意謂不是沒有答案,只是當下說不得。為的是當下截斷參禪者的妄想執著,看是否能自行意會了。 「禪」所注重的是自身的實地參究,談到如何参禪?自己要是提起疑情,就好比撞鐘,用力愈大,回聲愈響。所以,我們對生命本質的疑問愈深時,所得到的答案將愈真實。
    「禪」感覺很玄妙,遙不可及。其實「禪」就在我們的身上,是不能向外尋求的,要找也找不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我們自己的生命真諦,要在自己的方寸之間尋求。

    ➡️黃蓮香:
    什麼是禪?星雲大師說「禪要我們有一種慧心,認清世界,認清自己,才能超越一切,禪的表現必需要和生命相印」。我們由禪宗祖師大德的公案中,慢慢的體悟與認識禪的千百種面向,在生活中感受禪的大機大用,進而學習運用禪的智慧,讓自己在生活中能少煩少惱,活的更自在些。

    ➡️程麗麗:
    藏頭白海黑頭
    自古以來祖師西來意,常被當作機鋒話頭,大師說:佛陀降誕人間,是為了示教利喜;達摩祖師西來,是為弘法度眾,接引有緣之人,其實不是這麼簡單明白的,重要的是,你要明白祖師的心,眾生的緣。能心領神會。深解因緣,見到人際關係處,那就不是這麼簡單的事了。
    心不留影
    世人喜歡追逐感官聲色的刺激,在人我相處圍繞著是非對錯的爭論,內心永遠不得安寧,反觀禪者,心不隨外境所轉,這也是我們要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所謂百花叢林過片葉不沾身。
    醉漢出家
    醉漢因為喝醉酒的緣故,而升起一絲出家的念頭,佛陀都要為他種下得度的因緣,所以我們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即使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黃惠珠:
    《祖師西來意》是禪宗的重要典籍,主要探討了禪宗的核心思想和修行方式。這部作品意在揭示禪宗的本質,強調直接體驗和內心的覺醒,而非依賴文字或經典的解釋。它鼓勵修行者透過內觀和直觀的方式,超越表面的形式,達到心靈的真正自由與清晰。整體而言,這部經典強調了個人內在的智慧和直接的悟道體驗。

    ➡️李虹慧
    1)藏頭白,海頭黑
    歷代的祖師,常被學僧提問「祖師西來意」當作機鋒話頭。但從達摩祖師東來,以壁觀教人安心,外止諸緣,對來提問者,皆以「未說」為答。後代禪師亦說不得,學僧只能自行意會。大師在《養心法語》提示「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能自己體會,非語言所能表達。禪,不能說破,只能自己去參。」
    大師又開示我們:「參學必須謙虛請益叩問,才能獲得長輩大德的教授,機緣成熟就能豁然意解,妙得於心。」《星雲法語.,學問之道》
    2)心不留影
    日本澤庵宗彭禪師,能自在為商人的一幅裸女畫題字「心不留亦影不留」,讓商人為之折服。大師說:「襌者,心不隨外境所轉,所謂「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假圍繞」,只要心不在萬物上染著,縱然萬物圍繞,也依然可以身心清淨無垢。」禪就是佛性,人人都可以參襌。
    3)醉漢出家
    佛陀為酒醉的婆羅門剃度.不只是慈悲,也是肯定每一位衆生的佛性,就算是半日出家,一念出離心的發心,佛陀都一律平等慈悲待之,為衆生種下得度的菩提因緣。真正實踐「不捨一衆生」的示範,解行並重的行儀。大師詮釋出離心說:「例如我在世間生活,不貪圖,不執著,不計較,凡事看得開,放得下,很瀟灑,很自然.就是出離心。要能具備出世的性格,才能作入世做事業,有道心,有正念才不會被世俗所染着。
    4)一圓相
    慧忠國師畫一圓圈,藉此表示,實相無相.要人從有念歸無念,從有相到無相。難怪南泉禪師說:「我們不能以有相去參拜無相」。《金鋼經》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即要我們即相而離相,不否定一切相,也不執著一切相,這叫無相。大師例舉:虛空非長非短,非方非圓,實乃無相。因其無相,而又無所不像,如虛空在方為方,在圓為圓.無相虛空為體,才有世間森羅萬象。《星雲襌話1.養心法語》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宏法-喜閱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北市北第一區345督導讀書會

    日期:10月2日
    時間:14時00分至15時30 分
    地點:ZOOM線上讀書會

    出處:《星雲禪話第一冊》
    作者:星雲大師
    主題 :1. 到地獄去
    2. 無心是道
    3. 根本問題
    4. 為伊不成佛

    帶 領 人:朱元
    紀 錄:高麗香
    人數:李虹慧、陳秋玉、邱麗英、黃惠珠、廖卓勸、朱元、陳月桂、嚴月娥、呂美英、莊琇紅、高麗香 共11人

    文章討論:
    陳秋玉: 如何體會祖師西來意?關照,是禪的主要修行。生活中一樣需要關照。真正修行在日常,佛道本來就在生活中。人際關係,就是我們實際的生活,歡喜的,不歡喜的,每天都要去面對。自己本身要多種善緣,才有善知識出現,來幫助你。 所以,人與人之間要結好緣,我們的生活才能自在快樂。反觀自求,包容別人,也是廣結善緣的方法。如何參禪?其實,禪不離世間,不離生活,當下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就是自我觀照「禪」的修行。

    朱元:「無心是道,即心是佛」,這個概念是從實踐上著眼,要回歸到本源清淨心,若能直下無心,消除見聞覺知的偏執,即能使本心重現。無心並不是完全遺棄世間生活,不即不離,不住不著,縱橫自在,無非道場。修道者既不染著見聞覺知,自亦不必排斥見聞覺知,乃至可藉見聞覺知覓心取法,而達到入世出世法,融通無礙之境。實際上,這也是了解即心是佛後的必然結果。本心不因外境而受影響,同時能從外境之處遇上,認知本心之虛名靈照作用而成就一切事業,而不是一種「灰心滅智」的自我安樂。

    陳月桂:如何能見道?只有明白自己的常住真心,那就是見道,也即是不變不易的真理大道(有慈悲心、有般若智慧是道心)。在華嚴經中説:「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為慈悲的表現,閱讀星雲禪話每篇文章後,大師以「養心法語」給與我們醒思體悟,達到了自我肯定 為之成佛之道。

    邱麗英:〈為伊不成佛〉文章感想:其實諸佛菩薩早已成佛,只是看到眾生還沉迷在五慾六塵,不論外界的障礙,或是自己身心不能安住,並造成。無名煩惱,諸佛菩薩都倒駕慈航會為眾生指點迷津。
    星雲大師已圓寂,他生前強調來生要再當和尚,我們有褔報這生當中能遇到大師跟著大師學佛,尤其大師致力於弘揚「人間佛教」,其願力宏偉,慈悲光大,佛學深厚,解行相應。大師對於佛教的貢獻留下不朽曠世巨作。大師在皈依典禮中,要我們念「我是佛」這句話是要我們直下承擔,要肯定自我,要我們相信自己也就離佛道不遠了。

    高麗香: 無心,就是心不起執著。生活中能心不起執,就能對我們所處的外境不生愛憎分別,就能隨緣自在,沒有牽繫掛礙。十修歌裡的人我之間不比較、不計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多加運用落實,以期達到無心、隨緣的安然 ,心中無事無求,就是解脫。
    回饋(10分鐘)

    黃惠珠:「無心是道」可以理解為一種修行或哲學觀念,強調在沒有主觀意念或執著的狀態下,才能真正理解和體驗道的真諦。這意味著放下自我中心的思維,讓心靈保持自然和自在,通過這種狀態,我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本質和宇宙的運行。
    曾經在参與禪修的課程中,感受到靜心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更高的靈性境界,超越世俗的煩惱與執著。

    李虹慧老師回饋分享
    1到地獄去
    參禪學道者,法界在他心中,天堂地獄也在他心中;菩薩行者,是愈苦的地方,他愈要去;愈難的地方愈要去。就如地藏菩薩發大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襌者觀心,心中有佛;淨人念佛,心中有佛。佛在心中,還怕人生不圓滿嗎?
    大師提醒我們參禪學道者,要如慈航法師所說:「只要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2.無心是道
    大師說:「無心,就是心不起執著。」又說:「人如果能無求,就能心中無事;心中無事無求,就是解脫。」所謂「萬里無雲萬里天」,意指沒有雲的地方,天就會顯現。
    解脱者就像一片藍天,不讓煩惱絆住,沒有無明束縛,就是世間塵勞,也繫不住他,一切都不會掛礙於心。《星雲法語.生活的解脫》
    3.根本問題
    大千世界充滿美好風光,涓涓的溪水是諸佛說法的妙音;青青的山崗是諸佛清淨的法身。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一切宇宙萬物都是我們自性中流露出來,只要我們成佛,一切草木都會跟著成佛。
    大師叮嚀我們:「不探討根本,只尋求枝末,怎能進入禪道?」禪就是我們當下認識自我,不要去攀緣其他。
    禪的本來面目是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求道要像雲水般自然,不必刻意向外營求。重要的是自我肯定,往内用心,心清淨了,禪道便自然呈現。《從教學守道談禪宗的特色》
    4.為伊不成佛
    地藏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觀世音菩薩的「倒駕慈航」,他們都是古佛乘願再來,菩薩不想成佛,主要是為救度衆生,而示現慈悲。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圓寂前已發願,再來人間當大和尚,弘揚人間佛教,將人間轉化為善根成熟、解脫自在的人間淨土。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10/02日 (星期三) 【Zoom線上讀書會】
    時間:14:00~15:30
    材料:《星雲禪話第 1冊》
    主題:
    1.到地獄去p228
    2.無心是道p230
    3.根本問題 p232
    4.為伊不成佛p234
    帶領人:朱元
    回饋:李虹慧
    記錄:高麗香
    攝影:呂美英/莊琇紅 (參與人數共11人)

    文章討論:
    陳秋玉:
    我們讀「禪」,要如何體會祖師西來意?關照,是禪的主要修行。生活中一樣需要關照。真正修行在日常,佛道本來就在生活中。人際關係,就是我們實際的生活,歡喜的,不歡喜的,每天都要去面對。自己本身要多種善緣,才有善知識出現,來幫助你。 所以,人與人之間要結好緣,我們的生活才能自在快樂。反觀自求,包容別人,也是廣結善緣的方法。
    如何參禪?其實,禪不離世間,不離生活,當下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就是自我觀照「禪」的修行。
    朱元:
    「無心是道,即心是佛」,這個概念是從實踐上著眼,要回歸到本源清淨心,若能直下無心,消除見聞覺知的偏執,即能使本心重現。無心並不是完全遺棄世間生活,不即不離,不住不著,縱橫自在,無非道場。修道者既不染著見聞覺知,自亦不必排斥見聞覺知,乃至可藉見聞覺知覓心取法,而達到入世出世法,融通無礙之境。實際上,這也是了解即心是佛後的必然結果。本心不因外境而受影響,同時能從外境之處遇上,認知本心之虛名靈照作用而成就一切事業,而不是一種「灰心滅智」的自我安樂。
    陳月桂:
    如何能見道?只有明白自己的常住真心,那就是見道,也即是不變不易的真理大道(有慈悲心、有般若智慧是道心)。在華嚴經中説:「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為慈悲的表現,閱讀星雲禪話每篇文章後,大師以「養心法語」給與我們醒思體悟,達到了自我肯定 為之成佛之道。
    邱麗英:
    〈為伊不成佛〉文章感想:其實諸佛菩薩早已成佛,只是看到眾生還沉迷在五慾六塵,不論外界的障礙,或是自己身心不能安住,並造成無名煩惱,諸佛菩薩都倒駕慈航會為眾生指點迷津。
    星雲大師已圓寂,他生前強調來生要再當和尚,我們有褔報這生當中能遇到大師跟著大師學佛,尤其大師致力於弘揚「人間佛教」,其願力宏偉,慈悲光大,佛學深厚,解行相應。大師對於佛教的貢獻留下不朽曠世巨作。
    大師在皈依典禮中,要我們念「我是佛」這句話是要我們直下承擔,要肯定自我,要我們相信自己也就離佛道不遠了。
    高麗香:
    無心,就是心不起執著。生活中能心不起執,就能對我們所處的外境不生愛憎分別,就能隨緣自在,沒有牽繫掛礙。十修歌裡的人我之間不比較、不計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多加運用落實,以期達到無心、隨緣的安然 ,心中無事無求,就是解脫。
    黃惠珠
    「無心是道」可以理解為一種修行或哲學觀念,強調在沒有主觀意念或執著的狀態下,才能真正理解和體驗道的真諦。這意味著放下自我中心的思維,讓心靈保持自然和自在,通過這種狀態,我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本質和宇宙的運行。
    曾經在参與禪修的課程中,感受到靜心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更高的靈性境界,超越世俗的煩惱與執著。
    李虹慧老師回饋分享
    1到地獄去
    參禪學道者,法界在他心中,天堂地獄也在他心中;菩薩行者,是愈苦的地方,他愈要去;愈難的地方愈要去。就如地藏菩薩發大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襌者觀心,心中有佛;淨人念佛,心中有佛。佛在心中,還怕人生不圓滿嗎?
    大師提醒我們參禪學道者,要如慈航法師所說:「只要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2.無心是道
    大師說:「無心,就是心不起執著。」又說:「人如果能無求,就能心中無事;心中無事無求,就是解脫。」所謂「萬里無雲萬里天」,意指沒有雲的地方,天就會顯現。
    解脱者就像一片藍天,不讓煩惱絆住,沒有無明束縛,就是世間塵勞,也繫不住他,一切都不會掛礙於心。《星雲法語.生活的解脫》
    3.根本問題
    大千世界充滿美好風光,涓涓的溪水是諸佛說法的妙音;青青的山崗是諸佛清淨的法身。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一切宇宙萬物都是我們自性中流露出來,只要我們成佛,一切草木都會跟著成佛。
    大師叮嚀我們:「不探討根本,只尋求枝末,怎能進入禪道?」禪就是我們當下認識自我,不要去攀緣其他。
    禪的本來面目是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求道要像雲水般自然,不必刻意向外營求。重要的是自我肯定,往内用心,心清淨了,禪道便自然呈現。《從教學守道談禪宗的特色》
    4.為伊不成佛
    地藏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觀世音菩薩的「倒駕慈航」,他們都是古佛乘願再來,菩薩不想成佛,主要是為救度衆生,而示現慈悲。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圓寂前已發願,再來人間當大和尚,弘揚人間佛教,將人間轉化為善根成熟、解脫自在的人間淨土。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個月前
    北一區345督導讀書會
    7/17日(星期三) 【Zoom線上讀書會】
    時間:14:00~15:30
    材料:《成就的秘訣 – 金剛經》
    【主題】:
    第七章:無得而修:真實的獲得
    (佛光會覺多法師導讀影片)
    召集人: 黃惠珠
    帶領人:姜霞萍
    回饋 :李虹慧
    記錄 :朱元 參與人數共12人

    李月卿:
    在自己未學佛之前,我是經歷過浴火重生看不到未來,還能活多久。自嘆自己福報很少。所以才想要學佛,感謝有佛光山法身慧命之家,讓我有得度因緣。在這裡學習佛法,深入經藏,解行並重。深深體會到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因懂得知福惜福,我的人生從此蜕變了。所以自己想要報佛恩,並發願願意承擔會長,從沒擔任過幹部的我,對會務完全ㄧ翹不通,在逼所成慧,開發潛能,靠著歡喜做甘願受,種種考驗 ,從不知道到知道,從不會做到會做,千錘百鍊,順利把分會各項活動,依教奉行,有佛法就有辦法,完成會長任內職務。因此結了很多善因好緣,在眾緣協助下,有常住和善知識的引導,信心不逆,沒退轉至今還秉持著不忘初心,三心不可得,精進學習,自利利他,將金剛經成就秘訣,實踐在我們日常生活要有1.無相布施2.無我度生3.無住生活4.無得而修。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自在有法樂之樂,自在圓滿的人生。。

    姜霞萍:
    無得而修是真實的獲得,是經由無相布施(無限的功德)、 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這幾個階段而成的。其實「無所得」是沒有定法可得的,只是隨緣說法,隨機說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聽了師父說黑鼻觀音的故事,讓我們體會到:修行時不執著,卻不是不必修行。不驚不怖不畏平等心,向外求不可得,空是因緣,真空生妙有,成就再般若的心,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

    邱麗英:
    親身體驗病苦,每星期針灸,眼睛萎縮,總不希望造成家人的負擔,有了佛法心情平靜多了,若能修行就比較有正知正見。不會心懷恐懼,一念無常,若有人往生,讓他一路好走,無有恐怖,恐懼,顛倒夢想。這回督導長要我參加Vegrun,盛情難卻,當天我們的督導很照顧我們,我發現每個角色都扮演得很好。所謂學佛是鼓勵他人,無得而修。

    高麗香:
    這次寫新聞稿,初時,蓮香督導要我寫新聞稿,公部門有培訓但沒因緣,恰巧道場有新聞寫作班,老師很震撼,魔鬼訓練,就如此誤打誤撞,時而一步一腳印,逼所成慧,當我無思緒,就想放棄,最後克服困難,所作皆辦,無得而修,發揮潛能。


    黃美惠:
    見到佛、見到法,原初我認為在家中學佛即可,後來發現許多朋友都報名了,我的感受是心佛眾生是一如的,最後我也報名了。其實一場活動就是一期一會,不可錯過因緣,減少我的執著,這就是無得而修。

    秋玉督導長:
    這次去美說督導家做家庭普照,她說身體重病要退出松六分會,美玉督導要去關懷,昨天大家的感受是很希望有法師可以去祈福。所以,會員的婚喪喜慶要積極關懷,最好先報告輔導法師,再進一步了解,進而恭請當家及佛光人鼓勵。

    陳月桂:
    美說督導的病況是等待貴人降臨,可以找到一個健康的肝,她的信仰是很堅定的,是與佛交心的,期盼師父能去祈福祝禱。

    黃惠珠:
    無得而修,眾緣所成,非常讚嘆霞萍督導今日的帶領,表現生動活潑,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今天感謝大家共同圓滿金剛經成就的秘訣導讀,接下來瑜伽焰口法會將至,我們上半年度讀書會暫停,希望大家於法會期間精進修持,剋期取證,同時:我們北一區也承擔了四場贊普台佈置,請大家一起來參與,與眾結緣,功不搪捐。
    我們預計9月25日開始下半年度的讀書會.經過大家同意延續星雲禪話為讀書會題材 我將會公告於記事本。感謝大家!

    朱元:
    一社區一蓮花,今日天時地利人和,水到渠成,佛日增輝,贏得民生社區介壽里蔡里長及三民里謝里長的首肯,舉辦時間是八月底及十一月。真是無得而修的展現。

    主席結論:
    1.帶領人所提六點契理契機
    2.看病關懷(第二題),我們總是記得大師所言:好生、好死、好活。可是,人各有業,人生須修正,
    就如麗英督導的與病為友,毅然參加活動,菩提眷屬,生病不忘佛法。
    3.我們讚嘆惠珠副督的認真參與,另外一位副督的新聞寫作不斷地薰習佛法,所謂信心不逆,朱元的
    拜訪里長,讓外界之人的無得而修的實踐,讓每一個人都有佛法的成長,福德增長。

    感謝老師的講評,能在此與大師心靈交會,原來佛陀是法界虛空,佛法是真空妙有,不思善、不思惡。
    有斷一切煩惱地如金剛堅固般的般若心,掌握自己的因緣。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北一區345督導讀書會

    7/10日(星期三) 【Zoom線上讀書會】
    時間:14:00~15:30
    材料:《成就的秘訣 – 金剛經》
    【主題】:
    第五章: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
    第六章: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
    (佛光會知介法師導讀影片)
    帶領人:朱元
    回饋 :李虹慧
    記錄 :呂美英 (與人數共8人)

    文章討論
    邱麗英:分享
    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 我們的心每天住在哪裡?
    現代的生活包羅萬象,每個人的生活角色不斷的更換,而執著在五欲六塵,社會上文明病越來越多,人們生活的模式,居住環境,飲食習慣等各方面的都與以前大不相同,我們每天生活在妄念裡,心也就不自在,身體也不健康,所以現在學佛了,要用般若智慧超越世間的生活,在佛光山提倡人間佛教修行在人間,生活即是修行。

    朱元:
    覺悟的眾生是佛,佛是如來,有三身,是如來,眾生是而生存在「因依所住,而生其心」 ,而佛法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不依因也不住在任何的「假設」,而能解除煩心的種種束缚。

    李月卿心得分享:
    三心不可得的無念境界是要我們不要執著,生命才能往前進,不在內,也不住外,才能來去自由。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這娑婆世界,心住在五欲六塵裡,面對種種境界,人我是非被無明和外相影響,ㄧ起心ㄧ動念,蒙蔽自身本具佛性,不安心煩惱困苦不斷撓亂我們的生活。
    修行要在眾中求,用戒定慧做依靠。
    不追憶過去,也不貪著現在,將佛法實踐在生活每個階段,活在當下,轉識成智,因我有法樂,不落世俗之樂,好好善用般若智慧,時時覺照自己的善護念,用正知正見清淨心來生活,相信來生會比今生更好,更昇華更圓滿的人生。

    李虹慧老師:
    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
    「我」在那裡?
    《金剛經》云:「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大師說:「我的存在是五蕴假合的假我,沒有真實性。因此,要能從假我借假修真,找到真如般若實相的我。
    大師推行人間佛教,正是源於無我度生;教導佛光人弘法,不要執着於自己的,或是傳統的,一旦住法執著,就被法所拘泥,不能够權衡變通。大師更提醒我們:「知道人間沒有不能度化的人,發了心就沒有不能完成的事」大師為佛光人訂出四大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要我們奉行才能與《金剛經》的「無住度生」相應,才能證入實相般若。

    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
    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皆不可得,是因皆由六塵緣影而生,念念相續,事過則滅,都是不可得的。我們當學佛陀生氣是不住在情緒裡,不受情緒擺布。管理時間就是珍惜生命,善用時間,大師實踐「人生三百歲」,是真正的「長生不死」留下慈悲的種子,留下愛語的和風,留下信仰的舟航,留下歡喜的懷念。
    大師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給佛教,奉献給大衆。這樣的人生處處给予,讓人間充滿溫暖,讓茫茫生死海中的衆生,有得度的因缘.讓我們有弘揚人間佛教的依據《星雲大師全集》。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北一區345督導讀書會
    7/03日(星期三) 【Zoom線上讀書會】
    時間:14:00~15:30
    材料:《成就的秘訣 – 金剛經》

    【主題】:
    第三章:金剛:斷除一切煩惱
    第四章:無相布施 無限功德
    (佛光會知尚法師導讀影片)
    帶領人:陳月桂
    回饋 :李虹慧
    記錄 :黃蓮香
    攝影 :呂美英 (參與人數共11人)

    提問設計:
    <提問1>.
    大師在放下, 超越, 無鎖住章節裡, 要我們先檢查這顆心猿意馬的心, 應如何面對無常的情感?面對人我是非?面對名韁利鎖?面對生死離別?而能自在無助生活呢?

    <提問2>.
    在[金鋼經]四句偈哩, 大師提醒我們面對世事要建立哪六種觀念?在您生活裡曾發生類似情節嗎? 請分享

    <提問3>.
    大師建議我們如何以有限得財富, 充盈精神的性靈, 做一個能夠無助布施, 永續經營的有哪四點方法?請自我評述

    分享討論:

    陳秋玉:
    《華嚴經》說:「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了。」講說法的人就像是燈火,為人照見微妙的佛法,若沒有人講說佛法,再怎麼聰慧的眾生也不能得悟。
    就如今天一早松德分會有位會員的同修往生,會長要傳遞助念訊息給助念團,但找不到霞萍督導,就轉達給我。我一樣找不到霞萍,轉而找當家有住法師。
    當家有住法師處理了,他藉機教育我說到,「不要因為有手機之後,就只會用line、用手機,手機不通/就等於找不到。世界上還有一種原始,但很好用的方法叫做『室內電話』。所以啊,有手機之後,因為手機方便,其他就都失靈。八萬4千法門只剩一種 (手機),遍學一切法是要用在所有地方。」看到這裡,我很慚愧! 真的太依賴line了,找不到人就彷彿斷了一切法門,不會想方設法另闢門路。當家給我的提醒,對! 我要有新思維,聯繫方式不能只有一種。重新認識我們的心就是般若,就是金剛,很有力量、充滿無限潛能。

    黄蓮香:
    回應第3個題問:如何以有限的財富,充盈精神性靈,做一個能夠無住布施、永續經營的智者?
    常住非常慈悲,台北道場人間大學每年春秋二季開辦近百門課程,內容非常豐富,除了佛學課程之外,還有各種技藝/文藝課程,佛學課每期费用才1000(12堂課),技藝課最多也不超過5000元,非常的便宜。我們來上課真的是只用少少的財富,就能充盈我們的精神性靈。
    除此之外,我本人更是透過在人間大學的讀報教育課程學習之後,不僅提昇了自己,更也能將所學到的教學技巧帶入校園,帶領孩子進行讀報教育,這就是「令自受用,也令他受用」。
    我們投入校園讀報教育的老師,都秉著無住布施的心,希望校園讀報能永續下去,加惠更多孩子。

    邱麗英: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人生如夢,虛幻不實,又如朝露,閃電即逝,所以要把握當下,人這輩子過的很快,剛走進清晨,卻馬上接近黃昏,我們餘生都要好好珍惜,即使青春不在,歲月已老,生活心態要過著簡單一點、糊塗一點、快樂一點,人生本是過客,日常生活要過的充實,要用真心去感悟生命的內涵,生命的價值意義,也才不虛此行。

    李虹慧老師回饋: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萬物皆依因緣假合而存在,凡有名相皆假,身心感受皆假,諸法權巧設立幻化亦假。所以《金剛經》才反覆剖解無自無他,無法無相,引導我們通達幻化,進入第一義諦。
    般若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以我們修行,不仗般若根本智,生死難出。般若非向外别求,即是自心的本體,本自具足。故今修行,但求自心,更不別尋枝葉。佛祖教人,只是返求息心。《金剛經講話:淨心行善法無高下分第二十三》心無所住,般若妙法.僅在迷悟之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深信般若平等之體,於諸相諸法,心無高下尊卑,即一念證入諸佛無上菩提之法。在菩提心法中,無有諸佛衆生高下的分別(心,佛,衆生三無差別).因其真性一同,平等無異,無有高下分别。在事上薰修,磨練,使覺性時時現前,沒有絲毫的迷惑,心自然能够安定下來.待人處世更圓融無礙!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