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春秋閣讀書會紀錄
    時間:2023年12月12日下午3:00〜4:30
    地點:左營區埤仔頭路59號
    召集人:劉秋月
    帶領人:蔣姿香
    紀錄: 蔣姿香
    方式: 座談會(朗讀、討論、心得分享)
    出席:11人
    蔣姿香、王美珠、劉秋月、石世貴、余楊碧桃、余慈芳、宋林麗子、鄭林妙品、李碧娥、李群娣、溫美月
    活動內容:研讀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信仰 : 123~125頁
    五、正信的生活與正信的信仰
    (三)從天命的信仰到自主的信仰
    (四)從人情的信仰到正信的信仰
    (五)從寺廟的信仰到僧團的信仰
    方式:由帶領人引言,學員分段朗讀,再進行提問與討論、心得分享與回饋
    會議内容:
    全體合唱:悉發菩提心
    請經:誦唸開經偈
    帶領人蔣姿香:
    上週因為很多人參加佛光山萬緣水陸法會第二期,所以停課一次。
    水陸法會是佛教所有法會中最大最殊勝的法會,全名是「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水陸法會冥陽兩利,我們參加法會,應該先超度自己,再超度祖先,這樣才能轉迷為悟。
    在法會中,要觀照自己的心念,是不是能夠與佛菩薩的悲心宏願相應,實實在在的隨文起觀,把心靜下來,在經文中感受到人生如夢, 一切都不究竟的, 無論富貴、貧窮、名利、權勢,什麼樣的人,最終都是一場空,我們需要仰仗佛力加持, 堅信三寶,為自己的未來努力修持。
    很高興大家共同成就此一法會,功德無量,祈願十方法界一切眾生都能從法會中得到利益,仰仗諸佛菩薩加持力量超升上品,同登佛道,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繼續研讀佛教與生活,以下先請輪流朗讀:
    一、篇章導讀:
    余慈芳朗讀: 從天命的信仰到自主的信仰
    溫美月朗讀: 從人情的信仰到正信的信仰
    劉秋月朗讀: 從寺廟的信仰到僧團的信仰
    二、提問與討論:
    1.如何從從天命的信仰到自主的信仰?
    余楊碧桃:
    有些人歡喜相信天命,把自己的主權毫無條件的送給神明,讓諸天鬼神來主宰,而不知自己有自我主宰的主權,實在愚痴又可憐。一個人人生的幸福、生活的快樂、精神的愉快,前途的光明,為何要讓神明來支配、施予呢?其實,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主宰,我們信仰佛教也是一樣,凡事要靠自己,千萬不能迷信,有些人到廟裡拜拜,求財富、求健康,甚至跟神明交換條件,說如果神明保佑我發財就怎樣答謝……等等,這是不對的。
    蔣姿香:
    佛教講「人人有佛性」,就是提高每一個人的主權,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主宰自己的一切,黑暗可以變為光明;悲慘可以化為幸福;崎嶇不平可以鋪成坦蕩蕩的人生大道。信佛,就是信自己。凡事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比依賴神明的支配更有意義。
    2.如何從人情的信仰到正信的信仰?
    宋林麗子:
    有許多人這個廟去應酬,那個廟也去走動,最後被眾多人情包圍,不能選擇真正的信仰。其實,信仰應該依照佛陀所說的「四依止」。
    3.試說明何謂四依止?
    劉秋月:
    「四依止」是每一個信佛的人都應該知道且確實去施行的道理。
    (1)依法不依人:
    信仰佛教的人,依據佛陀的教法而求「信解行證」,不因人(說法的人)的優劣而放棄信仰;或只做某一個寺廟、某一個僧眾的信徒,置整個佛法於不顧。
    (2)依智不依識:
    智是智慧,如光明朗照,可以看到本來面目;識是差別、分別。學佛的人,不以分別的知識去追求佛法,學佛的人,應該運用智慧去內證真理,才能得到佛法的真髓而獲得解脫。
    人人都是佛,只要能明心見性,都能夠成佛。歸宗曾說:「一翳在眼,空花亂墜;若離諸相,即見諸佛。」我們不能認識自己是佛,是因為我們迷失了自性,只在人我、是非、好壞、苦樂的世間差別相上計較,等於帶著有色的眼鏡看各種事物,因此,錯認了世間本來的面目,對於自己的本性也不能認識。
    (3)依義不依語:
    應該從義理上去了解佛法,不應該在語言上推敲、計較。
    (4)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不了義的佛法,只是勸誘初信或根機淺薄的人的方便法門;信仰真理,應該相信究竟的一乘解脫之道。
    蔣姿香:
    以上所說的不了義,般若深義,既甚深又秘密,劣根有情不能解,故稱為不了義。
    學佛法不在於說聽聞熏習時即能究竟了知,乃至於說就能夠成就實證的智慧;得要能於法的義理,經過思惟、籌量、觀察,才能進一步受持運用。而觀察義理時,要依止於法的究竟義、真實義,而不依止於不究竟的方便善巧法說。那麼了義指的就是真實義,不了義指的就是說是方便指引,以便能夠到達真實義。佛陀的究竟說,其實指的就是眾生皆有如來藏、皆能成佛,這才是這個佛法的真實義理。
    佛經裏面有一句話很著名:凡是講空性的經典,無論在第二轉法輪當中,還是第三轉法輪當中,都是了義經;凡是講人、自我、眾生等等(等等裏面包含了因果、山河大地等等)的經典,都叫做不了義經。”
    4.請舉例說明:從寺廟的信仰到僧團的信仰?
    王美珠:
    很多人迷信有名氣的寺廟,或很靈驗的神明,自己起了分別心,這不是正確的心態。
    台灣寺廟林立,一些在家信徒,走動於每一座寺廟之間,比較僧眾待他的熱忱,有些甚至撥弄是非,使寺廟與寺廟之間失和,這都不是一個正信佛教徒應有的行為。
    石世貴:
    信仰佛教,不要只做一個寺廟的信徒,應該做整個佛教僧團的信徒;不要只做某一個人的弟子,應該做全僧團的弟子。做為一個佛教徒,對任何一個寺院,都應該護持;凡僧團的任何事情,只要能力所及,都應該盡心協助,應愛護僧團如愛護自己的家園一樣。
    蔣姿香:
    我們分會會員有很多人同時也會到其他道場參與活動,例如有些人喜歡去法隆寺禮敬佛菩薩,除了是地緣關係外,另外一個原因是家人的信仰,法隆寺的佛菩薩與寶華寺佛菩薩並無兩樣,法隆寺的僧團與寶華寺的僧團都是佛教的僧團,沒有差別,個人可能對哪個道場覺得親切,但毋須排擠。所以不要只做一個寺廟的信徒,應該做整個佛教僧團的信徒
    三、總結:
    蔣姿香:
    1. 今天學習的重點是正信的生活與正信的信仰,從剛才大家所討論的內容中,我們對對信仰要有正確的心態,屏除迷信與偶像崇拜。
    2. 我們要深入了解了義與不了義,不了義只是方便法門,我們更需要分辨,了義的最終境界,是空性和光明。值得我們花一生的精力去追求的,也是空性和光明的境界。光明空性在哪裏?在我們自己的心裏——只要我們往裏去尋找、追求,就能證悟空性光明的心的本性!
    3. 今天讀書會到此圓滿結束,非常感謝大家的分享。
    下期預告:
    1、日期:12月19日(二)
    2、時間:15:00-16:30
    3、進度:
     (六)從法相的信仰到法性的信仰 p126
    六、如何實踐生活上的信仰
    (一)衣食上的信仰實踐 p127
    (二)工作上的信仰實踐 p127
    (三)處世上的信仰實踐 p128
    (四)善惡上的信仰實踐 p129
    敬請期待!!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