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春秋閣讀書會期中聯誼活動
    時間:2023年11月21日
    地點:壽山寺
    參加人員:19人
    劉秋月,蔣姿香,王美珠,何郭環,許家瑄,陳鴻玉,陳秀雲,余慈芳,李玥慧,李碧娥,曾美凰,林秋桃,蔣武雄,郭李群娣,孫觀利,羅惠美,余楊碧桃,郭文英,王寶蓮

    寶華-春秋閣讀書會為促進情感交流,增進會員情誼,特於11月21日舉辦聯誼活動,由帶領人劉秋月帶領會員們一行19人前往壽山寺參訪。
    學員們先在滴水坊享用素齋,遠離塵囂,來到壽山寺,彷彿回到自己老家一般,感覺十分親切,充滿法喜。
    二樓的大雄寶殿超過一甲子佛像,即使經過歲月流逝,仍那麼可親,大殿的佛像,更是大家與佛菩薩印心的地方,虔誠禮佛,感受到當年大師在此弘法的情景。
    壽山寺是星雲大師最早在高雄弘法的地方,可說是佛光山的「起家厝」,外觀樸實無華,卻孕育出整個佛光山,創造出人間佛教的體系,這起家厝可說是佛教的興革的發源地,對於佛教徒而言,非常重要。
    壽山寺雖歷經多年,仍保持原來風貌,頂樓的青瓦,別於佛光山黃琉璃瓦,主要是融和壽山翠綠的樹林,體現了對大自然的尊重,與民眾一體落實人間佛教的最初決心。大家在參訪的過程中,了解大師早期在高雄弘法的歷程以及整個壽山寺緣起與發展,學員們在此虔敬禮佛,同時緬懷大師篳路藍縷,堅苦卓絕開創佛光山,大師一生弘法利生之精神,令人欽佩。
    在三樓故事館裡,透過一張張照片和每個年代的說明,從大師的一生到壽山寺的建立,述說著大師為佛教的犧牲奉獻和弘揚人間佛教的心願,讓人感動萬分。
    壽山寺經過6次辛苦波折的搬遷,最後才安落現址。壽山寺安定後,大師帶領大衆禮拜藥師法會中,因虔誠而感動諸佛菩薩,示現「燈花舍利」,成為鎮館之寶。有著藏紅花的保護之下,大家看到燈花舍利時,都感到不可思議。
    此外,還有許多當時候舉辦佛誕節浴佛花車遊行活動的照片,可見當時大師帶領信眾走出去,讓當地居民一同參與活動的喜悅。
    接著看到早期壽山寺各層剖面圖及對應的照片,大師利用有限的空間辦教育,現在的故事館的大小就是當年學生的寮區,即使不大,卻讓學員有安心辦道處所。照片中還看到穿著圍兜下廚的大師,親自為大眾料理麫食,大家讚嘆不已。
    最後在科技互動式的願之樹前,透過生活、健康、事業、愛情四種選項,連結祈願之下,在手機上呈現祝福的法語。
    在此能夠看到珍貴的舊照片,讓我們了解大師一生行誼,學員們從參訪中可體驗到大師「不忘初心」的信念和慈悲心願。
    大師一生中經歷不少的磨難與委屈,但大師都能坦然以對,更提倡「三好」、「四給」,留給我們珍貴的法師舍利,大師圓寂後,透過許多文章與法師們的回憶,讓我們更了解大師崇高的人格與風範,留給我們無限追思。
    此次參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當時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大師為了佛教與信徒的需要,常常在宜蘭與高雄之間南北奔波,如果沒有堅定的毅力跟信念是很難堅持的。大師完全將佛法落實行動,因為不忍眾生苦而成就現在的「法水常流五大洲」,未來大家要努力落實跟弘揚「人間佛教」,必定能實現大師所希望的「平安幸福照五洲」,祈願信仰的傳承,一棒接一棒中的永傳下去。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