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台北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112年10月18日上午10:00-12:00
    地點:台北道場11樓教室

    書目:在人間自在修行—八識講話 阿含經與人間佛教

    召集人:李秀珍老師
    暖身:陳淑貞老師
    帶領人:黃麗容老師
    陳淑貞老師
    出席人數:八位

    ㄧ、暖身:

    由淑貞老師帶唱《點燈》人間音緣p136 第三二課 點燈
    點一盞心燈,照亮黑暗的心靈角落,
    點一盞心燈,帶來希望的每一分鐘燃起的火焰,
    一朵、兩朵、三朵、千朵、萬朵,留給哀傷的淚眼;
    一朵、兩朵、三朵、千朵、萬朵,留給迷路的旅人。
    一朵、兩朵、三朵、千朵、萬朵,獻給哭泣的弱者;
    一朵、兩朵、三朵、千朵、萬朵,獻給苦痛的眾生。
    點一盞心燈,帶來希望的每一分鐘。
    【提要】
    生活在這個世間,最需要的就是光明,沒有光明的地方,一片荒寂;如同走夜路的人要趕快遇到一盞明燈,有了光明,才能驅走黑暗與不安。如果我們每個人心裡都點亮一盞慈悲的燈,點亮一盞智慧的燈,點亮一盞歡喜的燈,點亮一盞信仰的燈,讓內心有了歡喜、信仰,其實比世界上有形的財富更為重要。我們更要為社會、為全世界點亮一盞和諧的燈,點亮一盞彼此尊重的燈,大家仰仗著這盞燈,互相尊重,彼此包容,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地球。

    二、導讀分兩段:

    第一階段~由麗容老師導讀~第二講:(二)第六識的內涵與修行

    第二階段~由淑貞老師導讀~第二講:(三)第七識的內涵與修行.(四)第八識的內涵與修行.(五)圓滿的生命境界

    麗容老師帶領「第六識的內涵與修行」:第六識,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心」。
    大師分解《八識》說:「心識居家獨自尊」,又說:「舌味身觸心難安」,可見,「心」之為物,無形無相,莫測高深。
    中國有許多成語形容「心」: 「心無旁鶩」、「心猿意馬」、「心不在焉」、「女人心,海底針」…,其中,「相由心生」最傳神。
    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解放黑奴的偉大貢獻,至今猶讓人
    津津樂道。可是他曾經拒絕錄用朋友推薦的一位優秀幕僚,只因為不喜歡他的臉。朋友很訝異總統豈可以貌取人,林肯說:「一個人活到四十歲,就應該對自己的面孔負起責任。」所謂「誠於中、形於外」,《維摩詰經》也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可見吾人修行當時時檢查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否與佛道相應?
    感謝大師指導我們第六識修行法門:學會思惟、要能包容、要能靈巧、要能接受。「滿招損、謙受益」、「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期許自己時時保持正念,老實修行,才是真佛子也!

    淑貞老師帶領「第七識的內涵與修行]、「第八識的內涵與修行」和「圓滿的生命境界」(轉識為智)
    「第七識的內涵與修行」:第七識又稱「末那識」,有思量的意思;最大的作用就是執行六識所做的一切,要豪不糊塗的送交給第八識,所以第七識的修行要:1.去除我執、2.修持平等,第七識才可能轉為「人我平等、自他不二」的智慧,證入萬法平等的一真法界中。
    「第八識的內涵與修行」:第八識是我們生命的主體,在八識裡是最深層、最微細、最根本的一個部分,是輪迴的根源。
    「圓滿的生命境界」:如何把第八識從煩惱、生死裡解托出來,達到不生不死的境界~是我們學習佛法的最終目標!能轉識成智,將「八識」轉為「四智」,生命中有了活水~就能妥善經營生命中的每一個因緣,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三、分享篇:

    淑貞老師的分享:

    一面 吟唱大師作詞的『點燈』,桌上擺著雪霞老師借我的星雲大師傳『傳燈』,iPad播放著獻給開燈的人,遇見大師,大師圓寂後,我們 如何與大師接心~妙光法師說:我們一起來緬懷大師….
    所以大師為我們開了燈,我們要做個傳燈的人;大師勉勵我們:心繫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這五年裡台北教師經典讀書會是秀珍老師帶領著我們在隔周的星期三,一本一本的共讀大師的文章,我們已共讀過的大師著作有「金剛經的秘訣」、「般若的生活觀」「釋迦牟尼佛傳」「談淨土法門」、「維摩詰經」、「佛說:妙慧童女傳」、「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修剪生命的荒蕪」。
    這學期選讀~阿含經 與人間佛教、在人間自在修行—八識講話~第一堂課:由致遠老師與興家老師透過導言:詳細的娓娓道來:唯識的傳承、八德的相關著作、八識的功能、八識的修行與應用。
    大師說:「因緣很重要,這是眾多的因緣和合,我也只是一分子,我也只是眾中的一個,所以我認清了集體創作,大家一起來,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我想這是眾因緣和合,大家的力量、感謝大眾、感謝因緣、感謝一切。」
    大師圓寂後,我常ㄧ早打開人間衛視,一首首緬懷大師的歌曲歷歷在目~《照亮呀照亮呀!是您說的人生不空過,要活出三百歲的精彩和光亮!》《那美麗的傳說不是傳說,出生前小金人帶來金色的稻種,預言著揚州五百年後,將有一位乘願再來的普薩將世》《從揚州走出的青年..他發願總有一天,為夜歸的旅人點燈、為貧苦的人們指路..》….旋律真優美、歌詞好感動,大師說:不要看我的字、請看我的心,如來的心、如風繫在空中、如雲遊過大海、如日溫暖人間、如月照遍五州;讓我們向大師說聲謝謝您,謝謝您為我們點燈,帶領我們走出茫茫的生死苦海。
    想念師父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什麼? 師父早早就告訴我們:「佛光四句偈」:雖然我們不能常相聚,至少我們師徒心相繫,不忘慈悲喜捨遍法界,更要惜福結緣利人天;勤修禪淨戒行平等忍,常懷慚愧感恩大願心;我們會記取師父的教悔,做個正知正見佛光人。
    我會加入台北道場教師分會三個讀書會:經典讀書會、教師讀書會與山水讀書會,是因爲大師將佛教的經文以深入淺出的說故事方式,而書裡有讓人清醒的驚語、有生命世界的道理,更有出世間一探法界圓滿的智慧。

    恆瑞老師心得分享

    心是第六識,心無形無相,時時刻刻都在思惟、感受,四肢癱瘓的臥床病人,心也還忙碌不已,周旋應付外在人際的互動,喜怒哀樂。當身體累了,休息就可恢復,「心累了」卻需要更多更強的助力才能復原; 「失心了」,念頭盡是貪嗔愚痴、消極疑忌、憂悲煩惱、傲慢自大,這時需要反求諸己去找回自己的心,自我覺照做自己的主人。身體累了、病了要找醫生,要透過自我鍛鍊使它更加強壯,「心」累了、病了,也需要鍛鍊才能去除惡念增長善念,讓我們的心更加淨化,強化軟弱的心,寬闊我們的心量,放大我們的同理心、慈悲心。但心的醫生是誰?自己又要如何鍛鍊?佛法有對治我們心中的顛倒妄想的法門:「六念法門」,及「四念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生活中如何修行我們的第六識? 大師提出四點,淺顯易懂;1.要會思惟 2.要能包容 3.要能靈巧4.要能接受。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