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台北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112年10月4日上午10:00-12:00
    地點:台北道場11樓教室

    書目:在人間自在修行—八識講話 阿含經與人間佛教

    召集人:李秀珍老師
    暖身:陳恒瑞老師
    帶領人:陳麗卿老師
    邱致遠老師
    出席人數:八位

    ㄧ、暖身:

    由恒瑞老師帶《暖身》大家都一一將生活上的點滴與「一半一半」連結,欲罷不能!恒瑞老師總結:人生是有時順境有時逆境,一半完美一半不完美,遇到逆境就學習轉念並接受它,看見不完美就包容它,才有全面的人生。譬如:颱風天風雨交加帶來不便及危險,但試想,完全沒有颱風的台灣會是什麼樣貌?缺水! 所以應該轉念逆境也可能是轉機,做好防颱準備,好好迎接這位帶來充沛雨量的貴客!

    二、導讀分兩段:

    由陳麗卿老師導讀
    第一階段~第一講:(五)識的三能變(六)八識生起的因緣(七)八識與前生、後生的關係

    邱致遠老師導讀
    第二階段~第二講:(ㄧ)前五識的內涵與修行.

    三、分享篇:

    秀珍老師的勉勵

    感謝恆瑞老師帶領暖身《人間音緣》<一半一半>,歌聲唱出豐富的感受,能領受大師給我們的智慧,也能與大師接心。恆瑞老師優質的提問帶領下,大家踴躍發言 欲罷不能,
    紛紛說出生活中所見所遇的一半一半, 重點是 接受包容那一半, 努力美好的一半,恆瑞老師分享「轉念」的觀念,善待彼此,世界更美好。
    感謝麗卿老師、致遠老師做足功課,帶領討論流暢,時間掌控得宜,準時下課,分秒充實,大眾彷彿禪定般地專注,完成了「識的三能變、八識生起因緣、識與前世後世的關係、前五識的內涵與修行」,真是美好的讀書會。
    世間萬象無非是由心識活動而變現出來的相狀, 了解八識之間的相互關係,等於了解自我心性的作用,能認識自己,改善自己。
    「種子起現行,現行薰種子」,起心動念與自身關係密切,集體的種子現行也體現在世間萬象與宇宙萬有,因此勿以個體的念力、善行,三好四給事小,而散心任性妄為,殊不知影響甚深,若是大家一起行三好四給,人間真是可以成就美好的淨土。
    🙏💕💗😍🎊👍

    淑貞老師的分享:

    記得當時由恒瑞老師帶《暖身》大家都一一將生活上的點滴與「一半一半」連結~大師說:白天一半,晚上一半;善良一半,邪惡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真的一半,假的一半;佛的世界一半,魔的世界也一半。你一半,我一半,這個世間,誰也無法統一另一半。努力好的一半,壞的一半自然減少,接受美好的一半,包容短缺的一半;才能擁有全面的人生。當時的分享個個欲罷不能。
    談到第二講分解八識:大師舉了一例:兄弟八人共一村,村中諸事各持分;五飢餓初外作買賣,心識局家獨自尊。眼觀耳聞鼻作探,舌味身觸心難安;末那執我作傳達,賴耶罪福怎能堪。
    前五識的內涵與修行:我對大師提到修慈眼、修慧眼、修法眼、修佛眼,心中想到大師七十幾歲因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視力逐漸減弱到看不見,只有用「心」眼來寫ㄧ筆字,憑藉ㄧ份與人結緣、給人歡喜的心,希望大家把佛法、信仰的法喜都帶回家!猶其後來的「病後字」更是令人讚嘆不已!

    恒瑞老師的分享:

    識的三能變:世間萬相皆由心識活動而變現。世親菩薩將心識活動分為「異熟能變」「思量能變」「了別能變」。首位是「異熟能變」指的是從阿賴耶識的因相到異熟的果相的過程有三種不同的變化:1.因到果性質、外相產生變異 2.因到果兩者屬性不同3.因到果需要時間的醞釀。「思量能變」指的是第七識末那識與第八識阿賴耶識的三種關係:1.依止阿賴耶識 2.攀緣阿賴耶識 3.恆以阿賴耶識為審慮思量的對象。末那識誤以為阿賴耶識是恆常不變的我,一昧執著頑強難化而成為眾生我執的根源。「打禪七」意味打去第七識的我執,才能見到自己的真如本性。第三位的「了別能變」指的是第一識到第六識,這六識在行相、性質及感受方面皆有了別對境的特性。八識透過「種生現 現薰種」的過程,體現出宇宙萬有的現象,而與我們發生密切的關係。

    致遠老師心得分享:

    一、八識分解:
    1.在第二講裡面,大師點出我們的八識如同四大五蘊的色身一樣,如稍有不慎,就會很容易生病。
    2.大師以偈頌進一步分解八識的內涵,並針對八識之病提出對治的修行方法。
    「兄弟八人共ㄧ村,村中諸事各持分;五個出外作買賣,心識居家獨自尊。眼觀耳聞鼻作探,舌味身觸心難安;末那執我作傳達,賴耶罪福怎能堪。」
    3.如偈頌所描述,八個識共居一村,各司其職,彼此分工。前五識與外境接觸,透過第六識的分別而產生認識作用;心識「難安」不斷主宰前五識分別,一刻不得清閒;第七末那識一心一意執著第八識是「我」,並把「我」的概念傳達給第六識,去對前五識的種種訊息作「我」喜歡、不喜歡、想要、不要等種種分別;第八識不管好壞,接收及儲存一切的善惡業種子,種子成熟時,潛在業力被釋放出來,讓我們的生命在五道六趣中不斷流轉,怎能勘受。
    二、應如何善用前五識來修行?
    1.眼識的修行:
    《1.修慈眼》學習以慈眼看待人事萬物。
    《2.修慧眼》無量壽經:「慧眼見真,能度彼岸。」要以智慧明白事理、人理、物理。
    《3.修法眼》對宇宙真理都能通達,了解諸法的本來面目,對世間的緣生緣滅、緣起中道、宇宙萬有的原理都了然明白。
    《4.修佛眼》承認「我是佛」,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待人處世,都要想到自己是佛,要像佛一樣用慈眼、慧眼、法眼去面對所有的人事物。
    書中舉道吾禪師問雪嚴禪師公案:「觀世音菩薩有千手千眼,請問哪一隻眼才是他的正眼?」(通身是眼)
    2.耳識的修行:
    所有佛經都從「如是我聞開始」,因此「多聞熏習」為所有佛教徒的必修法門。
    《1.要善聽》一切從善如流,一切從好處設想;
    要善解人意,不聽是非而聽實語,不聽惡言而聽善言,不聽雜話而聽佛法,不聽閒言而聽真理。
    《2.要諦聽》注意聽,用心聽,且「聞善言要着意」(善思念之)。
    《3.要兼聽》要多方面了解,不只聽一家之言。
    《4.要全聽》要全面的聽聞、了解。
    能善聽,則一切音聲皆成陀羅尼;能諦聽,則所有語句都是妙法言;能兼聽,則萬法皆在我心;能全聽,則事事都能順利。
    3.鼻識的修行:
    《1.調節呼吸》調好呼吸,出入微細,有助色身健康,心情穩定。
    《2.不着香臭》訓練自己不在香臭中妄加揀擇、分別造作。
    《3.自利利他》懂得「生命在呼吸間」的道理,珍惜自己及ㄧ切眾生的生命。
    4.舌識的修行:
    《1.說愛語》
    《2.說慰語》佛陀安慰周利槃陀伽的故事。
    《3.說善事》所言要合於佛法正道、善美的內容。
    《4.說佛法》
    1)財布施只能救人燃眉之急,功德僅及此生;法布施可救人法身慧命,免除惡道輪迴之苦。
    2)大師認為佛教徒可評鑑分為那四個年級?
    《一年級》:向佛菩薩拜拜,求取功名富貴和自己利益。
    《二年級》:懂得布施錢財,行善救濟。
    《三年級》:以念佛、打坐、讀經淨化身心,消除煩惱。
    《四年級》歡喜聽經聞法,向人弘傳講說,廣行法布施。
    大師在書中鼓勵我們,要自我督促,提升為「四年級的佛教徒」,常說佛法,接引他人。
    應多說愛語,散播慈悲的種子;能說慰語,潤澤枯竭的靈魂;常說善事,傳遞美好訊息;廣說佛法,創造人間淨土。
    5.身識的修行:
    《1.威儀莊嚴》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外束其身,內檢其心。
    《2.禮拜謙恭》常常禮佛拜佛,保持正念、善念,心懷慈悲、平等。
    《3.改變氣質》要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4.勞動服務》好好運用身體,盡情發揮生命潛能,服務社會、人群,讓它發揮最大價值。
    大師說我們的六根隨時都可放光,那要如何修行讓我們的六根放光?
    《口中放光》口說善良的語言、讚美的好話。
    《眼睛放光》眼看一切人事皆善美,並以慈眼視眾生。
    《耳朵放光》耳中注意聽聞佛法,並懂得諦聽、善聽。
    《臉上放光》滿臉笑容沒有嗔色。
    《心中放光》心中慈悲、智慧、清淨。
    🙏🙏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