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台北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112年9月27日上午10:00-12:00
    地點:台北道場11樓教室

    書目:在人間自在修行—八識講話 阿含經與人間佛教

    召集人:李秀珍老師
    暖身:李秀珍老師
    帶領人:邱致遠老師
    李秀珍老師

    ㄧ、暖身:由秀珍老師帶唱:第三類人間音緣—拉達克的花香

    二、導讀分兩段:
    由邱致遠老師導讀
    第一階段~第一講總論八識:(一).識的意義與功能(二).識與根、塵的關係.
    秀珍老師導讀
    第二階段~(三)前五識與第六識的關係.(四)識與 心、意的關係.(五).識的三能變

    三、分享篇:

    秀珍老師的期許與勉勵:

    這學期很高興能夠學習大師《全集》裡的《在人間自在修行--八識講話》,認識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很重要, 唯識宗將人的思維和行為以八識來分析, 是認識自己的最佳途徑 。大師說了一個偈子:「 五識眼耳鼻舌身,心識能合又能分;末那傳達作使者,賴耶如山似海深; 賴耶幕後主人翁,指派末那作先鋒;心居中樞總指揮,五識活動如追風。」我們如果 了解五識在外境的作用,第六識的分別,末那識的執著,都會含藏在我們自己的大倉庫「阿賴耶識」,也就造成無窮盡的生命流轉。有了這層認識,大師說:「以八識為老師」,對境不執著,對他人多了同理與包容,更佳能掌握自我生命的樣狀,進而提升自我生命品質。

    邱致遠老師的心得分享:

    1.佛教是講「心法」的宗教,許多佛教經典都在談心的問題,其中又以「唯識學」對心的分析最為縝密透澈,「八識」則是唯識學的基礎。故大師要我們以唯識為老師,才能夠深刻了解心理的活動,才能保持心境的平靜及對他人的包容心。
    2.感謝大師以自拈的偈語來幫助我們暸解及掌握八識的相狀和功能(「五識眼耳鼻舌身,心識能合又能分;末那傳達作使者,賴耶如山似海深。」)
    讓我們暸解,前五識雖能感受外境事物,但只能直接領納外境,必須結合心識(第六識),才能產生分別作用。 心識可與前五識結合產生分別的作用,但也可離開前五識單獨作用。
    前六識造作的善惡業種子,並不會消失,會經由使者一般之第七識(末那識)傳達到如山高海深的阿賴耶識裡堆積,當因緣成熟時,種子會通過前七識現起行為(現行)。
    3.感謝大師又以偈語(
    「賴耶幕後主人翁,指派末那作先鋒;心居中樞總指揮,五識活動如追風。」)來描述八識的作用,
    讓我們暸解,第八識為根本識,前七識都是由第八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轉生」而來,故又稱前七識為「七轉識」。第八識指派第七末那識擔任前六識聯絡的先鋒,以及前六識所造一切善惡業的傳達使者。心識功能廣緣一切諸法,為人體之中樞,指揮五識追逐攀緣外境,補捉眾緣。
    4.前六識有認識、分辨、了別之功能;其中意識(第六識)最具主導作用,縱使前五識有了障礙,只要心識健全,一樣可發揮應有功能。如海倫凱勒雖然耳聾眼盲,仍可用心耳、心耳來努力學習,殘而不廢;又如知名模特兒王曉書雖失聰,卻能用心眼「看得見聲音」。
    5.第七識末那識有一獨特的功能為「恒審思量」,前五識是「非恒非審」,第六識是「審而不恒」,第八識是「恒而非審」。而第七識「恒審思量」的特性,這就是「我執」的來源,造成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也造成人我之間的隔閡,乃至世間的紛亂。
    6.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一座專收集前七識習氣種子的倉庫,此習氣種子具有熏染作用,遇緣則生起現行,稱「種子生現行」, 現行會再回熏種子生成新的種子,稱「現行熏種子」。故佛教很注重熏習的功能,佛法裡一切的修持(如誦經、拜佛、六度、四攝、五戒、十善、聞思修、戒定慧等),都是借「熏習」的作用,使我們身心得以轉染為淨。
    7.五根又分成「扶塵根」(外根)和「勝義根」(內根)兩種;扶塵根即眼、耳、鼻、舌、身等器官,勝義根則為神經細胞(如眼神經、耳神經);五根接觸外境(塵),需外根和內根共同作用,才會產生「識」。
    感謝今日大家的同堂共學,一起在佛法裡熏習、淨化。

    淑貞老師的心得分享:

    大師說的故事好動人~我聽著、哼著陶醉在拉達克的花香中、久久不已!
    記得今年4月 24 日在文山農場舉辦的台北教師山水讀書會,由我帶領大家唱頌~
    主題:人間音緣&人間因緣
    大師圓寂後,我常ㄧ早打開人間衛視,一首首緬懷大師的歌曲~緬懷大師的傳唱~感恩的心~
    領眾讚誦~人間音緣
    《照亮》~照亮呀照亮呀是您說的人生不空過,要活出三百歲的精彩和光亮。
    《小小的稻穗》~那美麗的傳說不是傳說,出生前小金人帶來金色的稻種,預言著揚州五百年後,將有一位乘願再來的普薩。
    《袈裟的一角》飄飄然的袈裟是他宿世悠遊的海洋。
    《揚州的青年》從揚州走出的青年..他發願總有一天,為夜歸的旅人點燈、為貧苦的人們指路。
    《萬朶的燈火》不要看我的字、請看我的心,如來的心、如風繫在空中、如雲遊過大海、如日溫暖人間、如月照遍五州;讓我們向大師說聲謝謝您,謝謝您為我們點燈,帶領我們走出茫茫的生死苦海。
    《星雲傳承》想念師父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什麼?
    《佛光四句偈》雖然我們不能常相聚,至少我們師徒心相繫,不忘慈悲喜捨遍法界,更要惜福結緣利人天;勤修禪淨戒行平等忍,常懷慚愧感恩大願心;我們會記取師父的教悔,做個正知正見佛光人。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