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法寶-常春讀書會
    時間:112年7月19日下午7:30-8:30
    地點:Zoom視訊
    召集人:鄭彩櫻會長
    主持人:鄭彩櫻會長
    導讀人:游詠程
    紀錄:游詠程
    參與人員:覺晴法師、林瑞嬌督導、吳美鴛、陳熏珠、戴寶珍、許蕙瑾、陳玉霞、陳貴美、林孝幸、溫秋鳳春、何碧芬、曹春佑等 12位
    讀書會教材:星雲大師《佛法真義》第2冊 環保與心保
    人生存在這個地球上,需要有大地才能立足,需要有陽光、空氣、水分等,才能活命。可以說,世間一切都是四大所成,這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緣起法」──世間一切都要靠各種因緣和合才能存在。

    而生命是世間上最寶貴的東西,宇宙之中,不只是人有生命,花草樹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有生命。依佛教的觀點,凡是能動的、活的、有用的,都有其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比方,一件衣服、一張桌椅、一輛汽車,只要你好好愛惜它,不隨便破壞,它就能多使用幾年。

    佛教對「生命」的定義,乃至對「惜生」、「護生」,都有很積極的作為與看法。所謂「大地眾生,皆有佛性」、「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因此「不殺故不濫墾,不偷故不盜伐」。佛教以平等心看待一切眾生,認為不僅對人和動物要有愛心,對山河大地也要加以保護。

    如佛教的睒子菩薩說:「我每走一步路,都不敢用力,怕踩痛了大地;我每講一句話,都不敢大聲,怕驚醒了大地;我也不忍心丟一點東西在地上,怕汙染了大地。」這就是一種慈悲愛物的環保意識。

    當然除了外在的生態環保,如自然界的保育、空氣的淨化、水源的清潔、噪音的防止、垃圾的處理等,需要大家共同一起維護外,佛教更講求心靈環保。

    所謂心靈環保,包括思想、觀念、語言、心意的淨化,例如:拒絕垃圾知識、思想不被汙染,就是思想的環保;觀念正確,凡事正面思考,就是觀念的環保;口業清淨,不兩舌、不惡口,就是語言的環保;心中無煩惱、嫉妒、不平、憤恨等情緒,就是心意的環保。

    所以我倡導三好運動:身做好事,不犯惡行;口說好話,不出惡語;心存好念,不懷惡意。一個人如果能行三好,則自身端莊正直;一個社會人人行三好,則社會祥和。

    不過,我想最大的環保還是心,我們的心就像工廠一樣,工廠的設備好,就能生產優良產品;設備不好,產品也跟著劣質,甚至還會造成外在的環境汙染。《維摩經》說:「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只是我們如何做好心靈的環保呢?像我們掃地也需要有掃把,打仗也需要有武器;同樣的,心中的染汙要清理乾淨,也需要工具和武器。那我們的武器是什麼呢?就是智慧、慈悲、忍耐、勤勞、慚愧、懺悔等,有了這些工具,就能打敗心中的煩惱魔軍,內心自然也就能得到淨化了。

    學員分享:
    會長分享:我們做實質環保也要心靈環保,放生不如護生。
    林瑞嬌督導分享:現在有些廟宇只燒1炷香或是用心香來拜神明,這是實質的環保;而心靈的環保包括思想觀念語言,
    佛光人行三好四給、服務大眾、守五戒。多一點放下少一點煩惱、多讚美少忌妒,多智慧少愚痴、多謙卑少傲慢。
    游詠程分享:星雲大師說一個人如果能從自己的心裡製造光明的見解、芬芳的思想、潔淨的觀念,生產陽光、空氣、淨水般的思想,踏實的做事,用心的學習,快樂的生活,必能擁有一個豐美而光明的人生。
    周利槃陀伽記憶不好,佛陀教他念「拂塵除垢」,他認真的工作,一心的持頌,他想:「塵垢是可從兩方面去看,一是內的,一是外的。外面的塵垢是看得見的灰土瓦石,是容易清除的;內心中的塵垢是貪瞋無明煩惱,這是要用大智慧才能清除。」 佛陀也很歡喜,嘉許周利槃陀伽,佛陀就對大家說:「誦很多的經文,不了解到經義不行,受持一句偈頌,照著實行,一定就能得道!」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