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含苞112.5.18
    時間:112年5月18日下午9:30--11:30
    地點:網路視訊
    主題:談淨土法門-第五講,有關淨土的問題(p.164 ~p.179)
    參加人員:李虹慧、鄭陳敦玲、賴碧華、李袖芳、洪美沙等五人。
    帶領/記錄:洪美沙

    一、上週複習
    問題一: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嗎?
    答:這問題是討論往生西方淨土的條件,依淨土宗祖師大德的主張,生淨土必定要具足「信、願、行」三資糧,以信為先,深信才會發願,願切才能導行;透過力行才可以滿願,才能證其所信。
    二、本週討論與分享
    (一)問題二:易行道、難行道與自力、他力的解說。
    1.總結:凡是依經教,在此土積累功勳,斷惑證真,修行「難忍能忍」,歷經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薩道者,稱為「難行道」。有別於歷代淨土宗祖師曰「末法眾生障重福薄」,淨土法門是可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念佛名號,則能乘佛願力,往生清淨國土速疾至不退轉地的「易行道」。
    (1)難行道:
    a.其他派全憑自力修習而無他力之助,又其他派的教義如海,義理繁複,在入門及修習的歷程都不容易著力,比較難。
    b.修持者,不僅本身須是利根,也要有清淨的環境,充分的時間及明師的指導等許多外在因素的配合,才容易成就。
    (2)易行道
    a.淨土宗是自他二力兼具,即「自力」的「信願持名」及「他力」的「佛本願」攝持力。而佛的「他力」比「自力」大,所以容易到不退轉位,是安樂的易行道。
    b.淨土宗的修持則不論根器,不論出家、在家,不論事閒、事忙,隨處隨時,行住坐臥都可以用功,所以比較容易行持,而得成就。
    (3)「易行道」、「難行道」,的終極目標是無優劣差別的。
    a.修行淨土的人求往生並非完全靠他力,主要仍須靠自己「信願持名」的實踐。因為往生淨土的終極目標,是要求能至不退轉地,成佛後再回入娑婆濟度有情,因此往生後仍得靠自力修持,才能達到目標。淨土法門是「難信、易行」之道,只是對於年紀大而力有不逮的人,則教他們專一念佛的捷徑。
    b.「信、解、修、證」是修行佛道必經的四個過程。難行道、易行道都需要明心淨性,均得靠自力修持,才能完成四過程達到目標。
    2. 討論:
    (1)一切法門要明心、淨心。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念佛可以明心。另,《淨土十要》說:「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可見念佛可以淨心。
    (2)念佛經驗分享,每位同學各不同。
    a.要心靜心淨,才能念佛,心亂無法念佛。
    b.心淨,能念佛。心亂則大聲念讓心靜下來。
    c.李虹慧老師: (i)禪坐、打坐來淨心,思惟煩惱來源,觀因緣,了解後放下。念佛淨心,會經行、運動時念佛;感受念佛意境,不計算數字,法會共修時才會大聲念。(ii)民國七十八年時,每週二夜友愛服務隊到淡水浩然養老院服務,帶長者經行念佛,長者動作慢,依照當時情況帶經行起腔念佛,並告知長者:不管帶領人用的語言是國語或台語、選的腔調是否相同,只要自己一心念「阿彌陀佛」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就能念佛一心不亂,乘願往生極樂淨土。
    d. 如心亂則念心經淨心,念佛則隨時十念法念。

    (二)問題三:帶業往生或消業往生?
    1.「帶業往生」的可能性
    (1)總結
    a.這思想,是淨土宗歷代傳統的信念。在《觀無量壽經》說,往生時便會有「品位高低、華開遲速、見佛早晚」的差距。
    b.往生者必定要修善業。即使是下品三生,造五逆十惡者,他臨終前至心的十稱念,仍能因念念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領受「十稱念」的善業。
    c.到了極樂國土,仍須聞「實相法」來除滅罪業,證明往生時,有的人是罪業並未消盡,即是帶業往生的明證。
    2.消業往生的可能性
    (1)總結
    a.「消業」若能往生,所消的當然是惡業而不可能是善業。「念佛一聲,可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可見念佛「造」善業的同時,即在「消」惡業。即惡業是用善業來轉化或減弱的。既然帶惡業可以往生,那麼消惡業也必定可以往生。
    b.提出消業往生者,不認同帶業往生;與經義不符合。
    「消業」二字,似乎是必須消盡所有的惡業。則極樂世界只能接引已經成就大道的佛陀往生,因為即使是菩薩,也還未斷盡「塵沙惑」。但佛、阿羅漢已斷盡三業已證無生,何必往生極樂或他處。消業往生似乎落於「見取見」。
    3.討論
    (1)有同學說:臨終前至心的十稱念,領受「十稱念」的善業,足見往生助念的功德很重要。
    (2)另有同學說:雖能帶業往生,但還是要在此生多精進修持,能懺悔、結善緣、多做義工培福、回向,多行三好、四給、五和、六度、七誡,讓往生後可因消業而重罪輕受。
    (3)另一同學說:母親生前常告知要多做善事、做義工培福,因此經營的越南工廠結束後,時間多了,就在普門寺做義工、帶領童軍團、學校服務如當交通導護已20多年。(同學們都很佩服其精進而思效尤。)
    (4)李虹慧老師說:碧華同學20多年的修持令人佩服,人間佛教是示教利喜,因此八萬四千法門要融合,隨經典提升自己空性智慧,並能次第隨機向眾生解說。感恩大師的福澤,有395大師全集讓大家研讀、學習、討論、啟發智慧。

    (三)問題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的究竟義。
    1.總結
    (1)佛陀證悟時,即明確告訴世人:「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我們的自性裡,本就具有與佛同等的無量性德與法性。所謂自性彌陀,指的就是我們也本具彌陀之性。
    (2)萬法唯心造
    a.《華嚴經》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意思是我們這顆心能作眾生,也能作佛;能造天堂,也能造地獄;法外無心,心外無法。
    b.「一念淨心能成佛」是「自性彌陀」,「一念淨心能造淨土」即是「唯心淨土」。
    十方世界三世諸佛都是我們一心所現,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故「一念淨心能成佛」是「自性彌陀」,「一念淨心能造淨土」即是「唯心淨土」。
    c.我們信仰佛教的人,應該以自己的信仰來創造心中的「唯心淨土」。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這首偈語是說我們的心是一座充滿寶藏的靈山,蘊藏著無比豐富的資源,要向內開採自性的寶藏,非捨本逐末,向外尋找寶物。
    d.如果每個人都虔修唯心淨土,不只自己生活在極樂,整個世界也能轉化為淨土了!
    2.討論
    (1)有同學說:唯心淨土讓自己在心情憂鬱時能轉念、轉境,人生的困苦挫折就容易度過與克服。
    (2)另一同學說:唯心淨土的信仰,相信人人心中有佛,而且性淨意純,便雖身處地獄,如同在天堂裡一樣的快樂;在唯心淨土裡,燠熱中可以安坐,苦難中也能自在。在生活中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自在、隨喜而作,在唯心淨土自在安然。
    (3)李虹慧老師說:(i)地球暖化,氣候變遷,不下雪處下雪,溫暖處竟熱至40度,疫情多變無法安坐,生活環境日趨惡化:土石流、地震、天災人禍、戰爭威脅,兩岸問題被炒作的威脅,唯有保有唯心淨土的信念,才能從苦樂參半的人生走出來,在生活中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自在、隨喜而作。(ii)早期在普門寺容師父當住持時,法會都會有20分鐘唱佛曲等人間因緣,大師圓寂要我們唱人間因緣,各道場合唱團集訓練習,以讚頌會紀念緬懷大師,提醒我們要實踐大師的法身舍利。
    (4)另一他同學說:曾童軍團集訓時,帶領唱誦心經,迴響很好,我們現在以山陰調唱「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這首偈語用唱的,易記且提醒自己「唯心淨土」提升信念。

    (四)心得分享:
    a.李虹慧老師說:
    謝謝今日的帶領人和共讀的夥伴們。
    (i)大師說:「帶業往生」也要精進用功,持戒修行。唯有努力精進,才能給有心修習淨土的人帶來信心與希望。(ii)個人奉行大師三好運動,在事業穩定後開始投入義工行列,隨著孩子成長,從小學、國中一直到高中,都在家長會和愛心團服務和老師、家長一起學習各項庶務和技能。後來孩子們都上大學了,我仍然為童軍團和交童導護服務為回饋。我深信「帶業往生」也聽母親的教導,能做就多做一些。更願在我這世的生命中盡量行善、精進、懺悔、回向,期能與一切眾生解冤釋結,共結善緣。
    b.有同學說:心念佛、佛念心,一念即心即佛,心本是佛,唯心淨土,淨土「念佛持名」一法,不僅入門容易,而且念佛一聲便可超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並得增長無盡善根福德。功高易進,比其他宗容易得多。這「念佛持名」易行道對於年紀大而力有不逮的人,他們專一念佛是往生淨土的捷徑。
    c.另有同學說:淨土是真正的「唯心之淨土」,確實有可到之處;彌陀也是真正「自性之彌陀」,真的有能見佛。這即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的真實究竟義,讓我們能在生活中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自在、隨喜而作。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