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法寶-初心讀書會
    時間:112年5月18日下午7:30-8:30
    地點:Zoom視訊
    召集人:鄭彩櫻會長
    主持人:鄭彩櫻會長
    導讀人:游詠程
    紀錄:游詠程
    參與人員:覺晴法師、林瑞嬌督導、鄭彩櫻會長、吳美鴛、陳熏珠、江邱月梅、戴寶珍、溫邱鳳春、陳貴美、許蕙瑾、陳玉霞、宋貴翠、何碧芬、曾玉釗、游詠程等 15位
    讀書會教材:星雲大師《佛法真義1》 發心
    經典說:「惡盡曰功,善滿稱德。」功德就是從發心中成就、增長,所以佛教的百千法門中,「發心」最為重要。

    佛教將「心」比喻為「田」、「地」;發心就是開發我們的心地。世間的土地經過開發,就可以建築,就能利用;世間的田地經過耕耘,就能播種,就有收成。同樣的,我們只要懂得開發心田,內心的寶藏就能一一出土;心的田地不開發,就是外緣、福德具足,也不能長出菩提之苗。就像一粒種子,如果沒有好的田地,它就不能結出好的花果。

    省庵大師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心發,則佛道堪成。」世間上,發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發心的力量不可思議。儒家的學者叫人要立志,佛教的行者要人發願;立志、發願,就是發心。心一發,則志可立;心一發,則願可成。

    有一位證得阿羅漢果的修行人,有一天帶弟子外出,徒弟背了包袱跟隨在後面,突然心裡起一念:「世界如此的多災多難,眾生如此的多苦多障,我應該有菩薩大慈大悲的發心,來救度眾生。」證得阿羅漢果的師父,因為有「他心通」,知道跟隨在後面的徒弟,發起度人的菩薩心,立刻停下來對徒弟說:「包袱給我,你走在前面。」徒弟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把包袱給師父,師父則背包袱在後面跟著。

    走了一段路後,徒弟看到腳下有一個水塘,成千上萬的螞蟻被水圍困,又興起一個念頭:「唉!世界之大,眾生之多,我連這水塘裡的螞蟻也沒有辦法救度,哪裡還能救度天下的眾生呢?」

    走在後面的師父,知道了徒弟心意,就說:「包袱拿去,走到後面去!」可見初發心後,要維持到完成是非常不容易的。

    發心的力量很微妙,例如:我發心吃飯,飯菜就會很好吃;我發心睡覺,就會睡得很甜蜜、安然;我發心做一個好人、做一件好事,就會心甘情願。心好像田地、沙灘、海埔新生地,開發後,就能發揮它的作用。心一發,所做的事情,品質就會不一樣,這正是所謂「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只可惜一般人只懂得要把荒地、山坡地,開發成為農地、建地,不斷心外求法,卻不知道我們心裡有無限的寶藏、無限的能源。聰明的人,應該反求諸己,應該由外向內來開發我們自己心裡的能源和寶藏;因為心裡的田地開發了,才能播種、才能生長、才能收成。
    解脫,不在別人,在自己;解脫,不在他方,在當下。

    學員分享:
    游詠程分享:發心從日常的簡單的開始,發心煮好吃的餐點、煮出來東西就美味;發心認真呼吸、做事就專注有效率;發心睡好覺,隔天起床身體能量就滿了有精神。為什麼發心後煮餐點會好吃,因為發心後去看食譜,學到不同食物、調味的特性;發心呼吸,認真吸每一口氣、吸吐之間放掉煩惱,頭腦輕鬆了做事自然有效果;發心睡好覺,注意就寢時間不做多餘的活動,神不外馳,精神飽滿。

    江秋月梅分享:人間佛教學報藝文裡面一篇涂順龍壇講師將大師1996年寫的墨寶全部記錄下來,用四句偈寫出來,好感人。說大師書桌沒有裝抽屜、淡薄,重視全人教育。披荊斬棘、五洲弘法,艱深難懂的佛教義理做成好聽的佛教歌曲,我看好多遍、好難過、好感人。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