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灣-菩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菩提讀書會
時間:2月6日星期五晚上7:30—9:30

    研讀: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召集人:許慧雲
    導讀:范淨明會長
    記錄:李毓卿
    
參加人員:范淨明、許慧雲、蔡淑淑、李昭琪、江秀芳、楚嚴淨、鄧馥銘、蘇研雲、李毓卿

    中國自古以來佛教的八宗:天台、華嚴、三論、唯識、淨土、禪宗、律宗、密宗都沒有脫離大眾,古代高僧都與學者、名流交往,佛陀出入王宮為各國國王和大臣說法。
    范會長強調星雲大師成立佛光會,弘法全世界和五大洲,正是實踐佛陀的教法人間化,讓大家都能接受。大師也提出四個宗要「家國為尊、生活合理、人間因緣、心意和樂」,要達到這個宗要,就得落實於生活中,人間佛教的生活準則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范會長說我們要真正每天都做到這六度,確實是不容易的,但是只要我們每天做深刻的反省和檢討自己所做的,努力改進並勉勵持之以恆,這樣日積月累就能夠進步。接著他請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使用佛法的體驗與沒有佛法之間有什麼不同?

    李昭琪說:在疫情之前每次參加法會都能夠受益數天,得到清淨、法喜、自在,現在只有靠自己努力的每天試著反省檢驗自己的習性,發現有不當的則努力修正,期望能日日都奉行大師的教導!
    
嚴靜説,自從學佛之後,感覺煩惱少了,執著也少了,更能夠體會、體諒寬容別人,替別人著想所以諸事就順遂許多!
    
范會長也表示,自從學佛之後,一般在開車的時候遇到有些開車的人不守規矩、不順心的事情,自己的內心起伏生氣的時間相對都減少,也不太容易發脾氣了!

    李毓卿分享到,自從學佛以後,對任何事情比較能夠逆向思考,比如在開車超速,被警察攔截,心裡反而感恩警察的即時糾正,避免不必要的或不好的後果發生,最近也是遇到房客收租有一點小麻煩,心裡也覺得應該為他們祈禱,祈禱他們能夠工作順利、家庭和樂、事事順遂,所以他們也就正常的在交房租了。
    
星雲大師說,信佛不是求佛菩薩給自己許多東西,這樣反而會長養自己的貪心,要學習佛陀的大悲,饒益世間,應該要學習奉獻、服務大眾而不求回報。

    范會長說他真是佩服法師的願力,因為大師在年輕時就說佛教靠我,並告訴我們不要把佛教當作保護傘,佛教在民間有各種形式的信仰,例如民間的信仰、迷信對神鬼的超能力,而起的敬畏之心;或者是附佛外道,還有就是三皈五戒奉行佛法的正信佛教。
    
大師所說的以入世的精神還要有出世的思想,這一點范會長希望大家來分享自己的理解。
    
江秀芳説我以為入世與出世,就像是蓮花出污泥而不染,能夠扎根於污泥,但是超脫不會陷於污泥中,雖入世而又能有岀世的思惟。
    
蔡淑淑説入世於眾中,能以利他、以服務為目的,懂得觀因緣、不執著,就如同大師所說的「處事無畏、和平共存」。
    
鄧馥銘説我以為是與人處事,先以欲勾牽,而後入佛智,要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許檀講師説,我們要釐清概念,什麼是出世,什麼是入世,古時候印度人覺得在世間很苦,所以他們憎恨世間,要出離世間,而大乘佛教對世間有正確的看待,宇宙萬物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皆由因缘而變化。星雲大師教導我們,對染汚的世間不要起煩惱,應該擔起責任,幫助受染污者,超越世間而與清淨的湼槃相應。訓練自我轉變習氣、轉化煩惱,調和入世和出世,由每個自相的清淨而化成共相的清淨,使世間成為淨土。
    
大師提倡要把四大菩薩的精神加以發揚,推動人間佛教,要以四聖諦與四弘誓願相結合,發揮悲、智、願、行為眾生無邊誓願渡、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范會長鼓勵我們,要以四弘誓願用於人間生活,就會落實「行佛」就是菩提道的實踐。
    
大師說佛教的教法講究無相、無我、無住、無求它呈現出無窮無盡、無量、無邊的世界,這是不同於一般社會的教育,只是學習知識與技術,現在的佛教應該提倡四大方向,一、以文化弘揚佛法,二、以教育培養人才,三、以慈善福利社會,四、以共修淨化人心,並且互相尊重包容,彼此合作不排斥,讓人間佛教包容一切,建立一個和諧的世界!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