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2023年5月6日 星期六 晚上8:10~9:30金觀音讀書會

    主題:國際佛誕節的意義
    【作者: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本文節錄自《星雲大師全集.僧事百講》
    選自人間通訊社-大師專區2022-05-08刊登
    地點:ZOOM線上讀書會

    帶領人:李法伯

    參加人員:慧禾法師、李俞嫻、李法伯、李儀嬋、李進士、洪美玲、王俐文

    今天讀書會真是個好日子,因為今天的讀書會剛好遇到英國查爾斯三世國王與卡蜜拉王后加冕典禮的日子,下星期也是媽祖娘娘的生日和母親節,5月16日是佛光山開山紀念日,藏經樓宗祖殿舉行話說星雲大師和全球同步抄經修持活動,5月26日農曆四初八是佛誕節,佛陀誕生的日子,整個5月充滿值得紀念和慶祝的日子。

    第一階段(聞)由帶領人提問,其他成員擇一回答,大家輪流導讀文章一篇。
    請問有什麼節日原本只是台灣民間的節日?佛誕節
    後來是由誰來爭取成為國定假日?


    第二、三階段(思、修)與會人員分享如下:
    Q1:請問當時星雲大師在哪一個報紙發表一篇文章,文章標題的內容是什麼?

    李進士:大師在《中國時報》發表一篇文章,文章標題叫作「我對佛誕節假日的意見」。

    Q2:針對那時各方對佛誕節是否成為國定假日的意見紛歧,大師提出四點意見請問是哪四點?

    李俞嫻:
    大師提出的意見有
    1、 佛誕節具有國際性的意義:
    如何和國際間聯誼,如何能讓我們和各個國家連線,佛誕節是最好的橋樑,例如在亞洲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泰國、斯里蘭卡、緬甸、日本以及韓國等,均是訂定佛誕節(衛塞節Vesak Day)為國定假日。
    2、 佛誕節具有和諧性的特色
    假如有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佛誕節,無論是國民黨也好,民進黨、新黨也
    罷,大家都能夠有機會在同一天佛誕節慶典中,彼此聯誼,相互來往,不
    管是本省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各種人等都能尊重融和,大家共聚
    一堂,促進友誼,增進和諧,消除其他對立的成見,就算其他宗教如道教
    和一貫道也可作為佛教的朋友;佛教向來尊重天主教、基督教,他們也會
    像賓客一樣尊重佛教,看來佛誕節公眾假日是有和諧性的特色。
    王俐文:
    3、 佛誕節具有文化性的象徵
    佛誕節是一股促進形成中華文化的原動力量。
    漢唐以來,以浴佛形式淨化人心發揮了我國優良文化的傳統,延續歷史的意義凝聚了民族的力量,可見佛誕節是功不唐捐,所以在提倡文化,發揚歷史意義的今天,佛誕節公眾假期尤其必要。
    4、 佛誕節具有工作性的效益
    有人說,現在公訂假日已經很多,加上周休二日,若再添增節日,是否會
    減少社會工商界的生產力?我認識一位信徒,他擁有400位員工規模的工
    廠,令人感興趣的是他規定所有員工每天上午8時上班的同時,大家需一
    起諷誦佛經半小時。我起初聞後甚覺訝異,不禁問他:「工廠如此規定,不
    知會否對生產力造成影響?」該信徒聽後,淡然一笑,回答道:「每日上班
    前的誦經規定,凡有品行不端之人,大都不願參加,所以我的工廠裡沒有
    壞人;而接受誦經規定之員工,其所產生的工作效率不只增加一倍。」
    慧禾法師:
    Q3:請問主持人,佛誕節是什麼時候正式成為國定假日?
    李法伯:
    一九九九年八月李登輝總統蒞臨佛光山,宣布翌年起,佛誕節正式成為國定假日,為佛教史增添新的一章。
    Q4:佛光山在哪一年的什麼時候在總統府舉辦什麼活動?
    李法伯:
    二○○九年國定佛誕節,佛光山首創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舉行「千僧萬眾祝佛誕.一心十願報母恩」國定佛誕節暨母親節慶祝大會,連續七年。總統、副總統、各國使節、模範母親、十萬民眾參加,盛況值得回憶。

    Q5:請問大家是否可以分享一下是否有參加浴佛節的活動?
    王俐文:沒有參加過
    李儀嬋:有參加過普賢寺的浴佛活動
    李進士:有參加過小港講堂、普賢寺的浴佛活動。
    李俞嫻:有參加過普賢寺的浴佛活動
    李法伯:有參加過凱道總統府的浴佛活動,以及佛光山、佛館、普賢寺…等分別院的浴佛活動。
    結論:(證)
    李法伯:浴佛節快到了,歡迎大家一起來浴佛。
    李俞嫻:普賢寺5月20.22日兩天在高雄火車站中庭,舉辦慶祝國定佛誕節雲水浴佛活動,歡迎阿文一起來參加,可以揪同事一起來參加浴佛活動。
    王俐文:好的,再撥空參加。
    李儀嬋:會去參加普賢寺的浴佛活動
    李進士:會去參加浴佛活動。
    慧禾法師:歡迎大家有空到佛光山浴佛唷

    最後,大眾恭讀大師所寫的「佛誕節祈願文」,為本次讀書會的結尾。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2023年5月24日 星期三 晚上8:00~9:30金觀音讀書會
    主題:命運與因緣
    【作者: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本文節錄自《星雲大師全集16.佛法真義1.佛法義理43 命運與因緣》
    選自人間通訊社-大師專區2023-04-29刊登
    地點:ZOOM線上讀書會
    帶領人:李法伯
    參加人員:慧禾法師、李俞嫻、李法伯、李儀嬋、李進士、洪美玲、王俐文
    今天歡迎大家一起來讀書會,響應閱讀星雲大師全集,本篇文章就是從星雲大師全集選取而出,讓我們藉由閱讀星雲大師全集,透過閱讀文章一起來緬懷星雲大師。
    第一階段(聞)由帶領人提問,其他成員擇一回答,大家輪流導讀文章一篇。

    Q1:請問世間上的人,遇到什麼希望可以改變命運?

    李儀嬋:世間上的人,有的遇到挫折災難,或運氣不佳,就到處算命、改運、求神問卜,希望可以改變命運。

    Q2:請問在文章內容裡面有說,佛經說什麼?

    王俐文:佛經上說:「有衣有食為何因?前世茶飯施貧人;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未施半分文;穿綢穿緞為何因?前世施衣濟僧人;相貌端嚴為何因?前世採花供佛前。」

    Q3:請問在文章裡面有提到,古德詩偈有說什麼?

    慧禾法師:「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Q4:六祖惠能大師也說什麼?
    李法伯、李儀嬋:「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唯人召;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此時,儀嬋用以上惠能大師寫的清唱一段人間音緣。


    第二、三階段(思、修)與會人員分享如下:
    Q1:請問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後有什麼想法,或是哪段話讓你有感覺?

    李進士:現代人注重「基因改造」,實際上「基因改造」就是佛教的「消業」,雖然名稱不同,但意義是一樣的。
    像消業障就是要行深,基因改造就是要改造自己,了解自己要做什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面說的就是要行深,舉例:水溝裡面有樹葉,想要用水沖走,但是水流不大,樹葉無法被沖走,水流大的話,水溝的樹葉就會被沖走,水溝就不會阻塞。

    慧禾法師:文章前面第一段有說,世間上的人,有的遇到挫折災難,或運氣不佳,就會想要怪罪別人,因此,佛法是破解命運不好的最好方法,怎麼說呢?佛法流傳世間2600年,例如:有的人跌倒可能會喪失性命,有的人學佛後精進修行,走路跌倒時,還能大事化小,因破解命運不好的方式有:
    1. 修福報:關心家人,朋友,廣結善緣,增加自己的福報。
    2. 捐贈錢財、捐贈醫藥用品、造橋修路...等。藉由做好事修福報改變自己的命運。
    3. 一切不好的事我們要遠離
    4. 要修智慧,我們可透過閱讀佛經,增加智慧。
    5. 要修相貌音聲,我們可以通過修養來改變我們的氣質。

    李法伯:要廣結善緣,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例如:我以前不適長的漂亮,但是也不適很醜,就是普通,好幾年前我曾經買花供佛,只要壇城的花謝了,我就會買新的花來供佛,這樣的供花的方式持續了一個多月,期間沒有間斷,有次要拍身分證的大頭照,去照相館拍照完成,發現自己的相貌便有改變,發現自己變得很漂亮,照片是沒有修圖的,連照相館的小姐也說妳的大頭照拍起來很漂亮很好看,其實當下沒有想哪麼多,直到幾個月後才想起,會不會是因為買花供佛的關係,才讓自己的相貌變得莊嚴。
    李法伯:祈福消業,這也讓我很有感覺,因為自己也會去宮廟參訪和參拜,發現現在的宮廟也有組織誦經團,誦經團也會送藥師經、阿彌陀經,或是看宮廟的主神是哪一尊神祇也會唸誦有關該神尊的經文,目前宮廟的誦經團都用台語唸誦居多。

    李儀嬋:在第一頁內容《雜寶藏經》提到有說到,一位小沙彌因為只有七天壽命,因為救了被困在水中的螞蟻,因此壽命得以延長,就讓我想到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的作者曾經是一位秀才,每次考試都考不上,差臨門一腳就考上了,後來作者就去算命,算命的說他這輩子沒有考上的命運,而且壽命將近,後來就有人指點作者要做善事,例如:造橋鋪路,廣結善緣,後來真的就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有人說他沒有子嗣,可是因為他行三好反而改變作者的命運。

    王俐文:要改變命運就是要修心,要改變自己的行為舉止,隨時調整自己,不要讓自己若入慣性當中,你的願力要大於自己的業力,要自己發自內心願意去做這件事情,願意去改變。

    李俞嫻:我覺得最後段,就是我們的善念,只要內心的善念增強,惡業自然會轉弱,惡業弱了福報就來了,過去造的業要一下子消除乾淨,並不容易,所以要發大心及恆長心;只要肯發心,凡事無所不能。這讓我想起一首歌,就是大師寫的一半一半,歌詞是;白天一半晚上一半,善良一半邪惡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
    真的一半假的一半,佛的世界一半魔的世界一半,你一半我一半,這個世間誰也無法統一另一半,努力好的一半壞的一半,自然就會好,把善的發揚光大,把善增長,這就很大的進步。
    (聆聽人間因緣)
    帶領人李法伯請俞嫻播放潘安邦唱的人間因緣和大師寫的一半一半的人間因緣兩首歌曲。

    結論:(證)
    李儀嬋:舊的業障消除了,並且從此行善不再造惡業,善的能量增加了,基因就改造了。
    王俐文:我要行三好。
    李進士:做人做事要憑良心,要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四給。
    李俞嫻: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懺悔發願,廣結善緣,參禪打坐,抄經定心,做務培福,誦經拜佛乃至受持五戒十善,行六度波羅蜜都是我們消業的武器,謝謝。
    慧禾法師:心念改變,當下就已改變我們命運的方向了。
    李法伯:廣結善緣,行三好,行三好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功。

    迴 向: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2023.7.19 (三) 20:10~22:00 金觀音讀書會ZOOM線上舉辦(紀錄)
    參與成員:慧禾法師、慧一法師、李進士、李法伯、李俞嫻、李儀嬋、王俐文,共7人。
    紀錄:李儀嬋
    本次讀書會由 慧一法師 擔任帶領人,
    文章主題:佛光山靈感錄{207} 王爺指點誦經
    作者:慧宣
    出處:人間福報
    出刊日期:2008-11-3

    一、由帶領人提問,其他成員擇一回答。大家輪流導讀文章一遍。

    二、由慧一法師現身說法,他俗家與南鯤鯓王爺的因緣,王爺不只庇佑他們一家大小平安,也庇佑整個村莊的人居住、出入皆平安。
    慧一法師說因母親出車禍腳受傷,王爺指點她母親要先看醫生,再找出家人誦經,就能消災解厄。當時他的弟弟跟母親說可以找出家的哥哥慧一法師誦經迴逈。正因如此,慧一法師的媽媽才開始贊同他出家。
    換句話說,是南鯤鯓王爺協助慧一法師度化的他的家人。

    三、其他成員也各自分享與拜媽祖、拜關公的因緣。
    有成員分享,因為拜關公,關公就引領她在在東部找到同樣是拜關公的碾米廠。更神奇的是,那間碾米廠除了家拜關公之外,同時也是我們佛光山的護法信徒。
    藉由關公的引介,可以找到同樣拜關公的佛光人,進而買到優質良米來供僧。

    四、最後慧一法師補充,雖然他已經出家至今已20多年,但若有機會到王爺廟,還是會入廟跟王爺頂禮,感念王爺一路相伴與庇佑。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2023.10.14 (六) 20:10~22:00 金觀音讀書會(實體+線上)舉辦(紀錄)
    參與成員:慧禾法師、李進士、洪美玲、李法伯、李俞嫻、李儀嬋、王俐文,共7人。
    紀錄:李儀嬋
    地點:禹舜地政士事務所 + ZOOM線上

    本次讀書會由 李法伯 擔任帶領人,

    文章主題:入地獄救母親 地藏菩薩孝感天地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807741
    出刊日期:2022-08-26
    文/出處:人間福報綜合報導

    一、由帶領人提問,其他成員擇一回答。大家輪流導讀文章一遍。
    二、各自分享閱讀文章後的聯想
    洪美玲問:地藏王菩薩是韓國人嗎?
    王俐文答:唐朝時期的新羅、高句麗、百濟就是現在的朝鮮半島,而金喬覺來自於新羅,所以對照現在的國家地理位置,地藏王菩薩是韓國人。
    李俞嫻分享:小時候蒙地藏王菩薩接引,到地晈法師的道場修學佛法。參加兒童下令營、八關齋戒等。每當法師在挑選當班首/護法人員,心裡就會默禱不要選我,結果最後就被選中。然後在學佛門行儀時,又覺得怎麼佛教的規矩這麼多?直到後來接觸佛光山道場後,才發現原來佛教的規矩大家都一樣,就不覺得辛苦了。
    李儀嬋分享:讀到這篇文章,才發現原來小時候就受地藏王菩藏接引到佛門道場學佛,例如從花蓮太魯閣的牌樓行腳至天祥祥德寺。或是週末假日晚上9點多,到高雄新光三越三多店搭遊覽車到台北社子島、林口體育館參加兒童夏令營、八關齋戒等。雖然每一場活動都很辛苦,但也都法喜充滿。候來因緣變化,受藥師佛接引才踏入佛光山這個大家庭。
    李法伯分享:有次在雲居樓當法務義工,突然發現在怎麼有一隻獨角神獸出現,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地藏王菩薩顯靈示現給我看。地藏王菩薩不可思議!如圖示!
    慧禾法師分享:以孝來跟大家分享:
    小孝:能養,在物質方面:衣食無缺,是對父母最基本的奉養。
    中孝:能養,又能善體親意。
    大孝:能養,又能善體親意,又能顯親揚名。
    大大孝:能養,又能善體親意,又能顯親揚名,又能立身行道,救父母靈性超脫生死。
    佛光山有很多法師是是兄弟姐妹一起出家、姑侄一起出家等,都是盡大孝的一種。
    有法師在早期出家時候尚未得到家裡的的允可,但到最後家裡的雙親反以出家的兒女為榮,以可跟星雲大師為同框合照為榮。
    這些都是盡孝報恩的方式。
    三、結論:行孝要即時。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2023.10.25 (三) 20:10~22:00 金觀音讀書會(實體+線上)舉辦(紀錄)
    參與成員:慧禾法師、李進士、洪美玲、李俞嫻、李儀嬋、王俐文,共6人。
    紀錄:李儀嬋
    地點:禹舜地政士事務所 + ZOOM線上

    本次讀書會由 慧禾法師 擔任帶領人,

    文章主題:共生與共榮〔2023 世界會員代表大會〕心保和尚大會主題演說
    文:人間社 楊璽樺 高雄大樹報導
    出處:人間通訊社 2023-10-07

    第一階段(聞)由帶領人提問,其他成員擇一回答。大家輪流導讀文章一遍。
    第二、三階段(思、修)各自分享閱讀文章後的聯想

    王俐文分享:
    經過三年的疫情洗禮,就旅行社而言,旅行社是無法單獨存在的,大家都是唇齒相依的靠在一起。

    李俞嫻分享:
    文章提到大師曾開示,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萬事萬物之間,都是因緣關係的存在,彼此應該互相尊重、包容、和好,有共生才有共榮。主要是在教導我們廣結善緣。

    李進士分享:
    1.文章提到要環保護生,與地球共生共榮。吃素可以響應環保與護生。但最近在新聞報導看到有人發心要吃素,但去素食店包便當,夾6樣菜要被收700多元的餐費。若這樣的新聞常常發生,該怎麼推廣吃素呢?
    2.雙方要在共同點上(要有共識)的前提上,才有辦法共生共榮。

    李儀嬋分享:
    在工作上業務需要,常常要接觸到很多關係企業的同仁,從中溝通協調事情。但大家不約而同的目標,就是要把上級主管交辦事情做好且不要被罵。
    所以每次與關係企業同事溝通討論時,會把許多隱形的工作做好。例如多給關係企業一些提醒及叮寧,整個事情就可以順利完成。
    我的想法很簡單,因為如果事情沒有做好,主管會先罵我之後,再去罵關係企業的同事。所以為了大家都不要被罵,我在第一關審案件時,就要先把關好。
    而關係企業的同事都誤以為我一直在幫她們,但事實上我是在幫我自己。但也因為大家都有著「不要被罵」的共識,所以不論我的初發心在是幫我自己,但因為同體共生、共生共榮,所以幫自己的同時,也就是在幫別人。

    慧禾法師分享:方向不對,努力白費;方向找對,事半功倍。

    佛陀如果沒有六年的苦行,那有菩提樹下、金剛座上頓悟的一刻?十大弟子如果沒有經歷各自的苦難,何來道業的成就?南陽慧忠國師,居山四十年;東林慧遠大師,三十年不出廬山。禪門諸祖所受的屈辱難堪,都成為他們弘道的資糧,成就了莊嚴的聖格。
    佛光人除了效法古德先賢的刻苦自勵,我再以松、梅、蘭、菊的特質,提出四點勉勵大家。

    一、佛光人要像千年老松:禁得起歲月寒暑的遷流

    松樹是世間上較為長壽的植物,因為它禁得起歲月寒暑的遷流,所以長得又粗又高,因此常有人用它來比喻老人的壽命,為人祝壽時也常說:「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我們能像山中的老松,挺立在山林水邊,年年月月,風霜寒暑,終不枯萎,一直展現它的生命,向有情世界驕傲的宣示它的韌性嗎?佛光人應該有像千年老松的生命力,不怕路遠,不怕年久;如禪師們,寒冷的時候到寒冷的地方去,炎熱的時候到炎熱的地方去,能夠承受得起寒暑歲月的遷流。果能如此,我們的道業、學業、事業,還怕不能有所成就嗎?我們不能安住於崗位,不能經過人情世故的洗鍊,沒有時間歷史,如何能養深積厚呢?

    讀書的人要經過十年寒窗苦讀,練武的人要歷經數十載的熬練筋骨。如果能在禪堂裡一支香、一支香坐下去,十年、二十年不動;在藏經樓上,閱藏讀書,八年、十年的精進用功,甚至陀頭行單裡,有你三十年的道行,何患大器不能晚成?

    速食的力度不能持久,速成的物品不能耐長。日本有一位僧侶,總是嫌中國的僧侶學術不夠深厚,當他在天童寺見到一位老人,問他多少歲?答曰:「八十歲」。又問:「所任何職?」答:「典座飯頭」。再問:「做了幾年?」他說:「六十年了。」聽了這一句話,日本僧侶不得不合起掌來,深深敬禮。

    六十年的安心,一甲子的飯菜結緣,不成道者,幾兮?所以,才可以和千年老松相比,才能不計歲月的遷流。人生就如馬拉松的跑步,要靠生命的耐力,走得愈久、愈長,才能有成績。

    二、佛光人要像嚴冬臘梅:受得了冰天雪地的考驗

    詩云:「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梅花經過嚴冬的冰霜雨雪,愈冷愈開花。這是說,人要能禁得起考驗,不要因為環境的壓力而動念改變自己的心志。一個青年學子,在叢林參學,無情的打罵、無理的委屈,要能禁得起、熬得過,才能被老師詡為僧才。像禪宗二祖慧可的立雪斷臂;像浮山法遠,一盆水澆不熄他求法的進取之心。再如六祖惠能的「侮辱不以為恥,迫害不以為意,卑屈不以為賤,艱難不以為苦」;密勒日巴愈歷苦難,愈受挫折,愈快成道。乃至諸佛菩薩,修行要歷經三大阿僧祇劫,都不以為遠;修行成佛要歷經千生萬死,更不以為苦。這些都是我們佛光人學習的典範,應該時時以此自我砥礪。

    世間上,美麗的花兒雖多,大都禁不起寒冷;能幹的人才雖有,大都禁不起挫折。我們自出生以來,受到父母的呵護,在愛的培養下成長,但是要想成材,就必須面對嚴格的訓練,如果我們禁不起千錘百鍊,大死一番,如何能脫胎換骨,如何能成就一生功業呢?

    一朵梅花,芬芳遠揚,也是要經過冰雪寒霜的考驗;花的種類雖多,但如梅花獨傲枝頭,就不容易尋找了。佛光人應該有這種志氣,當發如是願,才不愧立足於天地之間。

    人生在世,挫折委屈,侮辱傷害,可以說無處沒有,就像雨雪霜寒,終有季節的考驗,如果頂不住外境打擊,就會自己倒下來,過不了冬,撐不過嚴寒。假如能遭受挫折不以為苦、受到侮辱不以為意,把苦難當成營養,把傷害視如甘露灌頂,在叢林裡安住,與眾和諧相處,反能如梅花吐露芬芳。叢林裡的四十八單職事,行行都能,就像十八般的武藝,樣樣精通,將來久經沙場,成為一個有苦不覺得苦,有難不覺得難,做一個不受情緒左右的佛光人,如此,則何患不能成就一番功業呢?

    三、佛光人要像空谷幽蘭:耐得住清冷寂寞的淒涼

    往昔的僧侶,割愛辭親,出家學道,或者深山叢林居住,或者山林水邊苦行,或是獨自茅屋清修,或是身單影隻雲遊參訪,既無群眾,又無供養,沒有人情的溫暖,沒有食住的方便,像空谷幽蘭,只寂寞的在山壁上成長,直到空谷飄香方為人所知,那是要經過多少淒涼歲月的熬練呀!

    一個人一時的不得志,不必氣餒;人生需要培養許多因緣,才能大器晚成。陽光、空氣、水分,如果少了一些因緣,即使你是很好的種子,也不能發出蘭花的清香;所謂「千錘百鍊」,要待機緣成熟,百花燦爛,才有芬芳。就像雪竇禪師「陸沉禪堂」、道安大師「力役田舍」;又如唐朝的慧熙法師「衲衣一時」,等待因緣;承遠法師「人疑僕從」,他也不計較,這些大德的行誼,正如蘭花,慢慢的散發他們的芬芳。

    人,最怕的是高不成低不就,尤其滿瓶不動半瓶搖;當一時的時機因緣不具,不必強行推銷自己,更不必急於出頭,正如黃金鑽石,不要急於求售。做人如果能像玫瑰薔薇種於市街道旁,當然很好,只是價值有限,不若幽谷蘭香,更為高貴。

    姜太公八十歲才遇文王,神鼎諲禪師隱居南嶽二十年才被推舉出來當住持。青年人不要太過炫耀一時的才華,是真的珠寶鑽石,不怕沒有人識貨。 「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飯未煮熟,不要妄自一開。」做人要耐得住,要等得及,就像醃菜,時間愈久,愈是甘美;又像醬瓜,封口愈是緊密,愈是清脆。黃龍禪師說:「道如山,愈飛而愈高;道如地,愈行而愈遠。」在學道的路上,我們要能像古德,不急於出頭,要像空谷幽蘭,發出自然的芬芳,但也不必孤芳自賞。一盆蘭花置於庭院,雖不豔麗,但是百花必然尊敬他的品格;溈山禪師願做一頭老牯牛,為眾生服務。假如我們願做一盆幽蘭,散發芬芳,供養十方,不也是同等的貢獻嗎? 佛門的隱居、閉關、禁足、自修,都是讓時間來醞釀;能夠等待因緣成熟,龍天推出,適時弘法利生,自能如空谷幽蘭,散發真理的芬芳。

    四、佛光人要像秋天黃菊:熬得過寒霜雨露的摧殘

    「荷盡猶有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所以周敦頤愛荷,陶淵明愛菊。佛光人受人尊重,不在於你的成就多麼輝煌、偉大,而是佛光人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的節操;正如菊花,即使,榮華過去,花葉殘敗,它的枝幹仍頂立不屈,向風霜雨雪展現傲然不拔的個性。今日的社會,像牆頭草,東吹西倒;像蔓藤到處依附,到處攀爬,不計是非利害。佛光人要像秋天盛開的黃菊,展現它的雍容華貴,固然是其本性;即使歲月和氣候的變化,摧殘黃菊,葉落枝枯,它仍然在風中頂天立地。 古人說:「大丈夫達則兼善天下,不達則獨善其身。」唐朝韜光禪師「不赴俗筵」,宋朝無德禪師「八請不赴」,元朝世愚法師「廢寺隱居」,明朝無聞聰禪師「久處深山」。就算是佛陀,他也是「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因此我們佛光人不必羨慕榮華富貴,不要見異思遷,要像黃菊保護自己的晚節,才不負一生之勤勤懇懇,佛光人的貢獻,也才能全始全終。

    這一講的怎樣做個佛光人,以植物的四點特性來勉勵佛光人。這四點是:
    第一、佛光人要像千年老松:禁得起歲月寒暑的遷流。
    第二、佛光人要像嚴冬臘梅:受得了冰天雪地的考驗。
    第三、佛光人要像空谷幽蘭:耐得住清冷寂寞的淒涼。
    第四、佛光人要像秋天黃菊:熬得過寒霜雨露的摧殘。

    第四階段證:

    李進士:家和萬事興。

    李俞嫻:共生共榮是信仰傳承治家之道。

    王俐文:我們都是生命共同體。

    李儀嬋:誰都不能單獨存在,大家要互助互敬、共存共榮,那才是懂得佛法的核心精神。

    慧禾法師:
    幸福安樂,是每個人所渴求,也是全人類所追求的願景,有幸福的人生觀才有安樂的生活。希望今後我們所有的佛光人,以及有緣的十方大眾, 大家都能涵養「知足淡泊」的性格,擁有「慈悲包容」的心胸,學習「提放自如」的灑脫自在,圓滿「無私無執」的人格,共同為人類的幸福與安樂奉獻心力,創造 一個現世幸福安樂的「人間佛國」。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高雄-金觀音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6 個月前
    2024.05.01(三) 20:10~22:00 金觀音讀書會(線上)紀錄
    參與成員:慧禾法師、李進士、李法伯、李俞嫻、李儀嬋、王俐文,共6人。
    紀錄:李儀嬋
    地點:Zoom線上

    本次讀書會由 王俐文 擔任帶領人,

    文章:佛光溫馨的人情味
    出處:雲水歐洲
    作者:滿謙法師(佛光山海外巡監院院長、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

    本次讀書會由王俐文首次擔任帶領人,她加入佛光大家庭的時間不長,她說會選擇這篇文章是盲翻書,閉著眼睛翻書然後就翻到這篇主題,仔細閱讀後就發現內容跟我們的生活非常的契合,所以就選來跟大家導讀討論及分享。
    讀書會的討論是按「聞思修證」方式來進行互動,首先大家輪流讀念文章一遍,再由帶領人提問,成員依序回答。
    其次,成員各自分享文章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段落或是曾經有過的相關經驗。
    儀嬋分享說:「2002年高中畢業大考後,到佛光山當第一屆國際禪學營的義工,常住體諒學員均為西方學子,每日早餐特別準備西式自助餐給各學員享用。而學員特別喜歡禪修,每日早上課學員們都會自主性的拿著座墊到靈山勝境去禪修。這二段的經歷,與文章說的世界各國的菁英青年,一直圍著滿謙法師諮詢禪修、生與死等議題,以及日內瓦佛光山為配合來賓的飲食習慣特別準備西式自助餐來待客等內容,特別相應。」

    俞嫻分享說:「感謝星雲大師全球建道場,每當海外的信徒向大師祈請在當地興建道場,只要有因緣,大師都會滿大家的願,在全球各地興建道場,道場的規模不一,小、中、大等均有,讓信眾在世界各地都有一個『家』可以依歸。」「像我第一次出國就是去美國西來寺參加國際青年會議,去到西來寺就覺得好有家的感覺。後來自己去新加坡、馬來西亞,也去參訪新加坡佛光山、馬來西亞的新山禪淨中心。因為大師全球興建道場的因緣,我也順勢帶新加坡的朋友一同去參訪,後來她們自己去東禪寺參訪,還會特別跟我視訊,我也覺得很歡喜。」

    法伯分享說:「記得以前在山上參加國際青年會議,跟世界各地的海外青年交流,瞭解各國的風土民情、政治文化,開展自己的視野。這篇文章提到有位教授帶著世界各國的菁英青年到日內瓦佛光山參訪,也讓我想到大師曾說弘揚佛法要本土化,所以這批到日內瓦佛光山參訪,與法師不停的討論對佛法、禪修、生死、人間佛教等的想法,就是在落實佛法本土化的過程。大師當初選擇在瑞士日內瓦蓋道場真的很有遠見。」

    另外,本文內容為滿謙法師在瑞士佛光山日內瓦會議中心接待世界各國菁英青年。到目前為止金觀音讀書會的成員都沒有去過日內瓦佛光山,所以慧禾法師利用網路資源:YOUTUBE上介紹—「佛光山日內瓦會議中心」的影片讓大家認識佛光山日內瓦會議中心源起及建築設施等。讓大家先種下未來到佛光山日內瓦會議中心參訪的種子。

    慧禾法師另補充說明:「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處在2002年正式向聯合國提出申請入會資格,經過一年審核,終於在2003年7月獲得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ECOSOC]的同意,正式取得聯合國非政府組織 NGO諮詢顧問身分。同年12月更獲得聯合國秘書處新聞部[DPI]的授權,成為負責傳播聯合國資訊的非政府組織工作夥伴之一。」
    「聯合國全世界所承認的二千餘個非政府組織NGO之中,國際佛光會是極少數由華人為主的民間團體代表之一,而身處各宗教性質團體之林,國際佛光會為僅有的北傳佛教代表,實為殊勝!」
    所以佛光山在瑞士、奧地利、泰國曼谷等世界重要交通據點設置道場、議會中心等,讓佛光山在NGO可爭取更多的權益。

    再來由帶領人指定分享主題:
    1.參加佛光山國際青年會議與海外青年的交流心得及啟發;
    2.至佛光山海內外分別院參訪的心得感想。

    俞嫻分享說:「記得2002年第一次去美國西來寺參加國際青年會議時,人生地不熟,剛好看到幾年前認識且熟識的澳洲青年也來參加本次活動,就覺得很開心,因為已經有找到認識的朋友就會覺得比較有安全感。另外,參加國際青年會議讓我視野更開闊,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一樣。雖然當時自己的語言能力不是很好的,但藉著翻譯及自己的基礎語言,還是可能瞭解各國青年在他們當地的發展及未來展望,才明白原來人生不是只有短暫課本裡的知識,也還有其他可以為國家、為社會、服務、利益眾生的事情可以做。」

    法伯分享:「參加國際青年會議可以增廣見聞,如俞嫻所說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一樣。在還沒有出過國之前,就能和世界各國的青年交流。因為接收到不一樣的新知刺激,就會更加廣闊學習新的知識及技能,特別是加強語言,讓自己可以跟海外青年做基本的交流。」「這也是一種善的循環,例如以前在青年團認識的加拿大青年,她後來到佛光山出家,之後又調去澳洲南天寺服務。去年她帶青年團回山尋根,我們也就順著這個因緣,協助帶領澳洲青年到高雄市區參訪壽山寺、普賢寺、佛教堂等,甚至有的需要買些民生用品、伴手禮、剪頭髮等,我們盡量幫助他們去完成心願;展現了佛光的人情味!」

    儀嬋分享:「在高中畢業後的暑假,到山上第一屆國際靑年禪學營當義工,每天跟著那些國際青年一起早晚課,有時候也會跟他們一起上禪學營安排的佛學課程,當中發現這些海外名校生在課堂上真的很愛、也很會問問題。就算課後的心得分享座談會,他們也很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感受。所以我在這段時間的薰習之下,也就受到了很大影響。例如上了大學之後,在課堂的上一定會跟老師互動、提問問題等,有不懂的、疑惑的一定要問到懂、問到明白。哪怕當中有同學覺得我為什麼不安安靜靜的老師自己講完課,我們也就默默的下課就好,我還是不受該同學影響,把在課堂上覺得有問題的方地提出來。甚至到現在的職場上,依舊維持有話會要說的做風,就算有同事說不要太多的想法,照著上級交辦的事項去做就好。不要有自己的想法。但我發現有些不對勁的地方,還是會私下跟主管反應。」
    「也因為在禪學營當義工的時間比較長,將近1個月的時間。所以跟禪學營的青年有比較深刻的交流,有一次常住安排到高雄港搭船遊高雄港,下午就放風各自活動,我就帶著加拿大青年Florence及美國青年Josh,去逛了大遠百的誠品書店,文化中心的常設書展。剛好Josh是學中文的,看書展中看到有整套的古典書籍,立馬就下手把整套的書籍帶中。之後又帶著他們二位到家裡做客用晚餐。讓他們感受到佛光家庭的溫暖。」
    「後來跟Florence依舊保持聯絡至今,她也陸續來台好幾次,在台期間若有什麼樣的需求,我們會彼些互相照應,例如她要幫她爸爸買了打太極拳時穿的衣服,我們也就事先幫她打聽,讓她可以滿她爸爸的心願。而她也會帶我們剛好有需求的東西,從加拿大帶來給我們。也就印證了孔子說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慧禾法師分享他在南投清德寺帶領青年團的心得,他說:「法師對青年的願望,就是培養青年對佛法的信心,增進自己對佛教的願力,學習過去的諸佛菩薩,發種種的大願,從對三寶、對眾生的信心中,來增加我們的道念,道念才是我們的根本,好比一顆樹有了根,將來才會枝繁葉茂,有了信願,才能以佛法來感化世界、教化眾生,有了道念才能轉化外道及世間的輿論跟不好的是非,才不會被外道及世間的事情轉得暈頭轉向。所以佛教的青年要從信願中來增進我們的道念,才能為佛教創造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青年就是我們的主心骨,我們未來的種子。不論未來的社會青年,還是佛教的青年,大家都很重視,所以在各道場都可以看到青年團,有社青及學青。清德寺起初沒有青年團,但因道場要辦兒童夏令營,所以開始招募青年,之後就成立的青年團。因青年們常常辦聚餐,所以常住就跟青年們約法三章,若有法師在場的餐會,大家全部都吃素;若沒有法師出席的餐會,青年們就可以隨意。也因為大家在青年團裡相處久了,也有共識,慢慢的就有青年主動找法師分享自己的私人問題,例如:某青年跟法師說我好像喜歡誰耶…等等之類的問題。我們法師的也是鼓勵他們可以共成菩提眷屬,成立佛化家庭。最後,當初清德寺的靑年男男女女共12位,因為大家彼此認識有共識,就有5對菩提眷屬,成立了佛化家庭,結婚時還邀請法師去加參喜宴。」「大師也鼓勵青年向下札根,成立佛化家庭,未來才能接引更多的人來學佛。」

    最後俞嫻、法伯、儀嬋三位各自分享了海內外道場參訪的心得,在各道場法師對她們的照顧有加,讓她們不論走到哪裡都有家的依歸。

    結尾,禮請慧禾法師結尾及開示!
    慧禾法師說:
    我們生活在人間,人間的生活裡,都需要有個基本安住的地方,稱為「家庭」。一個人沒有家,就是流浪漢。因此,除非是乞丐,或是孤苦無依的人,才會沒有家;否則一般正常的人士,都有家庭,有父母,有妻子兒女,有兄弟姊妹,有家人眷屬。

    甚至,從一個家庭,還可以繁衍出很多的家庭:我的親家,我的叔伯父之家,我的兄弟姊妹之家,我的朋友之家。總之一句話,各種人等,不論是士農工商,不論是貧富貴賤,都有一個家。所謂「金角落,銀角落,不及自家的窮角落」,可見這個家給我們溫暖,給我們庇護,給我們遮風避雨,甚至給我們安全。

    天下的遊子,只要聽說要「回家」,都是一件歡喜的事情。所以家庭一定要和順、和睦、和好,回到家裡來,才會有家人相依相親、相互尊重的歸屬感。甚至,儘管天下的人都不了解我、誤會我,我自己家裡的親人,總會對我了解;我就是有一些什麼缺點、毛病,我的家人都能諒解我、包容我,所以我的家很可貴。

    這個家是我們「色身歸屬」的所在,它讓我們白天外出,晚上有個地方可以回家。但是這個家庭,只能穿衣吃飯,只有親人、朋友相聚;因此聰明的人,除了這個有形有相的家庭之外,他還有一個信仰上的「法身慧命」之家。

    這個家庭是什麼?就是他信仰的道場。他可以在道場裡去增加信心、增加慈悲、增加道德,可以在這裡學習做人處世。所以第二個家庭「慧命之家」,就等於是我們人生的加油站,等於是學校,等於是百貨公司,可以購買人生所需要的各種法寶,可以讓我們學習很多的知識與本領,可以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充實與提昇。

    當你有了信仰的、道德的、精神慧命的家庭之後,人生就會不斷的成長。比方說,你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你布施、持戒、忍辱、禪定,或者你信佛,不是光求佛、拜佛,也可以行佛。從這種法身慧命的家庭裡,能夠修學成熟以後,將來必定可以升華、超越,到達一個最高的目標,也就是第三個家。

    這個家,是天堂、是淨土,是極樂世界,都是看你的因緣。你從第二個「慧命之家」所修學而來的功德,會長養你、資助你,成為你的資本,幫助你移民,到達第三地的一個理想國土,那才是真正能讓我們安住身心、禪悅法喜的一個「解脫之家」。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三個家。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高雄-金觀音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7 個月前
    Explorer
    Window shopper for users. To unlock this badge, you need to view at least 50 user profile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高雄-金觀音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7 個月前
    2024.04.20 (六) 20:10~22:00 金觀音讀書會(紀錄)
    參與成員:慧禾法師、李進士、李法伯、李俞嫻、李儀嬋、王俐文,共6人。
    紀錄:李儀嬋
    地點:禹舜地政士事務所

    本次讀書會由 慧禾法師 擔任帶領人。

    主題:抽靈籤卜顯卦-人間卜事 (勵志、激勵人心的正能量)
    使用道具:人間卜事籤筒

    本次的讀書會讀的是星雲大師的「人間卜事法語」,每位成員依序抽籤之後,再各自分享與自己相應的人生經歷及啟發。
    而帶領人慧禾法師也會適時給與回饋及開導大家往正面思考,提供滿滿的正能量。整場讀書會的進行下來,看似在解籤/解法語,但實際上是讓佛法更貼進大家的生活,把佛法更靈活的實踐在生活裡。

    李法伯抽到法語是「要有向困難挑戰的勇氣,有心,無難也。」她說:「最近剛換工作,一開始不太適應,慢慢的開始上手了,雖然體能有些跟不上,但還是可以繼續下去」。

    慧禾法師回饋:「從正能量的角度思考,這支法語是鼓勵我們要有勇氣,只要『有心』,就可以做得更好」。

    李俞嫻抽到法語是「懂得享有,比擁有更富足。」她分享一段小故事:「曾經在一場專業課程上,講師問大家說:『如果有人要買房子送你,你要不要收?』經過一陣寂靜思考之後,課堂上有人回答:『如有房子有貸款就不要收,若是已經全額付清的房子就收下來。』」俞嫻說:「從這則小故事中體悟出使用權與所有權的差別。有貸的房子看表面上看似有所有權,但實際可以明確的只有使用權,如果貸款還不出來其所有權就會變成別人的了。」所以覺得有使用權比所有權更重要,不要被「所有權」這個框架所框住。也就明白「懂得享有,比擁有更富足」所表示道理。

    慧禾法師回饋:「享有比佔有更好,例如我們不定要人手一部車,可以共乘一輛車,大家可以在車上聊天互動,溝通達成共識等,相處就會更融洽。」

    俞嫻說:「所以珍惜現在擁有的,就不要去想還沒有擁有的,就會比較快樂!」

    王俐文抽到法語是「做人,不為錢動、不為情動、不為境動。」她說:「上週成交了一項業務,是她已經服務多年的企業客戶,但前幾年因為該企業的公司政策因素,該公司就找了其他同業合作。可是沒想到今年該公司要辦-『德瑞員工旅遊』,在該公司內部討論時,就直接點名一定要找我承辦,讓我覺得很意外。所以抽到這支法語就很有感覺。因為跟該公司合作多年,不論是以前的香港員工旅遊,還是現在的德瑞線,我不因為行程價格高低就客戶有所差別待遇;也不因為幾年該公司找其他同作合作就想盡辦法去應酬搶業績;我們公司就是把自己領域的專業做好,不因為該公司的政策有所變動,就情緒起伏很大。所以,今天抽到這支法語真的跟我最近的生活很相應-做人,不為錢動、不為情動、不為境動。」

    慧禾法師回饋:「我們做人就是把自己的本分、專業做到極致,不為外境所影響就會成為專家。」

    李儀嬋抽到法語是「不要譴責別人,寬心、寬容最好。」她說:「有時候在職場或生活上,看到一些問題,總會覺得不是已經進行教育訓練了,怎麼對方還是做不好!?但冷靜想想之後,就是因為對方做得不夠好,才能顯示自己存在的價值。後來,遇到狀況時,會先「停看聽」瞭解一下實際情況後,就瞭解已經進行的教育訓練也是有用的,對方遇到事情的處理方式已經比以前進步許多。所以這支法語告訴我『要放寬心,寬容一點,生活就會更美好!』」

    慧禾法師回饋:「我們在成長的過程,都會有不同的心情,境界在轉換,所以這支法語說不要譴責別人,寬心、寬容最好。因為在成長的過程難免會做錯,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最完美的狀態,有時候不只錯一次,甚至會做錯好幾次,然後被罵得狗血淋頭。這時候我們就要停看聽,把心靜下來。」

    慧禾法師另分享一個故事:「有位婦人的先生長年在外經商不在家,但她因為思念先生,就把他的鞋子放在床邊,而當天半夜她的先生突然回來,看到床下怎麼有雙男人的鞋子?於是怒火大發,準備拿起菜刀要砍人,但那位先生有先冷靜下來,後來發現不對喔?!於是又想起有位老和尚跟他說過:『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後三步想一想,瞋心起時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所以他就冷靜下來,一直唸這幾句話,還越唸越大聲,唸到把婦人吵醒。婦人聽到外面有動靜,就走出房間看看,發現是她先生回來了。先生看到她就說:『幸好有老和尚的法語,不然我今天就錯下殺手了。』」「所以千金難買早知道,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先冷靜下來。」

    慧禾法師說:「遇到跨不過的境界我們可以繞道行走,換個地方再思維。不要留在原地踏步,因為當你走不出來的時候,就容易陷入死胡同裡,鑽牛角尖。所以我們要跳出來、跨越障礙,如果真的跨不過去,也可以繞道而走。」「遇到境界我們不用生氣,在成佛的道路上是漫長的,不是一蹴可及的。飯可以一口一口的吃,路可以一步一步的走,但事情沒有辦法一步就做到完美的,所以要學會寬心、包容才是最吉祥的。」

    李進士抽到法語是「愛心是沒有對立的,對立就有你我糾紛。」他說:「在溝通上若沒有取得共職,就容易產生對立。特別是在職場上跟同事因公事溝通而產生分歧、對立,就會產生不愉快。」
    慧禾法師回饋:「慈悲沒敵人,這支法語說『愛心是沒有對立的,對立就有你我糾紛。』星雲大師說我們做人要慈悲,要慈悲就會為人著想,為人著想就容易有不一樣的立場出現,所以這支法語很有意思。」


    慧禾法師抽到法語是「當笑要笑,當說要說,當做要做。」他分享說:「佛們有句話說『直心是道場』,做人不拐彎抹角,遇到事情不懂的就問,因不會、不懂,所以就要問,就要去請教老師。所以就很符合這支法語,當笑要笑,當說要說,當做要做。」

    本次讀書會讓大家歡聚一堂,討論得非常熱烈,意猶未盡,捨不得結束!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高雄-金觀音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7 個月前
    2024.04.08 (一) 20:10~22:30 金觀音讀書會(線上)舉辦(紀錄)
    參與成員:慧禾法師、李進士、李法伯、李俞嫻、李儀嬋、王俐文,共6人。
    紀錄:李儀嬋
    地點: ZOOM線上

    本次讀書會由 慧禾法師 擔任帶領人,

    主題:去看看這世界吧! (跨出這一步,世界即在你腳下)
    照片提供者:由每位成員各自提供一張照片

    本次的讀書會跳脫既有的閱讀書籍文章的框架,改採「閱讀照片」的方式進行,每一張的照片都有的背後的故事,但成員並不知道大家各自提供了什麼樣的照片。帶領人帶領大家與每一張照片互動,問問大家看照片中看到的第一印像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感愛及想法?最後再由照片提供者來說明為什麼會選擇這張照片的動機、背後的故事及啟發。

    帶領人慧禾法師用一段話揭開本次讀書會的序幕。
    他說:「旅行令人著迷,一路上所遇所見都能為內心帶來啟發與改變,那是種源自於心靈能真切的感受到『自我的成長與蛻變』,讓我們更加成熟、更加謙虛、更加知足,最終我們將更趨近於我們靈魂裡最深層的自己。」

    李儀嬋分享的照片是2015年與法伯到大阪佛光山參訪時,與當時的知客法師-妙崇法師一同參觀當地居民所舉的「書畫展」。她說:「因為自身經歷過這場文化交流,才知道佛光山的法師在海外弘法的艱辛及不易。期許自己未來能有因緣走訪更多佛光山的海外道場及參與當地的文化交流。」

    李進士分享的照片是2008、09年在因佛光會分會精緻化所新分出來的分會中,大家一同為了推廣臘八粥之事先準備的工作的照片。他說:「當時因為分會剛分出來,為了邀請更多的已經很少與道場互動會員出來。所以帶著滿腔的熱血與照片中的師兄一同準備外送的紙箱。另與同修(不在照片上)及會長一同親送臘八粥給分會會員。現在看到這張照片,充滿了懷念!」

    王俐文分享的照片是2018年為了圓滿老父親到山東參拜「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的心願,於是帶著父親並邀其二姐及一同參加大陸山東的旅行團,她說:「在登泰山的過成中,一共要行走1千多階的階梯才能登頂,而她事先不知道當時已76歲的父親會氣喘,也陪著父親一步一階的慢慢的走到碧霞元君的宮殿處,圓滿她父親要來參拜的心願。直到她們回到台灣之後,她才知道她有父親早已有氣喘的病史,只是沒告訴她。而這一趟旅行平安順利,讓人深深的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同時也讓她更加明白,只要我們願意,都可幫助別人完成心願!」

    李俞嫻分享的照片是「2000年佛光青年大會師」在靈山勝境與朝山會館間之間階梯上的大合照。她說:「這張照片已經24年了,回想當年的中華團的青年人數這麼龐大,如今有的人成為佛光會員,有些青年出家了,有些已離開。現因社會人口結構改變,青年人數漸少;深感佛教一定要有傳承,未來才會有希望!」

    李法伯分享的照片是在大佛平台當義工服務時,與大師的合照。她說:「之前就一直很想跟大師合照,也聽很多人跟她說大師很喜歡人家尊重他,要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徵詢大師的同意,才能進行。於是她就跟佛光大佛許願,祈請能讓她有機會跟大師合照。所以當與大師合照的機會來臨時,她謹記著要先請示大師是不是可以跟他合照?大師果然也滿她的心願,點頭允許。所以她跟大師合照時,就是笑容滿面,而另一側的師姐則是突然冒出來的,所以面上就無笑容。」從這張片中她認為「尊重」非常重要,尊重別人的同時也能帶給人歡喜。

    慧禾法師分享的照片是2004年在日本-本栖寺服務的工作照片。他說:「本栖湖為日本不會結冰的五大湖泊之一,而本栖寺的前身是培訓奧運划船選手的選手村。又因為總總的因緣際會,就把所有的人員全移到九州去,然後把所有建物及其硬體設備交給了佛光山管理,於是大師就派了法師過去管理。」
    照片裡的慧禾法師正忙著從新製作因被颱風吹毀的本栖寺的指引路標,此路標亦不單只有指路的方向,也為我們的人生指向光明之路。

    道場(法師)就像生命中的那道光,總是在人生最低潮的時候給你希望,拉你一把,給你一種向上提升的力量,給你支持,給你溫暖,引導你走向正確的道路。

    另外,慧禾法師介紹本栖內容如下:
    本栖寺位於日本神嶽富士山下五湖之一的本栖湖畔,是一個最天然,最沒有受到汙染的湖;走出本栖寺的大門,眼前就是一片湖海;而本栖湖又被群山包圍,四周圍不是森林就是湖水蕩漾,是一個舉辦短期培訓最好的地方。歷年來,在這裡曾經舉辦過全球華文作家聯誼、佛光會世界大會、金剛會議、婦女會議、各種短期培訓班、夏令營等等。尤其世界各國人士歡喜在本栖寺作禪心佛道之旅,在這裡學習禪坐、花藝、茶道、日本料理,以及日本傳統舞蹈;此外,本栖寺長年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佛光人到這裡擔任短期義工或是參學。
    然而可別以為義工來了,寺院的法師就輕鬆了!法師可能因此更加忙碌,因為義工初來乍到,除了環境不熟悉,對於佛門的寺務、房務,舉凡大寮典座、園藝、環保、倉儲、接待、泡茶等等雜務……,每一批義工來,都要從頭教起,但是教會了,這些義工的假期也差不多結束,跟著就要說拜拜了!因此也可以說,本栖寺是全球義工的培訓所,擔負起世界文化交流的任務。

    李俞嫻也另外分享一個故事,她說:「在參加2000年的國際青年會議,剛好遇到跨年,又是跨世紀(從1999年跨到2000年)的大日子,各國青年為了到回總本山參加青年會議,都捨棄了與好友一同去跨年的機會。但當時的國際青年團總團長慧傳法師,就在1999年12月31日晚上的活動結束後,跟大家宣布一件振奮人心的消息,取消原本預計22:00開大靜的行程,歡迎各小組青年夜遊佛光山跨年;當時所有參加會議的各國青年都興奮不已,佛光山竟然可以讓大家跨年夜遊。於是我與幾位澳洲青年們,一同跟著美國籍的法師夜遊大智殿,最後停留在大智殿的禪堂,聆聽法師的開示。澳洲青年們用英文提出好多佛學問題,法師也一一用英文回答。因為對非華文體系的青年來說,好多佛法都是中文,他們想更深入了解佛法,卻礙於文化、語言的差異,所以平常很難深入了解佛學名相以及佛法。因此澳洲青年們剛好藉此機會請法,何為八正道?十二因緣法等?而身為台灣青年,對英文又不太懂得我,就在這樣的「全英語環境中」靜靜點頭….打瞌睡,中間偶爾會清醒一下,之後聽到英語就繼續睡下去……」

    這段打瞌睡的人生,在十年後對俞嫻發生了很大的影響,她說:「某年到屏東講堂聆聽定和尚開示『從八正道到菩薩道」的講演主題後,忽然有開悟的感覺,原來這就是八正道,原來菩薩道也是要從八正道這樣的次第開始學起等。原本我以為這麼艱深的佛學名相很難理解,也不好相處,結果因為過去在大智殿的禪堂打瞌睡,薰習了一晚的英文佛法,所種下的善因,最後在某天成長,令我了解佛法的真義,這樣的因緣真是不可思議。很感謝當初提問的青年(現為知笙法師),以及回答問題的法師;也很感謝文殊菩薩的接引與加持。」


    本次讀書會內容精彩生動,除了聽每位成員敘說照片裡的故事,也再次復習了臘八粥的由來及烹煮方式,認識了各地的歷史地理、文化背景。同時也更加懂得「信仰的力量」、「尊重與包容」、「佛教要有傳承,未來才會有希望」!

    最後,帶領人慧禾法師也用一段話,為本次精彩的讀書會劃下句點。
    他說:「生命本就是旅行,每次的停泊都要清理自己,把更多位置空出來,讓自己活得更輕松、更自在。心靈富足,心無雜物,才有滿心陽光,才有從容的生活,才有勇氣與自信面對人生。」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高雄-金觀音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8 個月前
    2024.03.19 (二) 20:10~22:00 金觀音讀書會(線上)舉辦(紀錄)
    參與成員:慧禾法師、李進士、李俞嫻、李儀嬋、王俐文,共5人。
    紀錄:李儀嬋
    地點: ZOOM線上

    本次讀書會由 李儀嬋 擔任帶領人,

    文章主題:星雲說偈:四無量心、不退轉
    作者:星雲大師
    出處:分別出自2013.04.14及2012.08.24人間福報

    一、帶領人分享從「四無量心」裡明白什麼是「慈悲喜捨」之後,才能真正的生起菩提心,最後做到不退轉。所以找了星雲說偈-四無量心、不退轉等2文,於讀書會中一同討論。

    二、會中成員各自分享的自己在佛門當義工實踐四無量心(也就是星雲大師說的四給),讓自己也感受到快樂。

    三、另有成員也分享因為常參加焰口法會,在法會的後半段,經文會出現發菩提心的偈子-「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接著主法和尚會唱頌發菩提心咒。所以每到自己遇到困境想要退縮時,總是會想起的不退轉的偈語。才又有勇氣去面對困境、突破困境。也因為如此,更印證佛陀所說的真理、留下來的佛法、大師的開示的內容等.都是真心不騙,只要我們願意相信、實踐,最後的結果就會有所不同。

    四、另有成員分享,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佛沒有感應,但仔細思考之後,有時候我跟佛菩薩祈求的內容,雖然沒有樣樣滿願,但佛菩薩一直保佑我們平安健康。不能說佛菩薩加持我們的內容不是我們最想要的,就不相信佛法。有可能是我們最想要的那樣東西的各項因緣條件還不夠成熟,所以就還沒有看到我最想要的成果出來。

    五、慧禾法師也特別跟大家分享:
    1.四無是心的確就是菩提心的前行。

    2.可以把「不退轉」看成是一種「跨越」,跨越執著、人我、國界、傳統、歷史、私情、自我等,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遇到一直跨不過去的境界也沒關係,因為「繞道」也是一種方式。可以先繞道而行,未來有能力的時候就可以真的跨過去了。

    3.不退轉有三個層次:信心不退、位次不退、行菩薩道不退。故簡稱:信不退、位不退、行不退。

    4.四無量心的意義:
    「四無量心」就是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
    「四無量心」既是觀修法門,有對治力;也是實踐法門,有成就力。

    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以無量的與樂心、拔苦心、歡喜心和包容心,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來廣度一切有情。

    慈心是與樂心,願眾生都能得到快樂,並且永具成就快樂的因;悲心是拔苦心,願能解除一切眾生的痛苦,遠離導致痛苦的因;喜心是隨喜心、歡喜心,見眾生快樂時,能由衷感到歡喜,不起嫉妒的心;捨心是去除我見,以及對世間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執著心,最終能不起分別妄想,如是也願一切眾生都能以平等心進入佛道。

    對治煩惱 成就菩提

    在《中阿含經》中,佛陀為阿難說四無量義云:

    阿難!我本為汝說四無量,比丘者,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阿難!此四無量,汝當為諸年少比丘說以教彼,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四無量者,彼便得安隱,得力得樂,身心不煩熱,終身行梵行。


    因此,諸比丘除了應常懷慈悲喜捨四心,以此四心來對治各種煩惱、負面的情緒,並避免無益證解之言論外,更要將四心擴大到盡虛空遍法界,也就是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像這樣成就一切世間無量善法,就能安穩道業,得力得樂,身心無惱而能終身奉行清淨行。

    「四無量心」的修持,不但能調伏自我內心的貪、瞋、嫉、慢,在觀修的過程中,關懷的對象從小範圍起,能逐漸擴大到對一切眾生都能生起慈悲喜捨心,都能長養無上菩提心,具足成就佛道的資糧。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修行四無量心,若缺乏空性慧,便很容易退失而難以成就。因此,般若會上,佛陀為發菩提心度無量眾生者開示道,當無我、人、眾生、壽者相。以不住於相,行於布施。因而菩薩發四無量心,雖緣於無量眾生,但應觀一切法空性,眾生相不可得;既無眾生可度,也無度眾生之菩薩,以及能度眾生之法。即如《維摩詰經》云:「菩薩作是觀已自念,我當為眾生說如斯法,是即真實慈也。」也就是說,菩薩發四無量心欲與眾生拔苦與樂,當以一切法空性為究竟說,像這樣就是真實慈,並且「菩薩所作功德,皆與一切眾生共之」即是真實悲,而「有所饒益歡喜無悔」即是真實喜,「所作福祐無所希望」即是真實捨。也唯有深達一切法空性,才能真正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等持應化,這樣才是四無量真實義。

    慈悲喜捨 給能成就

    人間佛教直指人成佛之道,強調現實重於玄談,為適應現代人的根性,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出「四給」實踐法;「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 給人信心─能夠對治因欲求不滿而產生的不快樂,信佛性本具,信發心便能成功,信知足常樂,同時也要做到讓人對我們做事有信心、處眾有信心,這便是慈無量心。

     給人希望─能夠對治悲觀的人生觀,有希望就有力量,除了要對自己能改變自我人生充滿希望,也要讓人人都能夠對自己的發心帶來成就充滿希望,這便是悲無量心。

     給人歡喜─能夠對治種種負面的情緒。追求快樂感和幸福感是每一個人共同的願望,但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快樂卻製造他人的痛苦,像這樣自私的心態,終不免產生擔心別人也會這樣對待自己的不安情緒。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因此,不但自己要放下報冤之情,更要以廣結善緣之心做到帶給他人歡喜,看到別人有好的成就,也能隨喜讚嘆,這便是喜無量心。

     給人方便─能對治傲慢的心態,培養成就的智慧。大師說「一個慈悲的人,一定樂於主動服務,給人方便」,為了給人方便,不但發心要正確,不會讓人感到難堪,覺得虧欠,也要具足善巧,恰到好處,這便是捨無量心。

    給是擴大、給是昇華、給是成就。給的世界無限、無量,以四給做為四無量心的實踐之道,給出慈悲,給出智慧,給出無限,人生何愁不能有好因好緣?心和諧了,世界便和諧了。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