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Home
Founder
Back
Biography
Works of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about HBRA
Back
About Us
Know HBRA
Types of HBRA
Online Forms
Back
HBRA Application
Existing HBRA Update
Volunteer Application
Contact Us
Resources
Back
Good Books
Planning & Designs
Q&A
Download
Events
Back
Upcoming Events
News
HBRA community
Groups
Events
Videos
Audio
Photos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Photos
People
Albums
Videos
Events
Groups
Search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Remember me
Login
I forgot my username
I forgot my password
Loading cover...
Drag cover to reposition
蘭陽-五和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Introduction
Joined 1 year ago
0 Achievement
21 Points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蘭陽-五和讀書會
蘭陽 – 五和讀書會
閱讀書籍 :人間佛教 第二章佛陀的人間生活 五、利生服務
日 期 : 113年7月6日
人 數: 如具法師 、林惠美、吳福海督導、張曉瑀、 曾 芯怡、游宛玲、連忠楠、邱美雲、
邱美雲先生、柯金珠、曾慧敏、黃家祐、陳惠珍、靜慧(蘭 二)、曾安妮等15人
地 點 : 葫堤園民宿
帶 領 人 : 吳福海督導
導 讀 :
佛陀成道後,行走五印度,從南方的魔羯陀國走到北方的 舍衛城,從波羅奈又走到毗舍
離,走遍了恆河沿說經岸,盡了山嶺危巖,從未停止度化利生的工作。
他在四十九年弘化的生涯裡,最初直暢本懷,講說《華嚴 經》二十一日,後因觀機教,
再說《阿含經》十二年、《方等經》八年、《般若經》二十二年、《法華經》和《涅槃
經》共八年,這是大會的宣講,至於佛陀對個人特別的教化則是無量數次,也感化無量數
人。
渡化的弟子,除了先前提及的外道領袖、出家的王子,還有許多大副長者,一國之君的頻
婆娑羅王、波斯匿王,王妃韋提希夫人、末利夫人等。佛陀的教法,如無邊的大海,容納
眾流;如日月之光,普照大地。他對商人, 說經營之道:對農夫,說耕種之道;對政治家
,說治國之道;對於弟子的教化方式,常是應病予藥,對給予平等關懷。當然,佛陀不只
在經舍修持,也和弟子們在各地跟民眾接 觸,說法教化,甚至協助排難解紛。
好比佛陀曾為鄉人調解爭水的糾紛。《雜阿含經‧執經》記載,釋迦族、拘利族,兩方人
馬手執木杖對峙,佛陀適巧經過,勸說雙方要和平相處,平均用水,共度旱期關。
佛教在當時的印度,迅速發展起來。因此,在政治上,有許多國王親自向佛陀問道,或者
派遣大臣向佛陀請法。今日印度靈鷲山邊,還留有頻婆娑羅王停車的紀念遺址。當時尚未
成佛的悉達多,為了尋找修行之道,曾經路過摩揭陀國,與他年齡相仿的頻婆娑羅王為他
莊重的儀表及向道之心感動,原本想分半個國家給他治理,卻被一心修道的悉達多拒絕。
不過,悉達多應允有一天證悟了,必定回來救度他。
成道後的佛陀,遵守諾言,帶領一千多人的出家弟子來到摩揭陀國,為頻婆娑羅王說法。
頻婆娑羅王獲得未曾有的法喜,因而建設竹林精舍供佛陀安僧度眾,佛陀在精舍期間,國
王也勤於前往問道。後來,頻婆娑羅王的兒子阿闍世,受到提婆達多的挑唆,為了繼承王
位,把父王餓死在獄中。殺害父親後的阿闍世王,並未因得到王位而歡喜,反而想起過去
父親對他的慈愛,心中不時悔恨悲愁,身體也生病了。名醫耆婆對阿闍世王說:「醫生能
治身病,但不能治心病,王的病苦,從是心生起,佛陀是無上醫王,只要肯拜見佛陀,一
定可以把心病醫好。」阿闍世王幾經猶豫,終於前往拜見佛陀。
佛陀對他說:「世界上有兩種人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
造罪知道懺悔的人。現在你抱持懺悔之心,知過必改就是好人。你以後要以正法治國,多
多愛護百姓,不要行非法的事。要以德化民,不要用暴戾治國。多行仁政,善名美德可以
遠播四方,還是能受到眾人的尊敬。」
阿闍世王聽了佛陀的開示,感恩懺悔跪在佛陀座前,有如新生命的開始,對未來充滿希望
和信心。(《大般涅槃經》卷一九、二○)
< 心得分享 >
吳福海督導 : 藉由讀書會聚集會員大眾,研讀星雲大師的書籍,了解佛陀成道的過程,就
好比我從會員到會長再到督導,一路的學歷及歷練,當中也會有困難瓶頸, 當
然也有喜悅跟成就。希望藉由今天的分享,能有更多的社會大眾來到蘭陽別院
,一起成就佛緣,利生服務,讓我們的心更開闊,廣結善緣。
張曉瑀 : 今天藉由小暑曬書畫的日子,研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利生服務」,當中說道世
界上有兩種人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
懺悔的人。希望透過書的薰習,人人都是可以的到真正的幸福跟快樂並且能利生
服務大眾。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蘭陽-五和讀書會
五和 讀書會
閱讀書籍: 星雲說偈 p274 戒香
日 期: 113年 6月22日
人 數: 120人
地 點: 羅東文化工場
帶 領 人: 曾安妮
導 讀:
華香木香,不能遠聞,
持戒之香,周遍十方。 ──《大智度論》
香味,人人喜歡,像法國香水,很多人到了巴黎一定會買一瓶香水;逛百貨公司,要買香皂、香精,什麼都要香的東西;甚至到了寺廟道場,要燒香,香也講究各種的香味,檀香、栴檀香,種種的好香,或者戶外的花香、樹木香等,這些香味都令人喜愛。但是不管什麼樣的香,能聞到的香味都有空間限制,即使滿室芬芳,也不過是在有限的房間裡面,香味不能遍滿十方。 在眾多的香裡面,有一種香味可以遠揚,就是戒香。佛門裡的香讚〈戒定真香〉有云,「戒定真香,焚起衝天上」,意思是戒、定的香味,能普遍十方。
說到戒香,佛教的菩薩戒有三種內容:
◎、攝律儀戒,即語言的分寸、舉止的禮貌、生活的教養等,都要合乎律儀。所謂「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行立坐臥四種威儀,都要有端莊的形象;舉凡一舉手、一投足,所有的生活行止都要符合規範。
◎、攝善法戒,指的是攝持一切善法。不妨自問:我的所言所行,一切都合乎善的規範嗎?對人有利的就是「善」,對人不利的為「惡」,舉凡善事、好的語言,要多多去做。
◎、饒益有情戒。身口意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益於天下蒼生。
個人持守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這清淨的戒香燃點起來,即能周遍十方。佛教的戒,相當於世間的道德規範,不管是否為佛教徒,或者受戒持戒與否,能夠自律自重的人,他的人格自然就芬芳,聲名自然會遠播。
< 心得分享 >
曾芯怡: 靜心篆香、觀煙、聞香,就好比星雲大師所說的「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行立坐臥四種威儀,都要有端莊的形象;舉凡一舉手、一投足,所有的生活行止都要符合規範,反映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告誡著凡事都應合乎律儀。
張曉瑀 : 「持戒之香,周遍十方」,放下雜繁的心境,靜靜的品味著星雲大師的文章、空氣中瀰漫著沉木的香氣,在座的讀書人分享著透過篆香、觀煙、聞香得到迴響,希望從中大家能秉持個人持守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這清淨的戒香燃點起來,即能周遍十方。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蘭陽-五和讀書會
蘭陽 五和讀書會
閱讀書籍: 星雲大師全集 _ 佛光菜根譚 3 < 成功進步的道路 >
日 期 : 113年 5月24 日
參加人員: 如具法師、林素春督導長、林惠美會長、張曉瑀共4位
地 點 : 蘭陽別院1樓
帶領讀書人 : 如具法師
導 讀 : 生活樂觀,是人生的藝術;工作勝任,是人生的價值;
事業成就,是人生的富有;宗教信仰,是人生的昇華。
此乃人生之至善也。
用入世平衡出世,能激發慈悲的度眾願力;
用積極換取消極,能獲得有效的進步成長;
用樂觀改變悲觀,能添加豐富的人生色彩;
用奉獻克服自私,能展現高貴的精神生命。
以關心代替干涉,能贏得部屬的感恩心;
以服務代替要求,能引發部屬的慚愧心;
以教導代替命令,能提高部屬的學習心;
以獎勵代替責怪,能增長部屬的精進心。
遇事推諉的人,會失去學習進步的機緣;
凡事承擔的人,即擁有成功發展的機會。
人生要以退為進,退後的人生更寬廣;
對前途存希望,讓人永不老;
對自己無信心,讓人如朽木。
<心得分享 >
林素春 督導長 : 今天選讀 星雲大師全集 菜根譚這篇 成功進步的道路
水滴甚微,積之成淵;土塵甚微,累之成山;
跬步甚微,積以千里;小善甚微,累成大德
應證了我年輕時就當了佛光人跟著星雲大師的腳步、學習、成長
今70歲了我當上督導長。
實現了大師文中提到的 ;
人要有夢境,夢想就是一種願望;
人要有鬥志,鬥志就是一種力量。
只要肯學習,就能突破瓶頸,正是有佛法就有辦法 ;
以上跟在座各位勉勵與分享。
林惠美 會長 : 該承擔時,應有當仁不讓,捨我其誰的勇氣;
這句話呼應了,當初承擔會長的心境。
今天讀了大師 成功進步的道路 這篇文章,
希望能跟隨著大師的智慧學習、成長,文中這句;
事大,須有宏遠的觀點;事小,須有謹慎的態度;
事難,須有無畏的精神;事易,須有珍惜的心情。
給承擔會長的我應該更具備的智慧跟遠見。
張 曉 瑀 : 緣不聚,則一事難成;緣相聚,則萬事俱可。
今天的因緣,有幸能跟法師、督導長、會長一起在蘭陽別院研讀
星雲大師 文章;成功進步的道路 文中提到:
改心,是自我進步之道;換性,是自我成長之道;
回頭,是自我反省之道;轉身,是自我調適之道;
講的正是我目前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又好比是我對著活菩薩祈禱,
活菩薩給我的法語,感觸極深!
經過法師的導讀文章內容及大家的分享歷程,讓我更欽佩星雲大師
的智慧,能成為佛光弟子的我是該有多大的因緣及福報。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蘭陽-五和讀書會
蘭陽 _ 五和讀書會
閱讀書籍 : 佛光菜根譚 _ 教化修行責任
日 期 : 113年 5月17日
人 數 : 柯金珠、曾慧敏、曾衣潔、曾芯怡、曾安妮 等5位
地 點 : 葫堤園民宿
帶 領 人 : 曾安妮
導 讀 :一句良言,能為失望的人帶來重生的希望;
一絲燈光,能為夜行的人帶來行路的安全;
一口饘粥,能為饑餓的人帶來生存的力量;
一把雨傘,能為風雨歸人帶來乾爽的喜悅
賢明的父母,不會嫌棄笨拙的兒女;
道尊的師長,不會捨棄難教的子弟;
量大的主管,不會氣惱愚昧的屬下;
有德的官員,不會討厭頑強的民眾
惜福結緣是美德,尊重包容是大量,
服務喜捨是奉獻,勤儉上進是勇敢
讀書要能明理,思想要有正見,辦事要具信心,修道要存正念 ;
忍讓應是待人最重要的修養工夫,精進是勵己最確實的實踐方法。
< 心得分享 >
讀了星雲大師 教化修行責任 這篇文章 ,其中讀書人柯金珠 更是分享了
自己在工作的職場中,有著各種形形色色的人,
每個人散發出來的氣質、修為、談吐更是應證大師所說的:
慳吝嫉妒的人,即使財富滿室,也走不出內心的貧乏;
埋怨自憐的人,縱使四肢健全,也跨不出內心的框框
我們理當處人不可太任己意,應洞悉人之常情;
處事不可太任己見,應明白事之常理。
綜合各位讀書人的回饋,表示 星雲大師 的
隨處給人歡喜,隨時給人信心;
隨手給人服務,隨緣給人方便
淨化人心,是環境保育的根本之道;
改善風氣,是社會教化的究竟目標;
我們理當在生活日常中隨時來力行、精進自身的修為。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蘭陽-五和讀書會
蘭陽 _ 五和讀書會
閱讀書籍: 佛光菜根譚 <做人處事結緣>
日 期 : 113年5月3日
人 數 :曾安妮、黃柏慎、張曉瑀、曾芯怡
地 點 : 葫堤園民宿
帶 領 人 : 張曉瑀
導 讀 : 品德足以端正風俗,才能足以建立秩序,
聰明足以深謀熟慮,堅毅足以創立事業。
人我相處之道,重在隨緣不變;利害得失之前,要能不變隨緣
停車留空間,將來好迴轉;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做人要像一面鏡子,時刻自我觀照;
做人要像一只皮箱,隨時提放自如;
做人要像一本簿子,不斷記錄功過
做人要像一枝蠟燭,永遠照亮別人;
做人要像一個時鐘分秒珍惜生命
坐下來聆聽對方的音聲,是溝通的祕方;
多替他人設想,是避免傷害的不二法門
為人誠信是第一財富,信仰正法是第一坦途,
正言實語是第一妙味,般若智慧是第一生命
歷史會肯定我們的定位, 大眾會推動我們的成就,
時間會帶給我們的利益, 恆心會幫助我們的進步
< 心得分享 >
透過帶領人 張曉瑀 的導讀,讀書人紛紛表示讀了星雲大師
佛光菜根譚 <做人處事結緣> 這篇文章,在生活中的待人處事,
能更有智慧、圓融來成就周邊大大小小的瑣事。 又以
做事無怨無悔是上等之人、
做事有怨無悔是中等之人、
做事有怨有悔是下等之人、
這三句話來改變我們對人、事、物的怨言,提升自身的修為,
不就是星雲大師告訴我們人間佛教的做人處世要知理、知事、
知人和知情;學佛修行要知佛、知法、知眾和知慧。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蘭陽-五和讀書會
蘭陽–五和讀書會
閱讀書籍 : 星雲大師全集 -我是佛
日 期 : 113年4月26日
人 數 : 柯金珠、曾慧敏、林月娟、鐘基芳、曾安妮共 5位
帶 領 人: 曾安妮
地 點 : 葫堤園民宿
導 讀 : 「我是佛」這句話不是傲慢的話,也不是夜郎自大的狂妄之言,
這是佛陀開示的言教。佛陀成道時說「人人都有佛性」,這句話
是要我們直下承擔,要肯定自我,要我們相信自己也有成佛的
性能。
我雖是人,但人能成佛,佛是人成,人成即佛成;既然佛是人
成,而佛陀也明確告訴大家,人人都能成佛,為什麼我們不敢
直下承認「我是佛」呢?
< 心得分享>
林月娟 : 大師的智慧 ,用簡單的「我是佛」座右銘等小小的故事、鼓勵
著我們執下承擔、相信自己所能 、自我的肯定來勉勵自己。
曾慧敏 : 文中大師提到這個世間上,很多佛教徒不敢承認自己就是「佛」,
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樣,覺得是那麼的尊貴、及不可得,並非是我
這個俗凡人可以稱呼的,但是了解大師的用意及解釋「我是佛」
的定義後,讓我可以比較有自信的理解 星雲大師 所說的直下承
擔、自我的肯定、自我的發心、要我們相信自己也有成佛的性能。
曾安妮 : 「我是佛」,在座的各位都是身為佛光弟子願意直下承擔,作為
大師的弟子扮好佛的角色,更就應該要慈悲來看待身邊的一切。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蘭陽-五和讀書會
蘭陽 _ 五和讀書會
閱讀書籍: 星雲大師 貧僧有話要說 我的歡喜樂觀從哪裡來
日 期 : 113年4月12日
人 數 : 曾芯怡 、 曾安妮 、黃家祐、張曉瑀
地 點 : 葫提園民宿
帶領人 : 曾安妮
導 讀 : 貧僧的個性是非常的樂觀,每日都在歡喜中。我不喜歡愁雲慘霧的生活,
也不喜歡艱難困苦的思想,我喜歡樂觀進取、安然自在,我學佛也是學習
轉煩惱為菩提,轉痛苦為快樂。
明年(二○一六)就是佛光山開山五十周年了,五十年前,來到大樹鄉麻竹
園開創佛光山,也沒有專家,也沒有工程師,更沒有建築師,只是一個初中
畢業的木工蕭頂順先生,因為在高雄幫我建幼稚園的因緣,貧僧就帶他上山
來開創佛光山。
建設期間,雖然不斷地有傳聞,說佛光山的這塊土地非常貧瘠,都是深渠溝
壑,是不容易建築的。但是蕭頂順先生從不畏懼艱難,貧僧得到他,也可以
說,就像是伯樂得到千里馬,我們相互尊重。
當然為了建築物的莊嚴宏偉,外面不斷地有人來挖角,要他去替他們建寺;
但是蕭先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他說:「我在佛光山賺到了歡喜,這是世
間所有財富都不能比擬的。」所以,佛光山就在這樣歡喜的團隊中成長。
貧僧的歡喜在哪裡?我每寫了一篇文章、每建了一棟房屋、每蓋了一座殿堂,
我總歡喜自己做了一件事。尤其,每出一本書,我也歡喜自己為佛教做了一個
貢獻,我經常挑燈夜戰,東方已白,還在那裡埋首寫作是常有的事,過去年輕
的我,不以為苦,只感到禪悅法樂。
< 心得分享 >
黃家祐: 我入佛光會不到兩年的時間,今天透過讀書會,讀了這篇文章,我對
星雲大師 多了更深入的了解,從佛光山的興建歷程、觀音菩薩又怎麼
會幫助建大悲殿?又特別的因緣下大師寫了一本《釋迦牟尼佛傳》…
等等從中的困難,大師都能用樂觀態度去面對,轉化困境 ,迎刃而解。
正是我應該要去學習的態度。
曾芯怡: 文中說到;我們到人間來,不是為了煩惱而來的,不是為了鬥爭而來的,
不是為了互相對立、較量而來的;我們為了歡喜、友愛、融和而來的。
像這樣的歡喜、快樂,不是一個人的,這是全世界都需要的,你說我們身
為全人類的一分子又怎能不歡喜呢?在日常裡我們面對很多的紛紛擾擾,
困惑糾結,轉個念,歡喜地接受,樂觀的面對,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張曉瑀: 在佛光山,真的是你走到哪裡都會歡喜,從見面的招呼 吉祥 !就有了歡喜心。
希望這個歡喜能延續、散發在我們身邊。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There are no activities here yet
You need to login to read the rest of the stream items.
Login
or
Register Now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