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台北-松四三學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台北-松四三學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7 小時前
台北-松四三學讀書會
📕📘松四三學讀書會
💖日期:114.10.9(四)
💛時間:晚上:20:10~21:40
💙地點:ZOOM(線上)
💚主題: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第六章 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第七章 無得而修:真實的獲得 (171頁~229頁)
👩帶領人:劉雄達
👨🦰總回饋:劉雄達
👨🦱記錄人:馮淑真
👸參與人員:劉雄達、馮淑真、馬嘉綾、詹達娥、林雅雯、陳彩卿、黃滿足、黃紅芬、楊莉娟 、常紹琪 、楊秀麗、陳秀珠、陳政祿(共13人)
📢📢讀書會流程
1、 暖身:健身操
2、 帶領人介紹文章【主題、出自、作者】
3、 每人閱讀4頁文章(事先公告讓大家先複習自己負責閱讀的範圍)
4、 總結
帶領人:劉雄達
第六章
1️⃣分享人:黃滿足:171頁~174頁: 能夠安住身心,就不會被別人的一個眼神傷害,被別人的一句話利誘,乃至被貧富寵辱毀譽動搖了初衷,所以,想要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要先能夠無住生活。
🔴心得:修行,不離日常,真正修行,是在生活裡安住身心,不會被別人的一個眼神傷害、一句話利誘。
2️⃣分享人:劉雄達:175頁~178頁金剛經說: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所謂如來即親證真如理體者,而此理體如如不動,彌蓋恆河沙界,周遍三千大千世界,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佛在人間,人成即佛成。
3️⃣分享人:馮淑真:179頁~182頁: 只要我們懂得互相尊重、包容,彼此調和、平衡, 就會發現一半一半的世界真美好。
🔴心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與習慣,若能互相體諒、退一步,心就不會那麼剛硬,生活也就自然多了柔軟與安寧。
4️⃣分享人:楊秀麗:183頁~186頁: 管理時間就是珍惜生命,能夠管理,善用時間的人,他的時間是心靈的時間, 而不能夠善用時間的人,他的時間只是鐘表刻度的時間。
🔴心得: 懂得管理、善用時間的人,能夠將生活安排井井有條,讓生活更充實,並能夠為他人做出貢獻、服務他人。每個人每天都擁有相同的時間,善用或浪費時間全看個人的選擇。
5️⃣分享人:陳秀珠:187頁~190頁: 不要對過去、現在、未來、有所住著, 無心的享受死亡的寧靜,才是入佛的門徑。
🔴心得: 別人批評時,不急著辯解,讓心靜觀一切,面對失敗,不逃避、不責怪。
6️⃣分享人陳彩卿:191頁~194頁: 在人命如呼吸間的不可知,無法主宰的當下,我們要能把握每一個念頭,明了精神世界的內在價值,對人間更應該要惜物惜情,發大勇猛,才能開發一個真善美的淨土。
🔴心得: 把握每一個念頭,明了精神世界的內在價值,不被外境所轉,不為情緒所惑。
7️⃣分享人:陳政祿:195頁~199頁: 佛法不是交易,我們和佛菩薩的往來,是信仰清淨的增長,要和諧佛感應、接心,而不是時時掛礙,心有所求,盼有所得,哪裡還能自在?
🔴心得: 佛法不是交易,而是清淨的增長,我們要改變念頭,不向佛菩薩求回報,而是感恩每天仍能拜佛,仍能呼吸、有機會修行。
8️⃣分享人:馬嘉綾:200頁~203頁: 把佛法功德當作交易, 我們用肉眼看見世間的現象有時並非真相,是假合的,是妄心以為的假相,如果我們把心住在這些妄念,妄相上面,對佛法反反覆覆,忽信忽疑,就沒有辦法證的清淨菩提,所以在金剛經裡,要我們信心不逆,不驚、不怖、不畏、才能身心自在,心無所住。
🔴心得: 我們凡夫所見所聞,無法斷人因果。假相、妄相、真相未定,只能把握當下好好修行安住身心。
9️⃣分享人:黃紅芬:204頁~208頁: 所謂業障,或是宿業,或是現業,皆可障蔽真如自性,在六道輪迴之中生滅不已沒有休止。
🔴心得:有位同事常常覺得別人對他不好,同事的笑聲他也覺得是在嘲諷他,每天心理不平衡,充滿怨氣,工作就不順,後來學佛後,原來這種被害感是過去習氣與業障,使她心中積累不信任與執著。
🔟分享人:林雅雯:209頁~212頁: 在日常生活中最好的修行就是每天行三業供養
一、 身供養:做好事
二、 口供養:說好話
三、 意供養:存好心
🔴心得:。最好的修行是在每一個當下,身、口、意之中,身供養就是以身行善,口供養就是一句讚美的話,能讓他人心生歡喜,意供養:存好心
1️⃣1️⃣分享人:劉雄達:213頁~216頁: 修行不是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應該要出與自然才是真如實相
🔴心得:修行不必刻意壓抑,我是修行人,只要在日常言行中保持真誠、平實。
1️⃣2️⃣分享人:馮淑真:217頁~220頁: 發阿縟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行者, 要空去眾生相,佛身相、說法相等, 就是要我們做不受惑的自在人,反歸本心。
🔴心得: 在生活當有人批評、誤會或對立時,我們不急著辯論,不生瞋恨,心中不起分別,不立我他。
1️⃣3️⃣分享人:陳政祿:221頁~223頁: 一個不再受五蘊束縛的人,即能和佛心平等相應。
🔴心得:學生說老師教的不好,對老師批評、頂嘴,以往老師會生氣,心中翻騰放不下,然而學佛後,這次老師微笑說謝謝你的意見。突然間覺得心很寬,沒有被情緒帶著走,也不必和他爭對與錯。
1️⃣4️⃣分享人:陳彩卿:224頁~226頁: 有情眾生為什麼憂苦?因為有煩惱、有執著,人一旦有所執著,就得不到解脫,煩惱就沒有窮盡。
🔴心得:我們生活中常為人、為事、為情而煩惱,苦的根源是我執,我想,如能放下一定如何的執著,煩惱就會少,心也清淨自在。
1️⃣5️⃣分享人:林雅雯:227頁~229頁: 我們做佛教徒,主要是證悟我們的永恆慧命,把生命流入宇宙大化之中,與佛陀同在、與虛空同體。
🔴心得:做佛教徒,不是只在寺院中禮佛誦經,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證悟我們的永恆慧命。
🧑⭕⭕總回饋:劉雄達:
今晚大家終於讀完了本書,金剛經是大乘經典,成菩薩成佛道的指引,四句偈功德殊勝法義: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生無所住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整部金剛經有四大要義:
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我們不但讀經,並且要能夠行經,學佛是為了要在人間成就。金剛經的般若正是成就的祕訣。大家時時用心覺照體悟。
1
0
0
0
0
0
台北-松四三學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