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年前
    113.6.1.遙
    逍遙讀書會紀錄(月會後)
    (一)時間:113年6月1日(週六)3:30-4:30
    (二)地點:普門寺智慧教室
    (三)出席者:葉麗琴、李袖芳、謝秋枝、徐淑美、徐百合、陳雪貞、陳秀真、邱秀娥、洪美沙等9人.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一、本次範圍
    (一)-1. 第六章題庫:第六章-無住生活:波羅蜜(p.158-p.191):
    1.是非題-第40-46題(題庫p.4)
    2.單選題-第22-26題(題庫p.10-11)
    3.複選題-第14-15題(題庫p.16)
    4.共同誦精選提要題-第90-111題(題庫p.13-16)
    (一)-2.第六章精義分享
    1.佛陀生氣是不住在情緒裡的。例如佛陀教訓羅睺羅,看起來很嚴肅,卻是出於度化,不住在情緒裡,不受情緒擺布。
    2.《大乘起信論》將一心分為二門:念念生滅的妄心就會漸次轉化為虛靜靈明的真心。
    3.真正的閉關坐禪要能做到:(1)關閉六根賊。(2)禁足妄想心。(3)正觀三毒軍-貪瞋癡。(4)清淨身口意。
    4.管理時間就是珍惜生命。能夠管理、善用時間的人,他的時間是心靈的時間;而不能夠善用時間的人,他的時間只是鐘錶刻度的時間。
    5.所謂不住生死,就是要以般若的智慧,超越生死;所謂不住涅槃,就是以大慈大悲服務人間,救度眾生。
    (二)-1. 第二章題庫:第二章 秘訣:般若(書p.54-85)
    1.是非題-第10-18題(題庫p.1-2)
    2.單選題-第6-11題(題庫p.7-8)
    3.複選題-第5-10題(題庫p.13-14)
    4.精選提要題-第30-47題(題庫p.5-7)
    (二)-2.精義分享
    1.昔日天台宗智者大師講《妙法蓮華經》的時候,光經題上的「妙」字,一連講了九十天,因而有「九旬談妙」的公案。
    2.禪宗南宗禪以《金剛經》,北宗禪則以《楞伽經》印心。
    3.「般若」,則是向自己的內心探求、開發,超越一切知識和智慧,所以在佛法上,「般若」保留了梵文的音譯而不作意譯。
    4.當我們以為自己懂得了、了然於心了、悟道了,凡事就有定見、成見,甚至拿知識和修行,與人較量,要爭個高下,知識反而成了我們的障礙。
    5.《大智度論》中說:「般若波羅蜜,分為二分,已成就者名為菩提,未成就者名為空。」
    6.「般若」是正見、正覺。「般若」是知道一切法依因緣而起、虛假而有。「般若」是了解「緣起性空」,「真空」才能「妙有」的空不滯空、有不住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每個眾生皆具備的真心,要自己體察,在生活實踐,才能明澈放光。
    7.《優婆塞戒經》說:「菩提有三種:一者從聞而得(聲聞),二者從思惟得(辟支佛),三者從修而得(如來)。」

    二、下次讀書會
    (一)時間:113年6月17日(週一)1:30-3:3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社教教室
    (三)本次範圍:(*請先試做,加深記憶) 。
    1.題庫:第七章 無得而修:真實的獲得(p.192-216)
    (1)是非題-第47-52題(題庫p.4-5)
    (2)單選題-第27-31題(題庫p.11-12)
    (3)複選題-第16-19題(題庫p.16-17)
    (4)共同誦精選提要題-第112-140題(題庫p.16-20)
    2.共讀:第二章 秘訣:般若(書p.68~)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