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讀書會日期:113/04/18
    地點:蘭陽別院
    出席人數:9人
    壯二分會 山水讀書會
    地點:蘭陽別院
    出席人員:林柏華·劉阿幸.陳駿瑞·王雅淳·林素月·林麗惠·王秀蘭、康李秀琴等9位

    書名:365日
    著作:心保和尚

    第六十二頁
    佛法不是在書本經典裡面,人能宏道要走出去,才能將佛法流入每個人的心中,也唯有如此,法的傳𠄘,才能登登相續,無窮無盡,盡為來靜。
    林伯華督導回應~
    這句老和尚說過,佛法不是在經典裡面,而是要宏揚出去,才能將佛法流入每個人的心中,也唯有這樣才能夠傳承下去。透過別院的展覽讓我們知道更多觀音和菩蕯背後的故事與由來。阿彌陀佛是觀音菩蕯的導師,觀音菩薩視阿彌陀佛為老師,所以 將阿彌陀佛放在自己的頭頂上
    劉阿幸督導:為什麼大師要我們讀書。何謂天助自助,人助,天要幫我們一定要靠人;人要幫我們,我們必須靠自己。如果自己選擇放棄,別人也無法幫助我們。所以 每個人要充實自已·首先要多讀書,聽經聞法。
    林栢華督導分享:20多年前有位文川會員小學畢業,但他對經書的研究非常透徹,每次金鋼經的導讀都由他負責,每一的由來都非常清楚,無論學什麼都學得很快。
    陳駿瑞督導分享:讀書會大家意見分享,觀音菩薩有求必應最重要要有宗教信仰。
    素月師姐分享:每個人的思想與想法不同。前年與三寶佛的因緣到來,每每只要有困難或身體不舒服時透過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協助加持都能改善。
    林栢華回應:大師有提倡神明聯誼,沒有什麼佛教與道教。因為 素月
    師姐與土地公有因緣,所以 很自然的進入佛教發心護持道場。
    麗惠師姐分享:是因為長輩往生後才走進道埸,透過朋友介紹進入佛光山,過程中三進三出直到98年才正式加入佛光山。同修拜媽袓,同修曾說過:我護處持我的媽袓;妳護持妳的佛袓。
    林栢華督導回應~
    小孩從小種下菩提種子,以後就有自己的發展,來佛光山修持,累積功德福報回向給家人。
    總結:每個月讀書、每個地點和讀書內容
    開悟:大師說:我們弘法主要廣結善緣要將好的分享出去,不要留著自己用。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