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活動名稱:北海道場 八里分會 里悅讀書會
    活動時間:2024年04月17 (三) 19:30~20:30
    活動地點:ZOOM線上
    閱讀書目: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研讀範圍: 第三章金剛:斷除一切煩惱
    帶 領 人:謝玉紋 記 錄 人:劉榮漳
    參加人員:8
    參與名單:葉進福督導,康金生督導,陳秋慈督導,謝玉紋,劉榮漳,李錦鳳,柳頴臻,張玉秀
    一、導讀
    金剛就是般若
    很久以前,有一位從早到晚念佛的婆婆,被人稱為「念佛婆婆」。死後,來到閻羅王面前,閻羅王看了老婆婆一眼,就宣告:「到地獄去!」,老婆婆提出抗議:「我在世時被稱為念佛婆婆,叫我到地獄去?您大概弄錯了吧!請您查查看!」,「我的判斷不會錯,不過為了讓你心服口服,小鬼們,去查一查!」
    小鬼們將念佛婆婆累積的佛號倒在畚箕上搖動,只聽見:啪!啪!啪!四分五裂,婆婆念的佛號成了渣滓,不是果實。
    「看見了嗎?你生前念的佛號,沒有堅固的果實!」
    就在這時,一個紅鬼喊道:「大王!剩下一粒!」
    僅存的一粒果實,原來是有一次婆婆到佛寺參拜時,遇到大雷雨,雷打中了他眼前的杉樹,那一剎那,婆婆心無雜念,心無所住,只有這一刻所念出的「南無阿彌陀佛」,在往生之後成為果實,讓婆婆免受地獄之苦。

    人往往有無數雜念,猶如大千世界數不盡的微塵, 《金剛經》正是佛陀說妙法,不斷粉碎我們內外的妄想和無明;佛陀取最堅最利的「金剛」(金剛石,也就是鑽石)為比喻,讓眾生明白,我們本來就具有金剛般若之寶,能夠斷除一切煩惱、無明,成就自性中的法身慧命。念經拜佛,若是有口無心,念再多也是枉然。
    在《金剛經》中,佛陀舉三千大千世界,乃微塵所和合而成的例子,來說明微塵是假法,所以微塵和合而成的世界,亦無自性,是假因緣。佛陀所說的般若波羅蜜,是為了令眾生迷途知返,離苦得樂,因而先立假名,隨應眾生機緣方便說法;世間一切名相,都是為了方便指涉和溝通,我們應無所住,一旦執著在這些名相上,就陷入了迷障。

    萬物皆依因緣假合而存在,是以名相皆假,身心感受皆假。參禪的人講「明心見性」,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直指本心」;明白自己本有的般若、如來藏性,沒有塵垢,才能見到清淨的光明。
    百靈和尚有一天在路上遇到龐蘊,百靈問他:「當年你在馬祖道一處得到的一句,你曾說給人聽嗎?」
    龐蘊說:「有啊!我曾經向人說過。」
    百靈心中不解,此句應是非語言可說,非思議可及,說即不中。因此再問:「你曾向何人說?」
    龐蘊用手指著自己說:「我只對龐蘊說啊!」

    實相佛性真不是言語能說的,但不假借文字音聲的方便,眾生難以由迷知返。所以,佛陀藉著「金剛」的譬喻,接連「般若」的妙法,法喻並用,法喻一體,來斷除如塵埃覆蓋眾生心眼的一切煩惱,直指本心,得度「波羅蜜」,所以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若說拳頭是「法」,這個「法」卻「無定法」,因為拳頭張開是手掌。一切法是好是壞,是善是惡,也沒有一定標準。再以拳頭來說,打人一拳,拳頭看是壞東西;但假若以拳頭替人搥背,會感到好舒服,成為好東西。所以說,法無定法,法是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真正般若的法,不思善、不思惡,是超越善惡的真理。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
    金碧峰禪師證悟後,放下世間諸緣的貪愛,唯獨對身邊的玉缽愛不釋手。每每入定之前,一定要先把玉缽收藏妥當,然後才能安心入定。
    有一天,閻羅王因為他的世壽已盡,就差幾個小鬼去捉拿他。禪師入甚深禪定中,小鬼們上山下海也遍尋不到他的蹤跡。過了幾天,小鬼著急不已,找不到禪師,怎麼回去向閻羅王交差?於是跑去請出土地公,請他幫忙想個辦法。土地公向小鬼表示:「禪師是個證悟的人,對世間的許多執著都已放下,但唯獨對玉缽仍有貪愛,也許你們設法取走他的玉缽,他一動念,可能就出定了。」
    小鬼們依照土地公的指示,找到禪師的玉缽,頑皮地敲打玉缽,禪師心疼玉缽被小鬼們玩弄敲打,趕快出定搶救。小鬼看到禪師現身,拍手笑道:「走吧!跟我們去見閻羅王。」
    禪師霎時明白,就是這一念的貪愛,將要毀去他千古的慧命,立刻把玉缽打碎,再次入定,空中迴響一偈: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鐵鍊鎖虛空;
    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拿我金碧峰。
    人人心中都有放捨不下的「玉缽」,「玉缽」可以是財富、名位、愛情、權力等等,若不願粉碎執綑心念的玉缽,我們如何能夠無住生活?唯有放下、超脫所執,才能自在。

    真空才能妙有
    有一天,有位學者教授來向南隱禪師問禪,禪師以茶水招待。
    禪師不斷的把茶水注入這位客人的杯中,直到滿杯,還是沒有停止注水。
    這位教授望著茶水溢滿整個桌面,終於忍不住開口:「禪師,茶水已經滿溢出來了,你不要再倒水了!」
    「你就像這只杯子一樣,裡面裝滿你自己的知見,你要先把你心裡的執著空掉,吾宗的禪水,才有辦法流向你的心中呀!」
    真空不礙妙有,真空才能妙有。
    空,是很難明白,很難把握的真理。空,究竟是什麼呢?
    用我們的拳頭作譬喻,握拳時明明有個拳頭在,但當五指伸開,拳頭又在哪裡呢?明明看到的拳頭現在卻沒有了。你說沒有嗎?可是五個指頭合起來一握,又是一個拳頭在這裡。所以《金剛經》講空,說明世間沒有不變、常住性的東西,沒有不依因緣獨立存在的東西,有就是無,無也是有。
    含攝了「有」和「無」的「真空」,其實就是「因緣」的意思。要怎麼理解「因緣」?我們和另一個人相遇就有分離,分離之後又可能再相遇,所以人和人之間的「因緣」既是相遇,也是分離;萬丈高樓依因緣建起之前是平地,但是,如同紐約的雙子星大樓,在恐怖攻擊之後,又夷為平地。樓建、樓塌都含攝在「空」裡。
    《金剛經》點撥了我們「依空安住」,無住「因緣」的生滅,生活在「真空」的「妙有」裡,無住才能自在。
    師父說;在兵荒馬亂中,匆匆忙忙從大陸來到台灣,身邊什麼東西也沒有,可是我的內心非常的充實、非常的富裕。人生真正的富裕是內在、精神上的充實,這是無法用錢財購買的,也無法令別人替我們修行,須靠自己悟得佛法和般若空理,在生活的實踐當中印證。
    堅實的金剛心,是般若空性,是菩提本心。

    二、聞思修證與分享 :
    請大家分享對文章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及經驗分享及讀完此篇文章後的收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佛法表現出來?

    (一). 玉紋會長分享
    人往往有無數雜念,猶如大千世界數不盡的微塵,透過念佛婆婆與金碧峰禪師的公案,讓我們深刻體認,凡事心無雜念,可如金剛般若可以破除一切煩惱。
    (二). 榮漳分享
    大師給我們很多公案也認我們很容易知道空與有的涵義,但知和悟兩者,還需要很多體證,才能達到般若的境界。
    (三). 頴臻分享
    最近生活有碰到一些困擾,很高興加入讀書會,會再更努力專注書本的意涵,讓困擾不在被困住自己。

    三、結語
    感謝大家分享也謝謝榮漳師兄帶領進行第2章題目練習,相信讓我們對文章理解更加深刻。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