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九月份台北教師山水讀書會🌴
    一、主題:古印度佛窟式展覽館「槑齋」
    1、探索藝術與自然──
    2、槑齋、客家圓形土樓與青蛙石天空步道

    二、時間:2023年9月19日(週二)
    三、地點:新竹橫山內灣、尖石鄉

    四、讀書會參與人員
    李美雲、翁麗珠、沈湘珠、吳秀鑾
    、莊秀蘭、陳雪霞、陳秀蘭、李美菓、錢素慧、呂玉芬、黃婌媛、陸金竹、許瑄媚、江麗雲、林瓊珠、陳淑貞、大陳美玲、施雅萍、馬國英、林淑貞、陳月娟、李學豐、黃麗容、梁永增、梁瀞文、薛慶色共26人。
    召集人暨帶領人:李美雲
    記錄人:黃婌媛

    五、景點介紹:
    1. 槑齋:
    在槑齋,您可以接受主人的香茗、水果和甜點款待,聆聽師姐黃女士如沐春風的導覽分享。
    私宅主人莊添祿.黃秀華夫婦熱衷於收藏佛像,槑齋的佛像和雕塑幾乎都是由新竹的藝術家創作,用心栽培和鼓舞當地的年輕人。這份心意令人感佩,一切都是「因緣俱足」。
    槑齋的建築外觀看起來像一座城堡,但實際上設計靈感來自印度石窟。師姐自述她隨緣順意,不受世俗拘泥羈絆,這種自在的態度令人倍感舒適。

    2. 圓樓人文客家餐廳
    外貌融合了客家與閩南的建築特色。老闆范德忠回憶起兩年前,內灣戲院人文客家餐廳原本是在內灣老街中正路上,木造戲院充滿著濃濃的復古懷舊風格,讓人印象深刻,這座改良式圓樓造型原是橫山民俗文物館。
    走進門口,牆壁擺滿老舊電影海報與有趣的童玩這也是餐廳裡一種懷舊特色。
    這可是全台唯一的70年老電影院餐廳,一邊吃飯,一邊播放舊影片,真是充滿懷舊感 !

    3. 青蛙石天空步道:
    青蛙石天空步道是一座親近森林、享受森林浴的步道,除了岩石像青蛙和透明的玻璃彩虹橋步道與觀景平台,讓您近距離接觸山林生態,享受蟲鳴鳥叫和森林浴的愜意。步道盡頭的玻璃彩虹橋和圓形玻璃觀景平台懸空於溪谷之上,讓您體驗獨特的視覺體驗。讓青蛙石天空步道帶領您進入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世界,完美放鬆和愉悅身心靈。

    六、「槑齋」簡介:
    新竹縣內灣南坪登山口有一座造型非常別緻的建築物,外型是古印度佛窟式建造的當代建築,裡面還珍藏一部大悲咒88尊法像,以自然工法打造,這棟綠建築物以自然採光為主,無空調,挑高三樓半,讓人仿佛置身在洞窟內,感受寧靜又莊嚴的時刻。

    這棟建築物又稱「槑齋」,私宅的主人是黃秀華、莊添祿夫婦,兩人從事烘焙業,30年前起每年固定赴日參加烘焙展,會後走訪京都各寺院。有天,兩人到寺院後面的儲藏室,黃秀華好奇「為什麼會囤積那麼多木頭?」日本友人解釋,京都寺院以木造為主,他們必須準備材料,以免火災等,且每百年所有寺院都需整修,再把技法傳承給下一代,黃秀華聽完後非常感動。

    爾後兩人逛到明治神宮,日本友人指「你看!這就是你們阿里山的檜木。」一番話讓黃秀華反思「京都有世界文化遺產,這來自於世代的相傳,台灣能否也保留下來?」她回國後,向竹市雕刻家蕭文周提及,希望能保留台灣好的木頭,為此,蕭文周花費10年完成88尊檜木大悲咒立體佛像。後來陸續還有18羅漢、地藏王菩薩及回首阿彌陀佛立像等,庭園也有在地藝術家的裝置藝術,因為經常大門深鎖,蒙上神秘而美麗的面紗。

    黃秀華指出,槑齋的設計來自於建築師林志成,他花了一年繪製出不同造型的建築物,後來決定決定呼應珍藏的佛像,以古印度佛窟式建造。整棟建築強調自然工法,光是外牆,就用了20多萬片石片,每一面都是工人親手敲制,非常珍貴。

    黃秀華說,這棟建築物命名「槑齋」,「槑」(編按,古同「梅」)字有兩個解釋,一是真的很呆,其次是兩個呆意味著「相親相愛、手牽著手」之意,齋就是家,一個家需要兩個人組合,更需要相親相愛、待在一起,佛家也說,家中是最好的道場,家和萬事興。

    七、讀書會進行與討論
    《帶領人提問》
    1. 槑齋位於哪個地區,以及這個地方有什麼特別的景點?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風景區對面有棟遠看似城堡,名字跟造型一樣罕見又有趣的「槑(音同梅)齋」

    2. 槑齋的建築造型受到了什麼樣的靈感和概念影響?
    這棟槑齋,可以說是男主人莊添祿送給愛妻的禮物。因為黃秀華篤信佛教,而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所以他們跟建築師林志成充分溝通後,決定選用古印度佛教洞窟式的概念來新建這棟「佛法」展覽館,庭園造景的設計也盡量跟大自然結合,層層疊疊的大石,讓槑齋整個內外環境都顯得獨樹一格。

    3. 請介紹一下槑齋的主要創建者,他們是如何開始這個項目的?
    黃秀華自豪地說,槑齋應是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裡面展覽廳完全自然採光,裡面供奉有回首阿彌陀佛、地藏王菩薩、18羅漢等。從2015年規劃、次年開始動工,直到2019年6月份才完成。裡面不用空調,但是通風、陽光俱足,主要拿來當藝文展覽館使用,整個展覽場足足有3樓半高。

    4. 槑齋是如何實現自然採光並不使用空調的?這對環境有什麼好處?

    5. 槑齋典藏了使用台灣高級檜木、肖楠、牛樟木雕刻的佛像,你能介紹一下這些佛像的特點嗎?

    6. 槑齋的建造歷時多久,什麼時候完工的?
    從2015年規劃、次年開始動工,直到2019年6月份才完成。裡面不用空調,但是通風、陽光俱足,主要拿來當藝文展覽館使用,整個展覽場足足有3樓半高。

    7. 槑齋的牆面使用了多少花崗岩片,這樣的工藝在台灣常見嗎?
    槑齋當初主體灌漿後,把手工敲打下來的花崗岩片,一片一片用手嵌在外牆牆面上,足足有20多萬片,這在台灣也算是很少見的工法。

    8. 你知道為什麼槑齋被命名為「槑齋」嗎?這個名字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黃秀華說,會取名「槑齋」,一個解釋是它真的很呆,因為2個呆在一起。另一個解釋就2個(人)相親相愛。因為字體寫時是手牽手,而齋就是家、宅的意思。一個家一定有2個人來組合,所以一定要相親相愛、要呆一點;當一個開口的時候另一個就嘴巴小一點。所以佛家才會說:家是最好的修行道場,家和就萬事興、家和社會就安定。

    9. 黃秀華提到學佛的精神是互助,你能分享更多這方面的內容嗎?

    八、召集人結語
    參觀槑齋主人的佛像收藏與古印度佛窟式建築之美,聆聽莊主黃女士的導覽,並品嚐主人的香茗。午餐讀書會分享參觀佛像藝術心得,午後走訪青蛙石天空步道、青蛙石、瀑布,親近森林、享受森林浴。

    槑齋不是佛堂,亦非道場,微風徐徐槑齋庭園的陽光,透過山水之間原野感受,在日常風景裡發現幸福!找到靈性!

    槑齋應是台灣唯一的佛教洞窟綠建築,裡面展覽廳完全自然採光,供奉有回首阿彌陀佛令人感動!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