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三一讀書會
    2023年5月24日
    召集人:翁淑芳
    參加人員:翁淑芳、周圍輝、賴碧華、李袖芳
    【主題】:佛教對行為的看法(佛法與義理98-121頁)
    帶領人1:李袖芳
    帶領人2:賴碧華
    活動內容:導讀和討論佛教對行為的看法,一起畫重點。
    行為的業力維繫了三世生命,在無限的空間裡生生循環不停,就像我們的影子一樣:你向前走,影子跟你前進;你後退,影子也向後轉。
    行為,常決定人一生的成敗。一個人的貧賤顯達,是依行為而決定的,行為有因果的關係,種什麼因,就收什麼果。這種如影隨形的行為因果,在佛教裡就叫做「業」。
    行為是因,業報是果,什麼樣的行為產生什麼樣的業力。行為業力影響我們一生的關係,解說如下:
    一、行為成業的原因
    (一)行為的業:
    1.行為如鏡子
    2.行為如種子
    3.行為如習慣
    二、行為善惡的種類
    (一)業有善業有惡業,有不定業有無記業(不是善,不是惡),有從身、口、意所造的三業,有從無始以來無明所染的三業(欲求無饜的貪業,迷亂怒忿的瞋業,妄想顛倒的痴業)。有的業稱作白業,也就是十善業;有的業是黑業,也就是十惡業。(二)有引業和滿業,引業就是總報業。滿業就是別報業。
    (三)有定業和不定業,所謂定業,是造了業,報時俱定,不但決定了怎麼報,連報應來臨的時間也已經定了,山移水轉都無法改變。所謂不定業,是造了業有報應,可是報時俱不定,因為時候和因緣未到,不管你做了多少善事惡事,報應來臨的方式和時間還不一定,暫時顯不出來,這叫做不定業。
    (四)共業和不共業,就是際遇感受相同與不相同的業。
    1.共業有「共中共」的業和「共中不共」的業。
    2.不共業也分為兩種:不共中的共業和不共中的不共業。
    善惡業報裡的類別很多,一般人往往不明白業報的關係,常常誤認沒有因果,毀謗善惡業報。
    行為上是善是惡,業報上就是黑是白。
    正信的佛教徒要提升信仰的內涵與品質,堅定行為業報如影隨形的正念,了知諸相皆空,無壞亦無成,從行為上痛下功夫,融佛法於生活中,攝禪理於心念間,才能在生死流轉的業報苦海中超脫,覓見人生的光明。
    三、行為對時空的影響
    行為的影響有的立刻有報應,有的卻在時間中潛存滋長,蟄伏著等待因緣具足才來相報。
    行為在空間中也一樣具有長遠的影響力。所以行為業報不受時空的影響,有的是現世報,稱為現報業;有的來生才報應,稱為生報業;有的要到多生多世之後才會顯現,稱為後報業。如何去受報,簡單說明如下:
    1.隨重而報
    2.隨習而報
    3.隨念而報
    四、行為決定的結果
    神通敵不過業力;行為決定的結果是不可轉移不可消滅的。
    由行為決定的因果就是報應
    對於行為決定的業力,有幾個原則可以解開業力的迷惑:
    1.自力創造,不由神力
    2.機會均等,絕無特殊
    3.前途光明,希望無窮
    4.善惡因果,決定有報
    五、結論
    行為業力和因果報應是相生相成,互為循環的。劫,不一定是劫,也許是乘願之始;福,未必終是福,或許會轉為禍之根苗。劫難福禍,盡由因果相乘,因果植於行為善惡,湛湛青天之中,確有不可欺瞞的業力存在。
    翁淑芳整理上傳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