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文章:《人間讀書會帶領人培訓講義-八大人覺經》
    出自星雲大師

    時間:
    (一)、110 年 11 月 21 日 19 時至 20 時 50 分
    (二) 、110 年 12 月 5 日 19 時至 20 時 50 分
    地點:佛光山金蓮淨苑
    帶領人:楊婉霜 紀錄:盧志榮
    出席:滿慈法師、如浩法師、暖治、李浯燕、翁玉瓊、許乃寅(回饋)
    帶領人:
    一、 師姊先帶領大家唱大師的「十修歌」,以揚州小調帶動,增進大家讀書會默氣與情感。
    二、 帶領人提示文章的關鍵與重要字句,如「八大」意指「菩薩」;「五蘊」指「色受想行識」;「四大」指「地水火風」,因緣和合敗壞而散;「五欲」在世間指「財色名食睡」;佛法是指「色聲香味觸」。以李白詩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表示光陰易逝、勸人珍惜美好時光。
    三、 心是惡源,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四、 請大家分享「多欲為苦、心無厭足,是不是有造成身心疲勞,增長罪惡」的親身體驗?
    五、 請大家分享「四個覺知感受如何?如何應用在生活日常中?」。
    六、 分享對治懈怠,就是要常行精進,如 普賢菩薩警眾偈 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七、 愚痴從無明起,要學菩薩常念廣學(戒定慧)多聞(聞思修)能自利,而教化眾生能利他。如天台宗的智者大師、藕益大師,均說要廣學,而不是自是非他,而有排他性。
    八、 覺知貧苦多怨的行相,就是「上怨天神、下怨世間、內怨眷屬、外怨師友」,要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富貴從布施而來,所以對人我誤會、緊張,要釋出善意,要常給人歡喜,慈顏善目。舉例迦延尊者開釋貧窮者,要把貧窮賣出去給尊者的故事。
    九、 佛陀有八萬四千法門,發大乘心,普濟一切,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如何廣修福德?就是要修十善業、持戒、供僧等。舉例,印度的阿育王為見佛陀舍利子,因廣修福德,福報身相因而重於龍王。
    十、 五慾過患就是「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快樂常無聲流逝,如刀刃上之蜂蜜,有割舌之患。
    十一、 大乘菩薩道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如天人要考驗舍利弗是否具有大乘心,示現孝子要尊者布施眼睛為母親治病,尊者因為碰到違緣障礙,因而退失大乘心。
    十二、 最後行菩薩道就是要精進行事,慈悲修慧,至涅槃岸就是常樂我淨之境。

    分享:
    滿慈法師:
    1.舉 5 位小朋的許願,最後一位許下願「我永遠都非常滿足」,以滿足來止息,安貧守道。淡泊名利簡單為要,不是看到拍賣會、有折扣、有促銷活動,而想要囤積物慾心態,產生煩惱,像之前有學生為了佛館 STARBUCK 沒有開門,不能換點數鬧脾氣的故事。
    2.把每天當做「人生最後一支香,我還有妄念嗎」的心態來做,把握當下、活在當下。
    3.希望引導鼓勵各分會於共修或開會來研討,產生對人間佛教宣講員的信心,並廣結善緣,常常出現菩薩相。

    如浩法師:
    1、.我們無法出離生死,是因為執著有個我,常常自問「為什麼總是我?」所以思惟器世間領受共業果報,在有情世間得報土環境,才有機會脫離生死淪迴。
    2. 「八大人覺經」有 3 個面向:(1)轉迷為悟:轉菩薩道果位(2)回小向大:轉心識,趣入大乘(3)三乘皈依:歸於一佛乘。3. 以安世高大師傳為例,還要去償還他宿生所殺的命債。所以因果是不可隨便造的,也不可以隨便發脾氣的。比丘沒有隔夜之仇。像是佛教的布薩,到佛堂舉眾誰犯錯,但是離開即視為清淨。我們常常牽扯只為了一個「理」字,沒有反求諸己。
    4. 持戒即是不侵犯人家,不只是隨順因緣,否則破戒無法出離輪迴。佛陀成道要入涅槃,由大梵天王及釋提桓因等諸天勸請,佛陀才肯為一切眾生宣說佛法與解脫法門,只因鈍根眾生長久以來沉淪生死、難以出離。
    5、.眾生貪愛產生執著愛染,而生起種種痛苦,佛陀教導觀想「不淨觀」,以減少對他身及自身的淫欲貪愛。如果能以不淨觀善攝其心,就能去除貪愛染著。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許師兄:
    1、.以前開餐廳,喜歡生魚片;現在受戒,聞聲救苦,發大願,不忍眾生苦。
    2、.立定自己目標,學習玄奘大師「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半步生」的精勤精
    3. 以五停心觀:「不淨觀、慈悲觀、緣起觀、念佛觀、數息觀」等五種息滅心中煩惱魔障,分別來對治「對治貪欲、瞋恚、愚痴、我執、散亂」。
    4、.「人要活得有價值」,電學考試不是僅考 60 分及格就好,精勤不懈怠,以後提醒不會犯錯。
    5. 相應三皈依,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以彌補自己不足,布施法,把心打開、為善最樂。給人幫助,就是自利利他,如佛光山都會為迎接信徒準備便當一樣。之前參加修道會,連同房睡覺的師兄都口口聲聲唸佛,常行精進。

    盧師兄:
    1.自己也有「心無厭足」的體驗,以前自己投資買賣房地產,買了一間後賣掉,賺了營頭小利,又繼續再買,已經擁有了還是慾望很多,賺了 100 萬,還想再賺 1000 萬,增長貪瞋癡三毒。現在想想真得是「何處惹塵埃」,生死疲勞,從貪欲起。.
    2.常常思惟起生死無常,就會隨時提醒自己,要提起正念。
    3.大師就是「發大乘心,願代眾生受無量苦」的榜樣,而且發願要「普門大開」。

    翁師姊:
    1、.以前應酬吃飯,現在減少,因為步入中年,思惟「如果還有明天」,還有多少年可以為眾生服務。
    2.簡單生活,少欲知足,親近道場,心中有佛祖。

    暖治師姊:
    1.「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因為自己沒有思惟無常,造成貪得無厭懈怠、墮落,還有很多要學習。
    2.走入道場,聽聞佛法,覺得幸福又美滿。要常多多用功薰習經典。有時也常想富貴險中求,因而墮落萬障深淵,所以要朝菩薩道精進,珍惜眠滿人生。

    李師姊:不要期待他人,因為是非對錯很難分清楚,自己的心頭抓得住。

    總結:「佛說八大人覺經」是戒定慧三學的基礎。佛弟子們應於晝夜六時,至心誦念。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