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竹北一分會圓覺讀書會分享:
    1讀書花絮:.13:00大眾齊唱讀書會歌及隊呼。講題:佛法真義:悟、三好、四給
    因為疫情的情況、因此改線上讀書會。讀書帶領人:劉富光博士:第一次播放講題、又開心ˋ疫情中還可在線上讀書會、真幸福、學佛學、會員們都為自己寫歷史。一、悟:人生有很多的迷,產生許多的問題疑惑,不能解答;假如「悟」了,什麼問題都懂得、都明白,你說成佛還有什麼困難呢?因此,自古以來禪師們只求開「悟」,不求成佛。宋朝蘇東坡曾經做過三首詩偈來表明參禪悟道的三個過程:第一個階段尚未參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是從分別心上建立的虛妄認識。第二階段是參禪尚未開悟的心情:進入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時是透過智慧看到的山水,它已不是本來的樣子。
    第三個階段即是悟道後的心境:「去除了內心貪求執著後,體會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此時見到的山水已是我心內所流露出來的智慧活泉,能以平常心看待了。三、所以無論出家、在家的修道者,不必去求消災免難,應該要求開悟。二、三好:佛教講造業的來源,是從身、口、意三業而來;修行用功,也是從身、口、意三業修起。三業要淨化,就要身行善事,口出善言,心存善念。也就說好話、存好心、做好事。三、四給:世間一切都要靠因緣和合才能成就,離開群就沒有因緣,所以人間佛教以「人」為本要重視他人的存在,需要、苦樂、安危等。、以人為本,以 眾為我的修行,也就是「四給」之佛法意涵──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以人為本、以眾為我的修行,也是我一貫主張的「四給」佛法意涵──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1、給人信心:要生起了堅定的信心,這份給予的信心助力,2、給人歡喜:人間最寶貴的就是一顆「歡喜心」佛教裡除了法布施以外,還有心意布施、微笑布施,這些給人歡喜的「密行」我一直都很努力在實踐。3、給人希望: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普賢菩薩、彌勒菩薩的十大願,也在實踐給人希望中,成就了無上菩提。人只要有一線希望,哪怕是赴湯蹈火,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這就是希望的可貴。人生的希望,就是要不斷與時俱進的往前走,就會有希望必能追求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希望。4。給人方便:為對方找想、對方有需要就給以救助、給以便利。給」,看似利他,實則利己。只要我們常存慈悲之心,處處與人為善,時時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給人一點因緣、給人一個微笑……就能讓我們的心形成一座美好的橋梁,不但方便了別人,也讓人我溝通無有障礙;從「給」的佛法實踐中,我們的生活也必定充滿歡喜、希望,在追求佛道的路上也能獲得諸多善緣。邱玉純分享:在道場法會中給新入會員:一個微笑,一個指引、解說法意、介紹道場環境等…讓新會員:多一份關懷,適應道場的環境,其實幫助人,自己內心也很歡喜、給人方便。林姿君督導分享:道場法會的結緣品,他都會選一個最喜歡,最漂亮的飾品,裝飾在手提包上,朋友看了他手提上的裝飾很喜歡,姿君督導都會與他朋友結緣,把自己喜愛的東西給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就是給的精神。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