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活動名稱:普門-說故事讀書會
    活動時間:2024/10/2(二)19:00~21:0
    活動地點:Zoom 線上
    主持人:莊瓊足督導
    帶領人:蒲懿君督導
    參加人員:
    莊瓊足/蒲懿君/包淑惠/楊黃阿款/
    李政霖/陳麗雲/林秀鸞/李慎梅/
    陳美淑/冼淑蓮(共10位)
    記錄:冼淑蓮
    閱讀文章:
    佛學小故事 數則.
    ====================================
    一、故事導讀:
    ⭐慧可安心⭐
    西天的佛教第二十八祖達摩祖師,在梁武帝的時候來到中國,是為中國禪宗初祖。因為和梁武帝思想不能相契,因此到河南嵩山少室峰去面壁,在那裡一面壁就是九年。這期間,有一位青年叫做慧可,來參拜達摩祖師,請問佛法。
    那一天正是寒冷的嚴冬,大雪飄飄,慧可立在達摩祖師的座前。皚皚積雪已經高過他的膝蓋了,達摩祖師還是閉目不語,慧可仍然耐心地等著。又經過了很久,達摩祖師終於睜開眼睛問道:「你老是站在這裡做什麼呢?」
    慧可回答道:「弟子想來求祖師開示佛法。」
    達摩祖師聽後就回答說:「諸佛求道,為法忘軀,你用怠慢之心怎麼可能求得無上的大法呢?」
    慧可一聽此話,就用身邊的戒刀把一隻手臂砍斷,再把斷臂呈給達摩祖師說:「弟子以此誠心乞求祖師開示。」
    達摩祖師知道慧可是可造之材,就說:「你斷臂求道究竟求什麼道?」
    慧可禪師就回答道:「弟子心不安,求祖師為我安心。」
    達摩祖師大聲喝道:「把心拿來,我為你安心。」
    慧可一聽愕然,說道:「弟子找不到心。」
    達摩祖師微笑說:「我已經為你將心安好了。」慧可禪師至此終於豁然大悟。
    💠養心法語
    我們的煩惱本空,罪業本無自性,如果認識自心寂滅,沒有妄想動念之處,就是正覺,就是佛道。如果能保持一顆平實不亂的真心,佛性當下就會顯現。如何安心?要自己安心;如何解脫?要自己解脫。沒有誰來束縛我們,何必要另外自尋煩惱呢?
    💠這個公案強調了「心」的不可捉摸性,並且通過 慧可的決心和達摩的智慧,展示了禪宗的教義。
    ⭐「馬祖吃飯」⭐
    有一天,馬祖道一禪師問一位僧人:「你從哪裡 來?」僧人回答:「從南方來。」馬祖問:「南方 的禪法如何?」僧人回答:「有時吃飯,有時睡 覺。」馬祖說:「大家都是這樣,我問的是禪 法。」僧人回答:「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 馬祖聽後,點頭稱讚。
    💠這個公案的核心在於「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 覺」,強調了在每一個當下專注於當下的行為,玄 也是禪宗修行的重要理念之一。

    ⭐不昧因果⭐有一天,百丈懷海禪師在講法時,有一位老人聽完後留下來,對百丈說:「我不是人,我在過去無 量劫前曾是一位禪師。有一個學生問我:『大修行 人還落因果嗎?』我回答:『不落因果。』結果我 轉生為野狐五百世。請禪師開示,幫我解脫。」 百丈說:「你問我同樣的問題。」老人問:「大修 行人還落因果嗎?」百丈回答:「不昧因果。」老 人當下大悟,感謝百丈,並請求他按照僧人的儀 式為他舉行葬禮。百丈同意了,並告訴僧眾:「明 天我們要為一位僧人舉行葬禮。」僧眾都很驚 訝,因為他們不知道有哪位僧人去世。第二天, 百丈帶著僧眾到山後,找到一具野狐的屍體,按 照僧人的儀式為它舉行了葬禮。
    💠這個公案的核心在於「不昧因果」,即使是大修行 人也不能逃避因果報應,但他們能夠清楚地認識 和面對因果。這個故事提醒我們,修行不僅僅是 追求解脫,更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因果法則。

    ===================================
    二、討論、分享
    以上的故事,分三個主題層面,來討論分享。
    1.其心不亂、專注當下。 2.因果。3.放下。

    諸位師兄師姐們,討論分享,再引用大師全集裡的文章故事,深入探討,使整場讀書會內容更豐富多元,更貼近禪修及佛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大師全集/星雲禪話5/p.205慧可安心
    ⭐大師全集/星雲説喻2/p.081祈福消災
    ⭐大師全集/僧事百講/集會共修第六講/
    放的修行
    ⭐大師全集/文叢/義解興福/p.268一心稱名
    ⭐大師全集/星雲說喻1/ p296人面瘡的故事
    ⭐慧傳法師/秋月禪心-月亮是圓滿的(二)

    蒲懿君督導:
    現代人資訊量太大,很難專注一心一用。至心於一處,妥善安排時間運用。建議大家,一天處理3件事,有餘力再去處理其他,反而更有效率。
    人常常煩燥於當下的現況,例如事業不順、金錢不足、人緣不佳、課業落後、...,種種抱怨,見果推因,凡事有因果。多修持行善,布施、渡眾、積善財,甚至果報現前。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學佛更能讓自己精進,改變生命的現況。

    包淑惠督導:
    心,常常很忙亂。如何讓心靜下來,我個人做法,重要的先做,有系統計畫的分事情的輕重處理。再則不忘初衷,專心於一,不朝三暮四,跟著大師的教導,奉獻慈悲的願力去執行,給自己學習也給予他人慈悲關懷。

    李政霖師兄:
    在學術界裡,數學的數據,只要是0.000000001就幾乎是零,而人的出生及其一生的種種因緣,若是在數據上演算是低於萬兆分之一,根本是等於零。但是~眾生當中,我們每個人出生相遇,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如此精彩,不得不承認人生絕對不是“偶然”,肯定事因緣聚合,因果相成。宇宙的定律,無法想像,同樣,因果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議,凡是沒有偶然,只有因果。種好因結善果,大師時時提醒我們,三好四給,就是種好因的最佳方法,善果自然也就伴隨而來。
    分享~「人面瘡」的故事,是發生在唐朝知玄悟達國師的身上。知玄禪師因為道高德重,受到唐懿宗的恭敬,禮拜為師,並且敕封為「悟達國師」。坐上了皇帝賜予的檀香寶座,悟達國師可說備受禮遇,不知不覺就生起了虛榮心。不久,他發現膝上害了人面瘡。國師深知這必定是因為自己的得失心,而招感業障現前,於是忍著痛苦,來到四川彭州九隴山。
    在一位童子帶領下,來到一處泉水邊。身上發熱、痛苦難耐的國師,掬起水來就要清洗人面瘡,人面瘡竟然開口說話了,他說:「悟達國師,暫且不要清洗!我要告訴你,你我在西漢時代結下了冤仇,那時候你是袁盎,我是晁錯,因被你誣陷,招來殺身之禍,久已想要報仇雪恨。但由於十世以來,你都是一名高僧,所以我始終沒有辦法靠近你。到了這一世,因為你受到皇帝的恩寵,起了虛榮心,於福德有損,我才得以乘虛而入。今日承蒙迦諾迦尊者出面為你我解除冤業,賜給我三昧法水,令我得到清涼解脫,我們之間的宿怨,從此就一筆勾銷了。」
    悟達國師聽了不覺心驚,連忙以清水洗淨人面瘡,痛徹肝腸,立刻讓他昏厥了過去。奇妙的是,等到他甦醒過來,人面瘡也消失了。由此因緣,後來悟達國師作了《慈悲三昧水懺》,敘說懺悔認錯可以消災免難。

    陳麗雲師姐:
    天下本無事,惟庸人自擾。
    「放開」是很重要的修行,人不但要能放開肚皮吃飯,放開腳步向前走,還要放開肚量包容世界,放開思想思考各種問題。
    世間人之所以不能得救,往往是由於自己的執著、放不開。我們想要得到救度,就要放下心中的束縛。
    談到因果,曾經~我去市場買菜,老闆多找我五佰元,我趕緊還給老闆,我們學佛的人,有正知正念,不屬於自己的正財,就不貪受,老闆收到那伍佰元,失而復得的喜悅,我也跟著歡喜,這份歡喜,我覺得是很愉悅的善果。

    陳美淑師姐:
    身為凡夫俗子,什麼都想抓,慾望、抱怨緊隨而來,所能清心寡欲,其心容易安住。
    公司企業員工培訓,管理時間,工作安排,輕重緩急的處理安排,幾乎是每位員工要具備的能力。若是我們把管理時間、工作的方法運用於生活、會務當中,也是可以更有效率,也是某方式訓練自心不散漫。
    因果的力量是肯定的。但我們若是以正知正念,慈悲心來面對生活上的事,好因緣是自然而然的去做,而非建立在恐懼惡果業報上。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是不是讓人每天更歡喜。

    冼淑蓮師姐:
    惶恐如慧可,其心何在?尋不著心,卻無慧可的堅毅若渴,斷臂求心。接觸佛法後,學習放慢腳步,時時醒覺,尋不找心時,誦念佛號,求神佛安住我心,心也就尋著了。

    瓊足督導:
    我個人前些日子,在路上,不慎跌倒,傷到手骨,雖然送醫治療無大礙,但仍需要一段時日讓手骨修復自癒。我不解?我也做義工行善,積極會務,怎會有這樣的意外?我們普門寺主持滿方法師,與我開示,這是重罪輕受,過了也就平安了,我應該往好處想,事事都好事,不罣礙不執著。以前也常常懊惱,朋友借了錢,沒還我,後來看了佛法書,談到因果,放下。我也就放下朋友沒還我錢,至於朋友欠錢不換,也就是他個人的因果了。

    黃阿款督導:
    分享故事~小沙彌因陽壽將盡,師父讓他回家拜別父母,途中,小沙彌看到螞蟻過不了池塘,而發慈悲心,拿了樹葉護蟻過水。後來,小沙彌因而增加了陽壽。這故事告訴我們,
    因果,沒那麼可怕,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做壞事,時時發慈悲心,如同菩薩慈眼視眾生,給人歡喜,給人希望,也是自在。

    林秀鸞師姐:
    懺悔,是可以滅罪消愆,佛陀菩薩慈悲。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己身做起,行諸善心念慈悲,才是自我修為的根本。

    ====================================
    三、總結:莊瓊足督導
    今天大家發言非常踴躍,也都引用佛學的故事、公案提出分享討論。今天的讀書會,我們對佛法更精進了,期盼我們都能落實到生活當中。不執著、不罣礙、專注於當下,諸煩惱皆放下,好因善果,祥和自在。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