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活動名稱:北海道場 八里分會 里悅讀書會
    活動時間:2025年2月5日(三) 19:30~20:30
    活動地點:線上讀書會
    閱讀書目: 釋迦牟尼佛傳
    研讀範圍: 釋迦牟尼佛傳第33章至第35章
    帶 領 人:謝玉紋 記 錄 人:劉榮漳
    參加人員:3
    參與名單:謝玉紋,劉榮漳,陳靜芝,葉進福,康金生
    一、謝玉紋導讀
    釋迦牟尼佛傳第33章至第35章。
    二、文章重點摘要如下
    1. 第三十三章 制戒的因緣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名叫須提那的弟子的故事,他在聽了佛陀的教誨後,決心出家成為僧人。儘管他的父母和妻子反對,他仍然堅持,最終加入了僧團。然而,在一次饑荒期間,他回到家鄉,被家人的感情和妻子的勸說所誘惑,違背了他的僧侶誓言。佛陀利用這一事件,制定了更嚴格的僧團規則,以保持僧團的純潔和紀律。文章強調了遵守這些規則對僧團和個人精神進步的重要性。
    2. 第卅十四章 僧團中的爭執與安樂
    僧團初期:佛陀傳教初期,僧團中的比丘很多,自然會有爭執。
    弟子的多樣性:認為皈依佛陀就能馬上成為理想聖者是錯誤的,佛陀的弟子中有不同的人物,有些不一定是善人。
    佛陀的教導:佛陀強調耐心,不要以爭止爭,應該以忍止爭。
    長壽王和梵豫王的故事:長壽王選擇放棄王國以避免戰爭,展現了極大的耐心和慈悲。
    長生童子的抉擇:長生童子想報仇,但記得父親的教導,選擇了耐心和慈悲。
    比丘的生活榜樣:阿那律、跋提和金毗羅三位比丘和諧生活,遵從佛陀的戒律,是其他比丘的榜樣。
    佛陀的反應:對於不改壞脾氣的人,佛陀只能隨他們去;有善根的人會被教導所感動,努力自我改善。
    慈悲和平等:佛陀強調慈悲、平等和理解宇宙真理的重要性,以克服爭執,達到和諧。
    3. 第卅十五章 毗舍佉大心布施
    主要內容:布施與業力:一對夫婦供養佛陀一碗飯,佛陀解釋說,即使是小小的布施也能帶來巨大的回報,就像一粒種子可以長成大樹一樣。八個請求:一位名叫毗舍佉的婦女向佛陀提出八個請求,請求允許她為僧人和比丘尼提供各種支持,如雨衣、食物、藥品和浴衣。佛陀的批准:佛陀批准了毗舍佉的請求,強調布施要心生歡喜,不求回報。
    三、聞思修證與分享 :
    1.陳師姐回饋,『忍 』字如心中一把刀,如第34章,佛陀大眾說教道:「你們不要爭,用爭來止爭是不能止的,唯有能忍才能止爭。我希望你們都要尊重忍的德行」。舉長壽王,梵豫王和長生童子如何忍辱如何放下恩怨故事,值得讚嘆值得在生活中學習。
    2.謝會長回饋,六度波羅蜜修行,以忍辱最難修行,平常生活中也常面臨需要靠忍辱修行渡過難關。
    3.葉督導分享,確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有很多既有習氣,平常碰到境界來首先就是習氣無明現前,當然,要不斷薰習佛法,才能慢慢消弭習氣與無明,也才能讓自己過得清安自在。
    4.劉師兄回饋,第34章,佛陀對無緣沒有善根的人,也只好由他去。有善根而被佛陀的話感動了改往修行的也很多。表示每個人跟器不同,領悟體證都不盡然,面對跟我們不一樣的,我們都要接受不要起爭執。第35章毗舍佉大八事布施,強調布施要心生歡喜,不求回報。

    結語
    我們雖是共讀釋迦牟尼佛傳,讚嘆大師文筆,從故事中了解佛法及如何應用。
    下次讀書會:2025年2月19日。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