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Home
Founder
Back
Biography
Works of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about HBRA
Back
About Us
Know HBRA
Types of HBRA
Online Forms
Back
HBRA Application
Existing HBRA Update
Volunteer Application
Contact Us
Resources
Back
Good Books
Planning & Designs
Q&A
Download
Events
Back
Upcoming Events
News
HBRA community
Groups
Events
Videos
Audio
Photos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Photos
People
Albums
Videos
Events
Groups
Search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Remember me
Login
I forgot my username
I forgot my password
Loading cover...
Drag cover to reposition
南台-妙心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Introduction
Joined 5 years ago
2 Achievements
149 Points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days ago
南台-妙心讀書會
南台二:妙心讀書會
時間:114/9/16日(二)~9:00~11:00
地點:水萍溫公園
閱讀:人間佛教(佛陀本懷)96頁~104頁
帶領人:王阿玉
參加者:王阿玉、賴麗花、潘朝子、張月珍.林金瑩、蔡蘇素月
記錄:王阿玉
暖身:三稱釋迦牟尼佛~三稱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
「苦空無常」是佛教解釋生命本質的三個核心概念,其中苦指人生充滿煩惱與痛苦,「空」強調萬物皆因緣而生,並無獨立不變的本質,而無常則指出世間的一切事物、都在時刻變化,沒有永恆不變的存在。這三個概念共同闡明了世間的實相並能幫助修行者破除執著,解脫煩惱。
老是苦、但也有人老以後頤養天年,享受兒女團聚,享受含頤弄孫,享受天倫之樂;老了可以居家相惜兒孫孝養,這不也是另一番情趣嗎?老受人尊重、受人侍候受人奉養,老也有老的喜悦、老的成就;就是老年退休了無人孝養,也可以發展第二春,讓自己人生更超然開闊。你能說老一定苦嗎?
分享一:體悟病痛不執著不貪戀,人一生病就很慌亂、全身無力、吃不下飯,躺在床上動不了.女兒也慌不知如何是好、我們要自力自强照顧好自己、不要老了不重用要全靠年輕人。
分享二:老人時間多可以走出來學習東西、多跟交流防老人痴呆、肌少症。
分享三:不怕病痛佛陀說:修道帶三分病,才知道發道心。病,不也能幫助我們人生的增上和超越嗎?身體上有老、病、死、生的苦,心理上有貪瞋、愚癡的苦,只要你有佛法就能透過磨練,從心不苦做到身不苦。
1
0
0
0
0
0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weeks ago
南台-妙心讀書會
南台二分會妙心讀書會
閱讀:人間佛教佛陀本懷~76頁~84頁
114/9/2(二)早上九點~十點半
地點:水萍温公園
帶領人:王阿玉
記錄人:王阿玉
參加人:王阿玉、賴麗花、方金英、潘朝子、蔡蘇素月、吳榮雲
因宜制戒:戒律的制定是因應各種情況和人的根器,並非一成不變。
出世不離人間:強調佛法必須在人間實踐,而不是脫離塵世的教條。
佛陀的教導是為了讓眾生在世間修行,並非要他們離群索居,才能讓佛法更貼近大眾。
總之,「因宜制戒出世不離」體現了佛陀的慈悲與智慧,教導佛法應契合實際,貼近生活,才能讓眾生在日常生活中修行,並最終實現佛法的目標。
成員問:「三法衣」在佛教中指的是僧侶所穿著的袈裟。
袈裟「三」字可能與其縫製方法有關,例如:將袈裟分成三片縫製,或是指僧侶需穿著的三件主要服飾(三衣)包括「五條衣」「七條衣」和「九條衣」。
這些衣服是為了幫助修行者遮蔽身體、防寒,也是佛法的象徵,具有修行者必須持守的莊嚴形象。
1
0
0
0
0
0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岡山-星燈法雲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month ago
南台-妙心讀書會
南台二分會:妙心讀書會
閱讀内容:人間佛教(佛陀本懷)63頁~66頁
時間:114/8/19日、早上9點~10點半
地點:水萍溫公園
帶領人:王阿玉
紀錄:王阿玉
出席:王阿玉、潘朝子、方金英、賴麗花、吳榮雲、薛榮梅、施怡秀
分享一:「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這幾句話如果只是輕描淡寫地念過不知其義,還是不知佛教偉大之處。
就是佛陀,他也說佛教偉大,他不以自己偉大;他認為成佛,也要依法,有法才有佛,才有僧團。
所謂「諸供養中,法為第一」;就是佛,他也要依法才能修持。
「法依止」佛陀有充世間偉大的是法我(佛),他認為世間偉大的法、是真理,要皈依法、皈依真理;所以在佛教裡,到處都說「依法不依人」如果我們佛教徒懂得自我超越,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理,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理,對於自己的未來究竟何去何從,必定一個真正的體悟。
分享二:問「口和無諍」生活和職場裡難免有不少纷爭,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和無諍」觀念,是可以避免的。
我們中國人有種熟不拘禮的習性和熟人相處時,往往忘了要尊重對方,所以容易發生口角,不管是夫妻、朋友、或者是工作夥伴,即使已經相當熟識,還是要使用尊敬、勉勵、或是謙虛的話語,這種話語沒有惡意,也不是逢迎,而是尊重他人的用語,會讓別人聽起覺得很舒服,很受敬重,溝通自然也愉快。
分享三:問「身和同住」是佛教「六和敬」原則中一項,指的是在團體生活中,成員之間身體和行為上和階相處,不發生衝突。
「見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識就是思想的統一。僧團大眾對於出世聖道,能如理通達,捨去分別執著,彼此見解一致,達成共識,此乃共同成就之前提。
六和敬中的「利和同均」,講的是均等公平原則,可以幫助團體化解利益衝突,讓大家有福同享。
「六和敬」:①身和共住②口和無靜③意和同事④戒和同修⑤見和同解⑥利和同均。
①身業同②口業同③意業同④同戒⑤同施⑥同見第六者,稱「六和敬」。
1
0
0
0
0
0
岡山-星燈法雲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普門-書香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month ago
南台-妙心讀書會
南台二:妙心讀書會
閱讀内容: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時間:114/7/31早上9:00~10:30
地點:水萍温公園
帶領人:王阿玉
記錄:王阿玉
參加:王阿玉、潘朝子.陳蜜枝、賴麗花、方金英、吳榮雲、林明子
(利他普濟~奉獻不求回報)
利他性:佛陀降生這世界.完全是為了「示教利喜」,為了教化眾生,為了給予眾生利益,以利他為本懷。
普濟性:佛教雖然講過去、現在、未來、但重在現世的普濟:空間上雖然有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也重視此世界的普濟:講到眾生,雖然十法界眾生,更重在人類的普濟。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菩提心有兩種,一種是先天性的不生不滅的菩提心,能夠作為一切眾生一切善法的所依止處,這是指本心,既有為又無為的第八識;另一種是後天修諸善法所生起來的想要自度度他的菩提心,是七識依止菩提自性所發出來的,是生滅性的,從有漸趨於無為的。
眾生在最初發起菩提心時往往都是單純的純真的,可是在長久的修道過程中,有可能會忘記了自己最初發心,雖然也在修諸法、其目的就不純正了,夾雜了一些私念和私欲,違背了自性菩提和最初的發心。這些私念和私欲表現為目的指於個人的利益,而不是無私的為了佛教為了眾生,自己的私利高於了整體佛教和眾生的利益。
「自利利人、自覺覺他」這句話出自佛教,意指既要成就自己,也要利益他人;既要覺悟自己,也要幫助他人覺悟。它體現了利他主義和自我提升雙重目標,強調個人成長與社會責任的和諧統一。
「覺行圓滿」就是凡夫眾生怎麼樣完成自覺,還能夠幫助別人得到覺悟:這裡面有自覺覺他,可是這一種與行是不是圓滿呢?
如果講覺他,偶爾做得到,可是有的時候還是做不到,那表示還有缺失。
「自我修行.生命更上一層樓」
人間佛教積極從「四聖諦」延伸而開展「四弘誓願」、「六度行門」,不但是自我修行,也提供了人生,解脱的方便,讓生命進入更上一層樓的境界,同時也讓人間佛教成為「行解並重,古今一體」的佛教。
2
0
0
0
0
0
鳳山-世醒讀書會 and 普門-書香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菲律賓-萬年-千島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month ago
南台-妙心讀書會
南台第二分會:妙心讀書會
時間:114/8/5~9:00~10:30
地點:水萍温公園
閱讀: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裏)48頁~51頁
帶領:王阿玉
參加者:王阿玉、潘朝子、蘇素月、方金英、薛榮梅、施怡秀、吳榮雲
記錄:王阿玉
有人問(大乘跟菩薩階級差別?)
是的、大乘和小乘佛教在對待菩薩的階級和修行上有所不同、大乘佛教、強調菩薩的階级,並將菩薩的修行劃分為多個階級、而小乘佛教則主要關注聲聞和緣覺、對菩薩的階級劃分分相對較少。
大乘佛教的菩薩階級:
小乘佛教主要關注聲聞和緣覺的修行,他們追求的是自我解脫,而非像大乖佛教那樣發願成佛並度化眾生。因此,小乘佛教對於菩薩階級劃分相對較少,主要著重於聲聞和緣覺的修行階位,如四向四果。
總結:
大乘佛教非常重視菩薩的階級,並將其視為菩薩修行成佛的重要過程。
小乘佛教則將重點放在聲聞和緣覺的修行,對於菩薩的階级劃分相對少。總而言之,大乘佛教的菩薩階级是更細緻,更完整的修行體系、旨在引導菩薩走向成佛的道路,而小乘佛教則更關注於個體的解脱。大家更了解了。
1
0
0
0
0
0
菲律賓-萬年-千島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岡山-常明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months ago
南台-妙心讀書會
南台二妙心讀書會
主題:2025年佛學考(題庫)
地點:佛光山(不二門)
時間:114/715日12點:~1點
帶領人:王阿玉
記錄人:王阿玉
參加人員:王阿玉.鍾素花.賴麗花.張月珍
分享一:佛光會的宗旨包括「秉承佛陀教法、虔誠恭敬三寶」。
「慈悲喜捨」是佛光會員應有的基本態度與行為。
「戒和同解」指大家必須奉行法制人人平等。
「佛光會員宗旨」弘揚佛法、利益眾生。
禮敬「三寶」指佛、法、僧。
佛教中的「三學」指戒、定、慧。
分享二:佛光會員應效法四大菩薩.發揮慈悲、智慧、願力與行願的精神。
佛光會員應該有智慧、能夠明辨是非、並且運用佛法解決生活問題。
哪位菩薩代表慈悲精神:觀世音菩薩。
佛光會員應該具備哪種精神?悲智雙運。
分享三:佛光會員應該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共同推動佛法。
佛光會的方向從僧眾到信眾。
佛光會為何要從寺院走向社會?讓更多人接觸之佛法。
參與義工活動主要目的是什麼?提升個人修行與服務。
佛光會員應該如何學習佛法?參與共修、研討會、並廣結善緣。
分享四:佛光會傳承:佛光會員應積極參與活動、如讀書會、義工服務等、以淨化身心增長福慧。
佛光會希望透過佛法讓世界更美好、實現人間淨土。
「家庭普照」主要讓家庭成員一起修學佛法。
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實踐慈悲精神?幫助別人並廣結善緣。
分享五:以無我觀致力和平、關鍵在於「無我」因為執著於「我」會導致纷爭和予盾。
佛教的發展需要依靠悲智願行的精神、若缺乏願力與實踐、佛法將難以推廣。
佛教要復興,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制度並加強團結合作。
1
0
0
0
0
0
岡山-常明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台-妙心讀書會
unlocked the badge
Points Achiever
Points Achiever
Earn points on the site. To unlock this badge, you need to gain 100 points on the site first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台-妙心讀書會
南台二妙心讀書會
閱讀:星雲說偈一行解並重
地點:南台別院
時間:114/7/2~9點半~10點半
行解並重
作福事易,為道事難;
為道復易,解道者難。
比方布施,不論金錢多寡,人人都可以布施;只要對方肯接受,人人都能接受,可是說佛法就不容易了。不是人人都能說法,也不是人人都願意聽聞佛法、所以作福容易為道難。
如果能像《金剛經》所說,「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讓所有的眾生遠離煩惱,到達清淨的涅槃彼岸,才是真正的大布施。
以布施來說,能夠施予佛法教化,更甚於物質的救濟。
而修福的人除了求取世間的人除了取世間的福報,更要培養出世間的智慧,福慧共修,才能普利人天。因此我們從信佛、學佛的過程,進而還要提昇到行佛的層次,對自、他的人生才能有所受用。.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台-妙心讀書會
南台二分會妙心讀書會
閱讀:佛學會考題庫(2)
地點:水萍公園
時間:9:~10點半
暖場談6/22日捐血中心、①分享榮雲.師姐介紹蔬食A計畫遇一位小菩薩說他最喜歡的是素食、小時來別院參加夏令營被大哥們服務.他的心願長大一點.也可以服務比他小的小朋友。
又說在學校內被霸凌說他像猴子手腳又明力、榮雲師姐轉念說猴子就說你是佛子.那小菩薩聽了很高興.那個諧音是佛子.聽師姐一說把心頭怨消滅了。
②分享:素月師姐談吃素食的因緣、從小體弱常病、就發願如果能使她身體健康先十齋、後全素後.臉非常莊嚴。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岡山-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months ago
南台-妙心讀書會
南台二妙心讀書會
閱讀内容:佛學會考(佛光會的精神)
時間:114/6/10~9點~10點
地點:水萍温公園
大家輪流讀題目、研討問題目內、互相增長、所謂的「瞋」就是「因為事情和自己期望的狀不同而生氣「瞋」是一種負面情諸,有時侯我們會為改變這些使自己不高興的狀況,而演變成使用暴力來解決間題;在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瞋」,也有可能引發戰爭。另外ー種「瞋」的行為則是「報復」:因為對方讓你遭受損失、痛苦、所以要讓對方也感到痛苦。
1
0
0
0
0
0
岡山-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There are no activities here yet
You need to login to read the rest of the stream items.
Login
or
Register Now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