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宜四雲集讀書會

    代領人:朱容慧、李鴻泉。 記錄:李鴻泉
    地點:宜蘭[蘭陽別院1樓
    2025.5.16❤️
    宜蘭佛光山蘭陽別院.早上9:30~11:30
    課程:1、銀髮智慧AI
    2、十度空間

    雲夕光照七彩湧
    啟陽天地般若霞

    首先感謝住持妙勤法師與當家如欽法師蒞臨開示

    心靈與佛
    修得般若而親和
    與人歡喜安樂
    心靈富裕平安

    讀書心得主題整理:《10度空間》與心靈的覺醒之路

    一、從內在生活出發 —— 自我觀照與波動感應
    • 靜坐與內觀的啟示:作者透過每日從早到晚的生活細節,強調聆聽內在聲波的回應,並以靜坐為媒介與自我對話。
    • 內在清明與世界觀轉化:透過佛陀看世界為「清淨光明」,反思個人視角如何受到內心狀態影響。
    • 波動與磁場的敏銳感受:每個人都有波動磁場,作者強調自我磁場調整的重要性,並呼籲與他人磁場和諧共振。

    二、真實體驗與靈性能量 —— 見佛與哭泣的因緣
    • 靈性經驗敘述:描述於佛殿見到六祖壇經像時,不由自主地大哭,顯示靈魂深處的共鳴與療癒。
    • 內心的被動性與因緣力:自述性格傾向被動,人生中許多轉折都因「因緣帶領」,而非主動選擇。
    • 從哭泣中領悟課題:透過哭泣與提問「你從哪裡來?」引發作者長年思索人生的根本意義與靈魂來源。

    三、心靈層次與多維空間的探討
    • 第十度空間概念:將靈性成長分為不同空間,最終目標為達到第十度空間,即無執、清明、自性覺醒的狀態。
    • 心靈與靈魂的分別:區分「肉體心」與「靈性心」,主張追求不生不滅的本心,而非僅是情緒起伏的肉體心。
    • 空間與命運的互動:藉由穿越、借屍還魂等文化隱喻,強調靈魂不因肉身終結而毀滅,生命是一場跨時空的修行。

    四、現代生活中的修行觀與自我實踐
    • 對義工與服務的再思考:儘管身在佛光山義工隊,內心常常自問「我來這裡做什麼?」反映信仰與行動之間的反思。
    • 人性缺陷的接納:坦承自己冷漠、懶惰、被動的性格,並透過團體生活學習愛與包容,重建自我認同。
    • 靈性服務與實踐合一:認為真正的修行不是孤立修煉,而是融入群體,從服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

    五、總結:生命是一場與宇宙共振的旅程
    • 從零到十度空間: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應在現世不斷努力,從基礎修為邁向更高的靈性層次。
    • 不生不滅的靈魂個體:即使此生未完成目標,靈魂仍將持續前行,來世再續修行之路。
    • 讀書會的意義:不僅是文字的吸收,更是內心波動的感應與共鳴,讓每一次學習都是一次心靈的穿越與覺醒。

    「銀髮智慧AI課程」讀書心得

    我深刻感受到科技變化的快速,也意識到即使步入中年,我們仍需持續學習,與時俱進。讓我重新認識了人工智慧(AI)對生活的影響,也啟發我思考如何將這些知識轉化為適合長者學習的內容。
    以簡單易懂的方式介紹了AI的基本原理和應用範圍,從語音助理、到生活中的智慧家電,每一個例子都貼近銀髮族的生活經驗,減少了學習的距離感。這對初學者來說是非常實用的切入點。
    讓我明白,教長者學AI,最重要的不是灌輸大量資訊,而是引導他們建立信心與興趣。
    我更加確信「學習永遠不嫌晚」。銀髮族雖然起步較慢,但只要方法得宜,也能樂在學習、活用科技。我希望能將這份學習熱忱與課程理念帶入教室,陪伴更多長者走進智慧生活,開啟與科技同行的第二人生。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