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法寶~覺心樂讀書會
    時間:2025/4/14(一)上午10:00~11:00
    地點:法寶寺滴水坊二樓
    參加人員:彭金蘭、張淑娟、鄭秀香、黃容貞、楊春、王鳳珠
    帶領人:彭金蘭
    紀錄:鄭秀香
    閱讀主題:星雲大師《人間萬事7》〈一步一腳印之7:四等防老〉

    今日與師姐們一起完成環保義工服務後,靜下心來大家一起朗讀星雲大師《人間萬事7》〈一步一腳印之7:四等防老〉,心中滿是感動與省思。大師提醒我們,人生總要面對老化,與其害怕,不如提早準備、智慧防老。

    一、用儲蓄防老:年輕時要有一些儲蓄,以備年老退休可以做為養老之用。但是如果儲蓄太多,兒女覷覦,還是沒有好日子可過,所以最好夠用就好,其餘的可以捐給公益、慈善機構。懂得「適可而止」,這是平安之道。
    二、用結緣防老:年輕時,如果曾經對人有貢獻,或是在社會上當過義工,到了年老有需要的時候,人家也會對你回饋。例如,有的人在寺院當義工,時間久了,寺院可能收留你;有的人在醫院當義工,可能看病不收費;有的人在社團當義工,可能社團會想方法給你一些幫助。
    三、用智慧防老:平常如果多讀書,擁有豐富的學問、智慧,就像一些學校的高齡教授,退休後學生也不會捨棄他,反而像兒女承歡膝下一般,喜歡親近,聽他講道。一般老人之所以會被人捨棄的原因,通常是因為嘮叨、不講理、倚老賣老;如果你是有智慧的老人,學有專長,理路清楚,老來更可將所學及經驗傳授給年輕子弟,必然會受人歡迎、敬重,所以智慧也是防老法門。
    四、用信仰防老:一般老人到了年老的時候,講話沒有人要聽,做事也沒有力氣,老年歲月,孤獨寂寞,日子很難捱過。如果從年輕時就有信仰,自己可以看經、可以念佛、可以禪坐、可以冥想,在生活中「以佛為伴,以法為用,以僧為友」,甚至跟自己同樣信仰的老友必定會很親,這也是養老的方法。

    我們透過參與環保、付出行善,不僅是在清淨外在的環境,也是在淨化內心,累積福報。這些看似平凡的點滴,其實正是一種最實際的「防老」行動。未來的每一步,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就能走出不一樣的「黃金歲月」。

    感恩大師的智慧開示,也感恩今日同行的師姐們,讓我們在共修共行中,一起學會慢活、樂活,邁向自在的老年人生。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