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壹、讀書會進行日期: 113/12/14 16:00~16:30
    貳、地點 聖湖社區活動中心
    叁、參與成員名單 " 邱秋微,陳寶桂,邱幸璇,張鶴子,林惠菁,陳倉福,鄒德莉,林佳珍,柳美珠,詹素月, 陳溪長,陳麗如,陳林寶琴,郭麗容,林素如,林怡臻,范長妹,黃志琴,陳碧燕,謝清山, 宋湘雲,范椿旎,江春鴻 及社區居民。
    "
    肆、執行方式 人手一篇大師文章
    一、共讀篇章 "懺悔的希望:
    人生在世,誰能無過,
    有過要能知過改過。
    勇於懺悔,是最好的改過之道,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佛教是最給人機會的宗教,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給有
    過時,最大的鼓舞。
    常從懺悔中,改造我們的心,
    讓心懷慈悲,
    觀想善境,
    日日精進,
    菩提道上,
    穩步前行。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隨身語意之所造,
    ㄧ切我今皆懺悔。」
    懺悔,讓我們從過失的泥淖中自拔,輕安自在。
    常懷懺悔心,能與佛心跟近。"
    二、分段導讀 由讀書會帶領人 邱秋微導讀
    三、摘錄佳句、內容
    1、佛教很重視戒律,戒律是生活的規範。
    2、受戒、持戒的根本精神,並不在於要求人不可以犯戒,重要的是犯了過失還能勇於改過。
    3、懺,是請求原諒;悔,是自申罪狀,追悔過去所犯的過錯。
    4、罪業在事相上是造什麼罪,得什麼業,然而我們的真心本性是清淨無染的。
    5、認錯、懺悔,能減輕我們造下重罪的負擔,激勵自己改過,為未來的生命找到希望。"
    四、再共讀回顧篇章

    伍、心得分享 "懺悔的希望:
    人生在世,誰能無過,
    有過要能知過改過。
    勇於懺悔,是最好的改過之道,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佛教是最給人機會的宗教,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給有
    過時,最大的鼓舞。
    常從懺悔中,改造我們的心,
    讓心懷慈悲,
    觀想善境,
    日日精進,
    菩提道上,
    穩步前行。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隨身語意之所造,
    ㄧ切我今皆懺悔。」
    懺悔,讓我們從過失的泥淖中自拔,輕安自在。
    常懷懺悔心,能與佛心跟近。"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