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5/15
    帶領人:張儀芳
    電腦紀錄:張儀芳
    參加人員:張儀芳,林宜慧,袁靜

    有一次,佛陀和阿難入城乞食,看見一群孩童在路旁嬉戲。他們在辦家家酒,聚集沙土,建造房屋和倉庫,並把土當作米,儲藏在沙土所造的倉庫裡。

    有一個小孩看見佛陀,天真地捧著沙土做的米,供養給佛陀,佛陀微笑地接受了。阿難很感困惑,為什麼佛陀要接受這把沙土?

    回去之後,阿難合掌恭敬問佛:「佛陀,這小孩布施那麼一點沙土,有什麼功德呢?為什麼你要接受那把沙土呢?」

    「阿難,你忘了嗎?佛法從來不計事相的美醜貴賤,而在於發心的真偽,那小孩以無染的心,發無分別心、行大布施,不可輕視!小孩供養泥土的功德,於我涅槃後一百年間,將成為大國的國王,那小孩將名為『阿育』,剛才他身邊的小孩,都將成為他的侍臣擁護他。那小孩將在人間興隆三寶,廣建八萬四千塔,令已信者增進善根,未信者有得度之因緣。」

    《大智度論》談布施分為三種:除了財物的布施(財布施)外,還包括信心的給予(無畏布施)和佛法的傳揚(法布施)。

    一、財布施:以財物救濟急病貧苦的人,令眾生能夠生存。

    二、無畏布施:由於自己奉行淨戒、忍辱無害,即使有冤家也不報仇,慈愛一切有情,令不生怖畏恐懼。以無限的慈悲,不顧慮自己的安危解除別人的怖畏,令眾生正信佛法。

    三、法布施:講說正法,令人修善斷惡,令眾生開悟覺性。由於精進故,於諸善事心不懈退;由禪定故,如淨鑑止水,知眾生心;由智慧故,能事理無礙,不顛倒而說法。

    《金剛經》所談的無相布施,可說是入乎三布施,出乎三布施,而高乎三布施。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