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Home
Founder
Back
Biography
Works of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about HBRA
Back
About Us
Know HBRA
Types of HBRA
Online Forms
Back
HBRA Application
Existing HBRA Update
Volunteer Application
Contact Us
Resources
Back
Good Books
Planning & Designs
Q&A
Download
Events
Back
Upcoming Events
News
HBRA community
Groups
Events
Videos
Audio
Photos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Photos
People
Albums
Videos
Events
Groups
Search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Remember me
Login
I forgot my username
I forgot my password
Loading cover...
Drag cover to reposition
普門-愛讀書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岡山-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days ago
普門-愛讀書讀書會
114.9.22愛
愛讀書讀書會紀錄
(一)時間:
114年9月22日週一,1:30-4:10
(二)地點:
普門寺光明教室
(三)出席:葉麗琴、沈淑惠、徐百合、陳秀真、梁金華、葉麗華、洪美沙等7人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五)範圍:本次重點:
資料來源(四)-人間福報
1.參話頭-資料1(9/15人間福報)/資料2例
2.生氣亦有其益處-資料
3(9/13人間福報)
3.樂活者三大特徵-資料
4(9/13人間福報)
一、參話頭
(一)共讀9/15人間福報的“參話頭”
1.何謂「參話頭」?
「參話頭」是禪門的一句專有名詞,指在禪門重在觀照自己,追究自性,找到最初的「那個」是什麼?所以參一個「話頭」,等於要去找到「所緣境」,專注在這句話上面。
例如:中國禪門有名的話頭「念佛是誰?」你念佛→1.念佛是誰?→2.誰在念佛?→你說「我」在念,→「我」是什麼?→我是某某人;→我是某某人,這個人是從哪裡來?→如此一直追問下去,到最後真的找到一個「頭」,就豁然大悟。又如在過去參的話頭:「如何是西來意?」→二千多年前,佛法從西方的印度傳到東方的中國,所以就參「什麼是西來意?」→大法從西方、從印度傳到我們這裡,什麼是西來意?→例如我們佛光山現在到美國弘法,到西方建了一個寺院,叫「西來寺」。→為什麼要到美國去建一座西來寺?→中國這麼大,這麼多的土地,為什麼到美國去?你怎麼在美國建一座寺廟?→要做什麼用途?→將來怎麼發展?
無論追求西來寺它的過去,或是追求它的未來,是什麼樣的因緣把它建起來?→是什麼樣的因緣將它傳播出去?參禪的「所緣境」,就成為一個話頭。
這許多話頭,如果我們來追究,一切要講究「原因」,不要在「果」上計較。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甚至兩個人吵架,「原因很重要,結果並不是重要的」。贏了、輸了事小,引起紛爭的源頭,才是要追究清楚。
「參話頭」,對於道理的源頭認識,人、事、物,或道理的源頭,參究明白了,自然就開啓了智慧;能開得了智慧,很多煩惱就能放下了。所以「參話頭」很重要。
2.討論
(1)香嚴擊竹
香嚴智閑法師屢乞溈山禪師說破,山曰:「我若說似汝,汝以後罵我去,我說的是我的,终不干汝事。」
智閑法師乃泣辭溈山禪師。…...一日芟(音山)除草木,偶抛瓦礫,擊竹有聲,忽然醒悟,遙禮溈山,贊曰:「當時若為我說破,何有今日之事。」
(2)了心之旨
劉侍禦問,了心之意旨,可得聞乎?仰山慧寂禅師曰:「若要了心,無心可了,無了之心,是名真了。」
註:
a.了心之旨-明心見性的道理.
b.無了之心:沒有妄念可除.
(3)新都寶光寺-清末何元普為四川新都寶光寺所題對聯
「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譯:世外人-超脫世俗之人
法無定法,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無窮,把握這個精神,佛法才成其為無限之法。
(4)七佛偈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成法。」
•譯:釋迦牟尼佛傳法給迦葉尊者,意思是說,一切「法」(真理、現象、規則)的本質是無可言說、無實體的,而我們所認知的各種「法」也是因為有中道實相的緣故而存在。 當我們體悟到無我、無相、無分別的境界時,就沒有所謂的「法」可言,一切現象也都是虛幻的、不執著的,因此所謂的「法」也就成就了。
•註: 此句偈語出自釋迦牟尼佛傳法給迦葉尊者,意思是說,一切「法」(真理、現象、規則)的本質是無可言說、無實體的,而我們所認知的各種「法」也是因為有中道實相的緣故而存在。 當我們體悟到無我、無相、無分別的境界時,就沒有所謂的「法」可言,一切現象也都是虛幻的、不執著的,因此所謂的「法」也就成就了。
二.生氣亦有其益處
(一)共讀人間福報114.9.13“生氣亦有其益處”
1.重點
(1)火大,別急著找人發洩.
•雖然知道愤怒是有用的情绪,能讓人升起採取行動的動力。
•生氣時,火大時別急著找人發洩。例如:碰到不健康的環境:被誤會、受委曲、受到不公不義的待遇時生氣要發洩,想要去捍衛你的權利。但重要的是要知道缘由及知道如何去管理你的情緒。
(2)發洩不管用.
發洩不管用的原因:
a.口頭發洩,發洩後會更生氣。
(a)對熟悉的人第三方.
或其他人亦然。
(b)對當事者的對方口頭發洩後,自己的心理覺得平衡些。
•理由:因為口頭發洩,使用更多內在可控制的歸因却反而會更生氣,尤其在重複的向人述說過程是自我強化的循環,讓自己對該事的生氣依然且更念念不忘。
•因為,聽你抱怨的人,可能回答:
a.對,你有權利生氣,他很自私。(情感得到支持。)
b.或許,有無其他可能的外在原因?(因對方無適當的前言引導,你聽不進。)
(3)口頭發洩不管用,為何你還要繼續的發洩?
•因為透過彼此的親近關係得到情绪宣洩,取得情感色彩,讓你在交流過程中覺得生氣的事由被聽見,心理得到支持覺得不孤單。
(4)其他發洩的方式管用嗎?
a.生理唤醒而引起的活動不管用。
例如瞎拼花錢、跑步、健身房運動、做家事、捶枕頭、抱枕頭尖叫的活動不管用或獨自悶悶不樂。
b.心理引起的活動才管用。
例如冥想、瑜伽、深呼吸才管用。或學佛後心識的轉變,能自我調適。
(5)有效的對策:
a.將怒火導入正確的方向.
b.投入低度生理唤醒而引起的活動.
c.檢视還有其他原因未察覺嗎?
•就因果找歸因,搜集訊息,了解事情的真相,例如:對方已在生氣要發洩,使你受到無妄之災。或因業力看你不顺眼,生氣是白生氣。
(6)審慎面對你所採取的行動。
你所採取的行動,會太激烈嗎?或會引起之後對方的挟怨、報復嗎?
2.修行者的“不再生気”:
•覺培法師的视频:“不再生気”重點摘錄。
(1)要了解三件事:無常、因果、衆生苦何苦再纠缠。
(2)4種對策:
a.每天「慈心观」~願我離苦得樂,人人也都能幸福、安樂。
b.要正向思考、自我覺察。
正向思考、自我覺察:瞋心如火要遠離,方法:(a)观呼吸-深深的呼吸3次、
(b)坐下來告訴自己情緒會過去、
(c)誦心經、想經義得正念。
c.忍辱波羅密。
(a)不要把別人的錯誤拿來折磨自己,
(b)明縁起、知因果,轉念來轉化業力。
d.轉性
由佛法來調伏心性。
三、共讀人間福報114.9.13“大人本來就這麼辛苦嗎?”~樂活者的三大特徵。
1.重點
(1)樂活者的三大特徵
a.耐心建立支撑生活的资本。
b.透過練習,尋找事物的本質,來提高生存的能力。
(a)提升自我的能力。
阅读身邊發生、的人事物的事件,找出事件的本質來對治,進而提高生存的能力。
(b)養成閱讀習慣
每天閱讀,由閱讀人事物的本質,進而見賢思齊,見不賢内自省來提升自我的能力。
2.不試圖理解所有的人。
(1)傾聽~聽值得傾聽的話語。
(2)砥礪自己的話語。
遇到艱難的時刻,記住這四句話,重新開始:
「我不可能每次都成功,
但我可以不斷挑戰自己,
只要選擇自己做得到的事情,
做得到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多。」
四、討論與分享:
(一)理解今天的内容,將據以參考、检討並執行來提升自己。
(二)提升自我能力方式:
1.有同學是將師父的法语,重新抄錄深入理解體會,並在生活中實踐;
2.有同學是參加法會,由師父的開示或法會誦讀的經文中应心;
3.有同學是透過閱讀汲求新知識,見賢思齊,見不賢内自省來提升自我的能力。
五、下次愛讀書讀書會
(一)時間:
114年10月13日週一,1:30-4:10
(二)地點:
普門寺光明教室
(三)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四)資料來源-人間福報
1
0
0
0
0
0
岡山-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