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2025.07.20 (日) 14:00~16:00 金觀音讀書會紀錄
    參與成員:慧禾法師、李進士、李法伯、李俞嫻、李儀嬋,共5人。
    紀錄:李儀嬋
    地點: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一展廳

    本次讀書會由 李儀嬋 擔任帶領人,

    主題:芥子納須彌-參觀雲岡石窟特展(副標:金觀音讀書3週年慶)

    佛光山四大宗旨之一:以文化弘揚佛法,洽逢佛陀紀念館展出「芥子納須彌-雲岡石窟特展」,金觀音讀書會成員一同參觀,共同實踐「以文化弘揚佛法」。

    普覺禪師說「芥子納須彌」,是什麼意思呢?芥子是芥菜的種子,形容極小之物;須彌,指佛教世界裡最高的山──須彌山,也叫妙高山。極小與極大之物,一體平等,原不相礙。因此須彌雖大,納芥子極容易;但芥子雖小,卻也能無礙地容納須彌山。
    用現代科技-3D列印把雲岡石窟縮小後,移到佛館展出(佛館的展廳空間有限,但也能無礙地容納雲岡石窟(須彌山)),即體現了「芥子納須彌」的意涵。

    成員精彩分享:
    1.看展還能自拍,佛館的科技太厲害。
    2.出門前心想可能會遇到熟識的師兄來導覽,到了現場果真如此,深感佛法不可思議。
    3.北魏一開始說拜佛如拜君的典故令人感到驚訝,心想怎麼有怎麼狂妄的說法,但也因此而留下精彩的佛教石窟的文化遺產。另外,北魏時期還曾以佛教經典的內容來合理政治上的做法,例如太后與年幼皇帝共治,在當時「子貴母死」的時空背景下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太后非年幼皇帝的生母,因而以經典裡「二佛並坐」來說服朝庭官員,增加其合理性。
    4.藉由導覽員的精彩解說,了解佛教東傳的歷史演進以及因權力鬥爭遭受戰火無情的迫害的法難(三武一宗),現到在佛教還能繼續流傳,實屬不易,應更加珍惜。
    5.在1500年就在石窟裡把佛陀的一生刻在石柱上,特別是真的很不簡單。
    6.雲岡石窟的露齒菩薩令人似曾相識,原來之前曾在吳哥窟看過露齒仙女。不同的時空背景,竟然會有相似的文化的流傳,真的不可思議。

    討論分享及慶生的尾聲,慧禾法師鼓舞大家「世界上最寬闊的並非大地、海洋或高山,而是人的『心』。心就像芥子一般能包容萬有,無論好壞都在我的心中。一心想著好事時,世界一片美好;一意想著壞事時,世界便處處礙眼。心如芥子,能輕易容納彌之大而無所變形,正如一沙一世界,足以涵納萬有,無所妨礙。是以一切如如,並無不思議之處。」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