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岡山—香雲讀書會
    日期:2025年6月22日(日)AM10:00~12:00
    研讀教材: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地點:岡山講堂304教室
    召集人:陳淑華
    帶領人: 蔡靜茹
    輔導法師:慧笙法師
    紀錄: 蔡靜茹
    成員: 慧笙法師、吳月明、蘇秀逸、趙劉素美、孫秀燕、蘇敏華、陳淑華、侯彩雲、許嘉蓁、吳林秀霞、蔡靜茹、羅秀春 共12位
    本次討論主題主要圍繞在『平常心』,由導讀《成就的秘訣:金剛經》書中內容無相與有相所延伸。
    慧笙法師開示說所謂平常心就是平等恆常的心,也是佛心。所謂我們平常所念誦
    的佛經要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而不只是單獨的讀誦,像是歷代的祖師大德們
    就是用平常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皆是禪。平常心就是直心,直心就
    是禪心,禪心就是佛心。
    孫秀燕師姐分享:平常心就是我們心裏所想的就是我們的身體所做,凡事以平常
    心看待,所做的一切也變得簡單。
    秀霞師姐分享:平常心就是能勇敢的面對自己,對於自己所畏懼的要以平常心看
    待就會有信心。
    慧笙法師用心經的觀點來解釋平常心,平就是指不一不二,常是指不生不滅。能
    夠不比較不計較,保有一顆覺醒的心,不執著不妄想就能無掛礙故,無有恐
    怖。用密宗的觀點來解釋平常心,平指的是光明,常指的是智慧,要不落兩
    邊才能常顯智慧,要清淨平等才能智慧顯發。
    書中大師提到有三種妙觀可以培養我們如需空廓然的平等心:厭離觀、菩提觀和
    慈悲觀。
    菩提觀了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故能尊重一切眾生而行布施。在布施時能不貪求勝境、不吝惜所有、不分別怨親愛憎、不妄想未來果報。在口業上是最好行布施的方法,我們若能隨時隨地布施佛的四種語言給別人,自然能化解人和人之間的衝突或誤解。我們人生活在這娑婆世界中是最好修行的,因此我們平時有機會做義工時應該要用歡喜心,就如同我們和菩薩是一樣的。謂平時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