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花蓮月光寺吉安第二分會禪心讀書會
    讀書會時間:9月22日1500-1630 地點:吉安鄉中山路
    研讀主題:佛法就有辦法 帶領人:黃崧榤
    參加人員:黃崧榤、盧素金、張絹卿、張美雲、黃志源
    一、暖身:由黃崧榤帶領大家唱隊歌及隊呼
    二、本文:
    有信徒問我:「您常說:『只要有佛法就有辦法』,所謂的佛法、辦法,指的是什麼?」我告訴他:「慈悲、智慧、包容、平等、方便、善巧,就是佛法。」
    印度史上著名的阿育王,和中國的秦始皇一樣,南征北討,所戰皆捷;雖然威伏四方,但阿育王出巡各國,所到之處,看到民眾的目光無不充滿仇恨,可知民心實未臣服。後來阿育王因為篤信佛法,改以慈悲仁道治國,人民安居樂業,從此德風遠播,廣為民眾愛戴尊崇。有一次,阿育王再次出巡全國,只見夾道歡迎的百姓們個個欣悅鼓舞。這時阿育王不禁從心底發出由衷的禮讚說:「力的勝利,不是真正的勝利;法,可以戰勝一切;唯有法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
    這就是佛法所謂的平等精神,無我的寬大雅量。人,只有無私無我,才可以戰勝卑劣的欲望、貪求,獲得身心究竟的自由。
    在禪宗裡面,有一句話說:「平時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佛法用的恰到好處,整個人生的境界都提升了。所以說「有佛法就有辦法」,主要是讓我們自己心中有一股信仰的力量、智慧的力量、禪定的力量、自覺的力量……當你學會了佛法裡面的「智慧寶藏」,自然就有本事走遍天下了。
    例如夫妻相處,有人害怕婚外情,有人害怕感情不睦,實在說,只要夫婦雙方持守五戒中的不邪淫,以愛語、同事相互扶持,不忘初心,家庭的和諧就有保障。也有人希望擁有財富、名譽、事業、和諧的人生。其實,不妄語而說好話,就能有好名聲;不偷盜而行布施,就能富足安樂。
    佛教裡稱世間法為有漏法,因為在這個世間上,儘管我們享盡榮華富貴,親眷恩愛不渝,如果沒有佛法作為生活的指南,則對於世間諸法往往失去洞察的智慧,對於五欲六塵也不易有所醒悟,生命的境界自然無法提高,從而隨波逐流,起惑造業,苦痛連連。反之,學習佛法、實踐佛法,能讓我們看清世間真相,了知一切的生滅輪轉,都是緣起的現象。
    當我們看透生命真相,就能夠放下執著,從煩惱裡解脫出來,從頹喪中能重振力量,轉懈怠為積極,轉忿恨為慈愛。所以「有佛法就有辦法」,指的就是我們的心中有了慈悲、喜悅、禪定、安然等法樂,就不會耽溺在五欲的虛妄快樂之中,對人間順逆的起落也就能夠自在安然。
    佛法是人生的妙法,一個有法樂的人,就如同具備有各項武器的勇士,心境平和是他最好的裝備,不論身在貧富貴賤的環境或面臨人我的稱譏毀譽等等,都可以用智慧去處理,去化解,去克服,為自己的人生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聞:
    1.有信徒問大師為什麼「有佛法就有辦法」大師怎麼說?
    素金:所謂的佛法、辦法,指的是什麼?」我告訴他:「慈悲、智慧、包容、平等、方便、善巧,就是佛法。」
    2.阿育王每戰皆捷,最後改信佛教,有何轉變?
    志源:阿育王因為篤信佛法,改以慈悲仁道治國,人民安居樂業,從此德風遠播,廣為民眾愛戴尊崇。有一次,阿育王再次出巡全國,只見夾道歡迎的百姓們個個欣悅鼓舞。這時阿育王不禁從心底發出由衷的禮讚說:「力的勝利,不是真正的勝利;法,可以戰勝一切;唯有法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
    3.從佛法的平等精神中,如何戰勝卑劣的慾望?
    美雲:無我的寬大雅量。人,只有無私無我,才可以戰勝卑劣的欲望、貪求,獲得身心究竟的自由。
    4.禪宗中有哪一句話說明佛法用恰到好處,人生的境界都可以提升。
    「平時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5.為何大師會說佛教裡稱世間法為有漏法?
    絹卿:因為在這個世間上,儘管我們享盡榮華富貴,親眷恩愛不渝,如果沒有佛法作為生活的指南,則對於世間諸法往往失去洞察的智慧,對於五欲六塵也不易有所醒悟,生命的境界自然無法提高,從而隨波逐流,起惑造業,苦痛連連。
    6. 當我們看透生命真相,就能夠放下執著,從煩惱裡解脫出來,從頹喪中
    能重振力量,轉懈怠為積極,轉忿恨為慈愛。為何「有佛法就有辦法」?
    素金:指的就是我們的心中有了慈悲、喜悅、禪定、安然等法樂,就不會耽溺在五欲的虛妄快樂之中,對人間順逆的起落也就能夠自在安然。
    7.為何大師說: 佛法是人生的妙法?
    志源:一個有法樂的人,就如同具備有各項武器的勇士,心境平和是他最好的裝備,不論身在貧富貴賤的環境或面臨人我的稱譏毀譽等等,都可以用智慧去處理,去化解,去克服,為自己的人生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思:
    1. 請問你們在文章中看到什麼?
    素金:慈悲、智慧、包容、平等、方便、善巧,就是佛法,今天來參加讀書會就是希望能在讀書會中,透由大家的分享及大師的文章中,汲取大家的般若智慧,解決自身的煩惱。
    2. 有人可以分享文章中,哪一句話,對你有所啟發?
    志源:無我的寬大雅量。人,只有無私無我,才可以戰勝卑劣的欲望、貪求,獲得身心究竟的自由,這次我會退出群組,是因為群組裡面有太多的煩惱,大家都在計較,有分別心,所以先退出群組,讓自己的心平靜一下,所以,學習佛法就是要磨練自己的心量,盡量修持無我習性,方能克服自己的慾望與貪求。
    3. 可以分享自己在文章中哪一段,讓你有所體悟,為什麼?
    美雲:看透生命真相,就能夠放下執著,從煩惱裡解脫出來,這段讓我有深刻的體悟,以前我在市場做生意,如果有人敢亂說話或故意挑釁,我一定會還擊,現在學習佛法之後,就不會反應這麼快,反正嘴長在別人臉上,我沒有做,你敢講,那就因果自負。
    4. 常常聽到「有佛法就有辦法」就你的認知,可否經驗分享大家。
    絹卿:剛剛在文中提及,佛法充滿智慧、包容、平等、方便及善巧,所以,佛法是靈活因應狀況而有不同,法無定法,所以,我們應該將佛法運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減少自身的煩惱,又可以同享法樂,所以很高興能參與讀書會的活動。
    5. 你覺得佛法真的能解決生活中那些問題?為什麼?
    崧榤:佛法就像一把鑰匙,開起我們的心門,喚起我們的覺察能力,清楚了解事務的內涵,與內心得變化,起心動念,近期有一件事情,就是被一位師兄無明指責,造成我心緒的起伏,而犯瞋心,經師父的勸解,覺察到自己因一時的憤心,導致未能靜心覺察,深感懺悔!所以,學習佛法,在於開啟自己的般若智慧,覺照自心緩做決定,修練自己的忍辱心。

    修:
    1. 在你生活中有沒有因佛法的啟發,而修正自己行為的。
    素金:我日前剛更換工作,因為接了很多的業務(因為有同事請育嬰假),工作分各個同事,業務量增多,剛開始心緒受到很大的影響,導致一段時間心情很不好,後來參加讀書會,學習到很多的佛法及同學們的分享,我慢慢地,才了解抗拒及憤恨都是繼幾心中的執著所致,現在學習的接受,修持自己的忍辱心,目前雖然比較累,但心境已經非常的平靜,等同事回來,我們的工作便可以輕鬆多了。
    2. 在你學習佛法的過程中,有沒有因體悟佛法帶給你的智慧,而減少煩惱的事蹟?
    志源:其實以前我是一個民代,也是很有個性,很多事情都直來直往,是非對錯分明,自從學習佛法後,現在脾氣變得比較好,也不易動怒,總覺得不必更那些耗損自我能量的人搞再一起,慢慢地學習洞察自己的身心變化,相對煩惱變得比較少。

    1. 在你的生活中,佛法讓你因煩惱轉菩提的實際案例可供分享。
    美雲:之前為了督導多收錢的問題,心中一直有煩惱,後來參加讀書會後,知道因果關係,因果不曾放過誰,很多人造的業,無須把它攬到自己身上,介入別人的因果,自己也會跟著煩惱,所以,要把自己的內心關照好,別人的事,給他自己去承擔就好,現在煩惱變少,每天都很愉快。
    2.在你尚未接觸佛法前及接觸佛法後,在面對煩惱時,你的心境上有無差異事
    蹟可供分享。
    絹卿:其實我一直都很幸運,這包含我的父母、道場的師父對我都很照顧,相信這都跟我平日的修行住源很多,而我雖然接觸佛法時間不是很長,但在佛法的薰習下,讓我在面對煩惱時,都會有比較冷靜的思維面對,當然還是會有煩惱,只是已經不像以往那樣煩惱心那麼重,而且也很快消除心中的煩惱。
    結語:
    崧榤:有佛法就有辦法,當我們遇到一些煩惱的事時,如何運用佛法的般若智慧來處理;另就是如何觀照自己的內心,不致讓自己的執著及習氣導致自己的誤判或決策錯誤,今天很高興能跟大家一起研討與分享,最後祝大家福慧安康。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