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year ago
    日期: 113年7月9日
    地點:蘭陽別院3樓
    召集人:施秀珠
    紀錄撰稿:王名煒
    參加人數:8人
    參加人員:施秀珠、陳怡芬、簡美麗、高慧菱、林阿月、龔怡文、游三雄、林玉梅
    主題:金剛經—2024佛學會考成功的秘訣-『我』『無我』

    利用聯合月例會結束,施秀珠督導邀約有空檔的師兄、師姐留下來舉行一場讀書會,由於是月例會結束,讓各位輕鬆的用一個主題『我』『無我』讓與會的各位分享個人見解:
    秀珠督導表示佛法重於實踐,而世間成就的祕訣,是獨當一面、能實踐的執行力。要發大心,就要「無我」;越是無我,就能對更多人奉獻,越感受不到自己的各種執著,就能有更大的包容。

    艷秋師姊表示所謂的「我」,有三種:真我、假我、神我。
    真我,是如來所證的「八大自在我」;
    假我,是凡夫眾生有所執著的我;
    神我,就是邪魔外道的我。真我就是諸法平等的真性。

    怡芬準會長分享菩薩的「無生法忍」,就是一種「無我」、「無相」,若領悟其中的意義就應該明白不執著在我,也不執著在布施的相、福德的相,是「諸法無我」、「無我生法」的真實之境。感謝會長讓我瞭解佛光人的自我與時下承擔,相信未來擔任會長會更得心應手。

    三雄副會長分享修佛或弘法,應該注意不要執著於自己的、或是傳統的,一旦住法執著,就被法所拘泥,不能夠權衡變通。

    怡文師姊分享「我」應該要具四個條件:1.要能主宰、2.要能常住、3.要能普遍、4.要能自在。

    阿月師姊分享表示佛教裡面講的「無我」就是一種「空」。「無我」即一切事物皆因緣所生,沒有本體自性。

    慧菱師姊分享能夠無我、無對待、無是非、無苦惱、無障礙,永恆的「真我」才能顯現。

    美麗師姊分享「我」一個字看似簡單,但要如何自覺卻不是那麼容易,我跟我女兒來道場這麼多年一直無法悟出真理,幸好加入員山分會以後讓我跟女兒怡芬瞭解「勇於承擔」與「責任心」,我們應該把握當下讓自已的身心靈有所安住,才能進一步幫助別人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因此我覺得怡芬能承擔會長一職是很好的機緣,因為她以悟出了內心的佛性。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