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Home
Founder
Back
Biography
Works of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about HBRA
Back
About Us
Know HBRA
Types of HBRA
Online Forms
Back
HBRA Application
Existing HBRA Update
Volunteer Application
Contact Us
Resources
Back
Good Books
Planning & Designs
Q&A
Download
Events
Back
Upcoming Events
News
HBRA community
Groups
Events
Videos
Audio
Photos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Photos
People
Albums
Videos
Events
Groups
Search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Remember me
Login
I forgot my username
I forgot my password
Loading cover...
Drag cover to reposition
蘭陽-三好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year ago
蘭陽-三好讀書會
蘭陽 – 三好讀書
閱讀書籍 : 佛學會考《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精選提要
日 期 : 113年 5月 4日
人 數 : 8位
地 點 :葫提園
帶 領 人 :林素春督導長
導 讀 :
1. 在中國佛教的傳布史上,有三部經堪稱為「心的經典」,
包括佛陀的《般 若心經》(簡稱《心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簡稱《金剛經》), 以及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六祖壇經》。(20頁)
2.《金剛經》藉由佛陀與座下「解空第一」的弟子須菩提之間的問答,
闡述了 「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皆空」的「般若空性」;一旦證悟了「空」
、通 透了「般若」,我們在人間,出世入世都能受用、皆得成就。 (22頁)
3. 在大乘佛法裡,「成就」,即是利益眾生,是修行的成就、佛菩薩的成就。
對佛教來說,「成就」的意思是「因緣果熟」,也就是「波羅蜜多」。 (25頁)
4. 我們想要度過煩惱、度過困難、度過生死,更進一步轉苦為樂,轉差別 為
平等,轉煩惱為菩提,都要靠六度波羅蜜。所謂「六度」,就是「六 種得度的
方法」,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持戒,第三是忍辱,第四是精進, 第五是禪定,
第六是般若。 (25頁)
5.《金剛經》的四大要義: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就
是從此岸度到彼岸,達到波羅蜜多的法門,這個法門再說得更簡單一 點,就
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26頁)
6. 人的生命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一、肉體的生命。
二、大眾的生命。
三、 超越的生命。
四、死的生命。(26頁)
7. 「肉體的生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肉身,人身難得,要好好愛護。「大 眾的
生命」是在群體生活中盡自己的本分。「超越的生命」是在自己能 力所及的範
圍裡,為別人、為群體、為眾生奉獻所能並且利他。「不死 的生命」就是佛教
所說的「法身慧命」,生死不住於心,超越了生的苦 惱與死的怖懼,了生脫死,
不再輪迴於生死之中的永恆生命。(26頁)
8. 學佛法在於學出快樂來。自在、解脫、禪悅法喜都是快樂,人生最寶 貴的就
是歡喜、快樂,因此活得快樂、幸福、自在,就是人間佛教所 倡導的,是佛教
精神在世間的實踐。(33頁)
9. 佛陀說:「如果我們受到輕賤,就要心不動念,以忍止諍,護於 口,行 於心,
直到他們不再輕賤為止。一個開悟的人,安忍如大地,不應該 受毀譽褒貶而動
搖意志,以無我觀,觀察諸法虛妄,那麼我、人的幻 象,乃至世間所謂的好壞,
不過如水上泡沫,乍起乍滅,哪裡會恆常 不變呢?」(34頁)
10.佛教是讓人得幸福的佛教,讓人有成就的佛教,是人間的佛教,是人 的宗教,
教人的宗教;恆以「無常」觀看人間而悟得「諸行無常」, 勇猛精進並能「諸
法無我」,「以無所得故」才能於「真空」得「妙有」, 「涅槃寂靜」,成就無限。
這正是佛教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 我、涅槃寂靜。(34頁)
11. 現代化的佛教,不應該落入「貧窮才表示修為足夠」的執念。只要是 能對國
家民生,對社會大眾經濟、生活有利的事業,佛教徒都應該去 做,這才是真正的
「無住」、「無我」。(36頁)
12. 錢財是五家(王賊水火惡子)共有:「王」意指國家的苛政賦稅,或貪 官汙吏
以種種的手段侵奪百姓的財物,使民不聊生;「賊」是指強盜土匪,劫奪人們的財富;
「水、火」則包括天災,人禍、疾病,都能使人傾 家蕩產;「惡子」是指不肖子孫,
浪蕩家財。(36頁)
13.《維摩詰經》提到︰直心是道場,深 0頁)
14. 在人間,應該處處都是菩提道場。為了讓佛法普及於人間,我們走入 家庭、學校、 工
廠、農村、工地、軍營各地,並且持「傳統與現代 融和、信眾與僧眾共有、修持與
慧解並重、宗教與藝文結合」的理念, 一直在推行人間佛法。(40頁)
15. 佛陀的時代,僧團十分講究組織制度:佛陀的布薩舉過(僧眾聚集做 宗教生活省思的
時間)制度、羯磨議事(開會決議)制度,甚至比現 代國家的法律程序還要細密周
全。(42-43頁)
1
0
0
0
0
0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