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日期: 113年5月5日
    地點: 武荖坑綠博場地
    召集人: 王名煒
    參加人數:7人
    參加人員: 王名煒、施秀珠 、陳怡芬、陳杏、高慧菱、林阿月、湯素嬌
    主題:放下
    人之性在於「有所得」,對於一向習慣了「擁有」的人來說,你叫他要「放下」,他當然會感到害怕。想到要將功名放下、金錢放下、愛情放下、利益放下……,當所有一切都放下了以後,自己還能擁有什麼呢?

    其實,「放下」不是沒有,放下才能自在,放下才能解脫。好比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時候就提起,不需要用時就把它放下,如此才能減輕負擔。

    有一個故事,很具有啟示性。一名鄉下老人到都市探親,家人為了孝順老人,就拿了一個裝滿糖果的糖罐給他。老人手一伸進去,就拿不出來了。家人很著急,想盡各種方法,都不能讓老人把手從糖罐裡抽出手。後來不得辦法,只好把糖罐打破。原來,老人太過貪心,手裡抓滿了糖,所以才拿不出來。因為不能放下,反而被束縛了。

    人,實在說,生活得很辛苦。為了一個人,我心裡放不下;為了一件事,我心裡放不下;為了一句話,我心裡放不下;為了一樣東西,我心裡放不下。因為放不下,心裡的負擔就很重,整個人就因此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有一個外道帶了兩盆花來拜訪佛陀,佛陀一見到他從門外進來,就說:「放下!」於是他把一個花盆放下來。佛陀再說:「放下!」外道只好將另外的一盆花也放下來。佛陀接著又說:「放下!」外道就問了:「佛陀!兩盆花都放下了,還要放下什麼東西呢?」佛陀回答:「需要放下的東西可多了!你的傲慢、邪見、執著、狐疑、愚痴……統統都要放下。」不放下,就算是功名、富貴、金錢、愛情,再多、再好也會成為壓力和苦惱的來源。

    一般人,你要他放下功名富貴就已經很難了;要他放下心中的喜怒哀樂,更是不容易。其實,人生要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有能無、能高能低;可惜現在的人,往往為了一句話、一件事、一個人放不下,這都是因為心中沒有承載力。如果心中寬大,能夠「放得下、提得起」,就能成就大事業。

    布袋和尚每天背著一個布袋,他常說的,「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布袋,指的就是背負在心上的大大小小的包袱。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一個人要學習放下背負的大小包袱,才能真正體會到逍遙自在的人生。
    陳杏師姐分享心無罣礙,凡事看得開,很多煩惱就可以放下。

    阿月師姐分享將貪嗔癡拋棄,開朗地看待每一件事,就能放下種種雜念。

    秀珠督導分享放下傲慢、邪見、執著、狐疑、愚痴……等等,心裡就會快樂。

    怡芬師姐「放下」不是沒有,放下才能自在,放下才能解脫,心中寬大才能自在。

    素嬌師姐分享人生要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有能無、能高能低,放下執著,放下專心學佛,才是我目前要學習的功課。

    慧菱師姊分享「放下」不是沒有,放下才能自在,放下才能解脫,夫妻相處之道,偶爾也要放下心中的不滿,夫妻相處才能和樂。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