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Home
Founder
Back
Biography
Works of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about HBRA
Back
About Us
Know HBRA
Types of HBRA
Online Forms
Back
HBRA Application
Existing HBRA Update
Volunteer Application
Contact Us
Resources
Back
Good Books
Planning & Designs
Q&A
Download
Events
Back
Upcoming Events
News
HBRA community
Groups
Events
Videos
Audio
Photos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Photos
People
Albums
Videos
Events
Groups
Search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Remember me
Login
I forgot my username
I forgot my password
Loading cover...
Drag cover to reposition
蘭陽-雲集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Introduction
Joined 1 year ago
0 Achievement
19 Points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蘭陽-雲集讀書會
宜四雲集讀書會
代領人:朱容慧、李鴻泉。 記錄:李鴻泉
地點:宜蘭[蘭陽別院1樓
2025.5.16❤️
宜蘭佛光山蘭陽別院.早上9:30~11:30
課程:1、銀髮智慧AI
2、十度空間
雲夕光照七彩湧
啟陽天地般若霞
首先感謝住持妙勤法師與當家如欽法師蒞臨開示
心靈與佛
修得般若而親和
與人歡喜安樂
心靈富裕平安
讀書心得主題整理:《10度空間》與心靈的覺醒之路
一、從內在生活出發 —— 自我觀照與波動感應
• 靜坐與內觀的啟示:作者透過每日從早到晚的生活細節,強調聆聽內在聲波的回應,並以靜坐為媒介與自我對話。
• 內在清明與世界觀轉化:透過佛陀看世界為「清淨光明」,反思個人視角如何受到內心狀態影響。
• 波動與磁場的敏銳感受:每個人都有波動磁場,作者強調自我磁場調整的重要性,並呼籲與他人磁場和諧共振。
二、真實體驗與靈性能量 —— 見佛與哭泣的因緣
• 靈性經驗敘述:描述於佛殿見到六祖壇經像時,不由自主地大哭,顯示靈魂深處的共鳴與療癒。
• 內心的被動性與因緣力:自述性格傾向被動,人生中許多轉折都因「因緣帶領」,而非主動選擇。
• 從哭泣中領悟課題:透過哭泣與提問「你從哪裡來?」引發作者長年思索人生的根本意義與靈魂來源。
三、心靈層次與多維空間的探討
• 第十度空間概念:將靈性成長分為不同空間,最終目標為達到第十度空間,即無執、清明、自性覺醒的狀態。
• 心靈與靈魂的分別:區分「肉體心」與「靈性心」,主張追求不生不滅的本心,而非僅是情緒起伏的肉體心。
• 空間與命運的互動:藉由穿越、借屍還魂等文化隱喻,強調靈魂不因肉身終結而毀滅,生命是一場跨時空的修行。
四、現代生活中的修行觀與自我實踐
• 對義工與服務的再思考:儘管身在佛光山義工隊,內心常常自問「我來這裡做什麼?」反映信仰與行動之間的反思。
• 人性缺陷的接納:坦承自己冷漠、懶惰、被動的性格,並透過團體生活學習愛與包容,重建自我認同。
• 靈性服務與實踐合一:認為真正的修行不是孤立修煉,而是融入群體,從服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
五、總結:生命是一場與宇宙共振的旅程
• 從零到十度空間: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應在現世不斷努力,從基礎修為邁向更高的靈性層次。
• 不生不滅的靈魂個體:即使此生未完成目標,靈魂仍將持續前行,來世再續修行之路。
• 讀書會的意義:不僅是文字的吸收,更是內心波動的感應與共鳴,讓每一次學習都是一次心靈的穿越與覺醒。
「銀髮智慧AI課程」讀書心得
我深刻感受到科技變化的快速,也意識到即使步入中年,我們仍需持續學習,與時俱進。讓我重新認識了人工智慧(AI)對生活的影響,也啟發我思考如何將這些知識轉化為適合長者學習的內容。
以簡單易懂的方式介紹了AI的基本原理和應用範圍,從語音助理、到生活中的智慧家電,每一個例子都貼近銀髮族的生活經驗,減少了學習的距離感。這對初學者來說是非常實用的切入點。
讓我明白,教長者學AI,最重要的不是灌輸大量資訊,而是引導他們建立信心與興趣。
我更加確信「學習永遠不嫌晚」。銀髮族雖然起步較慢,但只要方法得宜,也能樂在學習、活用科技。我希望能將這份學習熱忱與課程理念帶入教室,陪伴更多長者走進智慧生活,開啟與科技同行的第二人生。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year ago
蘭陽-雲集讀書會
讀書會主題: 獻給旅行者365日
活動時間:2024年3月14日 13:00-14:30
地點:頭城馥森淨繕生態園區
讀書會帶領人:朱容慧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度過了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面對著旅途中的徬徨無助,悲歡離合、榮辱毀譽,成功的喜悅、失意的傷感,《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旅行者一點幫助。
旅行在這一個世界上,除了能有家的庇護,也有的人浪跡天涯、雲遊世界。得意?失意?書本裡面有提供你另外的音聲,讓你回味一下祖國的心、故鄉的情,找回一絲家人的關懷、朋友的友誼。這本書中,大約有近四百位作者、八百則作品,舉凡詩詞、歌曲、家訓、座右銘、勸世文乃至經論等,能為你帶來一些鼓勵。願鬥志疲倦的人,看了會振奮精神;有委屈不平的人,看了會心開意解。
我們期望這本書能像慈母的呼喚,能像夫妻兒女間的思念,能像寒冬裡的陽光,能像炎夏中的清涼,為人生的旅程注入生命的光華,所以將它訂名為「獻給旅行者365日」。希望這本以中華文化為主的佛教寶典,縱橫千年以上的中華文化精粹,在世界各大飯店的每個房間裡,都能有它一冊,以供給來自世界各國與中華文化和佛教有緣的人、一般社會人士都能人手一本;也希望它能像暗室中的明燈,照亮每個人的心靈,作為人生的導航。
本書的付梓,由蔡孟樺小姐負責主編,先後有徒眾慧寬法師、如常法師等人參與增刪意見,現在由佛光出版社出版,希望方家能給予指教、推介,這是我們的厚望。
惠婕分享:這本書能帶給外出的遊子或旅行者,不管是在飯店餐廳或者文藝特區都能為他們加油、祝福,打氣,也能為一些消極者給予幫助
容慧督導:裡面有一些經論是可以用唱誦的方式,有趣的來閱讀此書,例如用梁山伯與祝英台的調,就能把勸世文唱的很歡喜
1
0
0
0
0
0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year ago
蘭陽-雲集讀書會
讀書會主題: 星雲法語-一半一半
活動時間:2024年3月22日 10:00-11:00
地點:圓明寺
讀書會帶領人:朱容慧
人數:6人
世界很奇妙,凡事都是一半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好人一半,壞人一半;白天一半,夜晚一半。在這個「一半一半」的世界裡,想要求得百分之百的圓滿,幾乎是不可能,也不容易。
所以我們只有從這一半的人生,來影響另外的一半,把好的一半去影響壞的一半。對於「一半一半」的人生,有四點看法:
第一、人生憂喜一半一半:老子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世間上,沒有一個人是永遠的快樂或永遠的悲傷。人的一生,有時候歡喜,有時候憂愁;憂愁與歡喜就如白天與夜晚一樣,相互交替,只有能夠適應的人,才能善用明暗與憂喜。古德云:「天下事,豈能盡如人意,唯有心境恬適,盡其在我,則能隨遇而安。」一般人總在得失之間憂喜無常,因此不得自在,如能以樂天知命來面對厄運,則能像孔子一樣「樂以忘憂」,自能獲得心靈的解脫。
第二、名利得失一半一半:人,想要同時擁有名與利,不是容易的事,因為世間的名利、得失都是一半一半,是相對待的;一個人如果一直在爭名奪利的羅網中無法跳脫,則失去的或許要比得到的更多。就如有的企業家,建構了龐大的企業王國,卻失去了家人的親情與自身的健康;有的領導者,為了得到廣大的領土,一再發動戰爭,卻失去了民心與可貴的人格道德。老子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人生的價值但由自己決定,在名利得失之間,不得不好好的權衡輕重。
第三、財富聚散一半一半:我們常看到有些人的一生大起大落,錢財也總是來來去去,一下子平地起高樓,山珍海味;一下子卻是傾家蕩產,窮苦困頓。俗語說:「富貴不過三代」,《雜阿含經》也說:「一切行無常」。看看歷代帝室難續六朝,再看看歷代的富商權貴,終歸沒落;而自古以來,富比陶衛、博學鴻儒者,不乏出自寒門子弟。所以世間的榮辱貴賤無常,一時的失志,只要努力不懈,終有成功的一天。
第四、修行佛魔一半一半:這是佛魔同門、禍福同域的世間,生活在這一半一半的世界裡,佛的世界一半,魔也擁有一半的天地。佛與魔其實只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心念一改就可以轉迷為悟、轉憂為喜、轉邪為聖,更可以轉惡念為悲心。
俗語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在佛魔一半一半的世間裡,我們可以轉魔為佛,讓自己成聖成賢。
分享:這世界一半一半,人的心情也是好的一半,壞的一半。一般人只能接受好的,但要如何將壞的那一半,改變成好的,是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如能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上;包容另外壞的一半,才能擁有更全面的人生。
1
0
0
0
0
0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year ago
蘭陽-雲集讀書會
讀書會主題: 星雲法語-歡樂滿人間
活動時間:2024年3月28日 13:30-15:00
地點:佛光大學滴水坊
讀書會帶領人:許寒女
人數:7人
中午在佛光大學一滴邊用餐邊與會長及督導、師兄姐交流話家長,吃完飯後,佛大法師邀請我們上去2樓宗史館參觀,第一次走進去看到大師的一生,很感動,大師的非常重視,在四大宗旨裡的以教育培養人才,希望大家都能多讀書,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今天雲集讀書會來到風景優美的佛光大學,
坐在滴水坊前的走廊,容慧督導泡著好茶與大家分享,邊讀文章邊品嚐好茶與點心
文章裡面說:人有很多心理的毛病,例如憂愁、悲苦、傷心、失意等。佛經形容人身難得如「盲龜浮木」,一個人在世間上一年一年的過去,如果活得不歡喜,沒有意義,那又有什麼意思?如何過得歡喜、過得有意義?有幾點看法:
第一、要本著歡喜心做事:世間上最美好的事情,不外是「歡喜」,能用歡喜心做事,無不成就。有些人遇事苦惱,見到事情就怕,其實只要本著心甘情願去做事,不計較名利,體會當下因緣,從身不苦,進而做到心不苦,就可以讓我們做得歡喜自在。
第二、要本著歡喜心做人:「做人難,人難做」是現代最流行的名言。我們常覺得處事容易處人難,但是彌勒菩薩有一首偈語云:「大肚能容,容納世間多少事?笑口常開,笑盡人間古今愁!」遇事能保持和氣歡喜,凡事能一笑置之,不僅有益自己身心健康,也是對別人布施一份慈悲、寬厚。
第三、要本著歡喜心處境:人生本來就是不斷經歷考驗,處在各種境界裡,在行為、心念上,不要輕易否定、負面思考,應該抱持「難遭難遇」與學習體驗的想法,就不會有煩惱、苦惱。
第四、要本著歡喜心用心:世間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以聖人之心看世間,一切人都是聖賢。想法不同,就有天堂地獄之別。聰明積極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以歡喜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歡喜人生。如果凡事都朝壞處想,「心想事成」,終成煩惱的人生。
第五、要本著歡喜心利世:有些人雖然發心至道場服務,或者擔任社會義工,但總是做得苦苦惱惱的。其實「給」人歡喜,首先本身具足歡喜的條件,才能歡喜。日常服務社會、有利於大眾,這些都是廣結善緣的資糧,應該要感到歡喜才對,而不要以為苦。
第六、要本著歡喜心修行:《華嚴經》云:「歡喜恭敬心,能問甚深法。」念佛參禪、誦經禮拜,各種修行法門,都是幫助我們消除煩惱、安頓身心、健全思想,假如認為是苦,那就沒有價值了。學道過程中,縱有難事、苦事,能用歡喜心化解,再不順遂的事,都能轉逆境為順境。
人間最寶貴的是一顆「歡喜心」,諸佛菩薩當中,以「歡喜」成就佛道的,除了眾所熟悉的彌勒佛外,尚有歡喜自在佛、歡喜無畏佛、歡喜威德佛等,可見諸佛菩薩早就以此作為修行的常道。科學研究發現,樂觀的人比較不容易生病,歡喜要自己去製造,只要願意「發心」快樂,人生就能夠無事不辦、無所不成。要讓人間成為歡喜的樂土,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本著歡喜心做事。
第二、要本著歡喜心做人。
第三、要本著歡喜心處境。
第四、要本著歡喜心用心。
第五、要本著歡喜心利世。
第六、要本著歡喜心修行。
分享:
為澤師兄:能到蘭陽別院、圓明寺當義工是非常開心歡喜的事情,在還沒接觸佛光山之前是宅男,現在只要有休假,道場需幫忙一定都會出席,因為每一次都能與不同人結緣,很歡喜
素女師姐:要常常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當義工時給人歡喜自己也很開心歡喜
1
0
0
0
0
0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蘭陽-雲集讀書會
讀書會主題: 金剛經-成就的秘訣
活動時間:2024年4月28日 12:30-14:00
地點:許寒女宅家
讀書會帶領人:許寒女
人數:12人
今天雲集讀書會來到家裡,一人一道菜,好豐盛的午餐,大家一起邊用餐一起輪流導讀金剛經,準備著8/3的佛學會考….
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住」,就是「執著」,尤其是對自我的執著。諸如:以自我為中心、執著於自我價值的判斷,緊抓著一個念頭牢牢不放,或情緒執迷於愛恨悲歡,太過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我們,以無私無我的般若智慧處世,才能達到涅槃的境界。
涅槃的境界是:
‧完全的平靜
‧最高的妙樂
‧持續的幸福
‧福慧的完成
‧徹底的離欲
‧究竟的解脫
‧真實的世界
從煩惱迷苦的此岸,度到清涼寂靜、煩惱不現、眾苦永寂的彼岸,就是佛教的成就。具體的方法就是前面提到的「六度」,也稱為「六波羅蜜」,就是「六種得度的方法」,以「般若」為「第一波羅蜜」。
一、布施(檀波羅蜜、檀那波羅蜜):把自身所擁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財物的布施(財布施)外,還包括佛法的傳揚(法布施)和信心的給予(無畏布施)。布施能除去五毒中的「貪」。
二、持戒(尸波羅蜜、尸羅波羅蜜):不要只停留在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而要從積極的層面來看五戒,就是幸福之道。如不殺生而護生,不偷盜而喜捨,不邪淫而尊重,不妄語而讚美。不殺生而護生就長壽,不偷盜而布施就發財,不邪淫而尊重就家庭和順,不妄語而讚美,名譽就會好了。戒的本質乃業果的認知,有業果認知的人不容易驕慢,故而持戒的殊勝觀察,主要在生起業果思維,從而戒除五毒中的「慢」。
三、忍辱(羼提波羅蜜):包括「生忍」、「法忍」和「無生法忍」。菩薩能忍受一切有情侮辱,以及寒熱饑渴等,以此斷絕五毒中的「瞋」。
四、精進(毗梨耶波羅蜜):包括「身」精進與「心」精進。心意上的精進,指身體力行善法、勤斷惡根,對治懶惰鬆懈。
五、禪定(禪度波羅蜜、禪那波羅蜜):即心無雜念,不為俗務迷惑顛倒,就能除去散亂。禪定能去除五毒中的「疑」。
六、般若(智慧、般若波羅蜜):以般若智慧,就能破除無明和愚痴。般若能去除五毒中的「痴」。
分享:
麗琴副會長-今天很高興女兒也能來參加讀書會,最難度的是家人,感謝有佛法就會有辦法,讓家人能慢慢接受並參與,透過讀書會我們法布施分享給家人,真的很棒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蘭陽-雲集讀書會
讀書會主題: 佛法真義2-常不輕菩薩
活動時間:2024年1月6日 13:00-14:30
地點:宜蘭河濱公園
讀書會帶領人:朱容慧
人數:6人
常不輕菩薩-在很多經論中,如阿彌陀經、法華經等…經常有一位菩薩在釋迦牟尼佛傳法音時出現,叫常不輕
見到人都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將來皆當作佛」他對別人人格的尊重絲毫沒有一點傲慢,也沒有對人家表示過一種岐視,所以他的名字叫常不輕
現在修道的人,有誰敢以常不輕為號?這世間上的眾生煩惱、陋習是很多的,尤其嬌慢嫉妒怕別人比自己好,怕自己沒有辦法水漲船高,怕自己沒有給人家讚嘆,因此不崇拜有成就的人,自以為是,甚至孤傲醜陋…
分享:
碧蓮師姐:現在的人都沒有道德觀念,動不動就愛比較、計較,甚至瞧不起人,像她在黃昏市場賣菜,因為外表的關係,很多經過或停下挑菜的客人,也會用異樣或輕視的眼光看待,但她還是很有禮貌的招呼,用大師的三好四給去對待路過的每個人,現在生意好的不得了
所以我們都要學習常不輕菩薩,把人人都當成未來佛,不要有輕視及傲慢的心態,將大師的三好弘揚人間,才是我們當下應該要做的事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There are no activities here yet
You need to login to read the rest of the stream items.
Login
or
Register Now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