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2021年下學期台北教師週四線上讀書會紀錄
    時間:2021年11月4日AM10:00-12:00
    內 容:星雲大師全集《佛法真義3》:「宗教立法」、「佛教的運動」、「佛教的建築」、「佛教師友」、「『傳承』的重要」、「僧讚
    僧」、「國家與宗教誰大」等共七篇。
    召集人:薛慶色督導
    參與人員:李育麗、薛慶色、陳雪霞、李美雲、吳秀鑾、莊秀蘭、黃淑媛、陳淑貞、陳宛君等共計9位。
    帶領人:李育麗督導 心得分享整理:黃麗容

    帶領人李育麗督導解說與提問:
    11/4 線上讀書會,由本人與8位同學一起共讀「宗教立法」、「佛教的運動」、「佛教的建築」、「佛教師友」、「傳承的重要」、「僧讚僧」、等共六篇文章。
    導讀圓滿進行聞思修證提問如下:
    一、「宗教立法」
    1. 90年前,是什麼原因讓佛教徒反對立法?
    2.大師主張立法,覺得這是民主國家應有的法治,但困難點有哪些?
    3.政治應尊重「僧事僧決」,由教界自己制定的儀規來解決。那大師認為對於「宗教法」應把握哪六個要點?
    4.大師對寺院道場的財產,持怎樣的態度?
    二、「佛教的運動」
    5.佛教可以提倡運動嗎?其實自古以來,佛教已經是「動靜一如」了,舉例如?
    6.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運動?
    7.佛光山目前有哪些體育活動/項目,可作為傳教的方便法門,藉活動來弘法,增加信仰人口。
    三、「佛教的建築」
    8.古時的佛教道場建築,經過時代的變遷,已作了重大的改變,請說說看如何變化?
    9.本篇的結語,是最重要的一段,請大家念一下。
    四、「佛教師友」
    10.「鐵打常住流水僧」,來去都是緣分。出家一定需要福德因緣,才能安住。否則會「溜單」。佛光山有條規矩是?
    11.文章如何說「三分師徒,七分道友」?
    12.師父鼓勵徒弟,徒弟鼓勵師父,人間互相尊重, 文章說了哪些例子。
    13.佛光山的徒眾,相處的情況是?
    五、「傳承的重要」
    14.「傳承」二字,你想到什麼?
    15.文章中說了哪些「傳承」得當的例子。
    16.內文中說了「傳承」的重要條件是?
    17.佛光山歷經了幾任宗長傳承,請說說你的想法。
    六、「僧讚僧」
    18.透過文章看到「同行相忌」,可看到大師早年弘法的艱辛,看到這段,你有什麼樣的感受,請說說看。
    19.哪一句話是「佛教傳承及發展的重要關鍵」?舉了什麼例子?
    20.「宗教團體中,最不團結的是佛教」這段話,你想到什麼?
    21.神秀/惠能互為 北漸/南頓,他們的關係是?
    22.文章中說「與人為善」、「見不得人好」,二方面的心理。是怎麼說的呢?
    23.你本身或週遭的人,曾有過這種經驗的人,請分享。
    24.哪一篇文章或段落,印象最深?說說看。
    25.經過討論,今天有何收穫?

    秀鑾師姐心得分享:
    11/4育麗壓軸,將「佛法真義」三冊完成導讀,末學就「宗教立法」「宗教建築」説説淺見。
    台灣是宗教信仰自由的社會,但新聞報導常有不肖宮廟教團以消業、心靈導師之名欺詐傷害民眾,所以政府對宗教應該有法律依據方便規範管理。大師一向支持政府,也贊成宗教立法,但要做出簡單明確的規範:一、訂出出家資格,要正本清源;二、寺院住持要有佛學院畢業資格;三、出家人遺產要歸佛教所有;四、佛教不要繳稅,因佛教平時都從事弘法利生工作,非營利團體;五、政府對佛教不要太限制,要積極鼓勵;六、政府對邪說外道要制止。身為單純的信徒,只接觸到法師的流動、各項功德款的安排、弘法活動的推展,我佩服佛光山制度的完整,更加信任護持。
    民國96年正式成為佛光會員,出入道場後深深覺得「宗教建築」的重要。
    以前到宮廟拜拜,十殿閻羅、十八層地獄的教化方式,只讓我不舒服。反觀我們的道場,乾淨寬敞的大殿、莊嚴肅穆的佛像、歡樂溫馨的極樂淨土,信徒在此可得心靈寧靜、可涵養身心、可感受到希望。
    寺院對信徒而言,是諸上善人的聚會所,是去除煩惱的淨土,是廣結善緣的功德所,是提昇文化修養的藝術中心,而佛光山各別分院、各道場,尤其是本山、佛陀紀念館,都本著大師信念而建,所以是我們努力走訪的地方!

    淑媛師姐心得分享:
    佛陀的敎法慈悲、智慧、平等,八萬四千法門隨類各得其所,「隨縁放曠」是一種境界,也是我們探討「佛法真義」的目標~開曠胸懷、心包太虛!一切的修行不著相,但仍得從「文字般若、依敎奉行」中找到自己的佛性呀!讀書會一年多來研讀三冊佛法真義,三百個主題,大師正本清源,啓發我們另類思考,讓佛法得以在生活中實現,讓外在的努力,轉化成內在智慧的成長!
    今天第一個主題「宗教立法」讓我想起一個「寺廟添油香」的故事,話說某個寺院住持一再的不舉發偷錢的信眾,本著「人人都有佛性」,信任與尊重反而促成大家加倍的奉獻!佛教有維護社會秩序、淨化世道人心的功能,自應積極輔導,尊重「僧事僧決」,由敎界自己制定的儀規奉行自治的精神,一切立法自當以此為基礎呀!
    「佛教師友」這篇,大師談到:做師父的人,應該要抱著一種「三分師徒,七分道友」的想法,也譲我回憶起,有一年參加本山的一場佛光山全球各地合唱團演出的活動,中途見到剛病癒後的星雲大師現身,是被充滿愛、溫情、呵護如同慈父般的推出,那一刻弟子們臉上的真情流露令人永誌難忘啊!如此我們分會教師在佛光體系下耳濡目染、佛法的薰習下,以及歷任會長以身作則、立下典範,都是後學的我學習的榜樣!在三個讀書會的互動中享受著「三分道友,七分姊妹情誼」受惠良多、彼此成就!再將此菩提種子散播在周邊的人事物中,就是佛教的傳承了。
    「僧讃僧」更是我們在世間法中最需要不斷練習的美德,煩惱來自評比、妄念,縮小自己欣賞他人的長處,效法普賢十大願中「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如此才能更接近你清淨的本性,邁向涅槃彼岸。
    感恩今天的帶領人~育麗督導,讚嘆您平日笑口常開,勇於承擔,又做了一次很棒的示範!與會的每位成員都是我的善知識!

    淑貞師姐心得分享:
    感謝育麗督導的帶領,透過聞思修證的提問,完成「佛法真義」的壓軸。
    帶領人育麗督導提問:哪一篇文章或段落,印象最深?有關「佛教的建築」,誠如大師提到:寺院對信徒而言,是人生的加油站,是諸上善人往來的聚會所,是去除煩惱的淨土,是啟發道德良知的學校,是提升文化修養的藝術中心,是廣結善緣的功德所,寺院為萬千眾生作得度因緣。
    我深深覺得以佛光山的建築為例:佛光山本來是一座荒山,在短短的數十年中,能夠創建成為台灣地區第一座十方叢林,其中論建築的氣派、廟宇的寬廣,佛像的雕塑,庭院的規劃,殿閣的佈置等皆與眾不同,獨樹一格。佛光山是由五座小山所組成的,包括:第一座山是東山,此山建設包括地藏殿、大佛城、大智殿、男眾學部。   
    第二座山供信徒朝山禮佛,包括有放生池、不二門、淨土洞窟、朝山會館及大雄寶殿。   
    第三座山內容包括有寶橋、大悲殿、東方佛教學院、中國佛教學院女眾學部。   
    第四座山是福慧家園與信眾教育園區。   
    第五座山是峨嵋金頂──普賢殿、佛光精舍、大慈育幼院。
    佛光山是一座集中外古今佛教文化、教育、弘法、慈善、朝聖、觀光為一體的僧信平等的道場勝地,同時又具有學校化、大眾化、國際化、福利化的性格,各項建築的出發點,處處顯示著開山大師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與精神。
    2013年落成的佛陀紀念館:
    佛光樓位於佛陀紀念館主館後方,分為大樓以及大佛兩部分,大樓主要供信徒掛單使用,造型擷取佛教語彙蓮花座的意象以做為大佛之基座,目前佛光大佛為世界最高銅鑄的青銅坐佛,是佛陀紀念館的地標。佛光塔位於佛陀紀念館主館入口前方,是迎賓、導引旅客到達佛教園區的主要印象。屋頂吊掛自蘇州寒山寺迎來的青銅古鐘;室內佛堂提供旅客諮詢、導覽等服務。
    佛陀紀念館為一座融和古今與中外,結合傳統與現代的建築園區,規劃設計遵循星雲大師「前有八塔、後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衹園」之宏偉格局,於中軸線上由東至西依序坐落禮敬大廳、八塔、萬人照相台、菩提廣場、本館及佛光大佛,其南北分散著衹園景觀與服務性設施,整體園區以供奉佛牙舍利為啟發,發揚成為眾人禮佛、展示、聚會的多功能空間,期許人們在禮敬佛陀舍利同時,能開發自身佛性,為人間注入真善美,達到星雲大師所提之三好四給的核心價值。
    佛光山開山五十週年,在開山大師的心願及努力下,藏經樓竣工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將設於此處,提供佛光弟子及佛教學者專研人間佛教思想,並發揚光大。
    讚歎大師的心願,是在佛光山建立「僧寶」的佛光山教團、「法寶」的藏經樓與「佛寶」的佛陀紀念館,由佛光大道串連起來,讓整個佛光山是「佛、法、僧」三寶具足。佛如光、法如水、僧如田,祈願每位來訪者,皆能獲得法水的滋潤,智慧如海。

    麗容心得分享:
    11月4日感謝李育麗督導帶領讀書會,育麗督導11/3剛剛獲頒讀書會帶領人授證,今年疫情期間,她勇於承擔台北道場線上讀書會帶領人總計八個場次,勇氣可嘉,獲頒授證,實至名歸,可喜可賀!
    關於「宗教立法」,末學認為憲法既然保障人民信仰的自由,政府就應該為宗教立定明確的法律條文,讓所有宗教在法律許可範圍內,依據自己的戒律、戒法自主管理與發展。但鑒於許多立法委員不懂宗教,建議政府可以增設由神職人員和僧伽擔任立法委員的保障名額,讓立法院也有宗教人士代表行使立法權,保障宗教的正向、永續發展。
    「佛教的運動」,大師的思想是很前衛、開放的,認為要接引更多人信仰佛教,無論是梵唄、歌唱、舞蹈,甚至各種運動,都是方便法門,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活潑多元,印證「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的大乘佛教精神。
    「佛教的建築」,所謂「天下名山僧占多」,佛陀在北方舍衛國建設一座千人的「祇園精舍」,花木扶疏,環境清幽,令人嚮往。但如果環境不允許,例如大都市,寸土寸金,往空中發展也是可行的,例如:台北道場、普門寺、蘭陽別院...等,處在大樓之中,雖然沒有青山綠水,鳥語花香,但交通便利,內部設施完善,可以參加法會、可以聽經聞法、可以承擔義工作務...,只要吾人「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三千大千世界,都在方寸之間,寺院建築是否宏偉,也就隨喜自在啦!
    古諺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美談。大師與1000多位弟子的因緣,著實令人讚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末學在佛光山見證了!末學經常想像,大師就如同這1000多位剃度法師的父親(或是爺爺),為了培植這許多的孩子,讓他們適才適所,於是大師海內外、五大洲奔波,創建一座座的別分院,讓所有孩子均能人盡其才,成為佛教弘法的第一線尖兵。所謂「四小不可輕」,其中菁英更是佛門龍象,各司要職,身負重任,肩負傳燈慧命。「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讚僧」,對大師海納百川的胸襟,提攜人才的器度,末學無限崇仰!
    「國家與宗教誰大?」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猶太人在公元135年被羅馬滅國,趕出耶路撒冷,這個漂泊的民族開始大流亡,直到1945年才建立自己的國家以色列,殷鑑不遠。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其中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是最基本與核心的,國家保障人民的安全,人民因為國家的保護,免於恐懼,才能發展更上一層的精神需求-其中包括宗教信仰。所幸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大師也提醒我們,無論你是什麼宗教,都要擁護國家,不但不同宗教之間要彼此融合,國家與宗教也要和諧相融,才是人民之福,國家之慶。
    《佛法真義》3冊總計307篇文章,我們從當中學習「佛法義理」、「佛學思想」、「佛教常識」和「佛門行事」,受用無窮。
    感謝3年來召集人薛慶色、范鴻英、陳雪霞、李育麗、李秀珍、陳愛貞、林瓊珠等督導;翁麗珠會長、李美雲、吳秀鑾、莊秀蘭、黃淑媛、陳淑貞、柯貴美、村上啟子、唐立麗、張東美、錢素慧、李淑斌、江麗雲等師姐,暨所有善知識們共讀共學,相濡以沫。
    佛學精深,佛法浩瀚,值得我們盡形壽探究與鑽研,下一階段探究《六祖壇經》禪學思想與智慧,祈願追隨善知識們在佛學上持續精進,共成佛道。

    慶色督導召集人心得分享暨結語:
    《佛法真義》總共3册,收羅3百多個主題。包括佛法義理,佛學思想,佛學常識,佛門行事四部分。感謝讀書會夥伴們,持之以恒的接力導讀,終於在11/4畫下圓滿句點。
    育麗是最後一棒,在滿面笑容中完成壓軸好戲。相信這一路走來,大家的佛學素養一定提升不少,對佛法也更具有堅定的正知正見,當然更了解佛陀本懷的真義。
    雖然在疫情威脅下,大家仍然好學不倦,精進求法,改成線上共讀,這是一種創舉,也是另一種學習與成長,想必大家都有同感吧!
    回想當初購買這套書,因放置地點未先報備而引來一場風波,導致前任暨現任會長飽受委屈,最後好不容易才領到書,真是難為她們兩位了。撫今追昔,感觸良多,更要感谢她倆熱心服務的精神。往事如昨,點滴在心,希望我們都能從這套書中,獲得殊勝的佛學資糧,進而學佛,行佛,共成佛道。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