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2021年下學期台北教師週四線上讀書會紀錄
    時間:2021年10月21日AM10:00-12:00
    內 容:星雲大師全集《佛法真義3》:「參訪」、「朝山」、「密行」、「共修」、「香會」、「法會」、「化緣」、「奠基」、
    「長明燈」、「初夜、中夜、後夜」等共十篇。
    召集人:薛慶色督導
    參與人員:吳秀鑾、薛慶色、翁麗珠、范鴻英、陳雪霞、李育麗、李美雲、莊秀蘭、黃淑媛、陳淑貞、張東美等共計11位。
    帶領人:吳秀鑾 心得分享整理:黃麗容
    帶領人吳秀鑾師姐心得分享:
    10/21末學導讀《佛法真義3》的「參訪」到「初夜、中夜、後夜」。
    佛教裡提倡參訪、雲遊、行腳,要參訪善知識。善財童子參訪百多城市五十三位智者,將參訪智者的經驗、智慧留傳下來供後人學習增上。出外參訪除要帶著知識經驗回來,還要帶著人家的厚愛厚意回來,自己消化了後再回報社會。教師分會也重視參訪,每年的回山必定安排寺院的參訪。早年參訪台中惠中寺,法師及寺院義工親切熱心安排招待我們豐盛的齋食,為建寺自製許多物品義賣,法師們自製的綠豆糕、芝麻醬收穫我心,今年年初又參訪正在興建的惠中寺,宏偉的建築規劃,更加吸引大家列為再度參訪的寺院。
    共修還是自修?佛門裡的修行,八萬四千法門,就看對你怎樣方便、能增上。我們在道場活動,是共修的場所,切記不必以自己的立場,要求人家,批評人家,指責人家這個不對那個不好,反而造口業;個人吃飯個人飽,各種的人都有其相應的各種環境與修行法門,諒解他人,體貼他人,尊重他人,是共修場合應具備的基本原則。
    經典上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佛教有一句很美好的話,叫做「化緣」,化人家一點善心,化人家一點幫助,大師強調化緣不一定要化錢,要能夠感動對方心意,化得一個歡喜的善緣,也就是「化緣要化心」。

    莊秀蘭師姐心得分享:
    10/21謝謝秀鑾老師帶領《佛法真義3》十篇文章。
    我對於「香會」一篇,感覺有如民間信仰的進香活動,媽祖出巡遶境,神轎花香,香煙繚繞,七爺八爺等護法神、八家將、鑼鼓陣等等的陣頭助陣,鞭炮聲不斷,成千上萬的信徒跟著走好幾天,熱鬧非凡的隊伍延綿數公里,祈求一生平安,地方安樂繁榮。
    佛光山分佈在海內外的別分院,有三百多個道場,也選擇在農曆二月初一舉辦信徒香會,讓海內外所有佛光人回到總本山朝山禮佛、聽聞佛法、祈福消災、親近佛菩薩;同時也以此日,作為每年農曆春節平安燈會活動的圓滿。
    大師說:信徒香會,讓信徒們對自己護持的道場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也讓信徒瞭解布施的淨財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香會的信徒帶領眷屬參與朝山禮佛、抄經、禪坐活動,促進信仰深度的認識,也讓信仰藉此傳承下去,所以「香會」的舉辦,也是在播「佛種」,培植菩提幼苗,深具意義的啊!
    每年各個分會都有安排「新春回山」的活動,還參訪其他道場,都以歡喜心親近佛菩薩,「香會」讓我更感受大師傳佛法,處處用心,融入生活,廣結善緣、自利利他的活動。

    淑貞師姐心得分享:
    10/21謝謝秀鑾師姐帶領《佛法真義3》十篇文章。
    我對『參訪』曾有一次很美妙的因緣。話說多年前聆聽過妙蓮法師的開示後,深感莊嚴與殊勝,但後來在一次的大明寺參訪中,又再次聆聽到她介紹大明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展望,這些對苗栗山城的詳細描述,讓我更加深了如何將佛法在地化、深入社區與家庭。我很喜愛參訪佛光山的一些道場的善知識,往往經過參訪帶回了滿滿的善知識,有時那一句話、一件事或一個情境讓我久久沈思不已或充滿法喜。
    我對『共修』最早的印象是家母往生時,在普門寺的『念佛共修會』,那幾次的念佛共修一直在我腦海中,每當一聲聲的『南無阿彌陀佛』念佛中,就會出現當時的情境,對於剛失去至親的信眾,充滿撫慰心中的悲痛而得到法喜。這幾年接觸佛法,對於法會有些微的了解;我讚歎~大師認為『朝山』不一定只是跪拜而已,到寺院一個合掌、一個問訊、一獻花、一拈香,都能帶來心中的寧靜、清涼,這就是朝山的意義與功德。

    雪霞督導心得分享:
    謝謝秀鑾帶領《佛法真義3》共10篇文章,全程順暢無冷場,大家的回應也很熱烈。
    第一次參加焰口法會就被梵唄攝受了,其後就經常歡喜參加各法會,從這當中領悟共修的力量。就如大師說的自修容易懈怠,如今天念佛會那麼多人去參加,我怎麼可以不隨眾呢?所以有眾,就叫做共修,比較容易精進。當共修時身口意都集中在修行的時刻,把心念和大眾都融合在一起,功德力就大了。所以就我各人來說,覺得共修的力量還是遠超個人自修。如同讀書會,一個人讀,跟一群人讀真的不一樣。從討論當中,可以截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可能別人的一句話,剛好可以解開你的結。在眾中學,都是修行,也是我們學佛的目的。

    慶色督導心得分享:
    10/21讀書會由秀鑾老師帶領。感謝她導讀《佛法真義3》十篇文章。有「行腳」、「參訪」、「朝山」、「化緣」等。提綱挈領,道出各篇重點,也適當提問,讓夥伴們分享個人的參訪心得。有國內及國外的道場參訪,都很精彩,令人心生嚮往。
    其中「參訪」一文,讓我印象最深刻。细讀後始知參訪的意義,不只是遊山玩水,走馬觀花而已。大師说:「應該要帶著滿滿的知識經驗,滿滿人家的厚愛回來,在自己心裡消化,把一句好話,一件好事,消化後再回報社會。」
    這幾句話頗值得深思。以後有機會出外參訪,可要善用我們的六根,才不致入寶山空手而回呀!

    麗容心得分享:
    10月21日感謝吳秀鑾師姐帶領讀書會。秀鑾師姐今年線上會員大會承擔司儀工作,清晰流暢,主持讀書會更加精采攝受人心,令人讚嘆!
    關於「朝山」、「參訪」與「密行」,想要分享個人心得。
    在電視上,經常看到藏傳佛教信徒,在青藏高原上,穿著厚重的棉衣,帶著手套,一拜ㄧ跪,朝聖拉薩,那種虔誠恭敬,個人無限敬佩。真實生活中,我也常朝聖台灣佛教四大名山,但只能說是「參訪」,一拜ㄧ跪的經驗是沒有的,只有禮拜梁皇或共修法會拜懺時,才一拜ㄧ跪。隨著年紀增長,腰骨退化,未來跪拜朝山恐怕更加艱難,所幸大師慈悲,開示只要一個合掌、一個問訊、一獻花、一拈香都有朝山的意義與功德,拜出自我內心的慈悲與佛性。
    幾年來在道場參加各項活動,經常聽到有師姐分享,說誰發願要宣講100場大師的文章,參加100場助念,或者監獄佈教100場次...,心中不免疑惑,為何是「100」這個數字?直到看了「參訪」這篇文章,才知道是大師對僧眾的勉勵!大師期許我們效法善財童子參訪53位善知識,甚至100位善知識,記下他們分享的經驗,給予的鼓勵,努力去學習、實踐,必能有所成就。感謝大師的諄諄勉勵,弟子當依教奉行!
    大師說,他的密行是「對人好」,我感受到了!記得今年6月28日聆聽「北美雲來集講壇」,林天來社長分享民國83年天下文化出版《傳燈》這本書,非常暢銷,當時大師第一筆版稅就有100萬台幣,但第一時間大師就將100萬全數捐給東部花蓮門諾醫院;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也分享了大師在民國102年用200萬人民幣版稅(折合新台幣1000萬)贊助100家書商到佛光山辦理國際書展,只為了支持出版社能出版好書,永續發展。如果說教育工作是百年樹人的志業,那麼文化的傳承更是千秋大業,對於大師的遠見與智慧,衷心無限崇仰!
    《佛法真義》3冊總計307篇文章,我們從當中瞭解「佛法義理」、「佛學思想」、「佛教常識」和「佛門行事」,受用無窮,是遠遠超過大師期許「100」的數字!但佛學精深,佛法浩瀚,值得我們盡形壽探究與鑽研,祈願追隨善知識們在佛道上持續精進,永不退轉。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